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端午包粽子的作文(15篇)

端午包粽子的作文

端午包粽子的作文(1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包粽子的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包粽子的作文1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開眼界了。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外婆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卻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滿頭大汗。幸好外婆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我手忙腳亂的折騰了一會兒,終於到了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扎粽繩。外婆說,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自作主張地打了一個蝴蝶結,自認為包得不錯。可是當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滾落下來。

  我不甘心,又試了一次,這次順利多了,我一連包了好幾個粽子。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小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裡“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裡,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裡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

  品嚐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我不禁想,明年端午節,我還要包粽子。

端午包粽子的作文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

  又是一年端午節到了,我很想學會包粽子,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傑作發笑: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我不好意思的笑了起來。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裡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裡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裡,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裡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包粽子的作文3

  端午節即將來臨了,粽子也隨著端午節來臨的腳步進入各家各戶,粽子是美味的,尤其是那種清純的味道,我就非常喜歡吃,但媽媽不會包,往年都是少買幾個嚐嚐鮮,不過那根本不足於解我的饞,今年媽媽見我像個饞蟲一樣於是就提議我們自己也試著包一回。而且這要比買便宜得多,於是這個建議於是就馬上被採納了,幾天前媽媽便買來了材料。

  今天下午我們便準備開工了,但畢竟是第一次包我們心裡還是直髮慌的,我們先照著買的粽子的樣子觀察了一遍,然後便開始動工了,首先我們將粽子葉一片一片的排好,還要讓它有一點重疊,這樣就可以保證不會漏米了,然後再將排好的葉子卷折一下使其底部象一個圓錐形來盛放米,但是決不能有縫隙,否則米會露出來的,接下來將米放進去再包起來,放米雖不難,但包米就不那麼容易了,本來放好的葉子再一換手就散了,而且底部就會漏出一個大洞,於是我們就兩人一起對付一個粽子,媽媽拿著,我就慢慢的一點一點的用葉子把米包起來,看著馬上就包好的粽子也許是因為太高興啦,我和媽媽一不小心“嘩啦”一聲,然後低頭一看,米撒了一地……終於第一個粽子在我和媽媽的努力下“安全”的誕生了,這才發現外行的媽媽竟然忘了買系粽子的那種葉子,只得用細細的線來代替了,唉,吃個粽子真難啊!足足一下午的時間我們就包了一小盆了。

  最後一項也是比較輕鬆的一項就是煮了……不一會兒香噴噴、黏糊糊、冒著熱氣的粽子就出鍋了。

  嘗著自己做的粽子就是不一樣,比買的好吃多了!

端午包粽子的作文4

  今天放學的時候,在校門口我看一輛車上了滿滿一車草正在賣。我好奇的問爸爸他們都在買草幹什麼呀?爸爸微笑著對我說:那不是草,是艾葉。這我就更不明白了,艾葉又是什麼東西呀?爸爸告訴我說:艾葉可以驅蚊子,掛在門上小蟲子就不會進我們家了。

  回到家裡,我們把艾葉插到門上。就趕緊開啟電腦查起關於艾葉的資料: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節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艾葉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壞、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洗治病的重要藥材。

  儘管端午節年年過,但是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卻不是很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一紀念屈原說。二迎濤神說。三龍的節日說。四,惡日說。五、夏至說。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

  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送禮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的,比較普遍的活動有:賽龍舟、端午食粽、佩香囊。

  我國的傳統節日還有好多好多。春節、中秋節、重陽節、火把節、元宵節。可我最喜歡的還是端午節。

端午包粽子的作文5

  時光匆匆,端午節說到就到了,今年我們有機會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學包粽子,真幸運呀!

  我們來到食堂,每個人都按耐不住激動和好奇。有的人說:“怎麼辦,我不會做粽子,我只會吃粽子啊?”有的人說:“包粽子很複雜的喲!”

  我們先看著指導員奶奶從籃子裡拿出兩片葉子,右手拿著粽葉的頭,左手拿著粽葉的中間部分,左手和右手靈活地一配合,粽葉底下霎時間變得尖尖的,然後她微笑著指導我們:“粽子的角一定要尖,不然的話就會從裡面漏米。”說罷,一隻手就緊握粽子的角,另一隻手拿起勺子往粽葉裡舀米,等到粽葉被裝到一半時,再放下一枚紅棗,再繼續舀滿米。之後把粽葉剩餘的部分裹在米上面,最後,再用繩子綁在上面。這樣一個粽子就完工了!

  我拿起粽子看了看,感覺做粽子沒有什麼難處,可一開始做,我就被難住了。我拿起粽葉開始卷,可粽葉彷彿存心和我作對一樣,就是卷不出我想要的效果。這時奶奶拍了拍我的肩對我說:“不要急,慢慢來,肯定能成功的!”我靜下心來,慢慢地回顧奶奶包粽子的情景,慢慢地包了起來。果然,靜下心的我馬上就卷好了粽葉。一會兒,我的傑作終於完成了!

  今天,我學會了包粽子,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一個道理: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都得保持冷靜,冷靜才能使我們一步步走向成功。

端午包粽子的作文6

  端午節帶著一絲露水在甜美的睡夢中到來了。我正做著吃粽子的美夢,媽媽親切的聲音卻將我拉回了現實:“起床啦!吃完早飯來包粽子!”一聽到粽子,我那固執的起床氣立刻煙消雲散,隨即就從床上坐了起來,用腳把拖鞋一勾,飛奔著往廚房跑去。

  到了廚房,我把早餐胡亂往嘴裡一塞,狼吞虎嚥地吃完了,接著飛快地跑到媽媽旁邊坐下,看著媽媽熟練地抱著粽子。在媽媽的手下,一個個粽子像是一個個有靈性的小精靈,不一會兒就變成了讓人垂涎三尺的粽子。看著媽媽那雙神奇的手,我躍躍欲試,也想創造奇蹟。

  於是,我拿起了粽葉,雙手往中間一拐,粽葉就變成了一個圓錐形的容器。我抓起一把糯米,往圓錐裡放,可那糯米像一個個調皮的孩子一樣,偏偏不肯聽話,全跑回了盆裡。我抬起粽葉一看,咦?怎麼有個小洞?我再次把粽葉重新折一遍,把糯米放進去,可這些個小朋友還是不領我情,又往下鑽去。糯米到了媽媽的手上就乖乖聽話,一粒都不會漏。我仔細盯緊媽媽的手,生怕錯過一個細節。原來媽媽把粽葉捲成圓錐的同時還在底下折了一個角,這才不會漏米,我在心裡默默感嘆勞動人民的智慧。我也學著媽媽的樣子,果然調皮的糯米們都安安靜靜地呆在裡面了。就在這時,我聽見媽媽的聲音在耳畔響起:“包好了嗎?就差你這一個了。”我驚訝道:“媽媽你怎麼包得這麼快?”媽媽笑了笑,對我說:“因為我包得多了,熟能生巧呀。”我恍然大悟,隨後將手中的半成品交給了媽媽。

  透過這次包粽子,我懂得了一個道理:熟能生巧,無論做什麼事,想把它做好,就得反覆練習,就會取得好的效果!

端午包粽子的作文7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今天,姥姥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就跟姥姥學包粽子。姥姥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捲,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姥姥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捲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姥姥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裡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姥姥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姥姥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裡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裡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粽葉裡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姥姥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姥姥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然後是捆繩。只見姥姥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個粽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綁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鍋裡,然後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釐米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後把鍋裡上下粽子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透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端午包粽子的作文8

  今天,外婆要包粽子。粽子可是我的最愛,可我沒有包過粽子,今天正是個學包粽子的好機會。

  來到廚房,粽葉、大米、豬肉樣樣俱全,要知道這些可是包粽子的必備品。

  只見外婆拿起2片粽葉,輕輕地扭了一圈,就形成了一個漏斗狀,往裡面灑一半米,放上豬肉,再澆一層米在上面,就像給豬肉蓋了一床溫暖的'被子,之後再把多出來的粽葉包住大米,最後用棕櫚葉把粽子纏住,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看著外婆這麼輕鬆,感覺好簡單,就迫不及待地拿起兩片粽葉,誰知七弄八弄也沒包出一個粽子來。外婆卻已經包了3、4個了。再看媽媽,手忙腳亂,包出來的粽子也不成樣子,要不就是弄破粽葉,要不就是米放太少,粽子小小的,外婆說這是“叫花子”粽,我和媽媽哈哈大笑起來。

  外婆看著我正包不起來的粽子說方向扭錯了,我又換了一個方向,可漏斗的洞又太大。“看著簡單做著難!”我大叫。過了5、6分鐘,我還是一個粽子也沒包成功,米倒是灑了一地。外婆又耐心地示範了一遍給我看,可我就是不懂。最後媽媽提了一個好主意:“要不你用一張粽葉包吧!”我和外婆都贊同這個辦法。我拿起一片粽葉,試圖包了起來。終於我的“迷你版”粽子包好了。包完粽子,我的手上還有一股濃濃的香味。

  失敗乃成功之母,下次我還要繼續努力包得更好!

端午包粽子的作文9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開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

  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地球人都知道,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認為奶奶她們抱的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理由很充分,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十分結實的。

  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中各樣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誕生,可我連一隻都包不好,骨子裡的牛勁兒頓時上來了。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幾隻。

  吃著自己做的可愛的粽子,我心裡有說不出的喜悅。

端午包粽子的作文10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今天,姥姥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就跟姥姥學包粽子。姥姥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捲,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姥姥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將它捲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姥姥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裡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姥姥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姥姥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裡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裡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將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粽葉裡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將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姥姥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將粽葉包緊些。你看……”姥姥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然後是捆繩。只見姥姥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個粽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將綁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鍋裡,然後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釐米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後將鍋裡上下粽子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透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端午包粽子的作文11

  今天是端午節,在媽媽的催促聲中起了床。媽媽端上了一盤茶葉蛋作早餐。“為什麼呀!”我問道,“今天早上怎麼改吃雞蛋了?”媽媽笑著說:“端午節吃雞蛋可以祝福你逢凶化吉、平安無事啊!”“是嘛!”我趕緊拿起一個雞蛋剝起來。“我小時候外婆還把雞蛋染成紅色,用自己變得網兜裝著,掛在我的胸口呢!”媽媽邊說邊回憶著。

  在去外婆家的路上,我看見處處洋溢著端午節的氣氛。超市貼出了一張張關於端午節促銷活動的大海報。很快到了外婆家,走上樓梯,看到外婆家大門上懸掛著幾簇綠色的植物。只見這些植物有著細細的莖杆,葉子長長的。“這是什麼呀?”我問來開門的外婆。“這是艾葉和菖蒲。”外婆回答。“為什麼要把它放在門口呢?”“這樣可以防止蚊蟲進到家裡,還可以避邪呢!”

  一走進房間,廚房裡飄出的粽香令人饞涎欲滴!

  外公外婆正在熟練的包著粽子,我也想來一試。便開始對外婆說:“讓我包一個粽子吧!”外婆擺擺手不肯,我又說:“我要試試看嘛!”

  外婆教我包粽子了。先把粽葉捲成圓錐狀;把卷好的粽葉卡在左手虎口,舀一勺泡好的糯米倒入粽葉卷中,舀一小匙拌好的肉餡放在米上,再蓋上一層米;將葉尾蓋下來,葉尾捏籠,將多餘葉尾上卷,接著用葉絲繫牢。最後,剪掉多餘葉尾。啊!我終於包出了一隻粽子,雖然沒有外婆的那樣好看,可我還是覺得很好。

  這個端午節過得真高興!我既學會了包粽子,又嚐到了美味,更關鍵的是,小小的粽子讓我感覺到了祖國博大、深遠的歷史文化和民族傳統,我更為自己的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端午包粽子的作文1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

  端午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要畫門符。端午這天,人們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製品和絲線繡的,包裡除了裝些雄黃、蒼朮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端午包粽子的作文13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這一天,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我和媽媽也準備在家裡包粽子。

  一大早,我們便來到了集市上,挑選粽子葉,經過仔細挑選,我們買的是一種又寬又長的葉子,因為對於我們新手來說,這種葉子毋庸質疑是最好包的。回到家裡,我們將做粽子的材料一一準備好,有糯米、黃桃、蜜棗、葡萄乾、豆沙,還有洗乾淨的粽子葉。媽媽先給我做了幾個示範,輕鬆幾下就包好了,看起來應該是非常簡單的,我非常有信心。

  終於該我大顯身手了,可是葉子好像不聽我的話,怎麼也卷不成漏斗形,急得我滿頭大汗,媽媽看我急得不成樣子,就幫我將葉子捲成漏斗形,我拿著大勺子,將糯米、黃桃、蜜棗、葡萄乾都放到了漏斗形的粽子葉裡,媽媽告訴我,用粽子葉上端的葉子緊緊的蓋住這個“漏斗”,多出來的葉子,要兩邊一折、再一扭,就把這個“漏斗”完全封閉了,咦!有點像粽子了,最後,還要用繩子把這個粽子進行“五花大綁”,防止它“漏餡”!經過我這“能工巧匠”的精工細作,我的粽子做好了,但是“面目全非”,看起來有點像包子!包了幾個以後,我慢慢的熟練了,粽子的樣子也比以前好看多了。

  我好佩服我自己啊!雖然我做的“包子”形狀不好看,但是因為是我自己做的,所以,我感覺美味可口!

端午包粽子的作文14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它的來歷據說是這樣的:20xx多年前,楚國危機重重,楚王聽信小人的謠言,把屈原趕出楚國,後來楚國滅亡了,屈原傷心欲絕,投汩羅江自盡,大家得知訊息,紛紛划龍舟去打撈屈原的屍體,可是一無所獲,人們怕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就往河裡扔粽子,從此便有了端午節及在那天吃粽子的習俗。

  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我也想體會這個過程,就向姥姥請教。姥姥告訴我,剝粽子要先拿兩片葉子,向中間折成一個類似金字塔的圓錐形,放一半糯米,上面放入蜜棗,再用糯米鋪平,用葉子把糯米包的嚴嚴實實,包成一個三角錐形,然後用繩子給紮緊就可以了。看姥姥做的如此輕鬆,可真正操作起來卻沒我想象的那麼容易,我包的粽子不是糯米漏出來,就是葉子散開,根本沒有辦法包完整。原來包粽子沒我想得那麼簡單,就象學習一樣,要想學好,就要勤學苦練。經過多次失敗,最後在姥姥的指導下,我終於包成了一個小粽子,雖然樣子不太好看,但也是我自己的勞動成果。

  姥姥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加上水開始煮。一會兒廚房就飄來了陣陣香味,饞的我都直流口水,老是往廚房跑,就想看看粽子熟了沒有。過了一會兒粽子好了,我剝開嚐了一個,糯米軟軟、粘粘的,蜜棗甜甜的,美味無比。尤其是嚐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感覺心裡美滋滋的。

  端午節不但讓我嚐到了美味的粽子,又讓我學習了很多的知識,真是太開心了。

端午包粽子的作文15

  你們是不是都有自己喜歡的節日呢?不過我最喜歡端午節了!因為在端午節那天,我學會了包粽子。

  就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我興奮得睡不著覺,心裡想:明天會不會有什麼驚喜呢?我懷著這樣的問題睡著了。早晨,我迫不及待地換上衣服,突然,廚房裡傳來了一陣清香,“啊!”原來是粽子的香味呀!”我開心地說道。我立馬跑到廚房,發現奶奶正在包粽子呢!我的嘴巴不停得流口水,就在我流口水時,奶奶大聲地說:“呀!包粽子的材料沒有了。”我一聽,信心滿滿地說:“我幫你找吧!”奶奶一聽,高興極了。奶奶先教我如何摘粽葉,首先要找又長又寬的粽葉,這樣才好包一些。奶奶教完我摘粽葉後,我們找到了一棵千年竹,上面的竹葉就是粽葉,我看了之後,發現它都葉子比普通的竹葉長且寬。奶奶說:“摘的時候要小心,因為它長得長,邊上也可能會劃到手,所以一定要細心。”我聽了後,開始小心翼翼地摘竹葉,過了幾分鐘,我和奶奶摘了一大半竹葉。接下來就是糯米了,我想糯米是什麼。奶奶說:“糯米其實就是普通的米,不過,包在粽子裡,它就叫糯米!”我聽了後,心裡想:原來粽子有這麼多有趣的學問呀!所有的材料齊了後,奶奶和我開始包粽子,開始我不會包粽子,不過奶奶細緻耐心地教著我,奶奶說:“先把竹葉弄成三角形,再用勺子把糯米舀在裡面,然後把上面所剩的地方蓋在上面,接著用麻繩綁一圈,好了,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晚上,爸爸和媽媽回來,奶奶把今天所有的事講給她們聽,他們都誇我很厲害哦!

  我最喜歡端午節了,因為在那一天我學會了包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