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反思> 【推薦】反思作文彙編8篇

反思作文

【推薦】反思作文彙編8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反思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反思作文 篇1

  該來的還是來了,老師在今天的早讀公佈了成績,果不其然,我這一次沒有考好,我也沒有有想哭,因為,媽媽給我講過,你付出了多少就會得到多少,但是這次考試也讓我看到了我之前的沒有看到的自己的不足。

  歷史:歷史我原本以為自己已經掌握的不錯了,可是就是因為比別人少動了幾下筆,我的歷史書少了幾分的主機;所在以在考場上我只能對那本嶄新的課本抱怨。唉!這個解決方法好像只有瘋狂的補筆記吧!

  地理:說到這一次地理考試我還是比較後悔的,後悔自己沒有認真聽中間那幾節課,這讓原本非常簡單的題,被我整得特別象在解一個化學公式。這個解決方法可能只有靠自己或問老師和同學把地理書重溫一下了。

  政冶:政冶這一次沒考好就一定要反省一下了,考了前兩無單元,先別說是考的內容最少的,連考的題都是最少的,可是就算是這樣我還是沒有考好,這應該就是理解能力上的,而我的理解力又不怎麼好,所以我以後要加強閱讀,下功夫補語文還補政治,兩全其美。

  生物:生物還是知識點十分模糊尤其是我經常會卡在一個知識點怎麼也不懂,但還好媽媽和姑姑是學醫的,只須她們給我講解一下應該就沒什麼問題。

  這一次我跌倒了,我會從哪裡跌倒從哪裡爬起來,而此時的長賽跑結束,讓我在上一條路上的終點上重新開始吧!

反思作文 篇2

  在這碩果累累的十月,我們迎接來了七年級的第一次月考。說實話,我非常緊張,但是總複習後覺得不是很難,就這樣,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結束了這次月考。

  可是,當數學成績發下來的時候,我大吃一驚,面對我的是一個又一個刺眼的紅叉叉。74分,這個醒目的數字呆呆的站在那裡,簡直就是晴天霹靂。我又拿起試卷,那些平常簡單的易題全都做錯了,要不就是結果算錯了,要不就是題目看錯了,要不就粗枝大葉把易題看成難題了,這種種的原因都是不小心的失誤造成的。總之,這門數學終究是失敗的落花流水。

  我滿以為理科我不太行,文科應該會考得蠻好,可終究還是事與願違了。

  語文,本應該是我的強項,可這次不知怎的,就連最愛的語文也跟我作對,考了個82分,我把試卷重新分析了幾遍,主要的錯的錯在閱讀和作文上,這許我心灰意冷,我的作文也一直是“衝鋒”,可是沒想到作文竟然扣了10分,十分啊,打破記錄了。閱讀其實蠻簡單的,也就是因為我太驕傲自大了,總感覺每門都能考的非常好。結果這兩門都被打了個落花流水。看來只能指望英語了。應該說,我的英語成績一直是班上前五的,這次都被排到十多名去了,90,不該錯的地方錯了,不該錯的地方還是錯了,本來可以。沒辦法,全都沒考好。

  從小,我父母就教育我,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幾個字不就正好說的是我嗎?驕傲,沒有一點虛榮心。我把試卷拿給父母看,他們那失望的表情,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雖然他們口頭上沒說,但我明白,我父母一直把希望寄託在我身上,我覺得非常對不起他們,我暗暗下定決心,成績一定要提上去。當然,口頭上說的不代表什麼,所以,我決定採取相應的措施。上課認真聽,下課複習好老師傳授的知識,俗話說,溫故而知新,說的一點都沒錯;遇到不懂的難題可以大膽去問老師,不必顧忌什麼;每天都可以做些課外的練習題,看些課外書,可以豐富自己的課餘生活。

  我打算在期末考試的時候加起來排到全班前十名。我要的是成績的提升並不是退步;我要的是滿滿的喜悅並不是憂傷;我要的是同學之間真正的友情、信任並不是對我的某種阿諛奉承。

  所以我,期中一定要考好。加油、努力,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反思作文 篇3

  這次期末考試,我三門加起來只有277分,知道會被爸媽訓。果然,回到家開始吃飯,爸爸就開始教訓我了,我憋了好久,最後還是哭了出來。

  阿姨看見我哭了,趕緊安慰我,把我拉到房間裡,可我哭得根本停不下來,哭了好久,終於停下,我知道我錯了,沒有好好複習,我心裡非常難過,好像整個人快到崩潰了。

  正是因為考得不好,所以整個暑假都沒能出去旅遊什麼的,也不能快樂的和別人玩耍,還要比別從多做兩份作業。我心裡也非常難過,放假前幾天都沒和爸爸說話,爸爸也不想理我,我很不高興。

  通過了這次教訓,我知道下次一定要考好,而考好不是光祈禱,只有自己努力去學習,上課專心聽課,不能再調皮了。還有因為這次考得不好,每次別人問我成績我都不好意思講,覺得很丟臉。可是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還鼓勵我說,失敗了一次不要緊,不要自悲,不過一定要記住你是為什麼失敗的,下次一定要汲取上次的教訓。我暗自下決心:我以後每一學期一定要努力,認真聽好老師講的每一堂,做好老師佈置的每一項作業,不能再馬馬虎虎的了。我更不想爸媽再為我難過了,畢竟我已經快小學畢業了,以後有更大的挑戰再等著我呢!

反思作文 篇4

  都說時間是寶貴的,的確啊。

  一眨眼,寒假就悄悄溜走了。

  快開學了,又迎來一個新的階段——六年級下學期。

  總覺得時間是那麼的漫長,總是玩樂,它卻像是沙子一般從指縫不知不覺的流落了。

  我開始反思,這個寒假我浪費了多少時間?答案是每天都浪費,總覺得自己每天都寫了一小點作業,就可以放心的玩了,其實距離完成還差得遠呢。

  我還記得作業都留了什麼嗎?答案是隱約記得,我每天都把心思放在玩樂上,怎麼可能記得主科的作業呢?不得不說,我這個寒假過得有點渾渾噩噩。

  我的作業完成了嗎?答案是沒有,在過年之前心裡想著一定要在過年前寫完,過年之後又想著要在二月十號之前寫完,一直拖到現在。

  馬上就要開學了,我現在能做什麼嗎?沒錯,就是補救。我要儘快的完成作業,這樣就能開心快樂的迎接開學,有充分的準備的迎接開學。

  時間是珍貴的,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

反思作文 篇5

  "你要是這次考試考不到五百分你就別上學了下來種地吧!"

  "你要是想自甘墮落你和我說明一下,我從明天開始就不管你了"

  "你這次是怎麼搞的!又考砸了!"

  "我看你就這樣了,你這孩子就不是學習的料"

  "你整天想什麼呢?你把這些心思用在學習上不好麼?"是的,我不止一次聽到這樣的話語。老師,父母這兩個看似神聖的存在,卻又能在我最關鍵、最墮落、最迷茫的時候傷我最深。

  我不止一次想過,我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樣,我以後要幹什麼,我是不是註定一輩子默默無聞了。

  也許啊,上帝是存在的,我們的生活、未來、和前世都是被安排好的。有時就算自己再怎麼努力也比不上一些天資優異的人,到頭來就算再怎麼不甘雌伏也還不是煢煢孑立。

  但我不願意這樣我也不想這樣。也許你生下來就沒有別人好沒有他那麼聰明的腦子沒有她那麼好看的樣子。但是你就是你,你有你自己的特點,你有你自己喜歡的事物你有自己要乾的事情。你不可能和所有人保持一致,你也不可能做到人人喜歡。姑娘你何必非要討的人人喜歡?

  可能世界就是這樣的吧,弱肉強食。我知道你很努力但是努力不一定會成功。相反,那些不努力的人可能會透過走捷徑獲取勝利。

  世界上哪有什麼人人平等啊,農民家的孩子和主席家的孩子待遇就是不一樣,正是如此,你要更加努力,因為你要比他們更優秀。你的父母可能給不了你一個好的身世,所以你要爭取。你要比他們努力一百倍一千倍你才可能爭奪到他們差不多是唾手可得的東西。

  我到底應該怎麼做?我的前途在哪?我到底應該怎麼選擇?我真的好累。但是成績證明了一切,在父母老師眼裡我沒考好就是沒學習就是沒複習就是學混子。

  我真的累了啊。

反思作文 篇6

  上次月考至這次期中考四十多天的時間一晃就過去了,上次的失敗我依然銘記在心。當時韓老師已找過我談話,鼓勵我,期待我期中考試的進步,期待給我的父母發喜報。聽了老師的話之後,我的心裡燃起了火焰,我一定要進步,必須要進步,我要對得起自己,對得起老師,對得起父母。抱著這樣的信念,我開始學習,至少我認為自己在學習,也許我沒有到每晚學到十二點,學到超支,但至少我認為自己沒比其他同學偷懶或少學。

  但這次考試就又將我心中的火焰澆滅了,在分數下來之前,心裡不安的感覺越來越強烈,我感到害怕起來。韓老師對我說的話我全都銘記在心,我一定要爭氣呀!一定要進步,哪怕只有一名,我心裡默默祈求著。但其實自己心裡非常清楚自己考成什麼樣,而事實也確實如此,我又退步了。我覺得這段時間我努力了,可這又是為什麼。放假之前,韓老師對我們說,期中考試不管你考的是好是壞,都已成為過去。但我的心裡實在放不下,成績一直纏繞在我的心頭,週六週日兩天我想了很多,具體分析了自己再次失敗的原因。

  我覺得自己的學習方法有問題,自己雖然一直都在學,但真正吸收的知識卻很少。上次月考我由於文科的成績都很低,所以這次考試之前,我著重背文科,但由於之前一直都有很少背,要背的東西實在太多,大腦一下子接受不了,又忘了,有些記住了,但沒有完全理解,到了考試又不知道怎麼用,不知道該答什麼所以這次文科分數都很低。由於最近總是看文科,就耽誤了理科,除了上課聽老師講課,課下做作業外,很少做題弄的知識鞏固的一點都不紮實,知識過於片面尤其是數學,平常做題都做得還可以,可知此考試竟然不及格,再加上我對於理科的東西反應比其他同學慢一點,就導致這次考試的失利。

  這次考試後,不管我考得怎樣,真的都已成為過去,我要剖為自己制定了一個新的學習方案。我必須要超前學習,儘量往前趕,任何事情要儘量在老師說之前做完。每天晚自習時,專攻理科,多做題。晚上回家把文科的東西背下來,還有不斷反覆被前面學過的早晨的時候背英語單詞,有問題及時問明白,我就不相信我比任何人差!我不服!

反思作文 篇7

  【摘要】本文針對近年來農村中學的寫作教學實際,分析當前農村初中作文教學的現狀,反思當地的教學實踐,指出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三大誤區並分析“誤區”形成的原因。為走出這三大誤區,語文教師必須在新課標指引下,首先要做的是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變“要我寫”的消極應付為“我要寫”的積極主動;再以“抓立意”為宗旨,以“作文評價”為媒介,讓每個學生在寫作中體驗到到成長和成功。

  【關鍵詞】作文教學;教學誤區;激發興趣;抓立意;重評價;促成長

  從事農村語文教學近二十年,筆者親歷了傳統語文教學到新課標語文教學的變革。欣慰地看到學生語文素養正在逐步提高,同時也憂心地感到,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寫作表達能力方面的發展有所欠缺。為改變這一狀況,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筆者有意識地對本地區幾間農村中學的教學環境和教學現狀做了調研和反思,並與同事們一起致力於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探究和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七到九年級學段作文教學做了明確的定義:“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正因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所以,作文教學一直以來是語文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的一項重要課題;更因為寫作能力的考查在中考中佔百分之四十的比重,讓一線的語文教師尤其是畢業班的任教老師視為提高成績的堡壘。就是在急於攻破這座堡壘的“戰役”中,農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逐漸陷入以下三大誤區。

  (一)文體寫作的單一性

  初中階段,部分語文教師認為能寫記敘文就能應付中考,寫好記敘文就能決勝中考,而花時間教學其他的文體是費時費心,徒勞無功。於是,只訓練學生寫記敘文,基本不教授也不提倡學生寫其他的文體。尤其在農村中學,因學生的語文基礎相對薄弱,表達能力相對較低,這種做法就更普遍了。

  步入這一作文教學誤區的主要因素是受中考作文命題的影響。廣州市乃至廣東省對中考作文考點的規定是:能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能寫簡單的說明文、簡單的議論文。近十年來,廣州中考作文題型都適合寫記敘文。如20xx年的《又見枝頭吐新芽》、20xx年的《其樂融融》、20xx年的《獎勵自己》、20xx年的《遊戲》、20xx年《改變一點點》等,儘管寫作要求裡有註明“文體自選(詩歌除外)”,但這些命題從記敘文文體切入可以很穩當地組織一篇600字以上的考場作文,從議論文文體切入卻較難把握,從說明文文體切入根本就無法成文,更何況有些文題還就只能寫成記敘文,如《又見枝頭吐新芽》、《其樂融融》等。這就使得我們的部分語文教師認為,只要教學寫作記敘文,在中考考場上作文就可以萬無一失,至少可以拿個及格分。其次是受前幾年流行的“寫作可以淡化文體”的說法的影響。“淡化文體”之說引起了一部分教師的誤解:認為中小學生寫作不需要有文體感,不必講究文體的格式,既然這樣,也就沒必要再學習寫作其他的文體,師生都落得個輕鬆,何樂而不為?於是乎,從七年級開始,就只要求學生寫記敘文,而說明文和議論文基本不做要求。

  “初中階段只學寫記敘文就行了”這一急功近利的做法是老師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極不負責任的做法。作為一名合格的中學語文教師,必須改變這種錯誤的觀念和做法,還學生寫其他文體和常見應用文的權利和能力!

  (二)寫作教學的無序性

  很多教師上作文課沒有作文教案,沒有對作文教學進行學期計劃安排,課堂隨意性很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⒈作文教學的隨意性

  相當一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存在隨意性問題。具體有兩個方面的表現:一是時間安排的隨意性。這節課不想講新課了,就拋個題目、發句話給學生“這節課完成什麼什麼題目的作文,45分鐘堂上完成,字數在600字以上”;有時能做到每兩個星期佈置學生完成一篇堂上作文;有時卻是一個月都不要求學生練筆。二是課程內容安排比較隨意。教師一般是在決定堂上寫作的當天才去思考決定寫作題目;或者是今天在哪個資料上看到了一個很有新意的作文題目,教師自己可能還來不及好好地推敲,就急不可耐地在課堂上讓學生動筆寫作,更談不上有規範的作文教學設計。這些教師,對“課標”中關於寫作的要求“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於14次,其他練筆不少於一萬字。45分鐘能完成不少於500字的習作”,除了“其他練筆不少於一萬字”之外,其他的都能做到。但這種沒有計劃和針對性的作文訓練模式,只是完成了作文的次數而沒有顧及學生作文水平的真正提高,也很難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教師的隨意率性的教學行為反饋到有些學生眼裡,可能就成了寫作文只是“湊夠字數,完成次數,上交充數”而已。

  ⒉缺乏有序訓練

  寫作是一種表現和創造能力,在語文的聽說讀寫能力中屬於比較高階的能力,需要以其他能力為基礎。同時,寫作還與學生心理發展機制有關,還應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應遵循他們身心發展的規律循序漸進。課程標準寫作的學段目標與內容,體現了這種思想。但具體到寫作教學上,教師就甚少能按照課標的要求,從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入手,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來組織作文教學。甚至連初中語文課本中每個單元安排的“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都難以一一落實到教學中。如果以上環節未能很好地實施,本還可以透過作文批改、講評來彌補不足。但不幸的是,這道最後的防線到了一些不大負責任的教師眼中變成了有名無實。作文批改、講評基本處於信馬由韁的盲目狀態。學生的習作一學期能被老師批閱四次已經是很榮幸了。至於偶爾有之的作文講評,大多時候也只是說說錯別字、病句的大致情況,讀一、兩篇範文而已。

  寫作教學內容的隨意、無序,寫作教學形式的單一、枯燥,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寫作訓練時勉為其難,寫作興趣無法激發,寫作能力難以提高。

  (三)對寫作素材積累的無要求性

  近些年來,教師對學生的課外積累漸漸淡化到不作任何要求。筆者為這一語文活動在初中階段的流失而深深痛惜。這不是語文教師的不作為,我認為其主要的原因在於我們的孩子擠不出這個課外時間來做這個似乎跟提高升學分數關係不大的`事,他們每天被迫要把自己埋在能立竿見影的題海中,加上網路文化的浸蝕和社會普遍存在的浮躁心理的影響是造成他們無法靜下心來完成這一項“系統工程式”學習活動。最初的時候,教師是有把這一活動佈置下去的,但由於大部分同學無法做到,即便是做到的,也只是個形式,沒有實在的價值,漸漸地,教師只好無奈地放棄這一要求了。筆者正是經歷了從“堅持到放棄再到重拾”的過程。

  在《新課標》指引下,筆者堅持實踐以下三個作文教學理念,走出了三大誤區,提高了作文教學質量。

  (一)激發“我能寫”的自信

  《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明確提出:“作文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作為語文教師要真正領悟“作文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的內涵,絕不能陷於中考考什麼就教什麼的功利之中。

  曾經一段時期,筆者總是翻閱大量的資料尤其是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題,收集自認為命題新、創意深、價值大的作文題,透過編排順序後,便模擬中考考試的要求,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裡一一完成。但如此一個學期下來,學生的寫作能力不但沒有明顯的提高,反而更畏懼寫作了。因為,他們感覺那些作文命題太深刻,離他們的生活實際似乎很遠,每次好不容易憋出一篇作文來,又讓老師劃掉了一大堆,一說用詞不當,二說敘事不具體,三說中心不突出等等,所以,一到寫作文時,就有畏難的情緒。到第二學期,筆者改變了策略,開學初,便讓每個學生自己寫三至五道作文題,再經過師生們共同篩選後,由老師結合課本中的寫作要求,根據本期的教學安排將題目有序歸類安排十次課堂寫作,課餘同學可以自由寫作抒懷,要求每星期堅持交一次週記,變“要我寫”為“我能寫”,“我要寫”。半個學期下來,每個學生都能在45分鐘完成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作文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文教學應從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需要出發,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尊重學生的生活,時時關注學生的需要、情感和發展,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作文教學中來,激發“我能寫”的自信。寫作安排上,一定要注重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感而發,有感即發。他們樂意寫,一切就好辦。

  (二)抓立意,促成“人”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突出了“立意”,更加鮮明地提示:“文以意為帥”。正所謂“練字不如煉句,煉句不如煉意”。注重立意,其實質是關注學生的心靈,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就是關注學生的成長。

  作為語文教師,要利用作文教學,既抓立意,又促育人。要做到這點,教師必須讓作文教學呈現出開放的狀態。把學生的生活經歷、思想感情、情感心理等因素,巧妙地貫穿在學生的寫作活動之中,成為學生學習語言的動力、契機或材料,並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收穫成長,享受成功感。例如:過去語文課開設口頭作文或說話訓練,深受學生的歡迎。但由於認識不明確,特別是因為中考、高考都不考,具體操作的時候,隨意性較大,時間一緊就被擠掉。透過對作文教學的不斷探究,筆者不再只看到學生的眼前分數,而是更重視學生的長遠利益,重視學生的“人”的發展。所以,堅持開設這一活動,這不僅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學會用心靈、用真誠與人交流和溝通。就在這關注、交流和溝通中,學生們展示了自我,開闊了視野,豐富了閱歷,提升了心智,形成了正確的情感價值觀:以上這些,正是我們學生寫作的“源頭活水”。有了它,還用擔心學生寫不出“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立意深刻”的文章?而他們的心靈也正是在這樣的一次次寫作中接受了洗禮,收穫“知識”與“人文”的雙豐收。

  (三)“因材施評”,關注成長

  以前的作文教學通常是由老師批閱學生作文,走“打一個分數寫一句批語”的套路。而那些評語大多是籠統的詞句,諸如:“優”“良”“語句較通順”“能圍繞中心組材”等。這樣的評價沒能根據學生個體的實際,更沒有讓學生積極互動參與進來。這種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的評價方式,無法激發學生的作文激情。新課標建議我們寫作評價要“採取非常開放的態度,提倡從實際出發,進行多元化評價”,做到“因材施評”,讓學生在作文評價中體驗到知識生成和發展的過程。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

  1.評價形式方面:根據文題的不同和學生寫作能力的差異來確定評價方式。筆者認為師生互動共改是比較科學的評價方式。具體操作中筆者往往將師評與學生互評融合起來,先讓同學之間相互閱讀和評價,相互討論作文的優缺點,然後,同學們對爭辯未定的問題提出來,由老師在課堂上進行點評並給出對應的指導建議,讓學生在參與評價的過程中相互交流,取長補短,不斷掌握評改作文的本領,使他們不但會寫,而且會改,完善作文的全過程,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作文綜合能力。

  2.設定分層評價:學生存在認知和感官以及思想上的客觀差異,作文是學生個性化的情感表達,學生寫作能力存在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對作文能力較弱的同學,評分尺度要稍微鬆一些,多發現他們的優點和長處,多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對寫作能力好的要嚴格要求,要指出他們的不足,以求更上一層樓。教師還應該做到對每個學生每學期至少有一次面對面手把手的寫作指導;讓每一位學生至少有一次作文哪怕是一個片段能在班上宣讀;將每次的優秀作文或某方面表現突出的作文裝訂成冊,在班上傳閱。注重以激勵為主,讓每個同學體驗到創作的成就感,讓他們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寫作中成長起來了!

  無論採用何種方式展開作文評價,都要遵循“眼中有‘文’,心中有‘人’的原則,以促進人的終身發展。

  參考文獻

  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解讀。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溫儒敏。關於20xx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對話,語文建設,20xx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蘿崗區九佛第二中學

反思作文 篇8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提出“學生作文也是一種體驗,一篇好作文應是學生的一種獨特體驗”。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學生在生活中的體驗為題材的,是寫學生自己的獨特體驗。它的顯著特點就是“親歷體驗”。

  現在的孩子,物質生活優裕富足,安享著親人的關心愛護,要什麼有什麼,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以為魚和熊掌都能兼得,不懂得人生有時候需要作出取捨,甚至是痛苦的割捨。我的這個作文設計意在引導學生在取捨“我的五樣”的過程中體驗失去的殘酷性,發現什麼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從而牢記我的最愛,珍惜我的最愛。

  作文一開始,我特意的導演“情境”,讓他們先選擇出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樣。五樣?好選,喀喀喀,寫完了真是五花八門,寫親情友情的有,寫美食寵物的也有。他們一邊寫一邊在嘻嘻哈哈。但我再接著宣佈優秀規則的時候,他們就開始改變臉色了:把所選的五樣一一割捨,直到只剩下一樣。割捨到最後,那種抉擇的凝重,那種忍痛的酸楚,都已經溢於言表了。用這樣的方式為學生製造一種場合、一種氛圍,引起他們情感的波動,從而產生更豐富的體驗和感受,產生表達的願望和作文的靈感。

  孩子們小小的心靈經受了一次次的磨練後,第一次堅定的明白了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當然,這“唯一”也各有千秋,從“母愛”到“祖國”,從“金錢”到“健康”,從“美食”到“知識”。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但我相信,透過這個遊戲,他們應該懂得了該珍惜什麼,因為逝去了就不再擁有。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孩子們此時內心百感交集,恨不得一吐為快。寫出來的文章自然是真情實感的流淌,當然會情真意切。

  體驗無處不在,生活因體驗而美好,習作因體驗而精彩。實踐證明,讓學生在體驗中經“風雨”,見世面,體驗生活,感悟生活,積累素材,學生寫作文時才會“下筆如有神”。喜則笑,悲則哭,怒則罵,喜笑怒罵皆成文。體驗式作文,讓學生的真情在體驗中肆意流淌,讓學生的心靈在體驗中自由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