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反思
作文教學反思1
10月14日在浯溪三中舉行了“國培計劃“祁陽縣初中語文鄉村教師工作坊C546專案第二次線下培訓,這次培訓的重點是作文教學。此次培訓聽了吳春來《在情景中細描人物》作文示範課及作文講座《作文教學的五五法則》,受益匪淺。教師要解決學生的厭煩寫作的心理,首先要從自己入手。
(一)敬業精業,授課精彩。要努力認真鑽研教材,精心構思、設計課堂環節,力爭每一堂課都是精品。讓學生感到聽老師講析作文或課文就是一種享受,以自己全身心地投入來感染和引導學生。精湛的藝術,高尚的品格,本身就具有極強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在這種氛圍中逐漸萌發對文學、對寫作的興趣。
(二)教師下水,現身說法。身教勝於言教。教師的一舉一動,比千言萬語還要有說服力和感召力。在作文教學中,凡是要求學生寫的作文,老師堅持與學生同題寫作,平等研討,共同修改。也許教師的這種做法會使學生感到寫作不再那麼難,作家也不是高不可攀。“作文其實就是寫身邊的人和事,抒發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好的作文必須要有獨到的思想和藝術見解。”學生對作文一旦有了全新的認識,就會徹底打消畏難、厭煩心理。
(三)典型引導,正面鼓勵。對學生要多鼓勵、多表揚,不說打擊和挫傷學生積極性、自信心的話;不做打擊和挫傷學生積極性、自信心的事。堅持多從學生的作文中找評析範文,不求完美,但求有獨到之處,力爭每學期絕大多數學生的作文都有被選做範文的機會,我相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作文教學中,我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多去反思,探討,我相信寫作之花一定會讓我們擷取。
作文教學反思2
作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的一半壁河山”。順應教學改革的步伐,高中作文教學對素質教育特別是創新教育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信心,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實踐,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此,有必要對之進行一番考察,從而匡正除謬,使我們的作文教學走上正軌,並取得最大效果。
一、當前高中作文教學的現狀
1.作文觀念:抒寫情感,見證生命。許多人認為,作文是生命存在的一種形式,“是生命體驗。生活感悟的一種外化”,有“‘生命傾訴’的特點,是學生生命活動的一種需要”。①中學生作文應“以對生存意義的揭示去喚醒人類的靈魂,去洞見遮蔽的生活底蘊”。②因此,作文就是要讓學生寫出自己的感受,寫出自己的性情,吐露自己真實的心聲,或者如一篇談“新概念作文”的文章題目所言“寫那想的,想那新的”③。
2.教學目的:讓學生寫出好文章。平時的作文教學,就是讓學生每次都寫出一篇優秀作文,可以對全班朗讀,也可以拿出去發表。每一次作文,教師又都希望學生能夠創新,能夠寫出一般人不能寫或沒有寫出的內容。
3.作文備課:既無計劃也無教案。多數教師只在寫教學計劃時點明安排幾次作文,而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又不寫作文教案。不僅沒有教案,而且每一次作文在整個作文教學中的作用是什麼,都不甚清楚,也不予考慮。
4.進行方式:就是“寫”。作文課幾乎都是教師佈置題目學生去寫。不放心的教師會對作文題作一些簡單的解釋或提示,說明一些要求。作文一般在課堂上進行,安排在課外的多因課文教學時間緊而不得已而為之。5.作文題目:話題作文一統天下。隨著高考採用話題作文的形式,作文教學無論平時還是考試便一股腦地採用活題作文題目,彷彿不如此就不能趕上時髦跟上高考。話題作文從高中延伸到了初中,甚至連小學也在實行話題作文教學了。
6.作文批改:選優說劣。優秀作文一般會在全班朗讀,教師簡單總結其優點所在。對於較差的作文,多是總體評價其不足,具體到一篇較差的作文,則是多鼓勵少批評。本來每次作文都有各自的訓練目的和要求,但如果學生未按目的要求作文,而是別出心裁地寫了一篇可讀的文章,教師也會認為這是本次作文中的優秀篇章。這就等於寫什麼都可以,寫歪了,還會被認為是創新呢。
7.教學效果:效果堪憂,能力不高。有教師指出:“中學生對作文所持的消極態度和低下的寫作能力,讓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學作文的結果是令人遺憾的。”④張志公先生也曾說:“現在,學生最習慣於寫抒情散文,別的不會。”在教學實際中,學生往往是這一次作文寫得好,得到老師表揚,但多數時候則寫不好
平時作文常受表揚的學生高考作文未必能拿一個好分數。事實上學生對於自己的作文水平達到何種程度也說不清楚。
對上述七個方面作一下總結,不難發現這樣兩個問題:(1)高中作文教學基本上是在引導“創作”,引導文學寫作。隨著新世紀語文教學人文教育文學教育比重的加強,作文的文學化傾向更為顯著。(2)整個中學作文教學的過程及形式極其簡單:它的備課就是出出題目,上課就是讓學生寫作,批改就是選優評劣。
二、作文教學的文學化問題
高中作文教學的文學化是怎樣形成的?它與哪些因素有
1.它與社會對寫作的認識和評價方式有關。在一般社會人士看來,作家詩人才是寫作的高手,只有寫詩寫散文寫小說才是寫作,作家詩人那樣的“創作”能力才是寫作能力。而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寫專業論文那是專業人士理所當然的事,那只是證明你的專業水平高,並非是寫作能力高。
2.它與教師把作文的內容定位於抒寫心靈有關。在許多教師看來,“寫作,原本是寫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渲洩,是生命的一種表現形式”。一些名家要求作文時要“放飛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寫作中擁有絕對的選擇權力,寫自己想寫的內容,選用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以我手寫我心”。這樣的“自我”中心論,必然使作文教學重體驗、感悟、表現等。這樣一來,“寫那想的,想那新的”的“新概念”類的創新便瀰漫了中學作文教學,獨特、怪異、體現個性的作文便成了最受青睞的。而這些正是文學創作的特質。中學作文教學就這樣不自覺地鑽進了文學的圈內。
3.它與教師把作文的目的定位於促進人的發展有關。許多教師認為,作文是為了健全學生人格,提升學生思想,培養學生人文情懷,純化學生生活,一言以蔽之是為了促進人的發展。於是無論是“作文——生活”論者,還是“作文——做人”論者等等,都把作文當做塑造人的手段,作文於是從一種素質一種能力變成了一種手段——文學的塑造人的手段。在這樣一種思想觀念驅導下,作文不是為了去敘寫學生人格思想,而是為了去提升學生人格思想;不是為了去再現學生人文情懷,而是為了去培養學生人文情懷;不是為了去表述學生生活,而是為了去開拓學生生活。
4.它還與高考導向及教師對文學的偏愛偏重有關。高考的話題作文倡導學生髮揮個性,表現自己所體驗的生活,即使是寫議論文,也要求寫得具有文學味,要能“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這實質上就是在倡導文學創作。由於高考的影響,廣大學生無不努力使自己的文章文采化文學化。而廣大教師無不“竭忠盡智”,作文教學幾乎都是圍繞文學寫作來進行,辦“文學社”,“寫作興趣小組”,等等。
誠然,中學作文教學進行文學寫作引導,讓學生進行文學寫作,這是完全必要的。但問題是,文學寫作教學並不是中學作文教學的全部,甚至還應該強調的是,文學寫作教學並不是中學作文教學的主體。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分析:
1.從文章寫作的動機來看,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寫作的衝動與靈感,二是寫作的某種實際需要。前者即是文學創作,而後者卻並非文學創作,而是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實用型寫作。
2.從社會實際需要來看,“社會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素養的公民,他們有良好的教養和審美能力當然好,但社會不需要那麼多的詩人、作家”。大多數學生將來在工作、學習、生活中,可能極少進行文學寫作,寫的最多的可能還是發言稿、實驗報告、法律文書、調查報告、學術論文等等一類文章。
3.從作文教學的目的來看,其目的不是培養作家、詩人,作文教學也沒有必要主動地承擔這一任務,任何文學才子都不可能依靠中學作文教學來產生。極少數寫詩歌、散文、小說的學生,大概也不是中學作文教學的結果。當了作家、詩人的人也並不感謝中學作文教學。
4.從國外中學作文教學的情況來看,像德國、日本、美國等,他們的作文教學大都以社會實用為目的,立足於學生進入社會實際的需要。如日本寫作教材中設“書信和日記”、“生活和意見”。“實驗報告”、“調查報告”、“研究報告”等作文題,實用性的特點顯著。
著眼於實用,著眼於學生未來工作、學習、生活需要的作文教學,才是健全的作文教學。高中作文教學,可以讓一些學生盡顯文學才華,但不能讓一個學生缺失實用寫作能力。
三、作文教學過程的簡單化問題
首先,單一化的“寫”及其每次作文都要求寫出優秀作文的教學形式,使作文教學缺失了訓練過程。這樣的作文教學客觀上一開始就把學生當作具備寫作能力的人,而省去教師科學有序的作文指導,省去學生“創作”出優秀作品之前的較長時間的循序漸進的訓練過程。這樣,就必然把多寫(也即多創作)等同於訓練或達成能力的手段,把結果等同於過程
而“寫”的時間和“寫”的量又沒有一個科學的規定,什麼時間寫僅憑教師的工作緩急或興趣去決定,寫多少就全憑教師的“經驗”或“感覺”去決定。中學作文教學就這樣變得無比簡單和隨意。
其次,“多讀多寫”的“感悟”“自得”式的傳統方法論,嚴重阻礙了作文教學的科學化程序。直到今天,人們還津津樂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悟得”方法,還沉浸在“功到自然成”的超然境界。作文教學既無學科體系,也無科學的訓練體系,除了一味地“寫”,也就別無他路了,也就顯得無比的茫然和盲目。
再次,由於文學化傾向的影響,一些人強調寫作“最重要的一點是學生有了寫作的衝動再寫”,這使得作文教學研究放棄了對“沒有寫作衝動也要寫”的探索與訓練。我們知道,寫作並非都是因衝動而生,並非都是有感而發。比如領導要求你寫一篇發言稿,或工作總結,或先進人物的事蹟材料等等。朱光潛先生曾說:“前人寫舊詩,標題常用‘偶成’和‘賦得’的字樣,‘偶成’者觸興而發,隨時口占;‘賦得’者定題分韻,拈得一字,就用它為韻作詩。”“‘偶成’的作品全憑作者自己高興,迫他寫作的只有情思需要表現的一個內心衝動,不假外力。‘賦得’的作品大半起於外力催促,或者要滿足一種實用的需要,如宣傳、應酬、求名謀利、練習技巧之類。”由此可看出,“偶成”當是因“衝動”而生,但“賦得”卻不是因“衝動”而生,恰恰是寫不出來也要硬寫的“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狀態。又如唐人的“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顯然也是“硬寫”。中學作文教學在這些方面卻一直棄之不顧,因此也就不可能作出有意義的深入的探索。
可見,中學作文教學還缺少真正意義上的教學,還缺少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有效的訓練。
四、新的思考
從以上情況看來,當今中學作文教學已經嚴重滯後於時代的發展,已經不能擔當起全面培養學生作文能力特別是適應未來工作、學習、生活需要的作文能力的任務。為此,我們有必要對作文教學進行新的思考。
1.必須把中學作文作為一個學科來看待,它是與中學數學、外語等學科相併列的一門基礎學科,甚至是應該從語文學科中獨立出來的一門學科。作為一門學科,它應該有自己的科學有序的內容體系,有自己明確的教學目的和要求,用以來完成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任務,為學生將來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寫作基礎。
2.必須明確作文課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特別是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作為能力,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來達成,這就需要建立起科學、有效的訓練體系,這種訓練體系還應該具有可操作性,能為廣大教師所採用。
3.要有嚴密的教學計劃,必須明確學生在中學各學段及整個中學階段應達到的寫作水平或寫作能力。教師的上課及學生的訓練應體現出漸進性,並且要考慮每一個作文單元在整個作文教學過程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要考慮每一次訓練是為了達成何種能力。
4.要改革高考只考話題作文的局面,努力探索真正能檢測學生作文能力的考試方式。平時的教學,作文最好單獨設科教學、設科考試,這樣作文就不限於只是一道寫作大題,它還應有其他方面的作文學科考試題,以便全面地檢測學生的作文能力。
一個人的寫作能力,主要是在中學階段打下基礎,特別是理科學生,他們幾乎只在中學學習寫作。可見,中學作文教學對於一個人的未來及人生是多麼重要!願廣大語文教師及其寫作教學專家對當今中學作文教學進行新的探索,為作文教學做出嶄新的貢獻。
作文教學反思3
培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合作、探究的理念領導自己的教學,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新形勢下,我們每位教師都必須思索的現實問題。
我根據名師的經驗和專家報告的思想去年在初一嘗試了“預習——質疑——討論——反饋”的四環節小組學習方法,也初步培育了學生的質疑、發現問題的能力,但學生自學的習慣還沒有很好地養成,更談不上學習的興趣了。我們語文學科的博雜更決議了興趣、愛好及習慣的重要性,擺在面前的即是作文的老大難問題——如何克服以往的“老師命題,提出要求,學生思考成文,批改收交”學生被動接受的局勢,有時毫無興趣可言,書寫起來更談不上真情流露,相關的批改反饋的針對性及實效性也較差,這種被動消極的作文課我思考了好久決議嘗試一種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在開學的三週內,()先在12班進行了試驗,現把初步的思路簡略介紹:
週四的作文課,一反常態,先剖析了上次學生作文的得失,由此定出作文的要求及目的。針對上次對訊息事實的敘述交待不清,而提出“合理交代清記敘的要素,交待明確一件事”的總體要求。
然後各小組在組長的組織下,討論擬題並簡略說說構思,組長示意,老師計時。
靜思獨立,老師察看各小組的情況。
成文後,組長示意可以寫讀書筆記。
統一完成後,合作批改。
第一步:交換找長處,評價閃光點,寫出重要內容,概括大意。
第二步:再交換挑毛病,指不足(比如錯別字,病句等)。
第三步:本人小聲讀文,動情精美處,大聲的讀,後品味反思別人的評價,結合自己的感受,對自己提出中肯的建議。
最後,交換心得。每組推一篇美文大家共賞,由作文負責人(苗甜甜)根據各小組記分,上交由老師根據各小組的情況,找出優缺陷,並概括不足(共性的東西),思考下一次作文要求及目的。
經過這樣一改動,學生的作文課上,以小組為單位全部動起來,全身心積極投入,每位同窗至少讀了三篇同類的作文,又聽讀了6篇美文,不論從聽覺、視覺上都獲得很大的收穫,相對以往單一,枯燥的情勢,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小組之間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強。
作文教學反思4
第六次作文是寫小製作,在指導學生習作前對孩子們上好它真的不報多大希望,作文教學反思。在我的印象中他們好像疏於動手,只在科學課上做過一次“風向標”,由於是課後完成,班級孩子沒有幾個做的,科學老師為此還批評了他們。再就是前兩天在科學課上老師和他們為了研究聲音,一起做了一個“土電話”。
這樣一個動手實踐後的作文,他們能完成好嗎?我在心裡反問自己。但無論如何作文指導課是要上的。記得那天上作文指導課時,我也並沒有嚮往常是的指導很細緻,只是讓三四個同學說了說,你打算做什麼?接著我就講了一下本次作文的提綱。分四段,第一段寫為什麼做這個小製作,第二段寫準備工作,第三段重點寫製作過程,最後寫心情或勞動感言。
在寫的時候一定要借鑑《撈鐵牛》一課的寫法,用上表示先後順序的詞語。不到二十分鐘就講完了,害怕限制他們思路,也防止班級孩子都寫一樣的作文,這次我連範文都沒有讀。第二天孩子們交上來的作文內容雖然是五花八門:有做賀卡的,有用飲料瓶做東西的,有寫做小秤的(這是我在課堂上提醒他們的如果不會做什麼,就讓家長和你一起做小秤,因為我們小時候都會做),有寫做風向標的,有寫做土電話的,有寫做伸縮蒼蠅拍的,教育論文《作文教學反思》。孩子們都把準備工作交代的很細,製作過程寫得也很不錯。沒細緻指導的作文居然也很成功,我竊喜。班中除了幾個學生的作文要改,其餘的只是個別語句不是很通順,所以第二天我們就上作文字了。當天我就把第六次作文批完了。
我就在想為什麼孩子們的這次作文在我沒有報多大希望的時候,卻完成的這樣的好。他們的認真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我們在講這一單元的文章時,尤其是講《撈鐵牛》文章時,我重點講了準備工作的四部,並讓學生討論的為什麼這四部不能調換的理由。在接下來的第四段學生時又讓學生用因果關聯詞語,說了當沙子減少時,所引起的一系列變化。
正因為把課文這個例子講好了,所以孩子們在作文時就自然而然的仿照這個例子了,原來關鍵是在這裡呀。表面上看這次作文指導課只有一點時間,沒有細緻展開,但因在本單元學文時教師重視,所以單元學生學習效果就好。原來語文課文之間,尤其時文章和習作之間也有這樣的聯絡呀。今天在我和孩子們身上終於得到很好的驗證了。
作文教學反思5
作為一名語文教育教學的新人,經過一年的實踐教學之後,我深切地感受到作為一名語文老師的壓力。心理學認為老師的成長需要經歷三個階段“關注生存”、“關注情景”、“關注學生”,處於成長的第一階段,我深刻地體會到要做一名好的甚至優秀的語文教師的艱辛,雖然在這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經驗,同時也讓所學的一些教學理論得以實現,但在教學工作中的不足之處應提出來以供以後的教學設計參考,現就作文教學方面的缺口陳述出來,作一個簡單的作文教學反思。為以後的作文教學更上一個臺階做一個反面事例,從而鼓動自己更加努力地進行作文教學方面的學習鑽研,透過改變自己來改變學生,讓他們從心底感受到作文的樂趣,進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 作文教學計劃缺乏科學性、系統性,缺少自己的認識。
有人提出“寫作能力是一種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它的形成和發展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文教學必須立足於實際,制訂一個翔實的計劃,以便分階段分步驟實施,這個計劃應包括整個初中階段作文教學的全程訓練目標,包括每個學期的階段目標以及每堂作文課的訓練重點和要求。”但提到作文不僅學生頭疼,老師也一樣的頭疼,學生怕寫,老師怕教。這是一個事實也是語文教學的瓶頸,所以很多老師對作文教學沒有一個系統的科學的設想規劃。
當然這也包括我自己在內,這一學年裡,我對作文教學的計劃可以說極為粗糙。
1、內容及時間安排缺少系統的科學的構想:十二個單元的作文基本以課本的綜合性學習及學生學業質量的作文提供為標準,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喜好及他們的需求;上學期堅持每週一個週記,都是以作文形式的要求來讓學生練習,週記內容具有不確定性;沒有確切的上作文課的時間安排,往往“隨遇而安”,缺少了學期的計劃性。
2、作文教學缺少自己的見解認識,缺少教師自己的構想,教師教學應該先將教材吃透,但我對作文教學的理解非常膚淺,沒有宏觀的豐富的理論基礎作為支撐,也沒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作引導,這樣很容易將作文教學引入一個誤區:不知如何教導作文。
二、 作文教學活動缺乏生活性、情感性,缺少學生的體驗。
對於作文教學有教師認為培養其悟性是非常有必要的,“生活是人生最好的老師,但是生活這位老師給人的教育從來都不是滔滔不絕的說教和明白無誤的結論,而是暗示。所謂悟性就是意會和接受生活暗示的能力。我讓學生在生活筆記中寫生活啟示,要求他們:從日常的普通現象悟出生活的哲理;從多彩的自然現象聯想到紛繁的社會生活。”由此可見讓學生感受生活對於他們的寫作至關重要。
很多成功優秀的教師我往往能抓住每個生活的細節來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他們常常組織學生校外遊覽、校外實踐。反思我的整個作文教學過程,沒有組織任何一次的與生活與社會與自然近距離接觸的活動,教學從來都是課堂黑板,缺少了靈動性顯得死板枯燥,將學生與生活隔開,這是一個巨大的悲哀,他們往往“惜墨如金”殊不知就是缺少對生活的體驗,缺少對生活的接觸機會,缺少了一個個鮮活的生活素材,如果將他們帶入大自然,春遊黑龍灘、夏遊飛泉山、秋遊天梯、冬賞金馬河,他們定會遊刃有餘。
情感體驗對於學生的寫作尤為重要,“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一點不假。“體驗式作文教學,就是教師指導學生圍繞某一主題,透過觀察、閱讀、討論等形式,使其形成對自然、社會、人生、自我等的認識和感悟,在此基礎上,綜合運用語文知識,準確表達思想感情的過程。從本質上說,它是一種以寫作為重點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它要求學生要綜合利用學習要素,發揮主體性和創造性去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理解與感悟。”反思我的整個作文教學,情景激發做得太少,對他們的薰陶也太少,這對他們寫作限制極大。
三、 作文評改缺乏靈活性、多變性,缺少學生與老師的對話,缺少學生的參與。
“作文講評課是作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它是根據作文教學的要求,對批改中發現的學生作文的優缺點進行分析和評價的過程。在作文教學的全過程中,它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既是對前一次作文的總結,又是對後一次作文的指導。”處理好評改,對學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很有幫助。運用好方法也是一大重點。評改方式靈活多變,主要有教師評改、學生自評、學生他評、學生間相互評改、師生一起課堂評改。
縱觀我的評改方式主要以教師仔細批閱為主,透過作文字評語指導學生的作文。其間我還採用了學生間相互評改,給同學三點以上的評價、給中考優秀作文評價,可以抓住任何角度的方式,雖然他們在課堂積極性很高,有很多同學妙語連珠,掌聲不斷,博得其他人的熱烈讚賞,但仍然未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寫作濃厚的興趣。有些學生仍舊錶現出懼怕厭惡作文的心理。可見我的整個作文教學處於蠻荒時代,想要衝破阻礙但又餘力不足。
反思這一年的作文教學,確有很多值得改進的地方。以後將從這些方面缺點入手,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1、 提升自己的關於作文教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多借鑑有經驗老師的教學方式,活學活用。
2、 假如體驗式作文教學的行業,讓學生從生活中去真實地感受作文的快樂,提高積極性,主動性。
3、 評改方式靈活多樣,應多思考怎樣運用到課堂,讓學生從自身的實際情況一步一步提升作文水平。
4、 完整的科學的系統的教學計劃對上好作文課起著重大的作用,未雨綢繆是必要的。
作文教學反思6
學生怕寫,老師怕教,而傳統的作文教學,卻只能在低谷中呻吟、徘徊。老師講授習作知識時可以侃侃而談,卻不能領著學生操作,為學生示範;家長輔導習作,求助於各式各樣的作文彙編,卻也只是徒勞無功。真可謂談“作文”色變,作文難就成了“歷史性”問題。當然也有入門的學生,他們卻說,得益於課外閱讀和自覺練筆。可是,我們的大多數學生,在複雜的主客觀原因下,有課外閱讀和自覺練筆的時間嗎?
新課標的頒佈,為我們送來了縷縷“春風”,為習作教改注入了活力,為習作教學翻開了新篇章。我們一定要抓住時機,相機點撥,靈活引導,激發動機,以情造文,讓學生重新體驗習作的樂趣。
一、豐富習作源泉,讓學生敢寫。
習作離不開生活,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是學生習作選材的重要源泉。在習作教學中,課堂上,我不是指導學生應該寫這個,可以寫那個,而是安排學生先觀察自己周圍的一切,草木蟲魚、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培養他們的觀察力,讓學生多見多識,縱向延伸,開闊眼界,積累習作原料。透過如詩如畫的大自然薰陶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社會、熱愛祖國的情操,從而樹立敢寫的信心。然後,我又橫向拓寬,放低要求,讓學生撇開心理負擔,自由選材,引導他們在豐富的習作源泉裡對號入座,產生生動直觀的形象。有縱有橫,掃除學生怕作文的陰影,使學生放開手腳敢寫。
如,我在教寫《我的校園》一文時,我先帶領學生到操場上,找好角度,然後引導學生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落筆,從外到內地讓他們參觀校園,這樣,學生心中對校園就有了比較清晰的印象,寫起來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
二、激發創作動機,讓學生想寫。
習作是一項具定創造性的作業,必須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慾望,才能有所成效。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在鼓勵性語言的作用下,會產生很好的創作慾望,從而克服習作的心理障礙。
教學中我努力去發現學生習作的閃光點,哪怕是一點兒微小的進步,如一詞、一句,都及時給予鼓勵。一旦發現習作中的毛病,並不急於批評,而是耐心地和學生一起研討交流,讓學生弄清自己的不足之處,以及怎樣該好。讓學生的熱情也能水漲船高。在要求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我又給學生增加“營養”,用心評改,鼓勵學生自讀自賞,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改作文,從而讓學生自願地把看到的、聽到的和想到的寫下來。
如,教《一件難忘的事》時,我先引導學生講述自己的難忘事,然後相機點撥,鼓勵學生把剛說的寫下來,自讀自賞,動手動腦互評習作。這樣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興趣,又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慾望,讓每個學生的閃光點都能閃光,從而讓學生想寫。
作文教學反思7
透過上這節寫作課,我感到習作指導課要取得成功,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必須全面考慮到各種教學因素,才能產生好的教學效果。這節課中我覺得有幾點做的比較到位
首先,在這節課,我透過讓學生猜謎語,小鴨子圖片,激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學生積極發言。並教給學生寫作方法,讓學生有規律可循。
其次,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學會了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動物,那就是從頭寫到腳,先寫小動物的頭、身子、四肢和尾。在指名讓學生完整的說小鴨子的可愛樣子時,學生領會的非常好,綜合了前面幾個同學的優點,一下子抓住了小兔子的特點,並概括出了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寫。
第三,生活習性方面的特點指導細緻到位,,讓學生知道從哪入手。教師出示下水文對學生是一種激勵。
第四,師生評價,生生評價、修改有助於讓孩子將作文寫得更生動。讓學生們拿出筆寫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外形,學生基本能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寫的比較具體,能把小動物可愛的樣子一一呈現出來,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本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在一些小的細節處理上不夠合理,例如我問學生誰能完整的把小鴨子可愛的樣子說說,我應該找幾個好的孩子說一說,這樣效果會更好。
2.教師語言組織比較瑣碎,不夠精煉,需要進一步改進提高,預設環節少,以至於有點前緊後松的感覺。
3.本單元的習作應該對學生有更高的要求。
4.給孩子留出一定的時間去寫。
5.教師多用一點心思,就能創造出不同的課堂。
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地改進自己的不足,不斷地提高自己。
作文教學反思8
當埃及神廟古蹟上的“丁錦昊到此一遊”的中國式塗鴉、中學生校服塗畫現象調查、農民工坐公交車等等時評類文章的寫作擺在我們高三學生面前時,我們不禁感嘆,近年這種高考作文中的“時評體”引發的師生熱議與拍磚,的確不亞於當下的社會熱點、焦點。君不見微信中的“孩子他媽哭了,因為噁心死了!”等戲言嗎!但無論如何,對於高中生寫作而言,我們必須明白,一種直擊社會熱點新聞話題的新的作文命題形式和寫作,我們必須面對;一種充分體現公民意識、彰顯大語文教學理念、洋溢強烈時代責任感的時評體作文模式,我們必須掌握。今年高三的學生,面對高考可能出現的時評體寫作,無從下手者眾多,教師的寫作教學陷入瓶頸狀態,而高考時間步步逼近,希望短時間內提升時評體寫作能力的願望愈加強烈,可作文能力的提升並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即可達成的。我不禁反思,為何會如此被動?
時評類文章,也叫時事評論,是一種對時事進行評論的文章。它往以社會生活中的種種現象作為評論的物件,上至國家大事,小到凡人瑣事,都可以有感而發,作出評論。既可對先進的新生的事物讚頌、褒揚,也可對落後醜惡現象批評、鞭撻,還可就某一社會問題進行分析,闡發某種具有現實意義的道理。正因為時評類文章革故鼎新,針砭時弊,激濁揚清,觀點鮮明,嬉笑怒罵,語言辛辣,講出了老百姓的心裡話,所以深受讀者喜愛。作為中學生,學寫時評,不僅能開闊眼界,訓練語言表達能力,提高思辨能力,還能積累素材,為今後寫好議論文打下堅實的基礎。高中語文教材必修四也設定了時評兩篇,介紹時評寫作,讓學生了解時評的有關文體知識,加深對時評的認識。
可已經是高三的學生了,時評寫作卻仍存在許多盲區與誤區。為什麼會這樣?
我反思的結果是:
第一、長久以來,我們的學生陷入在封閉的學習環境之中,不能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被動學習,被動寫作,哪談得上關注生活,關注社會,思考人生。
第二、之前的作文教學尤其是議論文教學存在功利主義思想,高考考什麼,平時作文教學就教什麼,論點、論據、論證過程,規範教條死板,師生均只重寫作技巧,寫作成了純技巧性的訓練,而忽略了學生對生活的思考與感悟,學生沒有自我的真情實感,無病呻吟,空發議論,套作連連。
如何避免這種狀況的發生呢?
我認為高中作文教學應該強化六大“意識”:
(一)強化計劃意識。
學校現行作文教學的弊端,就是作文的無序化。教師隨意出題,學生盲目寫作。教師往往因為缺乏計劃性而對每次作文訓練的目標不太明確,每次訓練針對教學大綱的哪一點,要達到何種訓練效果,學生昏昏,教師也未必瞭然。對每學期的作文訓練不能做到統籌安排、全面計劃、循序漸進。所以每次作文只能提出既全面又模糊的要求:從主旨、材料到語言、結構,面面俱到又無主次之分,分散了學生可能集中在重點、突破點上的注意力,使學生顧此失彼,茫然不知所措,作文訓練處於無序狀態,結果只能是收效甚微。日復一日,長期低層次機械性的寫作訓練,嚴重挫傷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制約了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語文教學大綱”和“高考考試說明”,要求制定符合學生由易而難的認知規律、合乎科學的訓練序列。作文訓練也應當有並且可以有科學的方法,有一個
明確的、合乎科學的“序”。作文教學的“序”首先一定要有一個整體目標,讓學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個循序漸進的提高過程。基於整體目標,在每次作文中都應該有重點的.訓練一二項寫作能力,讓學生透過一次作文訓練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使他們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閃光點,找到寫作的新動力,變被動寫作為主動寫作。循著這個序,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教下去,學下去,寫下去,才可能有好的效果。”
科學的高中作文訓練序列應具備“三定”:(1)定向。即高中三年有明確的總目標,每學年有階段目標、每學期都有總體佈局、每一次訓練都有具體訓練內容。(2)定體。重點訓練記敘文和議論文。(3)定等級。訓練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
例如,高三年級的作文訓練可以遵循以下的思路進行:
高三第一學期 著重審題能力(記敘文、議論文)的培養和寫作基本素材的積累,重點訓練命題作文和話題作文,強化文體規範和試卷規範訓練,穿插擬題、扣題和思路結構等的技法訓練。透過訓練讓學生達到基礎等級。
高三第二學期 著重就作文的發展等級進行訓練,具體分為:深刻透徹;生動形象;有文采;有創意。重點是新材料作文訓練,適當穿插命題作文和話題作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寫作長處,確定某一文體進行強化訓練,力圖透過訓練使其作文達到基礎等級的上限或創新等級。
(二)強化過程意識。
1、重視寫前審題意識。高考作文“基礎等級”的第一條要求是“符合題意”。“符合題意”就是符合題目的“規定性”,即指題目規定的文章的體式、主旨、材料,以至標題、字數,等等。要審出題目中蘊含的深層意義,不僅要了解題目是什麼,還要思考何為作文題中最關鍵的那個“題眼”,然後進行構思,呼叫素材。
2、強化主體參與意識。
(1)、培養興趣,激發慾望。脫離主體的客觀實際的任何作文要求和作法,必然帶來學生興趣的喪失和畏難情緒的產生。這種情況下的作文課上,只要老師一佈置作文題,學生都是哎聲嘆氣,滿臉的發煩和無奈。為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必須首先樹立起牢固的主體意識。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老師頭腦裡佔主要地位的不是“寫”而是“人”,老師在設計作文教學時,應充分考慮“人”的因素。具體的作法是,首先,認真細緻地分析主體的客觀現狀,摸清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其次,鼓勵學生講真話,讓他們善於發表自己獨特的觀點。老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實際想法,儘管有時學生的想法是幼稚的,不成熟的,有時甚至是不對的,但老師也應該以平等的身份去交流,去引導,而不是以老師的身份去評判。這樣尊重主體實際的做法,既促進了學生說話的慾望,也激發了學生作文的積極性。
(2)、互改互評,百家爭鳴。 傳統的作文教學,學生寫,老師改;學生應付,教師忙碌;費時費力,勞而無功。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把學生從被批評的被動牢籠中解放出來。每次學生作文結束之後,都可以根據訓練目的提出具體的評改目標。再引導學生自改、互改,並建立互助組。評改時,先讓作者朗誦習作,談自己的構思;再聽取其他成員對自己文章的評改意見,作者本人也可以針對別人的意見談看法,表明寫作的意圖。最後將有代表性的習作交給老師批閱,教師再選取典型的作品在班上組織學生評改,以點帶面,提供示範。這樣,學生各抒己見,除了尋找別人的成功之處學習借鑑外,還可以挑出別人習作中值得修改的地方,大家思維活躍,積極參與,真正成了作文評改的主人,而不是消極應付,被
動服從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3)、自由作文,放膽表現。生活是複雜多樣的,作文形式當然也不能刻板劃一:可以書面作文,也可以口頭作文;既有規定作文,又有自由作文。課前三兩分鐘,讓學生輪流演講:或敘事或抒情,或奇聞逸事,或名言佳句。作文後講評課,讓學生上臺朗讀:或片段或全文,臺下“評頭論足”,各抒己見。總之,把學生看作寫作的主體,喚醒他們的主體意識,使之精心構思,自然表達。
(三)強化積累意識。
首先要豐富生活積累。這有多種途徑,比如注意觀察周圍的人、事、物,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與同學、親友交往等,把那些有閃光點、有衝擊力、有啟發性的人與事,要及時地記下來;到臨考前,翻出來整理一番,記住一些典型的事件及細節。強化素材積累,多閱讀課外讀物,常咀時文精華,在多閱讀的同時,還應建立一本屬於自己的作文手冊。這個手冊要分門別類,有作文題,構思路數、文章概要和寫作資料等。所積累的材料要注意三點:一要典型,二要準確,三要記牢。要強呼叫腦記,要背,不能光靠筆記本。材料越充足,寫作就越有底。
(四)強化文體意識。
1、記敘文的達標訓練(以形象感人)要抒發真情實感。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才能夠感染讀者,而要想以情動人,最好要寫自己有真切體驗的內容,並且把這種情感與文章所描寫的景色、生動的細節、真切的心理刻畫等結合起來,與實實在在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這樣抒發出來的感情才可能是真切的、感人的。而要實現這一點,必須依據如下三個原則,即以“我”為中心的原則,細節真實的原則,先感動自己的原則。
2、議論文的達標訓練(以理服人):①鮮明的觀點②規範的開頭③清晰的框架④豐富的材料⑤深刻的思考分析能力訓練。這是克服議論文寫作中“以擺代論”毛病的重要保證。所謂分析,就是找聯絡,找這一事物與其他事物的聯絡,找某一事物內部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聯絡。例如,“現象和本質之間的聯絡”“原因和結果之間的聯絡”“普遍和個別之間的聯絡”“偶然和必然之間的聯絡”等等,能夠把這些聯絡找充足,就是說理充分;能夠找到最本質的聯絡,就是說理深刻。
3、散文的達標訓練(以情動人)。散文是一種作者寫自己經歷見聞 中的 真情實感的靈活精幹的文學體裁。寫真實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徵和生命所在,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較明顯,常用第一人稱敘述,個性鮮明。散文的特徵是“形散神聚”:感情體驗就是“不散的神”,而人與事等細節則是“散”的可有可無、可多可少的“形”。
總之,不管選擇什麼文體要樹立兩種意識:樹立寫自己的知情意行、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的意識,樹立再現人生的真善美、批判假醜惡的意識。
總之,作文的訓練備考應該抓基礎知識的積累,如素材、文體知識的積累;抓基本能力訓練,如審題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而這一切最終迴歸到抓思維訓練,包括思維的深刻性、思維的廣度與寬度、思維的嚴謹性、思維的創新性等,唯如此,方能最終提高學生的基本能力和素養並最終讓學生寫出高水平的作文。
作文教學反思9
語文能力是生活、學習、工作的基礎,作文能力是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清楚地知道:中學階段作文教學肩負的重任——要讓學生掌握三種文體和應用文等寫作能力,作文水平達到規定的層面,以適應升學或就業的需要。然而具體到實施作文教學,教師往往一口難言,尤其是對於農村中學教師難教、難改;學生難學、難寫。作文教學陷入重重困境。
困境之一:源於教材。首先,寫作知識和訓練點散見於閱讀之後或課文分析之中,缺少片斷等基礎單項訓練和梯度性的作文訓練。整體上明顯的現出重讀輕寫,寫作依附於閱讀的情況。第二方面,課本上的寫作知識介紹簡約,作文訓練點分佈零散,點與點間聯絡疏鬆、銜接不強;缺乏具體的作文教例、教參、教案等工具書。第三方面,寫作訓練量少。
困境之二:源於教師。教師苦於手中無作文教材,僅憑單元之後 的短小作文指導來進行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造成教師作文課難備、難教,故作文課堂教學彈性大,或多講,或少講,甚至不講,只將作文題目和寫作要求往黑板上寫出,整堂課時間交給學生支配完成。這樣隨意、自流、無序的作文教學,知識含量低,往往收不到教學的預期目的。
困境之三:源於學生。大部分學生怕作文,究其原因:農村學生生活面相對較狹窄,又忽略生活的觀察,因而素材少——沒話寫;沒有掌握各種文體審題、立意和佈局謀篇的基本寫作知識及方法——不會寫;認識能力低,語言詞彙單薄,駕駛語言能力不高——寫不好;這是農村學生作文“三大難”問題,其中自然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師和教材原因。
總之,面對種種境況,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確實陷於重重困境之中。那麼,應如何走出困境呢?尋找出路是不可逃避的問題,這是語文教師務必面對和肩負反思的職責。要從反思中尋求出路,要勇於正視上述陷我們於困境的種種問題,針對問題,尋求對策。
作文教學反思10
這學期,我擔任了初三語文教學工作。該班為普通班,大部分學生的基礎都比較差,除了極少數對語文學習有濃厚興趣的學生之外,我發現,我無論做多少作文訓練,給了學生多少作文的指導,對學生的作文做多精細的批改,學生的審題技巧、構思以及文筆還是沒有多大的起色。直到現在,有些學生還是持“作文作文,就是‘作’出來的文章”這樣一種觀念去寫作,有時候,他們甚至捧一兩部中學生優秀作文選,到上面去抄一篇上交完事。很明顯,我們一直以來的作文教學思路根本沒有切實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有的學生甚至根本抄都懶得去抄,讓他交作文他就不交。
所以,我對我們初三普通班的整個作文教學思路進行了一點兒反思:
首先,必須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寫作文的重要性。
對於語文,作文分數比例是讓人不敢忽視的,在150分的總分中作文就佔了1/3甚至更多,這是一個很大的比重,由此可見,寫作教學真可謂是語文學科教學的“半壁江山”。尤其對於普通班的學生,就算他們的基礎和閱讀比較差,但是卻不會影響他們在作文方面拿多一些分數。因此,在語文教學中,不光我們語文教師要重視作文教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根本上認識到作文的重要性。要讓學生知道你基礎再差都要去寫作文,特別是在考試中,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的作文寫得差就胡亂完成甚至不寫。
其次,培養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能力。
寫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真情實感從哪裡來呢?那就是現在生活,我們只有在仔細觀察現實生活,從生活實際出發,對現實生活進行思考,才能做到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們一定要讓學生充分認識現實生活,讓他們體驗生活,從中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領悟能力,讓他們從中學會獨立表達,寫出發自內心的話語。
寫作是“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許多學生寫作文,往往缺乏真情表現,語言乾巴巴的,情思不見影。其原因就是學生手頭缺少素材,沒有“真事”,缺乏“發現”。素材在哪裡?其實,素材就在我們身邊,在我們豐富多彩的生活裡。只要留心生活,就會發現生活中有許多值得寫得素材。生活中的題材來源有:一是當天的所見所聞所感,可以真實地記錄下來,為以後寫作積累素材;二是關注事實新聞,國家大事等。如,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透過看新聞或者報紙,及時瞭解災區動向,學生可以寫日記、寫感想,給災區兒童寫信等;5月30日奧運火炬傳遞到達宜昌,學生可以寫觀後感;20xx年奧運會在北京召開,可以給喜歡的奧運健兒寫信;三是自己做的事和學校組織的活動,及時記下來,如為汶川班級組織的捐款活動、學校組織的義賣活動、“迎奧運,講禮儀”活動、緊急疏散演習等,這些都是學生親身經歷的事,只要留心,寫作素材無處不在。
可見,引導學生留心生活,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積累素材是寫好作文的重要途徑。讓學生充分認識現實生活,讓他們體驗生活,不但能有效地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而且能讓學生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透過自己的筆墨描繪下來。因此,我們平時應該多引導學生去參與社會活動,仔細觀察,認真尋找其中的素材,那麼他們的習作一定會絢爛多彩。
第三,避免面面俱到。
在以前的作文訓練中,我們教師往往會要求學生在文體、立意、謀篇到譴詞造句做到面面俱到,且字數一般不得少於600字。但是,這樣的要求卻並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訓練效果,因為大多數學生完成這樣的一篇作文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而且,由於一次作文花費的時間多,而語文又不能僅上寫作課,寫作的次數很有限,每學期僅六至八次作文,訓練重點又不突出,學生的寫作能力自然難以提高。並且,每次作文要求面面俱到,學生很難取得成功,受到老師的表揚。長此以往,在多次失敗的打擊下,學生就會對作文產生厭倦、害怕甚至對抗的心理。在這種消極情緒的支配下,又怎能寫出好作文呢?因此,在作文訓練中我們最好進行某一方面的訓練,而不應面面俱到,希望學生能一次性地就寫出一篇上好的作文來,對普通班的學生更是如此。
總之,寫好作文的方法技巧還有很多,在這裡我只是簡單地談談我的一些想法。我想,即便是普通班,只要我和全玫同學共同努力,在作文課堂上互相的進步,那麼學生必然會喜歡寫作的,老師也必然會喜歡教這門課程的,我們的作文課就會上得有聲有色。進而提高全班學生的寫作能力,為不久以後的中考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