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傳統節日初中生作文
2008年,我國首次將清明節納入法定節假日,這個民族節日的確立,讓家有是去親屬的人們有祭奠、和掃墓的時間,也給眾多市民踏青的時間。然而,我們的青少年一代呢?他們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和日期嗎?據廣州市少年宮的一項調查顯示,有70%以上的學生知道清明節, 但對清明的由來卻不甚瞭解。 於是,利用今天清明之際,很想說一個“讓孩子們愛民族傳統節日”的話題。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清明節是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所以日期不固定,是因為清明既是節日又是節氣。二十四節氣為24個特定的時刻,而非特定的24天。一個迴歸年實際長度為365。2422天,曆法上的一年長度則為365天,因此每年會多出0。2422天,累積4年後為0。9688天,幾近一天,故公曆曆法中有“閏年”制度,每四年會多出2月29日一天。順延的結果,使得某節氣的時刻也提前到前一日,因此會使節氣的日期改變,但日期差異只會在3天內。故清明在每年4月4---6日之間。清明,華夏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百花盛開的時節, 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習俗。
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去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西方的節日文化“大肆侵入”我國,如聖誕節、情人節、愚人節等等,每到聖誕節來臨,大街小巷火樹銀花,無數的聖誕老人笑容可掬的在各個商業場所迎接我們,酒店、飯店、酒吧、歌廳更是因聖誕而爆滿,商家也借“聖誕”收穫了一枚枚“金蛋”,鼓足了腰包,樂咧了嘴角……聖誕節實在不亞於我國傳統的春節。再看情人節,到處玫瑰花飄香、巧克力誘人……
很遺憾,在聖誕節,當我們祈平安或者狂歡時,我們的青少年卻離傳統的節日漸行漸遠。所以,我們的傳統文化傳承當從每一個節日開始:元宵節、植樹節、清明節、端午節、教師節、中秋節等等,找到適合孩子的過節方式,多講講節日的由來和習俗,相信他們還是會很喜歡傳統節日的,當然,這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
從清明節,想到上面這些,並不是想全盤否定或禁止西方的節日,只是不喜歡因西方文化節日的侵入,讓我們的年輕一代忘掉了“老祖宗”留下的傳統文化,這絕不是守舊。提倡傳愛護統節日,是對我們民族歷史的一種繼承和保護,現代中學生尤其要首當其衝,繼承和發揚,只有尊重和保護傳統節日,才能更多的瞭解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歷史,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才能更加愛國,才能成才,才能為國家多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