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傳統作文錦集10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民族傳統作文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民族傳統作文 篇1
當我問你:“節儉是什麼意思?”時,你當然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提問:“那還不簡單,節儉不就是勤儉節約的意思嗎?我記得我們一年級的時候就學過了!”是的,節儉的意思我們一年級時就學過了。那時,老師對我們說:“小朋友們,我們要節約飯菜,節儉一些,節儉就是勤儉節約,大家得節約水電!”老師的教誨我們都牢牢記在心中,但是我們又做到了哪些呢?
一天的課間休息時,我去洗手間,出來之後,我習慣性地洗手。這時,一名同學大開了水龍頭,把頭鑽進水中,然後又把頭拿出來,水龍頭沒關,那名同學的頭猶如狗尾巴似的甩來甩去!我看見牆壁上貼著“節約水資源,緊關水龍頭”十個顯眼的大字,再看看那名同學的舉動,我嘆了一口氣!然後伸手把水籠頭關緊了。
節儉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它包含著我們中國人的形象,風貌。還表現了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當你沒有關緊水龍頭時,你是否想到了那些缺水地區的情景;當你開著計算機、空調、電扇、電視時,你是否看到了停電時恐懼的畫面;當你看見一套十分漂亮的衣服,父母捨不得買,而你又嚷著要買的時候,你是否又想到了父母掙錢的辛苦!少買一個玩具,少吃一次零食,甚至少用一根筆芯,你都能節省下一點兒,當這些不起眼的一丁兒、一點兒、半分、半毛積累起來時,你會發現你擁有了一大筆財富!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節儉!讓我們一起手牽手,肩並肩,把節儉的美德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民族傳統作文 篇2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傳數千載,是德育工作取之不竭的教育資源.其中,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在自身的繁衍、興衰、發展中所形成的帶有跨時代性的諸中美好情操和品德的統稱.
自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周易》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強不息”的思想.《老子三十三章》說“自勝者強”.自強是支援著中國人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種精神,一種信念,一種境界.
自強的規範要求自信,自己對自己有信心,充分認識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自信的人才能自主,才不對別人抱有幻想,往往是缺乏自信的人.信心就是力量,力量來源於信心.人因為失去信心而自我委縮,人也因懷有信心而自立自強.懷有自信心的人,才會堅持自主意見,堅持對自身潛力的開發.自強規範依賴自信心的支援,自信心是自強規範的必備要素.
自強規範必然要求自勉,自己勉勵自己,自己鼓舞自己.也就是凝發自己的積極性,自己作為自己的動力源,自己開動自己
民族傳統作文 篇3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文明禮儀之邦,講文明,懂禮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更要學習、遵守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把中華民族美德時刻記心中。
“懂禮貌,講文明”是傳統美德中最重要的一點。在何時何地,文明禮貌無處不在,它像綿綿細雨,滋潤著大地,像陣陣微風,吹進人們的心田。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教育我要講文明,懂禮貌,告訴我“講文明,懂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那時起,“講文明,懂禮貌”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裡,也使我養成了“懂禮貌,講文明”的好習慣。現在,隨著社會各界人士不斷的呼籲人們:懂禮貌,講文明,漸漸地人們不再那麼沒有禮貌了。公交車讓座的人越來越多了;在大街上沒有人隨地扔垃圾、隨地吐痰了;公共場所沒有人再吸菸、大聲喧譁了……這些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也能體現出人們的變化。所以,我們人人都應該“懂禮貌,講文明”。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回報。”“誠實是人生永遠最美好的品格。”等名言都是寫“誠信”在生活中必不可少。誠信待人,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部分。有一個真實的例子:一次,宋慶齡奶奶去幼兒園對小朋友許下承諾,“六一”兒童節那天和小朋友們一起過節日。可是那天天氣突變,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老師和同學們都以為宋慶齡奶奶不會來了,當她們失望地望著窗外灰濛濛的天時,宋慶齡奶奶的車奇蹟般地出現在校園門口,孩子們驚喜地笑了,老師用激動的心情緊緊握住了宋慶齡奶奶的手,宋慶齡奶奶對老師說了一句話:“既然我說了,就得守信。”從宋慶齡奶奶的故事中,我們明白了,誠是誠懇,信是守信,誠信是一句承諾,誠信是許諾後的行動,誠信更是一根堅強不屈的脊樑。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儉節約也是重要的一部分。無論家裡的收入高低,再有多富裕,我們都應該勤儉節約,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養成良好的勤儉節約習慣。
尊老愛幼是我們每個小學生以及大人們都應該做到的事。乘公車的時候主動讓個座位,攙扶年邁的老人過馬路,幫助年邁老人搬東西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卻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所以,我們人人都要尊老愛幼。
遵守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每個小學生的責任。我們一定要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民族傳統作文 篇4
11月1日一大早,我們全班同學來到學校,參加淮北市教育局在我們學校舉辦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誦讀”義務講堂學習。
上課了,首先給我們講課的是一位姓朱的男老師。他簡單地作了自我介紹後,先是和我們“娛樂”了一把——在同學們的極力推薦下,我和趙宇昂同學領唱了《中華經典誦》。我還故意展示出了學校合唱隊的特色,臺下的同學們一邊拍手,一邊和著節拍齊聲歌唱。
接著,朱老師就開始“言歸正傳”——講授《弟子規》了。朱老師的課講得真棒!他先富有感情地朗讀一遍,然後逐字逐句地解釋古文的含義,講解中,他還給我們講了一些歷史故事。他的聲音抑揚頓挫,富有磁性,我們都被吸引住了。同學們跟著老師大聲朗讀,都情不自禁地搖頭晃腦,真有點古人誦詩的味道呢!老師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這是我們參加“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誦讀義務講堂”的第一課。在此後的幾個月時間,我們又聆聽了淮北市其他幾位名師的講課,系統地學習了《弟子規》。我回到家也拿出書本一遍遍誦讀,並把老師講過的內容講給爸爸媽媽聽,我還和媽媽一起誦讀呢。我在快樂中學習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感受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懂得了怎樣做人,從小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
民族傳統作文 篇5
親愛的媽媽:
媽媽,您一定驚訝於我會寫信給您,但我的“內心記事本”已被寫得滿滿,只好向您傾訴。
您知道嗎?您是我小時候最“恨”的人,因為您“狠心”地把我丟到爺爺奶奶家,自己到其他地方工作。那時的我,整日整夜哭著要媽媽。對了,您還記得嗎?您的每一次寶貴的回家時間,我便使出各種手段把您“拘留”,但您總是識破我那自以為“周全”的計劃,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我也總是在您離開後大哭大鬧。
回想小時候,您一定為我的不諒解而感到苦惱。但是,我現在已經長大了,明白了您的苦心。我已不再是整天哭鬧的嬰兒,也不再是在“母親節”那天還令您生氣的小孩。現在的我,已成為了亭亭玉立的小姑娘,雖然臉上仍帶著幾分稚氣,但內心卻懂得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感恩。媽媽,請不要笑話我,也不用為您的女兒長大了而感到驕傲,因為這是一箇中國人必須學會的。既然您賦予我寶貴的生命,既然您付出了全部心血“望女成鳳”,那我就會盡我所能報答您!
媽媽,請相信我,相信我會重新幫您染黑那幾縷白髮,相信我會賺錢買最好的保養品幫您撫平臉上的皺紋,相信長大的我不會再惹您生氣,相信我無論到哪都帶著您,相信我讓您每天都做世上最幸福的母親……媽媽,您的相信、您的寄託在我身上的希望,將會是一匹健碩的千里馬,帶著我不斷前進,總有一天,您會看到我滿載成功而歸!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媽媽,謝謝您,謝謝您對我的關心和教育,希望再經歷一個輪迴後我還從您肚子裡蹦出來!
此致
敬禮!
民族傳統作文 篇6
相傳春秋時期,有一個叫穎考叔的小官去見鄭莊公。鄭莊公賞賜他飯食,他把肉片放在一邊不捨得吃。莊公很奇怪,穎考叔說:“我的老母親從來沒吃過這麼美味的肉食,請允許我拿回來孝敬我的母親。”莊公聽後十分感動。
其實,諸如此類的傳統還有很多,《詩經》裡面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勞”。還有婦孺皆知的“孔融讓梨”等。由此可見,我們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孝”的傳統,而我們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孝敬長輩的傳統。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如果都不孝順他自己的父母,我們還能指望他幹什麼?我想問問你們,你們有在父母回家的時候為父母遞上一杯解渴的茶水嗎?你們有對他們說一句:“我愛您!您辛苦了!”答案不言而喻。
為什麼會是這樣,原因我也思索過。大概是因為現在生活條件變好了,父母都把子女視為掌上明珠,捨不得讓孩子受一點苦。久而久之,孩子就認為這樣是理所應當,不值一提。或者有的家庭,父母對自己的長輩也不孝順,孩子在這種家庭的氛圍下耳濡目染,也就不知道“孝”怎麼寫了。所以父母也同樣也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督促他們體會“孝”的內涵。我們也要了解美好生活來之不易,父母對我的付出。時刻記住“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思。”
那麼,孝順的人有麼?還是一定的,記得一次我就看到這樣的一則新聞寫道,有幾位學生因為家境貧寒,父母有生病,他們就一邊照顧父母,一邊上學。這種精神就值得我們學習的。有小見大,孝順父母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而不孝順的人,只會被人們譴責。
美好的品德還有一層底線——“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將心比心。你可以不同情別人。在這些基礎上,人們擁有一些更上一層樓的美德。小則“贈人玫瑰”。如:為貧困的學子捐款,給遭受災難困難的同胞送去慰問,拾到物品還給失主,為受傷的小動物包紮傷口,大則“精忠報國”,從古到今,有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鄭成功收復失地;岳飛“還我河山”還有林則徐的虎門銷煙;一個小女孩“請升上中國國旗”。
對這種擁有美好品德的人,我認為有一個最優秀的代表——雷鋒。他善良、好學、勇敢、有毅力、勤勞??最後悲壯的在22歲的花樣年華為了救兩個溺水的小女孩而被河水沖走?? 總而言之,擁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中華民族有許多數之不盡的美德,但同時也存在許多不良現象。我希望人們可以改掉那些陋習,弘揚中華民族的美德。美德是一副五彩的圖畫,它的顏色是光芒耀眼的,美德是一首歌,流淌在我們的心裡,它能激勵中華兒女努力拼搏。
民族傳統作文 篇7
那日讀書,讀到人燕同居,喃語繞樑,不免想起被取締了的院落平舍,一陣心悸。燕子已無樑可依,無簷可入,隨之一起消亡的,是千年的傳統文化。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然而,多少古人篤行的傳統,今天卻杳無了。
在音樂未誕生前,蟲鳴文化是古人生活的重要構件。可以想象,十月蟋蟀入床底,秋風蕭颯,曠野清朗,只聽得沉沉蟲鳴,何其歡樂!但伴著汽車喇叭和人間爭吵,蟲鳴文化只留下絕唱和輓歌。
消逝的文化又何止蟲鳴?我們身處一個極其悲哀的時代,先輩留給現代人的人文資源,精神功課,在一代代傳承中被修篡,甚至摧毀。“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是青年才俊王勃的不羈心境,如今的少年,誰又能在旱地拔蔥般豎起的建築後尋找出地平線上的落霞?
更為甚者,是傳統佳節。前幾日正是重陽,古人稱之“登高”。登高眺遠,抒懷酬志,放牧視野,文人們爭相潑/墨,百姓們邀友約醉。王勃,陳子昂,李白,崔顥,從滕王閣吟到幽州臺,從天姥山念及黃鶴樓,傳統的登高節,真是個懷遠的好主題!恍然醒之,我們如今,何處適於登高遊目?百米高塔?直聳雲霄的觀光梯?——充斥著冰冷的金屬味,散發著人人浮躁的氣息……
我們睥睨天下,肆意規劃任何慾望的海拔;我們走了很遠很遠,卻忘了為何出發。那些值得我們虔誠的傳統,只剩下一個遙遠的背影。
一個民族傲然屹立的底氣,是需要歷史的積澱和文化的底蘊的,但現代人太過冒犯,實在不仁不義。古老的傳統文化,天然的邏輯,被破壞;那個天光明澈、風物燦爛的世界,漸行漸遠……無數傳統文化消逝了,消逝中,似乎只剩下強大的人類!
我們要回首駐留,向消逝的傳統致敬,並盈淚挽留。
我們已損失慘重,就請喚醒我們的感官心靈,贖回我們的傳統,重建我們的原配世界。
衷心致敬於消逝的傳統文化!
民族傳統作文 篇8
10月28日,我們初一的同學聽了由南昌市老幹部演講團葛華團長演講的一次富有教育意義的專題報告,主題是“感恩”。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其實並不難,有時只需一聲謝謝。知恩圖報,不僅是做人的良知,也是我們待人處世的基本原則。葛華團長說,感恩有五個方面——父母養育之恩、老師教誨之恩、社會相助之恩、國家栽培之恩和大自然賜予之恩,並給我們講了幾個感恩的故事。其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胡素梅替父報恩40載的故事。
20xx年,111歲高齡的李梅氏臥在床上,兩眼直視蒼天。胡素梅跪在床前說:“姥姥,放心吧,我一定會為傻老舅養老送終的。”話音剛落,李梅氏撒手人寰。李梅氏不是胡素梅的親姥姥。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衛生員胡灝生中彈負傷,處境危急,李梅氏救了他。胡灝生在世前留下遺囑,要女兒胡素梅對姥姥和痴呆的傻老舅活養死葬。胡素梅今生今世只做了一件事:替父報恩。她18歲在衛校畢業時放棄城市生活,到農村照顧姥姥母子,為了他們,她33歲跟前夫離婚;至今,她仍守著75歲的“傻老舅”過日子。
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不僅需要學會回報他人的恩德,更需要懂得回報祖國、回報社會。建立和諧校園、和諧社會,需要人和人的相互幫助、相互尊重、相互謙讓。只有知恩圖報,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能更加友愛,更加和諧;只有心懷感恩,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民族傳統作文 篇9
陰春三月,春風和煦,萬木吐綠,百花盛開,一切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這個季節的我們,也特別活潑好動。然而,我們在活潑好動之餘,有沒有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今天,我們的言談舉此, 文明瞭嗎?禮貌了嗎?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 講文明, 懂禮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這個校園裡,文明禮貌無處不在。同學們之間互相幫助,互相理解, 團結友愛,尊敬師長,文明之花常開放在我們美麗,溫馨,綠色的校園裡。但是,在這美好的校園中還存在著 許多不文現象,需要我們改進和昇華 的。
作為一名小學生, 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我們神聖的使命。如果我們每個人之間都那 和睦相處,事事講文明, 時時 講禮貌,那我們便 能生活在一個非常美好的世界中, 別人也會因為我們的處處文明禮儀而感到幸福!
讓我們大家攜起手來, 為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共創一片美好藍天!
民族傳統作文 篇10
春節是我國很多民族共同的節日,也是最隆重和最具傳統魅力的節日。在歷史的長河中,她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始終承載和繁衍著祖國幾千年的文化精神和風俗人情。
由春節派生出來的節日和習俗可謂是豐富多彩,但最奇特最令人感動的莫過於壯族人民的敬蛙節了。敬蛙節又稱為螞拐節、青蛙節、蛙婆節。節日起源於一則民間故事,傳說遠古民間有食老人的風氣,有個青年名叫東林,率先廢除了這種野蠻的陋習。他養母終老並以棺葬母,守靈時,被青蛙叫得心煩意亂,便燒水淋之,青蛙或死或躲藏不再鳴叫。後遭遇大旱,他請示神靈,方知青蛙乃雷婆之女,它鳴叫,雷婆便知人間需要雨水而降雨,不叫便不下雨而造成乾旱。於是東林設壇向青蛙請罪,後來竟然相沿成習,演繹成節。即每年春節大年初一的清晨,人們便四出尋找蟄冬青蛙,首先找到的人稱為“螞怪郎”,被認為是雷婆的女婿,並推舉為節日活動的首領。人們將青蛙裝入竹筒做的寶棺,放進彩紙扎的花樓,安置在村裡的涼亭。於是村人男女老幼夜夜聚集於此,唱螞拐歌、跳螞拐舞,歷時半月之久,然後舉行盛大儀式埋葬青蛙,祈求青蛙上天關注人間,保佑一年風調雨順。
敬蛙節營造的神秘氛圍和流露的質樸感情,使我們看到遠古的歷史奇妙地投印在節日的年輪中,鑄成人類文明的集體記憶,折射出歷代壯族人民敬重生命、敬重自然的精神意識。
故事中東林對陋習的破除,體現了遠古先民生命意識覺醒,由矇昧走向文明開化的生動情景。古樸的敘述喚起的是對他人生命的責任感,人類勇敢地承擔起人生義務,這是我們進化途中邁出的關鍵一步。正是這種強烈的厚生精神影響著幾千年的傳統和習俗,增強了人類社會的親和力和凝聚力。
透視蛙鳴啟示,人神感應,體察節日所蘊藏的那種歉疚和感謝的文化心理,我們看到古人以極其浪漫的幻想手法,詮釋了人與自然的本源關係。他們在與自然的對話中,早就萌生了濃厚的生態意識,認識到動物是人類生存環境的重要一環,萬物與人類和諧共生、休慼相關,並且早就開始反省以人類為主宰的觀念,檢討人類狹隘地對待動物的態度了。他們把人與環境共同發展的願望,尊重本體和異類生命的意識注入傳統節日,融進生活細節,代代相傳。不斷提醒我們與地球上的其他生靈同為自然之子,善待它們就是善待自己,以文學和節日的方式回答了人與自然這樣一個原始而深邃的哲學命題。
傳統節日,負載著千百年的文化內涵,由歷史的源頭流淌至今,一頭站著我們的祖先,一頭站著我們自己。面對這些亙古的風俗人情,在節日意識逐漸淡化、、人與自然的關係日益疏離的今天,在節日剝離得只剩下一個形式的現代社會,我們有必要認真去聆聽一下先祖的聲音,用心去觸控節日文化的精魂;有必要重新去溫習溫習象敬蛙節之類的節日留給我們的古老功課,敬重生命、敬重自然、敬重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