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安全教案> 託班安全教案模板集錦九篇

託班安全教案

託班安全教案模板集錦九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託班安全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託班安全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透過遊戲活動,認識廚房中的各種器具及功能。

  2、瞭解廚房中各種器具的危害性,培養初步自我保護意識。

  3、透過角色扮演自制水果沙拉,體驗廚房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廚房裡的物品聲音及物品圖片)

  2、錄影短片《快樂廚房》

  3、音樂《小廚師》,廚師帽,廚師圍兜。

  4、製作水果沙拉用品:各種水果,水果沙拉醬、一次性紙盤、勺子;溼紙巾等

  活動過程:

  一、 聲音匯入:

  1、"老師今天帶你們去參觀一個地方好嗎?""這是哪裡呀?" " 老師請小朋友聽一聽廚房裡面奇妙的聲音,小朋友要仔細的聽並告訴老師這是廚房裡什麼物品發出的聲音?"(切菜-煎蛋-倒水-微波)

  二、引導幼兒認識廚房中的各種器具及功能

  1、播放PPT課件《廚房裡的物品》

  A"讓我們看看小朋友剛剛聽到的聲音是不是從這些物品裡發出來的?"

  2、演示廚房裡的物品圖片(菜刀菜板-煤氣灶-開水瓶-微波爐)

  "它們分別是做什麼用的?"引導幼兒瞭解廚房器具名稱及功能。

  3、完整圖片欣賞《廚房裡的物品》"你還知道廚房裡有什麼?"

  教師小結:廚房裡有許多的東西,它們是廚房裡不可缺少的物品,也是大家飲食烹飪的工具。但是同時廚房裡的物品有一定的危險性哦。

  三、瞭解各種器具的危害性,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1、觀看安全錄像短片課件,(分段觀看:切菜、開煤氣灶、倒開水、微波爐)

  A"你看到了什麼?猜一猜她們在做什麼說什麼?"

  "廚房裡有哪些東西有危險?為什麼?"

  2、"你知道怎樣正確使用這些物品,避免危險嗎?"引導幼兒瞭解正確的操作方法,初步培養自我保護意識。

  3、教師小結:"廚房裡的物品雖然很危險,但同時我們也離不開它,只要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它可以給小朋友們烹飪出可口營養豐富的餐點;讓大家健康快樂的成長!"

  四、幼兒操作自制水果沙拉,體驗廚師的快樂!結束活動

  1、"今天讓我們也來當回小廚師好嗎?"組織幼兒穿戴廚師衣服,播放音樂《小廚師》帶領幼兒一起律動。

  2、教師介紹製作步驟,交代衛生要求等"讓我們一起到寶貝廚房去來做做營養豐富、美味可口的水果沙拉吧"播放音樂《小廚師》,讓幼兒自制水果沙拉,品嚐分享!

託班安全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學會如何安全乘坐腳踏車。

  知道不安全乘坐腳踏車的後果。

  活動準備

  掛畫《蓓蓓受傷了》。

  影片《安全乘坐腳踏車》。

  活動過程

  1、我們每天來幼兒園上學,家人都會騎腳踏車來送我們對不?

  2、老師今天來帶幾幅掛畫,上面寫著《蓓蓓受傷了》的故事。

  3、那你們想知道蓓蓓為什麼受傷不啊?我們來一起看畫面,老師來講給你們聽好不?

  4、圖上講的是一個小朋友叫蓓蓓,早上來上幼兒園,蓓蓓的奶奶每天都騎著腳踏車來接送她。可有一天蓓蓓請病假了,聽說蓓蓓受傷了才沒有來的,蓓蓓因為什麼會受傷那?我們來一起往下看。

  5、蓓蓓哪受傷了啊?蓓蓓為什麼會受傷啊?請幼兒說說。

  6、蓓蓓的腳為什麼會被輪子卡住了?那說說腳受傷了,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不方便?

  7、原來蓓蓓沒有雙腳踩踏板,還在車上亂動才把腳不小心伸進輪子裡的,腳受傷了就不能下地玩了對不?那你們知道不安全乘坐腳踏車的後果吧!

  8、觀看影片,那我們現在就來學學如何安全乘坐腳踏車吧!

  9、看完影片了,看看有誰記住如何安全乘坐腳踏車了,來說說乘坐腳踏車都要注意什麼?

  10、這節課我們學會了安全乘坐腳踏車,以後按照我們所學的乘坐腳踏車就不會有危險了。

  活動結束

託班安全教案 篇3

  活動名稱:危險的小圓珠。

  活動目標:

  1、知道把珠子、釦子、硬幣等小物品,賽道耳朵、鼻子、嘴巴里會有危險。

  2、自己或者同伴有異物塞進口、鼻子、等處時,知道及時告訴大人。

  活動準備:

  1. 多媒體教學資源《危險的小圓珠》

  2. 幼兒用書第40-43頁

  活動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 遊戲《指五官》。

  教師說:鼻子、鼻子、嘴巴(或眼睛、耳朵、鼻子)。

  請幼兒依次指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

  (2) 教師帶領幼兒分別閉上眼睛走一走,捂著耳朵聽老師唱歌,輕輕捏住鼻孔、閉著嘴巴呼吸,具體感知一下五官的作用。

  二、 講述故事《危險的小圓珠》,引導幼兒感知異物入鼻的危險。

  (1) 播放多媒體教學資源《危險的小圓珠》。

  提問:明明睡覺的時候偷偷地玩什麼?他把小圓珠放到哪裡了?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2) :把小圓珠放在鼻子裡,會堵住鼻孔不能呼吸。小圓珠如果進入鼻子深處,會很危險。

  三、 引導幼兒說一說:怎樣才能讓五官避免傷害。

  (1) 哪些東西不能放在耳朵、鼻子或嘴巴里,為什麼?

  (2) 進餐和吃水果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3) 入園時不能帶什麼?午休時不能玩什麼?

  (4) 閱讀幼兒用書第42-43頁:簡單瞭解有異物進入口、鼻、耳怎麼辦?

  (5) :筆帽、釦子、棋子、髮卡、圖釘、硬幣等一些小的物品不能往耳朵、嘴巴、鼻子裡塞;進餐吃水果的時候不能大聲說笑,不然小飯粒就容易進入氣管;早上入園不帶小物品;午休時不咬拽衣服釦子、拉鍊,不玩被角、線頭、棉花等,有異物進入口、鼻等處時要及時告訴老師;看到同伴不小心把小物品放入口、鼻等處時,要及時告訴老師。

託班安全教案 篇4

我的小手

  年段:娃娃班年段 時間:20xx.3.31 執教者: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愛護小手,不玩尖利的東西。

  2、知道手劃破後簡單的處理和保護方法。

  3、知道哪些東西尖利不能玩

  二、活動準備:

  1、手受傷的小熊玩具 2、掛圖

  三、活動領域:

  1、語言領域 2、健康領域

  四、活動過程:

  1.出示小熊玩具,透過故事匯入:

  師:“今天小熊在玩的時候可不小心了,弄傷了自己的手,它自己很疼,都快哭了!”

  2、教師組織幼兒討論:

  師:這個小熊的手怎麼啦?(出血了)好好的小手怎麼會出血呢?(被東西劃破了)什麼東西會把手劃破?為什麼?(玻璃片、針、鐵釘、鐵絲、剪刀等。因為這些東西很尖,很鋒利。)

  3、啟發幼兒回憶:

  師:自己的手有沒有被劃破過,手劃破了疼不疼。

  4、討論怎樣才能使我們的小手不受傷。(平時不玩剪刀、小刀、針、玻璃片、鐵片等尖利的東西。)

  師:我們周圍有很多東西,有的是很尖的,有的是很鋒利的,如果我們去玩這些東西,就會把手劃破,給自己帶來危險和許多不方便。所以小朋友們不要去玩這些東西,以免我們的手受傷,影響我們的活動和生活。

  3.討論怎樣保護、處理小熊(或自己)受了傷的手。

  (1)如果手不小心被劃破了,能不能用沒有洗過的手去捂傷口?為什麼?(不能,因為沒有洗過的手有細菌,會使傷口感染、化膿。)

  (2)手受傷了怎麼辦?(如果擦傷了皮,要先清洗傷口,然後塗上紅藥水或紫藥水;嚴重的要找醫生處理。)

  (3)手包紮後還要注意哪些事項?(不能把傷手浸在水裡,不能隨便揭掉包布,要按時找老師、醫生換藥等。)

  五活動結束:

  總結:如果我們的小手已經受了傷,就更要好好保護,這樣才能使它快快恢復健康,為我們服務。

  活動反思:

  幼兒剛入園時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不會用勺,進餐過程中撒飯粒現象嚴重;洗手時有的幼兒不挽袖子、不知道搓手;穿脫衣服、整理衣服都要等別人幫助。在欣賞歌曲《我有一雙小小手》時,孩子們說:“我的小手會穿衣。”“我的小手會洗臉。”……孩子們有這樣的熱情和願望,但還做的不是很好。安全領域,引導孩子保護自己的手。幼兒經常在生活中不小心將自己的手碰傷,然後難受的或害怕的告訴成人自己的手破了,教師從幼兒生活中尋找教育內容,鼓勵孩子愛護自己的小手,保護自己的小手。

託班安全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什麼是豬流感,瞭解其危害性。

  2、懂得怎樣預防豬流感。

  活動準備:

  圖片,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利用投影儀請幼兒觀看圖片並提問:

  1、圖片(一):圖片上有誰?他頭怎麼了?

  2、 圖片(二):這個小朋友喉嚨怎麼了?

  3、圖片(三):這個小朋友身體舒服嗎?從哪裡看出他很難受,他的表情怎樣?

  (1)這種病叫什麼病?

  教師小結什麼是豬流感。是一種由A型豬流感病毒引起的豬呼吸系統疾病,通常情況下很少感染,近年出現人感染豬流感病例。

  二、瞭解豬流感的危害性。

  提問:豬流感有什麼危害?重者會繼發肺炎和呼吸困難,甚至死亡。

  三、怎樣預防豬流感。

  1、討論:怎樣才能預防豬流感?小結: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經常使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尤其是在咳嗽和打噴嚏後;要加強居室衛生,常開窗通風;儘量避免去人群擁擠、通風不暢的場所;避免接觸流感樣症狀(發熱、咳嗽、流涕)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2、學習兒歌《洗手五步歌》。

  延伸活動:

  請家長配合引導幼兒正確洗手,預防豬流感。

託班安全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發生緊急狀況能正確地呼叫相應的應急部門。

  能根據指示分類。

  活動準備

  警車、消防車、救護車若干輛、平面車庫人手一張等。

  活動過程

  1、打電話

  ——聽聲音判斷撥打應急電話。(119、110、120)

  ——如,幼兒聽到“著火了”,撥打119。教師出示消防車。

  2、汽車進車庫

  ——這裡有許多車,請這些汽車送到車庫,看仔細送汽車。

  (每個幼兒有三輛車,把汽車貼到相應的車裡。)

  車庫如下:有兩個層次,一種是幼兒根據提示貼上汽車,另一種是幼兒自己寫上號碼,再貼上相應的汽車。

  ——同伴相互檢驗。

  3、遊戲:汽車進車庫規則

  “警車”到三角形的停車場、救護車到圓形停車場、消防車到正方形停車場。

託班安全教案 篇7

  【教育目標】:

  入廁是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重要生活環節,因此,早期對幼兒進行入廁能力的培養,有益於增進其生活自理能力,從小班培養幼兒安全的入廁能力,是孩子在園發展的需要。本文在分析當前幼兒園入廁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加強幼兒入廁安全教學的研究,對實施幼兒入廁教學的原則、目標、途徑及方法等進行了認真的探索。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透過多樣化學習入廁方法,多途徑培養入廁能力,多元化提升入廁安全管理等,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展。

  【教學過程】:

  幼兒 入廁教學安全

  “安全”是幼兒園及班級必須放在工作的首位。孩子的安全是一切發展的保障,只有在孩子生命健全的基礎上才能保證其身心健康發展。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不能光講道理,要利用一切機會及時對幼兒進行教育。幼兒園一日生活構成了幼兒園課程。而日常生活中的入廁是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每天都要進行的且又是必不可少的活動。它不僅是滿足幼兒生理需要的途徑,而且又是引導幼兒發展的有效途徑。

  幼兒時期是人生的起點,是生理、心理迅速、連續發展的時期,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可塑性,正確的培養就可以為其將來的發展,在其身體、心理、智力和品德等素質奠定很好的基礎。入廁能力的培養,對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對幼兒智力、情感、獨立性、克服困難等能力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一、幼兒入廁教學現狀

  在幼兒園領導的引導下,對《綱要》精神的深入學習和貫徹實施,本班對入廁教學管理越來越重視。教育環境中的盥洗室也就理所當然地成了幼兒教學的又一陣地。雖然,班級教師對這一教育在意識上引起了重視,並逐步在行動上得到了落實,但據自身經歷的瞭解,在入廁生活環節中,存在問題多多,困惑連連。

  問題一:在對幼兒園安全事故的不完全統計中,有相當一部分事故是

  發生在入廁環節中。如:小朋友在入廁小便時,由於地面較溼,不小心滑了一下,摔倒在地,額頭磕在小便槽的邊角。又如:在小朋友集體小便時,一女孩在褲管拉到一半跨小便槽時,小腳踩在了便槽裡,接著整個身體摔倒在小便槽,自那次驚嚇後,以後不敢獨立小便了。 問題二:班上有一個叫喬喬的小朋友的生物鐘跟別人不一樣,每到中午進餐時"老師,我要大便",弄得老師胃口都沒了,且拿他沒辦法。這天,洗手的小朋友過來彙報:"老師,喬喬大便拉在了上面。"聽了小朋友的彙報,老師一臉的不高興,馬上拉長了臉,邊過去邊對大聲斥責喬喬說:"你怎麼大便拉在哪裡都不知道,每天這個時候拉,臭死了。"後來的幾天,小朋友的家長替孩子向老師請假說:"寶寶不喜歡幼兒園的廁所,他怕在幼兒園拉大便"。

  問題三:盥洗室成了孩子們藉口逗留玩耍的場所。如:在一教學活動中,某一調皮幼兒要求小便,雖然活動前都小便過,但怕他小便在身上,就答應了幼兒的要求,然而,要求小便的幼兒一去不回,在盥洗室盡情玩耍起來,而專心於教學活動的老師也早已忘記了孩子的小便行為,結果,孩子在盥洗室裡度過了大半個活動的"快樂"時光。 問題四:一孩子正在便後擦屁股,只見他屁股翹得高高的,手裡拿著一大疊手紙,拉玩後就拿起一張紙(較大的完整的手紙)擦起了屁股,一擦,手紙中間用力被擦破了一個洞,他馬上一扔,再拿一張紙來擦,然後又有一個洞,再扔??,拉一次大便,手紙用了一大堆,屁股擦得並不乾淨,且手上也弄髒了。(在家都是家長幫助,在幼兒園裡由於對老師的陌生,所以不好意思向老師開口。)

  二、原因分析

  當前,我們都理解"一日活動都是課"的含義,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那為何仍會頻頻出現類似以上的問題呢?我細細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無系統的教育目標、計劃

  儘管一日活動都是課這一理念在教師們的腦海中紮下了根。但由於教育觀念與教育行為的脫節,教師們對一日活動中的集體教學、自選遊戲等都制訂了具體明確的計劃、目標,而對於生活活動,特別是

  入廁教學活動,大多數教師都沒有明確的目標、具體的計劃,更沒有細化的內容。以上問題的出現都是教師忽視幼兒入廁教學、忽略幼兒入廁能力培養,對入廁教學盲目化、隨意性的反映。

  2、平時缺少對幼兒的入廁技能指導

  小班的孩子的入廁技能是在一次一次的學習和實踐中習得的'。由於教師心中無目標,腦中無計劃,因此沒有詳細的階段性的內容實施,也就缺少了具體的可操作性的技能指導,從而導致幼兒不會正確洗手,不會正確使用手紙擦屁股,養成了不良入廁習慣,最終發生了本不該發生的入廁安全事故。如問題一、三等。

  3、教師缺乏耐心,訓練方法不當

  在教育中,有時候老師也較重視幼兒入廁教學管理,但由於訓練方法過於簡單或有些粗暴,缺少耐心,挫傷了幼兒的自尊心和學習的積極性。如問題二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4、家園配合不到位

  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家長中普遍存在重早期智力開發、學習能力培養,而忽視早期自我服務能力培養,許多孩子本該自理的事情都由家長包辦了。特別是我們小班孩子大多數是由家長代為穿脫衣服,一切生活技能不給孩子鍛鍊機會。

  三、概念界定

  幼兒入廁教學:是幼兒一日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的生活環節。指教師在管理幼兒大小便活動中所採取的一系列教學行為。由於大小便活動與洗手活動緊密相關,因此,本文所指的幼兒入廁教學中包含了入廁時的洗手教學管理。

  四、幼兒入廁教學的實踐探索

  一)制訂幼兒入廁教學的目標

  1、學習安全有序入廁,學習正確的入廁方法

  2、知道便後要擦屁股,會主動向老師提出要求,學習便後正確的洗手方法

  3、知道入廁時不要玩耍,要注意安全

  二)教學原則

  1、個體差異原則

  每個幼兒的能力是有差異的。這既有先天的因素,更有後天的因素。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受家庭成員不同教養觀念、行為的影響,導致了不同的能力差異。如:同樣是小班孩子,能力強的孩子能按正確的方法入廁,而能力差的孩子連褲子都不會脫。因此,老師在教學中必須在面向全體的同時加倍關注能力差的幼兒。

  2、表揚鼓勵原則

  積極的鼓勵和表揚是幼兒成長、建立自信的基石。在剛剛入園的小朋友中,有許多幼兒由於膽小,又不適應幼兒園的蹲廁,因此,常常害怕入廁,從而也就經常大小便在身上。還有幼兒因為不會大小便而不願上幼兒園。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親近幼兒,給予幼兒積極的鼓勵,引導幼兒運用正確的入廁方法,逐步克服害怕心理,對幼兒的點滴進步予以表揚,讓幼兒體驗到自我服務與管理的成功與喜悅。

  3、隨機教育原則

  在幼兒入廁活動中,常常會出現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因此,當班老師必須抓住教育契機,針對幼兒不良行為進行及時的教育。處於真實情境中的即時教育往往會收到良好的成效。如:在一次集體入廁活動時,一調皮幼兒在便後洗手時,將小手指塞進了水管裡,水花四濺,他開心極了,可旁邊的小朋友卻被水花濺溼了衣服和頭髮。這時,教師就馬上阻止其行為,在不傷害幼兒自尊心的前提下,組織幼兒討論水花四濺的原因,講解其科學道理,滿足幼兒慾望。然後再讓幼兒說說這種行為所產生的不良後果。透過教育,避免日後此行為的再次發生。

  4、循序漸進原則

  正確入廁方法的習慣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目標和內容的安排上必須由易到難。如在有序入廁的內容與要求上:小班的孩子要做到學習安全有序入廁(在老師的提醒下有序入廁);

  三)實施入廁教學的策略

  1、多樣法學習正確的入廁方法

  1)童謠法

  簡潔明快、琅琅上口、的童謠幼兒非常喜歡朗誦,也利於幼兒接受理解。幼兒在誦讀童謠的同時強化和約束著自己的行為。例如:在讓幼兒排隊入廁時學念兒歌:小朋友,有禮貌,一個一個排好隊,前面有人等一等,前面沒人再上去,知道排隊來入廁。在學習擦屁股時念兒歌:小手紙,手中拿;小屁股,翹起來;手紙對準小屁股;輕--輕地擦一擦,再把手紙折一折,然後再來擦一擦,屁股擦得真乾淨。在洗手時學說兒歌:小朋友,來洗手,伸出手,淋淋溼,抹上肥皂搓一搓,清清水裡洗一洗,再用毛巾擦一擦,我的小手最乾淨。

  2)榜樣法

  孩子常規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從遵守規則、執行規則到內化為自己自覺行動的過程,即是一個從他律規則轉變為自律規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榜樣、獎勵非常關鍵。因此,我們在培養幼兒良好入廁習慣時經常運用榜樣、獎勵的方法,以此提升幼兒行為品質。如在組織幼兒排隊入廁時,讓未輪到的幼兒欣賞有序小組幼兒的良好行為;在組織幼兒洗手時,組織幾名洗手方法好的幼兒進行示範,透過榜樣示範,幼兒欣賞,使他們產生要學習的心理氛圍,然後要求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良好行為,形成習慣。然後組織幼兒互相學習欣賞,使幼兒產生自豪感。

  3)家園聯手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熟悉、最親密的人,所以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有了家長的配合教育那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們把對孩子入廁方面的要求,透過各種形式告知家長,如:家長會、電話、家園聯絡窗等,請家長配合並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分析原因、商量對策,家園同步教育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關鍵之一,家長在家也對孩子提出同樣的要求,讓孩子學習自己主動入廁,這樣家園一致形成合力,孩子就順利地學會了自己入廁。

  2、多途徑培養入廁能力

託班安全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各類消防安全標誌並瞭解各類消防安全標誌的含義和作用。

  2、知道防火的重要性,要愛護生命愛護森林樹木。

  3、嘗試瞭解森林防火一系列措施。

  活動準備:

  初步認識各類標記圖案(關於火的有關標記)、有關消防滅火短片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各類消防安全標誌

  1、出示各類標誌圖案。提問:寶寶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

  2、教師小結:消防標誌是一種指示性標誌。它是由帶有一定象徵意義的圖形、符號活文字並配以一定的顏色所組成的。

  二、瞭解各類消防安全標誌的含義

  1、出示圖片:標誌分類

  (1)火災報警和手動控制裝置標誌:消防手動啟動器、火警電話等。

  (2)緊急疏散途徑的標誌:緊急出口、疏散通道方向等。

  (3)滅火裝置的標誌:滅火器、消防栓等。

  (4)具有火災危險性的地方或物資的標誌:禁止火災、禁止用火滅火等。

  (5)其他型別:禁止帶火種、當心觸電等。

  2、投影標誌

  說說你認識什麼標誌?這個標誌的圖形怎樣,有什麼含義?(消防手動啟動器;發聲警報器;火警電話;緊急出口;地上消火栓;當心爆炸、當心有毒;安全通道;禁止吸菸、煙火、燃放鞭炮、放易燃物)

  3、講解幼兒園的消防栓。

  三、關看滅火短片

  大家認真觀看後討論:

  1、寶寶剛才影片裡發生了什麼事?他們是怎麼處理的?發生火情應該怎樣與消防隊取得聯絡?

  打火警119、講清出事地點詳細地址、火勢情況

  2、總結:影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方面知識。還有什麼情況可能發生火災?

  發生火災怎麼辦?怎樣防火?打什麼電話求救?

  四、小組討論森林裡如何防火

  1、分組討論:森林裡能否點火?為什麼不能?。

  2、小結歸納森林著火的危害性

  五、鞏固總結

  1、匪警、火警、急救中心電話各是什麼?

  遇壞人打110,著火打119,急救中心120。

  2、遇到火情,危險情況時,要保持鎮靜,迅速採取有效措施。

託班安全教案 篇9

  幼兒園託班語言活動教案――雪地上的小鳥

  名稱一:雪地上的小鳥

  目標:

  聽懂故事所表達的意思

  材料:

  教學掛圖、故事錄音《雪地上的小鳥》,紙折的鳥一隻

  過程:

  1.教師出示紙折的小鳥與幼兒打招呼:

  ――“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小鳥飛飛。今天我要講―個故事給你們聽。”

  2.教師隨著故事錄音的情節發展,逐一出示圖片。

  ――“還記得故事的名稱叫什麼?”

  3.教師講故事,幼兒邊聽老師講故事邊看圖書。

  4.教師重複講故事,鼓勵幼兒跟老師學說簡單的語句:是誰在唱歌?小鳥,你冷不冷等短句。

  提示:

  1.教師在區域活動中進行此內容時,參與活動的幼兒可以輪流進行,以便幼兒能有更多的機會與老師互動、交流。

  2.活動後,可將幼兒用書讓幼兒帶回家與父母一起閱讀。

  3.故事的錄音內容可經常讓幼兒傾聽。

  4.教師可將教學掛圖裁剪開後,製作成一本大圖書。

  [[]附:故事]

  雪地上的小鳥(方圓)

  聽,是誰在唱歌呀?看,原來是小鳥飛飛在唱歌呢。“你好!飛飛,你冷嗎?”“紅紅,我不冷,羽毛就是我的衣服呀!”“飛飛,我給你吃蘋果好嗎?”“謝謝,我喜歡吃小蟲子。”不好了,大風把紅紅的氣球吹走了。“彆著急,我來幫助你。”“謝謝飛飛,你真好。”

  名稱二:我給小鳥穿花衣

  目標:

  學習使用棉籤

  材料:

  我給小鳥穿花衣圖畫、抹布、水粉顏料等

  過程:

  1.教師告訴幼兒:

  ――“冬天來了,小鳥身上還沒有穿上衣服,你願意為小鳥穿衣服嗎?”

  2.教師演示用棉籤蘸顏色塗在小鳥身上的過程。

  3.幼兒動手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4.陳列幼兒的作品,大家一起欣賞。

  提示:

  1.提供的顏料可有3-4種,讓幼兒自選。

  2.顏料中的水分要適中。

  3.提醒幼兒儘量不要將顏色塗在自己和同伴的身上。

  託班端午安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