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發現> 我發現了什麼初中作文範文

我發現了什麼初中作文

我發現了什麼初中作文範文

  導語: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事情,只是我們沒有細心去觀察,所以總是發現不了。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我發現了什麼初中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文一:我發現了美

  美,是尋常的,又是難得的。有時,她會不經意地出現在你面前;有時,她卻需要你用心去捕捉。適逢春天,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大地甦醒、草木萌發、鳥語花香,去踏青吧。一路上綠草如茵、落英繽紛,連蜜蜂和蝴蝶都出來活動活動筋骨了。一陣陣微微的春風吹來,路邊的小草小花都隨之輕輕地舞蹈,在微風中嬉笑歡歌。我不禁一顫,是什麼觸動了我?

  是美。

  我發現了美。她不一定是那樣耀眼醒目,也未必非常奢侈豪華,其實她通常表現為一種樸素與平凡,需要你用心靈去。比如,這星星點點的小草小花頑強度過嚴冬,終於挺進了風和日麗的春天,點綴著這個美麗的世界。雖然它們沒有牡丹、杜鵑般引人注目,但它們一樣有著追求陽光、散發生機的平凡、樸素的生命。這是生命之美,也是一種精神之美。我發現了蘊含於普通平凡之中的生命之美和精神之美。

  生命、精神,不僅僅屬於那些花草,更是人類的根本。人,應有良知,有責任感,應該懂得如何去珍惜生命,讓一生中充滿了情趣,讓一生過得豐盈、充實。其實這種人也如小草小花般無處不在,可能有些已成為參天大樹、棟樑之材,已有偉大成就,而大多數依然默默無聞。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他們一直都在努力,一直都在奉獻著自己的力量。面對艱難險阻,他們努力探求生命的意義,體現出永不放棄的精神力量。這也不是美嗎?

  美是極豐富的,在我的心目中生命之美和精神之美是美中之美。在春天的微風中我發現了她,也深刻感悟到了她的力量。

  作文二:我發現了自己的理智

  18歲,是花的季節,是雨的季節。就是在這樣一個季節裡,我發現了自己的理智。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參加了學校的.假日補課班。在一堂語文課上,我正專心地抄筆記,並沒有注意其他人。忽然,前排有人在叫我的名子,但聲音好像很陌生。我抬頭一看,一個漂亮的面孔一下子躍入我的眼簾。“你……你有什麼事?”我結結巴巴地說,自己覺得聲音好像有些變調了,臉頰也陣陣發燒。“你可不可以把筆記本借給我?我有幾個地方沒聽懂。”“當然可以。”我突然找回了自我,把筆記本遞給她。她接過筆記本,嘴角閃出一絲微笑,便轉過頭去。我呆在那兒,腦子裡一片空白,這也許就是某些小說裡寫的“一見鍾情”吧,我沉浸在迷茫的遐想中……

  第二天,也不知是什麼原因,她竟坐到了我的旁邊。那時我的感覺是什麼呢?是“幸福”?是“希望”?對!一定要把握住機會。我決定採取主動出擊的方法來贏得她的喜歡。用什麼作為話題呢?有了,昨天她還借了我的筆記本的。“Hi……”我說。“噢!我都忘了還給你,謝謝!”說完,她又給了我一個微笑。這個微笑,使我更加緊張起來,一時不知該說什麼好。這時,我的心臟跳動愈來愈快,渾身的血液彷彿在倒流,像剛跑完1000米的感覺似的,老天呀,數學王國裡的X、Y已讓我傷透腦筋,你怎麼又給我出了這麼一道難解的人生題!

  嗨,既然已經與她搭上話了,那接下來該怎樣辦呢?給她寫一張紙條?不,這不行,這紙條分明是船票,我們這年紀,能駕馭這條船去搏擊人生風浪麼?我只是一名學生,一名高三的學生,正臨著高考——人生第一次重大選擇,面對高考,我應該去拼!去搏!這,才是我應該去做的,萬萬不能為過早到來的“兒女私情”而迷失了自我,我的腳下還有一段很長的路在等著我走呢!

  花季雨季裡,我發現了自己的理智,我為戰勝自我而高興。

  作文三:我發現了小蝸牛的秘密

  星期天的下午,天氣十分悶熱,我走進院子,擺弄著爺爺的“寶貝花草”。忽然,看到一隻小蝸牛緩緩地爬上了葉子。“小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為什麼它走過的地方總留下長長的一條線?”“它的鼻子、眼睛在哪裡?”一連串的問號便在我的腦中浮現。

  我跑進屋,問正在看報的爸爸,爸爸笑著說:“你既然想知道小蝸牛的秘密,為什麼不親自實驗一下呢?”“對呀!我怎麼沒想到呢!”於是,我決定自己去實驗一番。

  小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我採取“用各種食物品實驗烏龜的方法”來測驗小蝸牛。我先找來了白菜葉子、饅頭和小蚊子等,然後又捉了幾隻小蝸牛。分別編了號,把它們放在這些食物面前,大概它們都餓極了,爬向了自己喜愛的食物,只是每隻小蝸牛都選上了白菜葉子,嚼了起來,面對別的食物卻聞也不聞,不大會兒,白菜葉便給吃光了,這下可斷定,小蝸牛是大害蟲。接著,我又進行第二個實驗:“小蝸牛爬行為什麼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我首先把它抓上高處,等它的頭伸出殼來時,去摸它的大盤,可是我的手還沒摸著它,它又縮回去了,心想,這小蝸牛真是“膽小鬼”!我弄了幾次,都沒有成功,真有點洩氣了。這時爸爸走過來說:“事情還沒做成就灰心,長大了還想當科學家呢!”我被爸爸這麼一“激”,又來勁了。忽然一個辦法從我的腦海中閃過。“有了,有了!”我高興得手舞足蹈,用一塊尖石塊小心翼翼地敲破小蝸牛殼,抽出那塊肉,用手摸了摸它的下面,只見下面粘糊糊的,隱約還有小粒的東西是它的腳,那粘糊糊的就是小蝸牛的排洩物,它有助於小蝸牛的爬行。

  最後,我想看看小蝸牛的眼睛,鼻子在哪裡?我把一片白菜葉放在一隻小蝸牛面前,只見那隻小蝸牛先伸出一對較長的觸手碰了碰,又用下面較短的另一對觸手再碰了碰,這才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我想:大概一對是眼睛,另一對是鼻子。可是到底哪對是眼睛,哪對是鼻子?我又取了一片樹葉子,再拿來個差不多大小的白菜葉,分別放在另一隻小蝸牛面前,由於差別不很大,這下小蝸牛眼睛可派不上用場啦!只見它用小觸手碰碰,便知道哪個是白菜葉子,哪個是樹葉子了。這下,我又發現了一個秘密:大觸手有眼的作用,小觸手有鼻的作用。

  透過這一連串的實驗,真是收益不小!我不但發現了小蝸牛的秘密,還明白了一個道理:長大要想有所發明,必須從小發現問題,並學著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