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父母作文3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父母作文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父母作文 篇1
自從在西安有了家,父母每年入冬就去西安,圖得是家裡有暖氣,乾淨衛生,讓父母住得愜意。父親在西安,每早都有下樓散步的習慣。有天父親下樓散步,我興致盎然,陪他去河邊轉轉,父親一路絮絮叨叨,給我介紹著沿路情形,雖然我對周邊情況瞭如指掌,但是我聽得高興,父親講得認真。
回家路上,我有意落在父親後邊,父親頂著晨曦,雙手插在衣兜,背影依舊是那麼偉岸,但腰板沒有以前直了,步伐雖然沒有年輕時嬌健,但是走得是那麼輕盈,陪父親散步,是件廉價但又很幸福的事情。
年前,父母從西安回到澄城縣城的家,總是嚷嚷著要去老家農村轉一轉,那裡有他們生活一輩子的鄰里妯娌,才離開兩個來月,難以割捨是難以言明的牽掛。
大年初一,吃過團圓餃子,放在農村老家,是自家親戚互相拜年走動的時候,父母呆在家裡,等小輩拜年發壓歲錢。在縣城單元樓裡過年,父親總在耳邊嘮叨:家裡太冷清了,不象是過年。母親說:平時跟過年有啥不一樣,天天在過年。女兒提議:不如看場電影。父母默許,女兒張羅,去縣城電影院看場電影。
去的途中,父母臉上洋溢著難以按捺的幸福。看是成龍的功夫瑜伽,女兒戲謔:爺爺年紀大了,估計有些情節看不懂吧。母親說:就當是看熱鬧。
裝修豪華的演播廳,電影是3D,父母第一次看,開場震撼,立體效果明顯,母親看了會,說有些頭暈。電影情節時漲時緩,父親已是七十多歲的人,精神勁頭沒有以前充足,平緩時再看父親,看著看著就閉起眼,不一會兒,微酣在我耳邊響起時,我們會意,不禁莞爾一笑。
不多一會兒,成龍在螢幕上打鬥起來,熱鬧情節把父親從睡中驚起,父親又打起精神看電影,散場時,女兒問父親什麼情節,父親說不出之所以然,但是父親臉上是那麼甜蜜和滿足。
走在回家路上。母親說:我幼時看場電影本是件奢侈的事,看場完整電影更是件不容易的事。我和妹妹都很淘氣,尤其是妹妹怕黑哭鬧,電影開演,場內變黑,妹妹就開始哭鬧起來,母親和父親抱著妹妹,待在電影散場時的出口處,輪流進來看眼電影,誰也沒看完整場電影,到頭來,只知道個別故事情節。而今我們已經步入中年,陪父母看場電影,父親已過七十,年齡大了,看得電影也是殘缺不全。
想起父親年輕,在韓城龍亭工作,我還幼小,因救命之恩,認了門乾親,乾媽已是六十多歲人了,待我疼愛有加,那時在三五里外鎮上,不時有電影或秦腔戲表演,在我記憶裡,凡是有熱鬧,乾媽總是帶我一個人去看,看到快要結束,我就進入夢鄉,至於如何回家,一覺醒來,我總是躺在溫暖坑上,我想象不出一位六十多歲老人,揹我在夜深,如何走完那三五里路,如何讓我繼續酣睡夢鄉。
乾媽沒有嫌勞累,一如既往地帶我去看戲,去看電影,到我七八歲,回到老家農村上學,沒多久乾媽就去世了,每每想起那段時光,心裡總是暖哄哄的,但心底更多是遺憾與綿綿不絕的悔恨。
成年後,我和妹妹各自成了家,居家過起了二人世界,生活所迫,總藉口工作太忙,在創事業,讓我無暇過多關心父母,認為父母在家是幸福的。父母也沒有過多煩擾我們生活,自從我貸款在西安安家,母親比我壓力還大,不時地從她節省的錢中給我接濟,不時念叨什麼時候能還清債務,讓我在過多關愛中心中惴惴不安,我軟弱無力地寬言母親:我們還年輕,日子會一天比一天好的。
我有了女兒,妹妹有了兒子,兩個孩子打小就寄託在農村老家,讓父母照看,父親有些重男輕女思想,對妹妹的兒子溺愛有加,女兒感到有些委屈,母親看在眼裡,總是不斷彌補,讓女兒心裡感到平衡。
女兒這兩三年在西安上學,和父母處在一起,時間長了,和父親摩擦不時發生,父親看不慣女兒購物的隨意,總認為女兒從外拿回的食物是吃不慣或剩下的,女兒心中自小埋藏的委屈,父親絮絮叨叨地埋怨,掙錢不易,讓父親謹小慎為,日積月累,女兒嘴中怨言逐漸多了恨意,有天夜裡,女兒從學校回到家,在小區花園裡,我告訴起自已幼時往事。
奶奶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過了七十歲,處事糊塗,行動不便,叔伯處得是貌合神離。父母照顧她的起居,奶奶不願意住在一起,吃完飯時總是要回到老窯休息,妹妹當時只是十三四歲,每天都去老窯幫奶奶掃地收拾,隔三差五用手推車給奶奶把水缸盛滿,其它叔伯就住在奶奶周圍,沒有一個願意過來幫忙,母親談起時有點傷感。
姑姑說奶奶多次向她要錢,她說吃得有父母照顧,穿得有她照看,那裡有用錢的時候。那時姑姑家境頗豐,而今每每想起,心中全是後悔,姑姑多次給母親說:那時為什麼沒給奶奶的.錢,談起奶奶要錢做什麼緣由,姑姑和母親猜測:可能是奶奶看到妹妹隔三差五地推水,每天來老窯收拾,奶奶想把要來的些許錢給妹妹,算是對孩子的一點心意。
我有個發小,從縣城買了單元房,安了家,多次接父母來居住,父母不願意來,說住不習慣,在老家農村居住,自由自在。
那年入冬不久,因搭煤生爐子,發小父母中煤氣,母親沒有搶救過來,離他而去,父親脫離生命危險,他和在老家農村的哥哥千方百計隱瞞,讓父親不知老伴已離開人世。
他接父親來縣城單元樓裡過冬,老人多次要求回家,他說等到春暖再送回去,等他送老人回家,老人回去沒有一星期,就死在家中,在三五個月裡,發小父母相繼離世,每每談起此事,發小嘴上除了責恨在家的哥哥對父親的照顧不周,更多是難以釋懷的悔恨。
給女兒說:有些人和你在一起,總是嘮嘮叨叨,千叮嚀萬囑咐,要你穿好衣服、吃好喝好,注意安全,這些話你覺得很煩,但會感到溫暖。當你缺錢花時,他們又會說些賺錢不易的話來教訓你,但教訓過後仍會往你兜裡塞錢,那就是父母。
你養我長大,我就陪你變老。褪去青春的青澀,洗盡生活的鉛華,才會懂得感恩,懂得珍惜和付出,而今父母健在,就是種幸福,不要嫌父母嘮叨瑣碎,其實那瑣碎裡凝結著父母對我們所有的愛和期待。
世界上最遙遠距離不是形同陌路,而是天人永隔。世界上最大悲哀不是不親不孝,而是子欲孝而親不在。和父母在一起時光並不長,而是很短,常讓他們滿足,那就是回家看看,讓父母感受孝心簇擁的幸福。
告訴女兒,人在江湖,相逢一笑泯恩仇,更何況那是你爺爺,女兒釋怨,我心高興。
父母作文 篇2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別讓父母對你小心。”這是培根所寫的話。
我曾讀過一篇文章,講述的是一名成年男子,在外工作,年邁的母親在家勞作,當兒子回來總會收拾好一切,小心翼翼侍奉著兒子,無怨無悔。也許你會說母愛多麼無私,多麼偉大,當然我不否認,但是作為子女,父母含辛茹苦將你撫養成人,最後他們老了,活動不方便了,只能你來贍養他們了,顧及著你的情緒,他們行為開始小心翼翼,害怕觸及到你的逆鱗,看著你的臉色,這便是作為子女對父母的回報嗎?
現在的我們還在父母的臂膀下,家的港灣中,所擁有的是父母給予的,我們亦不會對他們小心翼翼。因為這是我們父母,最親近最愛的人,包容我們一切的人。
假期裡,我與家人去遊行。排著坐索道的隊伍,隊伍前不遠處的一對年輕的夫妻帶著孩子和父母,陸陸續續的聲音傳來,他們好似意見發生了分歧。其中一位老人說:“太高了,很危險,咱們還是爬山上去吧,安全。”那老人語氣委婉,話語帶著絲絲期待,老人身穿紅色短衫,灰褐色的長褲,褲腳紮了幾圈,黑色的襪子撈得高高的,腳踏著看不出是什麼顏色運動布鞋,佝僂著背,他旁邊的人衣著花色,穿著黑色敞腳褲,露出一節枯黃難看的腳踝,穿著染了泥的黑色布鞋,背也微微駝著,很明顯是旁邊老人的伴侶。她眼睛望著前方的索道,抿著乾裂蒼白的唇,左手輕輕捏了旁邊的老人的手心,微微搖頭。年輕夫妻微微蹙眉,這時打扮的精緻的男孩用力扯了父母一下,大聲叫喚道:“快點,快點,該我們了。”最終還是上了索道,在終點處,看到剛才那老婆婆正靠著垃圾桶,佝僂著身子,頭探向垃圾桶,紅衣服的老人側站在她身前,遞出紙巾。我看向那對年輕夫妻,正帶著孩子買東西呢,好似沒注意到這邊景象。她好一會立起身子,擦乾淨嘴巴,摁著胸口,和老伴與他們匯合去。
當時我不懂,為什麼老人會這樣選擇,那小心翼翼的眼神是為什麼,我想,當時如果我不想坐索道,我會直接向父母提出,我也知道他們一定會同意。
現在我懂了,作為子女的我們總是忽略父母的感受,總是認為父母為我們所做的是理所應當,而作為父母的他們也會隱藏他們的本意,一切以我們為主,這樣便是最好的結果嗎?
別讓父母對你小心,如果親人之間都需要小心謹慎,那麼這個世界會多麼令人委屈?醇厚的親情又會不會變質?
別讓父母對你小心,愛是相互的,不是一方面要求一方面順從。
父母作文 篇3
90,提到這個年代的小孩,多數人腦子裡浮現的就是把頭髮弄得亂七八糟、五顏六色、打扮得不三不四;不倫不類;不像人類;整天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早熟少年小混混。
街上有人在打架,不用問,肯定是90後的,只有90後的才會這麼壞。聽說哪家店被小偷“幫襯”了,不用問,肯定是90後的,只有90後才有這麼壞。聽說哪家兒子吸毒,哪家女兒早戀,不用問,肯定是90後的,只有90後才會這麼壞。
“無論是什麼壞事,90後孩子都有份”“90後孩子乾的就一定不是什麼好事”也許大多數人會這麼認為,可是90後真的這麼壞嗎?她們有的也是好好學習的乖乖學生;她們有的也是做了好事不留名的小小雷鋒;她們有的也是不折不扣的孝子。為什麼要因為一些90後的孩子幹了壞事,就認為全世界90後的孩子都不是好人了呢?為什麼大人總是喜歡一棒子打死一船人?還老是喜歡拿我們和別人比,數盡我們的缺點,而優點貌似就沒有。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雖然有不少缺點,但我們也有不少優點啊!為什麼我們的父母只擅長髮現我們的缺點,而優點就不會呢?
再來說說為什麼90後的孩子會變壞?父母只會賴自己孩子不如別人,可是她們有想過自己嗎?難道造成孩子變壞就只因為孩子自己本身嗎?我們是90後,大多都還只是青少年,心裡承受不了太大的打擊,有時父母無意的言語就可能使我們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
如果父母可以多花一點兒時間瞭解自己的孩子;如果父母可以多省下一點時間陪孩子;如果父母可以多一點耐心溫柔的開導孩子;如果父母可以拋開“打”“罵”的方式多關心一下孩子。那孩子還會這樣嗎?
請停下您手頭的工作,放開您父母的架子,以一個孩子“姐妹”“兄弟”的身份去了解孩子幫助孩子,拯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