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歷史典故> 關於歷史典故作文6篇

歷史典故作文

關於歷史典故作文6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歷史典故作文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歷史典故作文 篇1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三國時代東吳的呂蒙,可說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周瑜死後,他繼任東吳的都督。設計擊敗了蜀漢的關羽,派部將潘璋把關羽殺死後,不久他也死去。

  呂蒙本來是一個不務正業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沒有什麼學識。魯肅見了他,覺得沒有什麼可取的地方,後來,魯肅再遇見他時,看見他和從前完全不同,是那樣威武,踉他談起軍事問題來,顯得很有知識,使魯肅覺得很驚異。便笑著對他開玩笑說:“現在,你的學識這麼好,既英勇,又有如謀,再也不是吳下的阿蒙了。”

  呂蒙答道:“人別後三天,就該另眼看待呀!”呂蒙的話,原文是“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後來的人,便用“士別三日”這句話,來稱讚人離開後不久,進步很快的意思。

歷史典故作文 篇2

  生活中,我們常常打敗別人,卻很難戰勝自己,也就是說,自己的那顆心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去了不該去、不能去的草原。心丟了,“我”也就不復存在了,成了形同虛設的行屍走肉。

  那麼,該怎樣讓自己擁有一顆積極、進取、樂觀的心呢?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為心靈設定一個節制的閘。有了它,慾望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夠被擋在心門之外,人才會變得寧靜。只有心靜了,我們才能有正確的想法和願望,才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沒有節制,心往往盛了不該盛的東西,比如忌妒、貪婪、仇恨等,而這些正是噩運的種子。秦國的太醫李醯自知醫術不如扁鵲,於是派人殺了他。可是到現在,天下談論診脈的人還是遵從扁鵲的理論和實踐。其實忌妒之心人人都有,如果李醯能化忌妒為動力,發憤提高自己,那麼他就有可能迎頭趕上甚至超過別人,從而真正地改變命運。

  沒有節制,常常丟了自己。晉獻公想向虞國借路去討伐虢國,荀息建議晉獻公用最好的寶玉和良馬賄賂虞國君主,向他要求借路。晉獻公說:“假如他接受我的禮物又不借路,怎麼辦?”荀息說:“他不借路,必不敢接受我們的禮物。”晉獻公說:“好吧。”就讓荀息帶著兩樣寶貝去賄賂虞公,向他借路。虞公見良馬和寶玉如此大禮,大喜之餘,就打算答應借路。宮之奇勸諫說:“不能答應。虞有虢,好比車兩邊有護木,護木依靠車子,車子也依靠護木,虞虢兩國的地理形勢正是這樣。假如借路給他們,那麼虢國早上滅亡,虞國晚上就要跟著滅亡了……”虞公不聽,堅持借路給晉國。荀息討伐虢國取得了勝利,三年後又發兵打敗了虞國……可見,虞公心裡沒有設定節制這個閘,因此丟了自己和江山。

  淺水大魚不遊,淺土大木不長。要想恰如其分地做到節制,就離不開很高的修養、淵博的知識、良好的`習慣,只有具備這些條件,我們才能很好地為心靈設定這個閘,讓它擋住慾望、貪念、醜陋、邪惡……讓心靈裝滿人間真情,裝滿人間美好。

歷史典故作文 篇3

  事例內容

  戰國初期,秦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國落後。公元前361年,秦國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決心發憤圖強,於是委派商鞅實施變法。

  商鞅起草了一系列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就想了一個辦法,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下命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十兩金。”

  不一會兒,南門口圍了一大堆人,大家議論紛紛,人們都說:“這根木頭誰都拿得動,哪兒用得著十兩賞金?準是有人在開玩笑呢。”大夥兒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沒有一個上去扛木頭的。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五十兩。正在大夥兒議論紛紛的時候,人群中有一個人把木頭扛起來就走,一直搬到北門。商鞅立刻兌現了他的諾言,賞給扛木頭的人五十兩金。這件事立即傳了開去,一下子轟動了秦國。老百姓都說:“商鞅的命令不含糊。”有了這種信任基礎,商鞅的新法得到了有效的貫徹和執行。

  自從商鞅變法以後,秦國的農業生產增加了,軍事力量也強大了,各方面實力逐步超過了其它各國,於是才有了後來的吞併六國,一統華夏。

歷史典故作文 篇4

  獻媚者現醜

  十六國時期南燕刺史鞠仲,為了討好皇帝慕容德,奉承道:“陛下乃中興之聖主,跟少康、光武帝差不多。”慕容德就讓左右的人賞賜鞠仲帛千匹,鞠仲感到賞賜太重,正在謙讓,沒想到慕容德卻說:“你知道跟我開玩笑,難道我就不知道跟你開玩笑?你對我說的不是實話,我賞你的也是虛數。”鞠仲拍馬屁沒邊沒沿,被皇帝狠狠戲弄了一番。

歷史典故作文 篇5

  春節降臨,永珍更新,象徵著一年的開始;標誌著人生的另一個起點。其實,關於中國的春節,以及春節的各種習俗,都有很多奇妙動人的神話故事,快要過年了,爸爸媽媽也可以給寶寶講講這些關於壓歲錢的歷史典故

  壓歲錢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兩種說法。

  1、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著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著燈坐著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著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著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閤眼。

  半夜裡一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

  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後大家學著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

  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孩子的。因為“祟”與“歲”諧音,之後逐漸演變為“壓歲錢”。

  到了明清,“以彩繩穿錢編為龍形,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所以一些地方把給孩子壓歲錢叫“串錢”。到了近代則演變為紅紙包一百文銅錢賜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裡則放一枚銀元,寓意“一本萬利”。貨幣改為紙幣後,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兌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孩子,祝願孩子“連連高升”。

  2、源於古代“壓驚”。說是太古時有一種兇獸叫“年”,隔365日後之夜,就要出來傷害人畜、莊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則以燃竹響聲驅“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為“壓驚”。年久日深,便演變為以貨幣代食物,至宋便有“壓驚錢”。據史載,王韶子南陔,因被壞人揹走,於途中驚呼,才被皇車所救,宋神宗即賜了他“壓驚金犀錢”。以後才發展為“壓歲錢”。

歷史典故作文 篇6

  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

  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馬紹良的人在朝中做官。他年輕氣盛,自以為博學多才,滿腹文章,經常在同僚面前賣弄自己,因此得罪不少人,皇帝對他的所作所為也時有耳聞。

  這天,皇上把馬紹良召進後殿,閒聊幾句後拿出一首詩對他說:“聽說愛卿才學出眾,且看這首詩寫得怎樣?”

  馬紹良不知道這是皇上的詩作,只草草看了一眼,見其中有兩句是:“明月上竿叫,黃犬宿花蕊”,他不假思索地說:“這詩不通!明月怎麼會上竿叫,黃犬怎麼能宿在花蕊中呢?”

  “那麼,以愛卿高見,這句詩改如何改呢?”皇上不露聲色地問。

  馬紹良說:“就改為‘明月上竿照,黃犬宿花蔭’。”

  皇上聽了,微微一笑,說:“愛卿才學疏淺,不配在京為官。”於是,馬紹良被貶三級,發落到福建漳州做太守去了。

  馬紹良自認晦氣,但也滿肚子不服氣,無奈聖命難違,只好帶著家眷到漳州去赴任。

  一天,他來到閩南一座山嶺下休息,忽然看見山道旁野花團簇,爭奇鬥豔,便隨手摺了一枝花,他往花蕊中一看只見一條黃絨絨的小蟲兒在花蕊中蠕動,便問身邊的轎伕:“這是什麼蟲子?”

  轎伕一瞧,笑著說:“它叫黃犬蟲,專愛往花蕊中鑽。”馬紹良一聽,一下子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話來。

  天很快黑了,馬紹良心事重重,無心趕路,便找了一個小店歇了下來,回想起白天的事情,他久久不能入睡,就到視窗賞月,這天晚上,碧空如洗,只見一輪明月照著在晚風中搖曳的翠竹,緩緩升上了天,正當月兒掛在半空的時候,不斷傳來鳥兒悅耳的叫聲,他聽了好長時間,似有所悟,叫來店主,問道:“這是什麼鳥在叫?”店主回答說:“這是明月鳥,這隻有在月亮當空時才叫,所以人們叫它‘明月鳥’。”

  馬紹良聽了,心裡慚愧萬分,這時才明白皇上為什麼把自己貶到閩南做官。

  馬紹良年逾古稀後,辭官回鄉,他特別後悔自己年輕時的狂妄淺薄,便時常對人們說:“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我生在北方,不知南方事,到了南方,才知天之高,地之厚,自己所知道的,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一個人最大的過錯,莫過於自以為是啊!”

  從此,“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便在人們中間流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