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端午節吃粽子作文(精選10篇)

端午節吃粽子作文

端午節吃粽子作文(精選10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吃粽子作文(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吃粽子作文1

  五月端午必吃的食物是粽子。

  粽子在中國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食品,原本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吧。

  古人把粽子叫做角黍,是因為粽子的有角。粽子一般都是四個角,三個角的也有,但據說還有能包出五個角的。

  古人包粽子以黍米,黍米即黃米,黃米很黏,味道亦特殊,昔時人們的祭祖是必用黃米,一碗黍米飯蒸熟,黃澄澄供在那裡亦真是好看,若此時派糯米上場,恐怕就要被比下來,雖然糯米潔白,打年糕離不開它,但白花花的供給祖宗好像不那麼好看。

  說到粽子,當然離不開包粽子的粽葉,最好是葦子葉,水澤河汊處到處長有這種水生植物,用新鮮的碧綠的那種,聞著清香,用隔年發了黃的,味道亦濃。

  吃粽子要蘸飴糖,或者是玫瑰糖。當然肉粽子是鹹的,但即使肉粽子是鹹的,也很少見有人要一小碟醬油過來蘸粽子吃。

  端午節吃粽子作文2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平易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經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年齡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期,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到今天,每一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卵黃等多種餡料,此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尚,千世紀來,在中國盛行不衰,並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聽媽媽說:“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這一天要吃粽子的。”說完就去買粽子了。

  過了一會兒,媽媽買歸來一袋粽子。我迫不及待的去吃粽子,我看到了粽子是三角學形的,表面是用綠顏色的竹葉包著,我逐層剝開,越往內裡葉色越黃,內裡就是1個白白的、胖胖的大粽子。這類滋味真噴鼻啊,真是噴鼻氣撲鼻呀!我還沒吃到粽子就被粽子迷倒了。終於可以吃粽子了,咬一口粽子,嘴裡感覺甜甜的、粘粘的、軟綿綿的,就像是吃了草棉糖一樣,舒暢極了!內裡還有兩個大棗,棗比蜜還甜!就如許我把粽子全都消滅了。

  端午節吃粽子作文3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於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源於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端午節吃粽子作文4

  前幾天,我過了一個開心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被稱為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它的叫法有二十多個:如端陽節、龍舟節、屈原日、女兒節等等。端午節有許多習俗,包粽子和划龍舟是普遍習俗,不同的地方還有掛菖蒲、喝雄黃酒、放風箏等習俗。端午節有一個來歷,就是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他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投江自盡。百姓們怕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就把米團投入江中,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端午節最常見的事情就是吃粽子。粽子的品種有很多,有肉粽、白粽、蜜棗粽、蛋黃粽等等,我最喜歡吃的粽子是肉粽。你們沒想到吧,我媽媽也會包粽子。媽媽先把糯米和鹹肉混在一起,再倒點醬油,放點水,浸泡一段時間。然後媽媽拿起兩片長長的粽葉,弄成一個圓錐形,把糯米填進椎體裡面,再用繩子捆緊。媽媽說,在這時候要注意一點,米不能裝得太滿,不然煮的時候會撐破的。媽媽用這種方法快速包了兩大鍋粽子,直接放在高壓鍋裡煮。沒過多久,粽香和肉香飄蕩開來,我彷彿身處粽子的世界裡,不停地咽口水。粽子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剝開粽葉,咬傷=上一大口。粽子又香又糯,美味無比,鄰居們都被這香味吸引過來了。

  端午節不光是玩耍、品嚐美食,其實更需要的是家人團聚,這樣生活才會更美好。

  端午節吃粽子作文5

  進入六月,端午節將至。每到端午,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是怎樣的`,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來看下面的詳細介紹。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我們所知道的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實際上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眾的心裡願望而已。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俗。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而且各地的風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鹹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鹹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另外還有南國風味的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還有一頭甜一頭鹹、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異彩紛呈。

  端午節吃粽子作文6

  終於盼到了端午節,一大早,一股濃濃的粽子香撲鼻而來。我一骨碌爬起來,跑到廚房一看,媽媽已經煮好了一大鍋粽子,看著那胖胖的,被捆紮的嚴嚴實實的粽子,我的口水都流出來了。我趕緊擦了一把臉,拿起一隻粽子,先把捆紮的絲線扯下來,再剝開一層層的粽葉,只見棕肉白白的,香香的,就像一個熟睡的白胖娃娃,我對著它咬了一口,啊!真好吃,媽媽問:“好吃嗎?”“味道簡直妙不可言。”

  我吃著粽子,媽媽在一邊給我搓“鎖兒線”,聽媽媽說,端午節這天,各種蟲子都會爬出來咬小娃娃的,如果戴上了媽媽搓的絲線,蟲子就不敢接近你的身體。爸爸也在一旁搶著說:“這天是為了紀念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而定的”。“那為什麼要吃粽子呢?”媽媽說:“屈原被小人謀害了之後,跳了汨羅江,為了不讓魚兒咬他的身體,人們就在湖裡仍粽子,希望魚兒吃粽子而不吃屈原。”

  今天我不僅吃到了香甜的粽子,還懂得了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吃粽子作文7

  一年中有很多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端午節了,因為端午節不僅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而且在這一天我又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粽子了。

  今天我一進家門就聞到一股濃濃的棕香味,我馬上走進廚房,只見桌子上放這一盤熱騰騰的粽子,看著那一個個小巧玲瓏、精緻無比粽子,我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於是就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個剝開來,一個潔白的身子便出現在眼前,晶瑩剔透的糯米,珍珠般大小的赤豆,在墨綠色外衣的襯托下顯得可愛極了。我忍不住咬了一口,啊!香香的、甜甜的好吃極了。

  端午節吃粽子作文8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馬上端午節就要來了,我家也熱鬧起來了。有的採粽葉,有的包粽子,有的煮粽子……

  鄰居家也來一起準備端午節啦!我們小孩任務就是採粽葉,家長們主要是包粽子和煮粽子。我們小孩子出去採粽葉了,我們一邊哼著歌一邊跑到了小區後面的小河邊,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粽葉。真好,在小河邊還真有幾十根蘆葦在近岸的水邊輕輕地搖頭晃腦。我們開心極了,狂跑過去採摘,好像怕別人搶著採摘一樣。我們採完了,一共採了一百多片葦葉。到家後,大人們一邊清洗採來的粽葉一邊說:“採晚了,天已經變得熱了起來,上面都長蟲了!”我們大吃一驚,都光顧著採了,沒人注意葦葉好不好。大人們接著說:“這些粽葉大部分還是可以用的,先洗乾淨後再放在鍋裡煮一煮,增加韌性。”我們長嘆了一口氣!

  大人們先把準備好的糯米和粽餡入到了桌上,然後把它們和到一起,接著用粽葉把它們包住,最後用棉線緊緊捆紮,粽子經過這些過程就算做成了。我們小孩也做了幾隻不成形的粽子,為什麼叫不成形的呀?因為是第一次做的,所以說它不成形。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水煮,屋裡開始瀰漫清香,等到掀開鍋蓋,我們迫不及待地剝開粽子,自已做出來的粽子美味可口,入口即化,好吃極了!

  我愛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作文9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都知道,在端午節這一天,人們要包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在我們家裡面的端午節習俗就是包粽子、吃粽子。

  在端午節這一天,姥姥早早地就起了床,為我們包粽子。其實,粽子的餡料也是多種多樣。姥姥包的粽子是綠豆餡的。吃起來的味道也不錯。

  今天是端午節,要吃粽子,昨天媽媽買了一坐粽子,分別放在了三個盤子裡,每個盤子裡放了三個粽子。到了今天的中午,奶奶把這些粽子放在了電飯鍋裡,蒸熟了以後,我拿出了一個粽子,吃了一口,絕的裡面有一個東西在裡面,我一看原來裡面有一個板栗,他非常好吃,我非常期待下次的端午節。

  今天,姑姑買了一大包粽子,因為快到端午節了,家家都得吃粽子姑姑先把粽子放入鍋裡,再添點水,蒸了二十幾分鐘左右,粽子熟了,我們就用筷子把它夾到盤子裡我們打開了一個,裡面熱乎乎的,把它放入碗中,再加點白糖,那可真美味啊!

  中午,我想吃粽子。就從冰箱裡拿出來三個,媽媽添上鍋,等水沸了,把粽子下到了鍋裡。等了八分鐘,粽子才熟了,我很快剝了皮,著急地咬了一口,哎呀,把我的舌頭都快燙掉了,今天的粽孑真好吃,我口氣吃了兩個

  今天早晨我吃了兩個粽子,這些粽子外層是雪白雪白的精米,裡層是又香又甜的蜜棗,咬一口,外面的糯米粘口極了,而裡面呢?那更絕妙了,甜津津,軟綿綿的,吃上一口,還想吃,讓我總覺得吃不夠。

  粽子吃起來香甜無比,我最喜歡吃粽子了,而且最喜歡吃蜜棗餡兒的。

  端午節吃粽子作文10

  早晨,我剛醒來,一股清香的味道飄進我的房間。我隨著香味來到了廚房,見一個人也沒有,我便偷偷地打開了鍋蓋。哇,滿鍋都是粽子!我迫不及待拿了一個粽子,真燙啊!我手忙腳亂,粽子差點兒掉在地上。我深深吸了一口氣,就在這時,奶奶從門口走進來,看見了我,說:“小饞貓,你不要急著吃,奶奶可要考考你呢。你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嗎?”這可難不倒我,這種問題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碟!我不假思索地說:“是端午節!”奶奶笑眯眯地拿出了一隻碗,又在碗裡倒了些白糖,遞給我說:“吃甜餡的粽子蘸點白糖就更好吃了。”

  我剝開粽子外面的蘆葉,露出了白白的米和紅紅的棗子。那油亮的米飯跟我們平時吃的米飯有點兒不一樣。奶奶告訴我那是用糯米做的,糯米更粘,更香,更好吃。我將粽子挑在筷尖,輕輕放進碗裡蘸點白糖,甜甜的,粘粘的,那種美味至今還留在我的記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