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筆記> 最新《朝花夕拾》讀書筆記(通用5篇)

最新《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最新《朝花夕拾》讀書筆記(通用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新《朝花夕拾》讀書筆記(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最新《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

  這薄薄的不足百頁的小冊子中,共有十篇文章,每一篇都風韻十足:反映社會現實的《狗·貓·鼠》;無奈而又曲折的《五猖會》;令人流連忘返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人敬佩的《藤野先生》;讓人憐惜的《父親的病》等等。

  我最喜歡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篇文章,並非是在課堂上,而是因為著實被這一篇文章裡所描寫的百草園所深深折服。這是一個多麼充滿情趣的地方呀,雖然只是一片荒草幾塊破石,卻在其中充滿神奇與樂趣,讓人好奇而又嚮往這妙趣橫生的生活,它不時的吸引著我。

  最讓人揪心的《父親的病》這一篇文章,如此孝順的孩子服侍著自己抱病在身的老爹,卻在盡孝中遭人冷落,以至於父親的病情越發的嚴重,不幸離開了人世,使孝子終生在愧疚中度過,讀完他的這篇文章,只是嘆息以及疑惑:為什麼那年頭的城中,連一位善良無私的醫生也沒有呢?由此可以見的那時社會的面貌,基層的人怎麼也無法翻身,這也是國家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因素啊!

  這是一本很好的書,多讀讀此書,品味世間百態,樂觀的生活吧,品味生活,品味人生。

  最新《朝花夕拾》讀書筆記2

  寒假期間被迫讀了讀魯迅的朝花夕拾,為什麼要說“被迫”呢,因為我一直認為我的思想和魯迅或許大有不同。曾經抱著不理解的心情認為魯迅是在儒家思想薰陶下成為大家的,而我這種深信墨家“非攻,兼愛”思想,略有排斥儒家思想的人,經不起這樣的思想撞擊。可是才讀了一篇,就發現,原來魯迅的想法和儒家思想完全沒有什麼關係,讀朝花夕拾還真是讀對了。

  才翻開就看到一篇篇密密麻麻的文章,說長其實都沒短篇小說長,說短它也有個幾千字,再看看題目《狗·貓·鼠》,從題目中完全不知所云,抱著排斥的心情,根本看不下去。直到看到了那段話:

  “它們適性任情,對就對,錯就錯,不說一句分辨話。蟲蛆也許是不乾淨的,但它們並沒有自命清高;鷙禽猛獸以較弱的動物為餌,不妨說是兇殘的罷,但他們從來就沒有豎過‘公理’正義‘的牌子,使犧牲者直到被吃的時候為止,還是一味的佩服讚歎它們??”

  這段話很像震撼過我的另一句話“原來人都是打著正義的旗號去殺人的'”,至此我感覺魯迅的想法或許和我的想法有所交集,略有興趣的把剛剛渾渾噩噩瞎看的東西重新看了一遍,確實感觸到魯迅厭惡那些打著旗號的人,厭惡沒有實質意義的填塞式教育,厭惡過於奢華的禮節??

  自此我真的理解了魯迅,相信之後對魯迅的文章會更有感覺的。

  最新《朝花夕拾》讀書筆記3

  時光逐漸的流淌,很久以後的街上卻不曾回頭望。

  ——題記

  “朝花”乃是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的多。便是現在心目中的離奇和荒蕪。我們無法使他幻化,但是,他日仰望流雲是,會在我的眼前一閃爍罷了。

  《朝花夕拾》裡共有十篇文章,其中阿長與《山海經》令我印象最深。

  文中關於阿長的形象都是透過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表現的。如阿長的“切切察察”,睡覺時的擺“大”字等等。傳神又生動。

  或者說《朝花夕拾》就是回憶性散文,也讓我想到了許多舊人舊事,是我思念,思念了整整一個曾經。太多的回憶,那麼多美好的瞬間。會讓我們在記憶中點燃靈魂。

  最新《朝花夕拾》讀書筆記4

  進了初中,發現每本語文書上都有魯迅的文章,幾乎每一篇文章都選自一個好聽的名字??《朝花夕拾》。一遇到魯迅的文章,老師都會細細地講,課文下邊的註釋也總是密密麻麻。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本應該快樂美麗的童年,因為籠罩在那個封建社會,時不時透出些迂腐的氣息,所以魯迅要罵,罵那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從文章表面看,魯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溫情的文字,其實,他把憤怒藏得更深。有人說柔軟的舌頭是最傷人的武器,也許魯迅先生正是想達到這個目的吧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

  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著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著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

  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對一個人用了相當多的筆墨,那便是魯迅的保姆“長媽媽”,她是個需要一分為二看待的人。因為社會的影響,“阿長”保留了許多迂腐的習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還盲目地對“長毛”的故事妄加評論,甚至還踩死了“我”喜愛的隱鼠。因此,“我”對她懷恨在心。看到這,讀者在腦子裡勾勒出的是一個活脫脫粗俗、守舊的婦女形象。然而,魯迅對她的印象遠不止這些。她有可愛的一面。“阿長”知道“我”喜歡《山海經》,跑了許多路,幫“我”買來了《山海經》。由此,“我”又認為她“有偉大的神力”。

  最新《朝花夕拾》讀書筆記5

  清晨,花瓣兒迎著晨風輕輕展開。凝脂般的心形花瓣上,閃爍著點點晃動的露水。花朵是如此嬌小,遠看頗有一種“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的境界。只可嘆此時已不再是坡公筆下的“春色三分,三分塵土,一分流水”的時令,而是清愁細淚的暮春了。

  “雖是早已無話可採,但如果我,還是願意在黃昏中將她摘下。雖無那冰涼露珠的滋潤,以看見殘花映著斜陽,但,此般不是更有意義嗎?”

  寫著這段話的紙片一直夾在發黃的書裡。《朝花夕拾》,雖然沒有晨曦裡的那份豐滿,可落花卻有種古老、素雅的美,就像溪邊浣紗的沙子。花開是生命的開始,花落卻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生命的又一次延續。

  黃昏時,暗香凋零,我如同李易安那樣“東籬把酒黃昏後”,雖無暗香拂袖,卻依然能感覺似乎有陣隱隱的香風,如同那陣風中雜著片片的花瓣,拂了一身還滿。

  《朝花夕拾》,拾來的是安謐,是無心,是如水般平靜的傳說。花的榮與枯,在一無中顯現。她揮動這雙翅,靜靜地從枝頭下落,暗香殘留。我在夕陽下拾起了花瓣,鄭重地夾進書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