查文庫>感悟> 作文教學感悟

作文教學感悟

作文教學感悟

  導語:對於教學,各位老師會有怎樣的感悟?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作文教學感悟,供各位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文教學感悟【1】

  新《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創新地表達,儘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寫作文時做到說真話、訴真情,並在寫作中發展和提高寫作能力和思維水平。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學中的一點。

  一、作文來源於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源頭盛而文不竭。”這番話道出了作文來源於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瞭解社會,瞭解生活,瞭解國家大事,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們感受生活的充實。可以對家庭中的種種瑣事,校園內的樁樁小事,鄰里之間的不同爭執,乃至街頭巷尾的見聞,去體驗生活,領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盡的源泉,只要把學生引向生活,讓他們在生活的廣闊天地裡,以飽滿的熱情去體驗生活,歌頌生活,讚美生活,才會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來。

  因為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學校家庭、社會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以接觸的。教師應組織學生經常開展有趣的班隊活動,帶學生參觀遊覽,領略大自然無限的風光;走進社會,認識社會的真、善美;參加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用心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導他們在活動中體驗並關注他人在活動中的表現。

  只有將生活和作文聯絡起來,讓作文素材開發成為無盡的源頭活水,學生習作時才會左右逢源,運用自如。沒有了材料,習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生活是學生習作的主要源泉,學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觀察,用心思考,寫作之源就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二、作文離不開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石。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所以要讓學生廣泛地閱讀,不斷增加詞彙量,並在積累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正如羅丹所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到生活的大課堂中學習生活的語言。把家庭中人與人之間發生的事積累下來,學校中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班級和班級之間發生的事積累下來。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師還要讓學生隨時摘錄,寫感受,有意識地背誦,並隨時評獎。因為小學生正是發展記憶力的黃金時段,記憶是智慧的倉庫,小學階段讓學生多記住一些東西,對他們的一生都大有益處。學生頭腦中儲存的材料就會與日俱增,再也沒有學生對作文“望而卻步”,“無米下鍋”,從而也激發了學生對作文產生了濃厚興趣,也就不再怕寫作文了。

  我在教學中還很注重運用多種方法來激勵學生多讀書。我常利用積累時間來開展讀書比賽,優秀詩文朗誦及背誦比賽。激發閱讀興趣,鼓勵他們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讀一些詞句優美、情節感人的詩詞文章。我們規定每個學生必須準備一本,把自己在閱讀中學到的佳詞美句抄錄下來。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評論人物時事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也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提高了學生寫作水平。

  三、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寫作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勤奮的探索,執著的追求。常言道:“情動於中而行於外”。情感是思維的翅膀,認知的催化劑。作文一定要有感而發,不能無病呻吟,這就要生要善於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寫作時找“動情點”,要細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樂,嘗試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學習中的成敗得失,回味經歷過的美好時光。總之,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學生只有在真情湧動、激情盪漾、熱情似火的融情狀態下,才會煥發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實現知識的超越和理性的昇華。因此,創設一定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這樣的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才有生活氣息,有真情實感,才能避免寫空話、假話的抄襲的弊端。

  如開展活動、實物演示、現場表演等各種遊戲活動,把學生帶入特定情境之中,使學生透過親身體驗、仔細觀察,在歡樂的氣氛中親自動手、動口、操作、思考,再寫出自己的親身體會,讓他們在實踐中嚐到寫作的樂趣。

  四、適當地欣賞學生,鼓勵肯定學生。

  小學生年齡小,但他們上進心強,榮譽感強。他們非常看重教師對他們的評價,渴望成功、期盼正確評價是學生共同的心理,他們常常把教師的.鼓勵性評價視為最受鼓舞的精神褒獎。有時一兩句鼓勵性的話,勝過一大堆指指點點。

  因此,教師適當地欣賞學生,肯定學生的成功能啟用學生的寫作興趣,增強信心,從而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如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文時,要以朋友的口吻,長輩的愛撫,善於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點滴成績,微小的閃光點,哪怕是一個標點、一個詞、一句話,應毫不吝嗇地給予肯定和鼓勵。教師評改作文時,要實行高分政策,欣賞學生,激勵學生,再加上自己的閱讀感受,如“你把人的心理活動寫得逼真形象,合情合理,老師非常欣賞。”“你把這次活動過程寫得這麼精彩,說明你觀察仔細認真,想象豐富,老師真想和你們再玩一次。”“你的書寫進步了,繼續努力!”……學生看到這樣的話語,定會激發強烈的寫作慾望,產生濃厚的寫作興趣。學生在這種情緒下,必然會主動熱情地去寫他們熟悉和喜愛的人、事、物,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定會得以提高,也就達到了作文教學的理想目標。

  因此,教師只有欣賞學生,鼓勵學生,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靈活自由地選擇自己的表達方式,寫出具有真摯情感而又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我相信長期持之以恆,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勞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練筆,透過各種渠道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培養創新思維,一定能培養出學生對作文的濃厚興趣,才能適應新課改的浪潮,才能提高寫作能力。

  作文教學感悟【2】

  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生掌握知識的標誌,但這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本文從四個方面具體論述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農村孩子的寫作水平。一、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二、從讀學寫,讀寫結合。三、練是關鍵,練說練寫。四、重視作文講評,作文批改、修改。

  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生掌握知識的標誌,但這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這幾年來,本人主要從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不少學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筆就抓耳撓腮,經瞭解有幾方面的原因:1、覺得無內容可寫,亂編的多。2、語言積累少,乾巴巴的,難以寫具體。3、對周圍事物沒有留心觀察。4、缺乏想象力。5、題材千篇一律,難以表達真情實感。針對以上問題,如何來提高農村孩子的寫作能力呢?下面談談本人的幾點看法。

  一、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勤奮的探索,執著的追求。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①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精神狀態下,繞有興趣地學習,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是小學作文教學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學成功的嚮導。如何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呢?

  讓學生寫熟悉的內容,以“趣”激趣。

  作文命題應開放,出寬題,緊緊圍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們周圍的人或事、景或物作為作文內容,以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使學生感到有一種表達的願望,有一種衝動想把自己想說的意思表達出來。如根據學生的思想情況,命題為《××,我想對你說》。又如根據小學生最喜歡做遊戲的特點。我們可以精心設計遊戲內容,遊戲前,告訴學生要留意遊戲的過程,注意同學的言行和表情。遊戲後組織學生說過程,討論從遊戲中懂得的道理。學生玩得興高采烈,自然會說得興致勃勃,寫起來就不難了,而且有興趣了。

  以成功的喜悅,激發寫作慾望。

  要使學生堅持不懈地自覺作文,最關鍵的是讓學生嚐到成功的喜悅,並逐步養成習慣,滿懷樂趣地去學習,在實踐中我具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給學生自信心。學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範文宣讀,小作者的眼睛會一亮,神情高興。哪怕學生寫得很不成功,也要給予鼓勵性的評價,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後在課堂上講讀,以此激發學生特別是差生的作文興趣。其次在作文評語中給予鼓勵,為作文中的優點“喝彩”,哪怕只有一個詞用得生動、一個句子寫得好或一個地方有新意,也要為其叫好。讓他們覺得“我也會寫”,從“怕寫”向“要寫”、“樂寫”邁步,循序漸進,最後達到共同的目標。第三是辦好班級的習作園地,把優秀的篇,段張貼在上面,供全班學生學習、品賞。還可以鼓勵並指導學生向報刊投稿等。

  開展形式多樣的作文活動,激發寫作興趣。

  小學生好奇心強,愛表現,形式多樣的習作活動能調動學生的習作興趣。如開展課前讀報活動,讓學生到講臺宣讀自己的優秀習作,或是宣讀從作文選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斷等等,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和表現的機會。為了表現自己,在課外時間他們就會趣味盎然地尋找或寫出自己滿意的習作。又如開展作文競賽活動,競賽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由於競賽中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增長,因而多數人在比賽的情況下學習和工作一般比沒有比賽的情況下好得多。小學生喜歡錶現自己,好勝心強,開展競賽活動,給他們更多的參與和表現機會。這樣不但可以調節以往習作所形成的氛圍,激發學生“我要寫”的興趣,還可以大面積地提高習作的質量。

  我們還可以用導語激趣,創設情境激趣等等來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培養寫作興趣是作文教學的突破口,是指導學生作文邁向成功的基點。

  二、從讀學寫,讀寫結合。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作文教學時,要指導學生靈活運用閱讀中的知識和技能。”②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從閱讀中汲取營養,利於學生從讀學寫,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這也是作文教學的基本途徑。

  1、從閱讀中學習文章的結構和表達方法。

  我們在寫作教學實踐中,作為教師要有意識地把作文指導滲透到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每學習一篇課文後,注意對該文的結構和寫作方法進行分析。如學習《憶爸爸》這篇課文,作者是採用了總分總的結構方式,先總寫爸爸有什麼好品質,再舉例分述爸爸各個好品質,最後總結。其中第二部分寫得最具體,分別從幾件具體的事例,表現出爸爸的精神品質,記敘詳略得當,主次分明。指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這篇寫人文章的寫作特點和表達方式,理解作者是如何選材如何把人物形象寫具體生動,即對寫人文章可以怎樣謀篇佈局。又如學習《記金華雙龍洞》,注意學習遊記的結構特點。在教學中持之以恆地把寫作指導滲透到閱讀教學中,透過長期的潛移默化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聯絡課文,適當摹仿,仿中求創。

  中外作家歷來強調創造,但在寫作中可以適當摹仿。例如在寫作《參觀××公園》時,學生一開頭就可以描寫參觀前的天氣情況,這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摹仿課文《第一次跳傘》中的第一自然段。雖然公園裡沒有“機場”、“飛機”等景物,但可以有“藍天上飄浮著朵朵白雲,正從東方升起的朝陽……”也可以引導學生摹仿課文《參觀劉家峽水電站》中的第一自然段,用開門見山的方法點題,什麼時候,我和誰高高興興地去參觀××公園。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很快就學會,為本次作文開了個好頭,亦為主題思想的進一步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指導仿寫的同時也注意求創,寫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習作。

  3、加強朗讀背誦訓練,培養語感。

  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其中道出一個深刻道理:文章源於積累。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湧,筆下生花。否則,縱有思緒萬千,筆下也難有片言隻語。古代的一些文人學士,如韓愈、蘇東坡……他們壓根就沒學過語法,修辭、邏輯,但能寫出千古流傳的好文章,其奧秘在於他們熟讀乃至背誦過大量的優秀作品,形成了敏銳的語感。所以語言的積累,語感的形成,有懶於多讀多背,實踐證明,運用語言文字,寫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讀多背,課內多讀,課外也需多讀多背。在教學中,必須加強朗讀訓練。要求正確朗讀好詞句篇,讀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還要適當增加背誦的量。透過讀、背使學生把課本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儲備起來,提起筆來就不會難了。

  4、做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指的是人們在閱讀書報時所作的一些文字記錄。寫讀書筆記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寫讀書筆記可以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③所以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要做好課內課文的讀書筆記,但這還遠遠不夠,還要指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讀物,並作好讀書筆記。具體的方法在閱讀時摘錄書中的優美詞語,妙語妙句,精彩片段……並反覆吟誦,只有經過長期積累,語言才會豐富,寫作時大量生動的語句就會湧向筆端。

  閱讀是學生獲得作文範例的基本途徑。學生可以從讀中學到“怎樣寫”,但這也需要我們老師們長期有目的地培養,讓學生從閱讀中積累語言材料。從讀中學寫,讀寫結合,提高寫作能力。

  作文教學感悟【3】

  多年來,作文教學一直是令學生和老師感到頭疼的事,學生覺得無話可說,對作文望而生畏,很多孩子照搬照抄,沒有自己的真情實感。究其原因,是他們割裂了作文與生活的聯絡,使作文失去了生命的土壤。針對這一現象,結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學談幾點體會。

  一、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興趣的培養應該從低年級培養。所以,在孩子剛一入學時,我就著力培養孩子說完整話,在遊戲中激發興趣。我經常讓學生做遊戲,說遊戲的經過,也可以說說今天發生的事,邊畫圖邊說話等等,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說的興趣,雖然剛開始說的並不那麼好,但我一律放大表揚,讓每個孩子都有想說的慾望,讓每個孩子都自信滿滿。我也經常在班級創設一個情境,激發學生說的興趣。如:在教學寫觀察中的發現時,我利用學生經常玩的水晶球放在水裡進行實驗,讓學生親自觀察水晶球的變化過程,並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真實的表達出來,學生說的熱情很高,描寫十分形象。如xxx寫的“又過了很長時間,水晶球又變了新樣子,它的泡泡不見了,變光滑了,像小珠子一樣。老師把他扔到地上,他像個淘氣的小娃娃一樣,四處射去。有時它很脆弱,用指甲輕輕一劃,就會裂個小口子,像長了個嘴巴一樣……”,看到這些描寫,我發自內心的為他們感到高興。

  二、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

  其實,生活中的素材隨處可見,只要善於觀察、捕捉,就能寫出真實生動的作文。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我時刻鼓勵學生說身邊的真人、真事,表達真情實感。如:在教學觀察小動物時,我事先佈置學生回家後連續觀察家裡的小動物,每天記錄一點點,觀察他們的外形、吃食、走路、睡覺、怎樣與同伴玩耍等等,真實記錄下來,學生觀察後寫的文章非常生動。如:xxx寫的“它們吃食的時候是啄幾下停一會兒,再啄幾下,停一會兒,我把食剛放在盆裡,他們就蜂擁而上,有的吃食,有的喝水,有的在一旁玩,還有一隻雞把腳伸進盆裡,非常霸道……”讓人讀起來感覺非常真實、生動。我在作文評語中,對每一個孩子的觀察給予了高度的表揚,學生熱情非常高。

  三、以日記為載體,消除畏懼感,解決“害怕寫”的問題

  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作文的態度就是:怕,怕寫不好,怕同學嘲笑,怕老師譏諷。所以首先要消除學生的畏懼感。所以我要求學生寫日記,並且告訴他們,日記就是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的內容,用文字表達出來,怎麼說就怎麼寫。學生在開始階段一定會出現一些問題,如,部分學生記得如同流水帳,部分學生的日記內容單一,全部是“今天天氣真不錯”之類的話。大約兩個星期之後,我就把他們的日記進行一次展覽,並且有意的表揚大部分同學日記中的優點,哪怕是一個好詞、好句或一個省略號的恰當運用,並且把部分批閱後的優秀日記打印出來,貼在教室周圍。目的就是讓學生嚐到成功的喜悅,樹立不怕寫的信心,消除了畏懼感。

  四、加強積累,教給學生習作的方法,讓學生會寫

  在每節語文課堂上,我非常重視語文工具性的特點,在引導學生品詞析句的同時,學習課文的寫作方法,同時,讓學生積累書中的好詞佳句,並學以致用。學生在模仿中漸漸提升了習作能力。

  1.注重課內外閱讀指導。

  只有讓學生博覽群書,吸收豐富的知識,積累豐富的詞彙,才能寫出精彩紛呈的作文來。因此我結合學校的閱讀經典活動,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每學期至少讀兩本名著,把積累的好詞佳句或讀後的感受記錄下來,每月進行一次交流。另外。在教學每一篇課文時,在全面理解的基礎上,我都能精心設計小練筆:如學習課文中的人物描寫方法寫寫身邊的同學,仿照課文中場面的寫法寫一個場面,參考課文中描寫動物的寫法介紹一種小動物等等。

  2.教師要恰當運用批語。

  如果能做到面批面改是最好的,如果做不到,那就一定要注意批語。如一些學生寫作中能恰當地運用好詞佳句,我就送上一句:“你的知識面真廣,未來的大作家,繼續努力。”學生讀到這樣的批語自然就增強了寫作的信心和興趣。當然,對於寫作中的不足,我也會委婉地提出。例如,有位同學的日記中寫道“看那個乞丐非常可憐,我就把自己的零用錢給了他。”我就寫了這樣的批語:“那可是你一週的‘給養’啊,你那麼慷慨,會不會受騙了?他怎麼知道他是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嗎?”學生就明白了應該具體寫出乞丐的可憐和自己的內心感受。

  以上是我在幾年的作文教學中的一點體會。提高學生作文水平非一日成就,只有循序漸進,長期訓練,學生的作文水平才可提高。

  作文教學感悟【4】

  給學生布置作文題,一直髮現學生“假大空”,隔靴撓癢,無病呻吟,矯揉造作,矯情虛飾,甚至“滿紙荒唐言”。我把這種現象歸結為兩個原因,第一,學生的問題。讀書少,思想單薄;社會閱歷少,看問題膚淺。第二,命題人跟學生有代溝,命題人感興趣的問題未必是學生產生共鳴的事情。而且學生感興趣的事情都很直接,太表面化,都是生活中的“熱點”,“熱點”問題往往又是高考作文儘量迴避的。

  於是,我的結論就是:你別期望作文題目會讓你一眼看上去心潮澎湃,感慨萬千,文思泉湧,下筆千言。你遇到的作文題目一定讓你啃不動,無滋味,無話說,無情緒。所以,為了寫好作文,你一定練好這個本事:哪怕題目是一塊石頭,你也得把它暖熱,你也得讓它把你的腦袋敲出火花。於是,我就反反覆覆講解操練:如何開啟思維的大閘。

  前幾天做練習,發現作文題目實在太爛,就隨意編了兩個題目:說“忙”/說“敢”。然後給學生簡單地談了談命題的初衷。

  “忙”這個字拆開來看,一個是“心”,一個是“亡”,也可讀作“無”。你不去看朋友,不去看老人,不去參加集體活動,常常以“忙”為藉口,其實就是“你心裡頭已經沒有了”,也就是說對方在你看來已經不重要了。我舉了一個例子:縣城裡有我一個高中是很好的同學,年輕時在一起曾經天昏地暗,但每次回故鄉,想到去他家裡看看,轉念一想,這幾天太忙,以後有的是機會。就這樣一次又一次錯過,知道前年冬天,他患病突然離世……

  這個“忙”,又可以理解為“無心”,就是做事不專注,不經心,無計劃,無條理,頭疼顧頭,腳冷顧腳,像無頭蒼蠅,手忙腳亂。

  關於“敢”,我講了網路上報道幾個例項:其一,幾個在美國讀書的中國女孩子,圍毆另一個女孩,被法院審判,卻在法庭上嬉笑自若,但如果罪名成立,以及美國法律,有可能重判十幾年徒刑。其二,一個在美留學的中學生,跟外籍學生衝突,拿水果刀對著人家比劃;被叫到辦公室,踢桌子打板凳,“驚嚇了老師”,學校報警,直接開除遣返回國。其三,《中國青年報》的報道:中國粒子加速器之父謝家麟回國後接受任務,研製加速器。譚老說,當時他們一無所有,一無所知,就上馬了。譚老笑稱:自己就是膽子大。

  結果卷子交上來,我一讀作文,發現滿眼都是錦繡佳作,有些感情真摯,講因“忙”錯過的親情友情,讀來讓人鼻酸眼熱;有的講“敢為天下先”的種種壯烈,讀來讓人熱血沸騰。

  於是予有嘆焉:命題人也能找到與學生的共鳴點,契合點。

  於是我又想,下次再找什麼樣的契合點呢?有了,就問一問:出了理想事業,你有沒有安放你的心靈,讓你魂牽夢繞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