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筆記>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1

  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位益友;讀一本好書就如擁有一片燦爛的天空;讀一本好書就似給人生增添了一份充實。在寒假裡我讀了一本書《悲慘世界》。它曾被哈佛大學113位教授推薦為最有影響書之一,它在世界文學名著寶庫中佔了一席之地,它被譽為人間苦難的“百科全書”。

  在這本書裡,我看到了可悲的法國社會下層人物的生活因報答姐姐養育之恩卻為飢餓偷麵包成為苦役犯的冉阿讓;因窮困潦倒成為娼妓的芳汀;因母親經濟匱乏被寄養的小女孩珂賽特……雖然他們身份及其卑微,但是他們卻有著無比崇高的精神,是這唯一的力量使他們度過了這困難的一生。終於,冉阿讓的靈魂受到神的洗禮後,為社會盡了一份微薄之力。雨果在《悲慘世界》中傾灑了許多筆墨寫悲慘的生活,到我卻在其中體會出一種對自由和幸福的嚮往;對他人的愛惜和對未來的憧憬,但更多流露出對他人幫助的樂趣。

  曾有一件事如今回想起來令我後悔莫及:一天中午,我和別人發生了嘴角,怒氣衝衝的我回到座位,低頭不語。突然,好友小玲的聲音在耳邊浮現。“小雯,你有沒有紙巾?我的手指出血了。”我摸了摸口袋裡的紙巾,隨口說了一句:“沒有!”我看著她默默離去的背影,卻無動於衷,更沒有想衝上去的假想。我卻很冷血地想:小玲你也真是的,看到我正生氣,一句慰問的話都沒有,現在又想問我借東西,沒門!我的手緊緊地抓住那張紙巾。過了一會兒,我拔出手,發現手上沾滿了水珠。又感覺所有人的目光都齊刷刷的朝我看來,周圍溢位尷尬的氣氛。

  我看了周圍一圈後,把目光投向小玲臉上,小玲馬上躲避我的目光,低頭奮筆疾書起來……但鮮紅的血依然流下來,闖進我的視線,我卻當做沒看見,繼續做我的事。這件事慢慢在別人的腦海裡卸去,而我卻記憶猶新,比起冉阿讓當馬德蘭市長為民除憂、幫助人民,我感到十分羞慚,我只是一個冷血動物,面對朋友請求都拒絕的無用之才。但雨果告訴我“只有愛,才能消滅世界上一切的不幸”。這本書使我明白一個道理:人間真情永存,那麼愛就能抵抗世上的萬惡,願這世界裡不會出現冷血動物。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2

  也許是心靜不下來,我並不是個愛讀書的人;也許是興趣的原因,很少去細看一本書。也許我可以說,沒有什麼好書,但有了這所謂的網路,正如某個在遙遠哨所的戰士所言,這裡有你讀不完的好書。你可以盡情的看,只是對眼睛有些不好,看書,應該是補充心靈營養的方式之一。

  那次偶然在收音機裡聽到梁冬和吳伯凡談到一本書——《悲慘世界》。於是後來從網上下載來看了,兩個月,才看完了這本不知道有多少頁的鉅著。文化有限,現在寫寫感想。

  首先,是關於作者“維克多。雨果”的。他不愧為文學巨匠,《悲慘世界》是一部恢宏龐大又細膩入微的鉅著。他能在一本書裡將歷史、人性、愛情、救贖等等,全部包羅,而又銜接的很完美。

  一個作家筆下小說中的情節就像一個電焊工人手裡一件鐵器,他把各個看似毫無關聯的情節很自然的連在一起,不留焊縫。很難想象,這是一本250年前的書,就像20xx多年前孔子的《論語》一樣,到今天仍能在於丹教授的理解下與你我的心靈對話,並且絲毫不覺得它古板、無用。

  他描述滑鐵盧戰場的慘烈,他寫巴黎的起義。那些場面恢宏、慘烈、壯麗!他講述社會最底層窮苦人的生活,他寫巴黎的野孩。那些人讓你看到人性的善惡,時而又會感動。他又相信上帝,相信無極。那蒼茫的星穹,美麗的大自然,一定有一種很微妙的關連,誰能說一隻蜜蜂的嗡嗡和恆星的執行沒有關係?

  其次,《悲慘世界》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個苦役犯的心靈救贖,以及這期間他所經歷的和法蘭西經歷的一切。

  書的開始寫了一位很有愛的主教,就是他給了苦役犯“冉阿讓”重生!冉阿讓因姐姐的孩子們飢餓,成了一個偷盜犯,被判刑,後又幾次越獄,刑期又幾次加重,他整整做了十九年的苦役犯。人性快要泯滅,仇恨社會,殘暴兇狠。

  他從監牢裡被釋放的時候,即便有他在牢裡掙的錢,也沒有旅館敢讓一個苦役犯留宿。而那個主教很好的接待他,他半夜逃跑,還偷走了主教的銀燭臺。警察又抓到他,主教說,那燭臺是他送給他的,並相信他能夠做一個好人!這期間他還搶一個小男孩的錢,但又懊悔不已。

  後來,他竟然換了身份,靠著發明一種仿玉的琉璃釦子的加工,在一個地方做了市長。他辦學校、招無家可歸的人做工、資助貧困,使當地經濟繁榮。然而,他的身份又面臨被拆穿,他苦苦掙扎,決定自首。但想起這麼多人需要他,還有一個可憐的女工“芳汀”,託他找回自己的女兒“珂賽特”,看著她快要死去,他決定繼續做市長。

  可是,他沒有做到讓她見到女兒,她死了。警察已經來了,並要逮捕這位曾經是苦役犯又搶了孩子錢的市長。於是他逃跑,還好他有很大一筆存款,他把可憐的珂賽特救出可恨的德納第家。

  他把珂賽特養大成人,他把她看成自己的全部,他不能想象沒有她的日子。但珂賽特卻遇到了愛情,她和馬呂斯相愛了,這讓冉阿讓很痛苦,他感覺自己要失去自己的幸福。

  在一系列悲慘的事發生後,他允許他們結婚,他經過了痛苦的掙扎,告訴了馬呂斯自己曾是苦役犯。他不和心愛的珂賽特住在一個家,他不再讓她叫父親。後來,他快要死了,我看到這裡,很不想讓他有高老頭一樣的結局。還好,他在珂賽特和馬呂斯的懷裡死去。

  他的心已是聖人的心,像那個主教一樣。懂得愛,懂得寬恕!他放走了一直追捕他的偵察員沙威,他原諒一切,他是那樣的溫和、有大愛。誰能想象他曾經是一個殘暴的苦役犯?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3

  這個暑假裡,我在尚書網上讀了一本名著:《悲慘世界》。它的作者是法國的維克多?雨果。這本書讓我的心靈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所以我不由得寫了這篇讀後感!故事的梗概是這樣的:主人公冉阿讓原來是個誠實的工人,一直幫助窮困的姐姐撫養七個可憐的孩子,有年冬天找不到工作,為了不讓孩子餓死而偷了一塊麵包,被判五年徒刑;又因不堪忍受獄中之苦而曾四次逃跑,因此刑期被加到了十九年。

  出獄之後,苦役犯的罪名永遠地附在他的身上,他找不到工作,連住宿的地方都沒有。後來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決心去惡從善;改名換姓埋頭工作,終於當上了市長,成了大富翁後他樂善好施,興辦福利,救助孤寡;然而法律卻濫判無辜,他為了不嫁禍於人毅然上法庭承認自己的真實姓名,併為救助孤女而逃出法律的魔爪。然而法律不容他,社會不容他,連他辛辛苦苦帶大的孤女也誤解他,他多年舍已救人,最後卻在孤寂中走向死亡,這是悲慘世界中的悲慘典型。

  當我一口氣讀完這本書後,我流淚了。我有一句深深的感嘆:"社會是多麼不公平,難道一個人犯了錯,永遠都不會改了嗎?"這本書讓我有感動,也讓我有氣憤!感動是:主人公一人生活在如此黑暗的社會中,但他依然保持著這麼一顆善良的心。它見義勇為、樂於助人,可為什麼別人還是不願意接受他呢?他們侮辱他,看不起他,這是我的氣憤也就從中流入了出來!想想我們的生活,想想我們生活的社會,我們真是太幸運了。我認為,雖然我們現在的生活好了,但我們還是應該要好好學習冉阿讓的善良和誠實!最後,我希望我希望世界充滿和平,充滿友愛,再也不要有冉阿讓那樣悲慘的人了!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4

  《悲慘世界》中沒有提到一個"悲"字,卻彷彿被一層淡淡的悲傷籠罩著。故事中看似安靜的生活,卻在無形中讓人的心頭為之一顫。

  當時的社會,是那麼的黑暗,那麼的不堪入目。主人公冉阿讓為了7個外甥偷了一塊麵包,被判五年徒刑,冉阿讓屢次越獄導致罪行加重,換來的是十九年的苦役。

  當他對這個世界倍感失望時,神父的舉動打動了他,此後,他一心向善成為馬德蘭市長,深受人們的愛戴。在他的工廠裡他遇到了女工芳汀,冉阿讓為了在芳汀臨死之前再見女兒珂賽特一面,他救回珂賽特,並履行與芳汀的約定精心培養珂賽特。

  那是與自己毫不相干的一對母女,他完全可以在芳汀死後,丟下珂賽特,繼續當市長,但他不惜再次越獄,用終身苦役的罪名交換,撫養珂賽特長大。

  還有一位老人,被誤認為是苦役犯"冉阿讓",當時的"馬德蘭市長"對此猶豫不決,這是一個讓自己徹底解脫的機會,但這樣會使一個無辜的人受到牽連,而且是以終身苦役犯為代價。最終他決定站在法庭上承認自己是冉阿讓。

  看到這裡,我被感動了,在那樣一個灰暗、醜陋的世界,還有這樣一位無私善良的人存在,就彷彿是在無比黑暗的天空中的一顆給人們帶來光明的星星,雖然小得微不足道,但在整個天空中卻又必不可少。冉阿讓把他所有的愛都給了珂賽特和需要幫助的人,他透過自己高尚的靈魂,讓生活在悲慘世界中的人們找回最真誠的自己,這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這是一個高尚的靈魂!他的精神就像史歌一樣可歌可泣。"他安息了。他活著,儘管他的命運曲折離奇,他死了,只因為失去了他的天使……"只要我們心中充滿光明,就可以感化身邊的每一個人,讓世界充滿溫暖的陽光!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5

  書是知識的海洋,是力量的源泉,是智慧的翅膀,是生活的方向盤。讀一本好書就是找到了一位好老師。書不僅能豐富我們的知識,還能教我們做人的道理。

  的確,一本好書,可以讓我們受益終生;一本好書,可以照亮我們前進的路程;一本好書,可以給我們以人生的啟迪……《悲慘世界》就是這樣一本好書!《悲慘世界》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作品。

  這部小說的主人公冉阿讓經歷了長期的牢獄之苦,終於獲得了自由,由於他犯有前科,儘管他有著強健的身體,仍無法被社會所接受,就連他的好意有時也往往會遭到人們的誤解。他收養了一個女孩並把她撫養成人,他還在槍林彈雨中戰鬥、救助別人。

  我很佩服冉阿讓,他是一個英雄。他透過自己的努力當上了市長,化名馬德蘭,有一個罪犯被認定是冉阿讓,準備被處死時,馬德蘭(也就是冉阿讓)坦白了自己的身份,救下那個罪犯,當我看到這一部分時,我十分感動,我對他的敬意便油然而生。冉阿讓是一個正直、勇敢、善良的人,他為他人做出了許多貢獻,卻不求回報。他在生命受到威脅時沒有選擇逃走,而是幫助別人找回珂賽特,他這種為他人、為社會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悲慘世界》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6

  《悲慘世界》是法國大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這本書的主人公叫冉阿讓,使我認識到了愛能戰勝一切這一深刻道理,令我受益匪淺。

  書中,冉阿讓是一個越獄的苦役犯,但他是善良的。他出獄後,雖然獲得了自由,可身無分文,陷入了困境。在這時,卞福主教幫助了他,冉阿讓十分感動。後來,他帶領一個城市的人民致富,成為了市長。可是,他是苦役犯這一事被發現了,被終身監禁,在海上服役時為了救人掉進海里,僥倖逃生

  看完了書,我覺得冉阿讓是一個善良的人,他幫助一位母親贖回孩子;他是一個有商業頭腦的人,帶領一個城市致富;他是一個捨己為人的人,為救船員掉進海里;他是一個勇敢的人,在槍林彈雨中人

  我要向冉阿讓學習,他捨己救人,勇敢頑強的精神令我敬佩!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7

  在某一天的夜晚,我讀了《悲慘世界》,這本書是由法國大作家維克多·雨果於1862年所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是十九世紀最著名的小說之一。

  這本書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冉阿讓由於飢餓過度偷了一個麵包,使他在監牢裡度過了黑暗的19年。出獄後,他受到人們的歧視,沒有人理會他,就這樣,冉阿讓已經絕望了,但是奇蹟出現了,一位善良的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變了冉阿讓的後半生。

  看完書後,我感受到雨果先生透過作品揭示貧苦人民的悲慘命運和揭露資本主義的黑暗。在維克多?雨果的筆下,他一直期盼著用“博愛”、“仁慈”、“善良”和“饒恕”來改變這個“悲慘世界”。

  冉阿讓雖然後來盡全力去幫助別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來彌補自己從前所犯下的罪,但是人們知道他從前是個苦役犯後,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們眼裡它還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可是冉阿讓並不介意,仍然懷著那的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最終他還是悽慘的死去了,這充分體現出當時的社會是多麼不公平,難道一個人犯了錯,永遠都不會改了嗎?

  要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所有人,要相信他人,這樣你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如果你心懷叵測,那你永遠都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只會受到猜疑、冷落。要勇於奉獻,要以幫助人為樂趣,要熱情待人,這樣,你才會受歡迎。

  英國的史美爾斯說過:“好書是生活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我們要把讀書當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8

  大家都知道世界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的之一便是這一本《悲慘世界》。週末,我開始閱讀起這本動人心魄、感人至深的世界名著——《悲慘世界》

  故事講述了主人公冉阿讓為了不讓姐姐的孩子餓死而偷了一塊麵包,被判了五年徒刑,又因為四次越獄增加到十九年。當他一無所有的走上社會卻發現自己衣食無著時,一位主教感化了他,讓他決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終於當上了市長,一名大富翁,樂善好施,做了許多善事。還曾為了不嫁禍於人上法庭承認自己的真實姓名。他舍已救人,在槍林彈雨中救助了他的“女婿”,最後卻在孤寂中走向死亡。

  想想我們的生活,和這些人比起來,算是多麼的美好啊!我們曾因為想得到卻得不到而哭泣,也曾會因為想做什麼卻不能做而難過,但看看這本書中的冉阿讓、芳汀、“百靈鳥”珂賽特……我們曾受過的所謂的“傷”都算得上什麼?現在有許多人,包括我們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總是會覺得什麼都該是自己的,不應該受到委屈,所有人都應該聽自己的,按照自己的心意去辦,都不曾站在別人的立場想過,但這樣的我們長大後,改怎樣去融入社會呢?所以,請大家從小做起,試著儘自己的力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對生活保持積極的.態度,積極地面對一切挫折,不要畏懼。同時,我希望大家要珍惜現在的生活,並懂得感恩,感恩這個世界、感恩這個國家、感恩這個社會、感恩在我們身邊不離不棄,愛我們的人……

  我只想說,人是不分貴賤的,要保持一顆真、善、美的心靈,這個世界就會變得無比美好。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9

  主人公冉阿讓原是個誠實的工人,一直幫助窮困的姐姐撫養七個可憐的孩子,有年冬天由於找不到工作,為了不讓孩子餓死而偷了一塊麵包,被判了五年徒刑,又因不堪忍受獄中之苦四次逃跑,刑期加到十九年。出獄之後,苦役犯的罪名永遠地附在他身上,他找不到工作,連住宿的地方都沒有。後來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決心棄“惡”從善。他改名換姓埋頭工作,終於成了大富翁,並且當上了市長。他樂善好施,興辦福利,救助孤寡,然而執法者卻不放過他。他為了不連累無辜的人毅然上法庭承認自己的真實姓名,併為救助孤女而再次逃離監獄的魔爪。然而當局不容他,社會不容他,連他辛辛苦苦帶大的孤女也誤解他。他多次捨己救人,最後卻在孤寂中走向死亡。

  這無疑是當時黑暗世界的悲慘典型,在當時的社會中,人們麻木了,被金錢和權利衝昏了頭腦。這本書中,冉阿讓的形象在我的面前高大起來,在當時的社會是多麼巨大,但那時的統治者的行為和本質,導致了整個法國人民的品質低俗,思想的封建。冉阿讓在一位主教的感化下棄惡從善,說明他的本質還是善良的,他也是為了救幾個孩子而入獄的,但那無理荒謬的法律使他永遠帶上了苦役犯的罪名,獄中的鐵門鎖上了他的自由,同時也鎖上了他的良知。那位主教的心胸是何等的寬廣,試問當今社會能有幾人像他那樣用慈悲去對待一個苦役犯?他用慈悲融化了鎖住冉阿讓心中的那把鎖。冉阿讓的善良在黑暗的社會面前是蒼白無力的,他自身的改變最終並沒能改變他的命運。他的精神是我所不能比的,他在我面前就是個巨人,他在誤解中死去,卻沒有一句怨言。也許現在再也找不出這樣的人了吧!我同情他,但我更敬佩他,我也憐憫當今社會的人們,為了利益可以不惜友情甚至是親情來換取。在公交車上,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扶著扶手卻無一人讓坐。為什麼呢?膽怯?不好意思?還是根本不當一回事?心裡想著:別人都不讓,我為什麼要讓啊,好不容易坐一會,還要讓她坐?那請大家想想,當你白髮蒼蒼的時候,也無一人讓坐,你是什麼感受?老人們已經為社會奉獻了他們的青春,換了的卻是這個嗎?

  冉阿讓的遭遇只是那是社會中眾多窮困人民的一個,時代在變,我們也在變。但我不想看到“悲慘世界”在當今社會再度發生!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10

  吃罷晚飯,我獨自一人徘徊在晚秋中。同學們七嘴八舌地交談著,而我卻無心參加他們的交談。剛剛看完《悲慘世界》這本書,主人公冉阿讓的形象總浮現在我的腦海裡。

  《悲慘世界》只要講述的是:在舊巴黎悲慘的世界中苦役犯冉阿讓的遭遇。捧讀《悲慘世界》,最突出的感覺,當是厚重之感。使人彷彿置身於那個年代的生活。看完以後,我倍受感動。冉阿讓啊,你一生的道路是那麼坎坷,幾乎具有了各種非凡的活力。你本是一個本性善良的勞動者,社會的殘害、法律的懲罰、現實的冷酷使你逐漸成了“猛獸”,盲目向社會進行報復,以致犯下了真正使你終身悔恨的錯事,而這種悔恨卻又導致一種更深刻的覺悟,是寬大為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一對銀製燭臺送給了他並囑咐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

  讀到這裡,我終於相信,人是可以改變人的,正如主教以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給了他無限的希望,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他樂於助人,見義勇為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敬重的市長。這一切使我既感動又歡喜。然而欣喜之餘卻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緒中。囚犯和市長即是天壤之別,這是一種人性的巨大轉變。想到這裡,即將產生兩種人。第一種:卑鄙,狹窄的人。他們的自私,貪婪,醜陋的本性是無法隱藏的。就如書中的德納第,為了錢財,可以不惜一切,彷彿錢就是他們的領域。他們飾演角色多的數不勝數。一會兒變成畫家,一會兒聲稱演員。但是再高明的詐騙手段還是掩藏不住他們醜陋,陰險的一面。

  我掩卷沉思:其實當今社會還存在一些只顧眼前利益而可以不擇手段的卑鄙無恥的小人。任何虛偽的偽裝都不可能埋藏一世。另一種則無論什麼情況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高尚情操的人。願我們加入這個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才能改善我們的生活,才能使世界更加和諧,美好,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