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裡的微感動作文3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活裡的微感動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生活裡的微感動作文1
在班級中,發生過很多令我感動的事,其中有一件事在我的印象中極為深刻。
那是星期三上午的一節英語課。正當大家爭先恐後、踴躍發言的時候,我們的一位同學突然吐了,大概是由於他身體太弱了吧,一下子吐了兩次。不等老師開口,我的同桌—李梓瞻立刻離開座位,奔向衛生間拿拖把,緊跟著,我們班幾位男生也一齊跑向衛生間,然後再拿著拖把跑回教室。只見同桌嚴肅地走到那位同學吐的地方,認真地拖了起來,他不放過每一個角落,還特地在其他同學的腳下仔細地檢查了一遍,以免同學沾到一點髒的東西,一開始,我也上前把餐巾紙遞給那位同學,但一聞到這味道,整個人就開始反胃了,都快想吐了!連忙回到座位上捂住鼻子。但同桌呢?他不畏臭,還是在一邊拖呀拖,直到把地上的髒物拖乾淨了,才肯罷休。這時,一直站在旁邊的同學主動把拖把拿到衛生間去洗,等洗乾淨了,再拿回教室給同桌拖地。這時,許多坐在位子上的同學也紛紛上前,有的給那位同學餐巾紙,有的一起幫忙拖地,還有的則在一旁安慰那位同學。
看了這一幕,我覺得,全班同學個個都是“小雷鋒”,但是同桌更是堪稱楷模。是的,在同學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都應該伸出援助之手,使他的心感到一絲溫暖。
學習雷鋒精神,不一定做的都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往往在我們周圍的一些小事中也能體現出彌足珍貴的雷鋒精神。
生活裡的微感動作文2
歲月如歌,在我看似平凡的生活中,同窗的友情,溫暖的親情,永恆的師生情譜成了一曲激昂的樂章。
G大調
食堂裡,嘈雜紛亂。刺耳的吵鬧讓我更加窘迫——飯卡沒錢了!
“給,先用吧!”是小趙。上初中後,一場誤會讓我倆形同陌路,她怎麼……
“快點吧,沒有物質食糧還怎麼吸收精神食糧啊?”她燦爛地一笑,溫暖而真誠,彷彿一陣柔和的春風,融化了我們之間的那層堅冰。“謝謝!”我接過了那張小小的飯卡,也接過了沉甸甸的友誼。
C小調
醫院裡,梔子花開得蒼白。我躺在病床上,39度的高燒讓我怎麼也提不起精神。
“宸宸,起來吃點東西。”“不吃,你別煩我。”我昏昏沉沉拒絕道。“唉。”媽媽低聲嘆了口氣,卻並沒有在乎我惡劣的態度,輕聲勸說道:“吃點吧,不吃怎麼跟病魔抗爭呢?”我艱難地睜開雙眼,模糊間似乎看見豆大的汗珠從媽媽額角間滴落,頭上隱約的銀絲刺痛了我的眼睛。從我發燒開始,媽媽就不辭辛勞地餵我藥,量體溫,找醫生……其實她才是最累的。看著媽媽忙碌的身影,忽然感到頭腦並不那麼暈沉了。
D大調
剛考完試的`教室裡,氣氛有些壓抑。“老師,為什麼扣我這麼多卷面分?”我看著剛發下來的卷子,暗自抱怨他挑三揀四。
“你看看,這兩份試卷經過電腦掃描,有什麼區別?”老師拿來卷面整潔的試卷讓我比較。接著,老師又耐心地告訴我因為書寫可能導致的其他問題,我當即驚出了一身冷汗。讀萬卷書不如遇一良師,老師的嚴格要求,是鞭策我們前進的動力。老師無情批評的背後隱藏的苦心,恰恰體現了對我們的殷切希望!
生活裡的微感動作文3
小小角落,多半蒙塵,也總是不起眼東西存在的地方。身體微小的父親給我的印象微小,怕也是他總把身體躲在不被人看到的角落。父愛亦如此,默默躲藏。
在我們村裡,人們總以為男孩可以傳承香火,而女兒呢養大嫁人是白養。我們的家裡亦不過如此。弟弟是家裡的掌上明珠。爸爸經常外出打工,在家裡基本都是一言不發,我也很少跟爸爸說話。
初二的上期,開家長會。那天,爸爸也剛好回家,半年不見的他,似乎又蒼老了許多。我冷冷地看他一眼,說:“下午家長會,你能來嗎”他似乎有些詫異,家長會我沒讓他去過。他點點頭。
“爸,你回來了。”弟弟一聲大叫,打破了父女倆尷尬的氣氛。“下午家長會,老師讓你去!”他說:“我去你姐的班,我答應她了。”弟弟有一臉的不高興,午飯都不怎麼吃。
。爸爸就給我說:“我先到弟弟的班裡看一下,就去你班裡。”我一下感覺到,我沒有希望了。班會開始的時候,我更加清楚,爸爸不過是搪塞一下我罷了,他不會到我的班裡了。班會開始後,儘管我不停向教室的各處張望,但是我知道不會有結果的。後來我乾脆不再張望。回到家裡,我沒有去責問爸爸,其實我都沒怎麼看他。
第二天去上學的路上,好朋友琪琪對我說:“昨天伯伯還特意穿了新衣裳哩。”我不解的問:“你在哪裡看到他”“就在教室的角里。”
放學後我特意走過去,看著爸爸,問:“你昨天開班會咋躲在角里呢”他低下頭,像做錯事的孩子,不知所措地站著,輕聲說:“我不是去的晚了嗎”
後來,我會偶爾凝望教室的角落處,似乎那裡仍有爸爸的存在,有淡淡的暖意流進我的心裡。角落裡的東西,或者太微小吧,用心才能感到寶貴。
指導老師:朱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