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與守舊優秀作文
在守舊與創新面前,我們應毫不猶豫的選擇創新,擁有善於發現創新的眼光,敢於創新的勇氣。小編收集了創新與守舊,歡迎閱讀。
第一篇:創新與守舊
在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中,都有創新與守舊的影子。選擇創新還是守舊?是人類必須面對的問題。
守舊,顧名思義,就是堅守舊傳統,信仰舊觀念,按舊的方法做事。之所以有守舊現象,是因為無知,見識淺短和接受一些舊的思想,而不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切合實際,用舊的方法看待問題·解決問題所造成的。守舊的多半是書呆子和沒有見識的人。雖然他們身份有異,但都同時犯了一個錯誤:沒能看清歷史發展潮流,緊跟社會的步伐。
在科學界,守舊的人,往往會墨守陳規,不能有充分大膽的設想,從而阻擋了科學探究的程序。在政治界,守舊的人目光短淺,往往會誤國誤民。總的來說,守舊是阻礙社會進步的絆腳石,守舊的人也不會有什麼成就。
創新,指創造·發現新興的事物。創新也是要在前人探究成果的基礎上,透過人大腦的充分想象與邏輯思考,進一步發現事物的其它方面。為事物灌注一份新的氣息,使之與原物有所差異。也可打破傳統的觀念,創立有根據又新穎的理論,也稱之為創新。創新的人具有過人的只會,非凡的想象力一級敢於打破傳統觀念的勇氣。
善於創新的人也會有所成就。
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也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伽利略打破傳統封宗教以地球為宇宙中心的理念,促進了科學進步。從而萬古流芳。比爾蓋茨放棄哈佛學位,致力於當時並不吃香的電腦行業,成為了世界首富。因為創新,電燈取代了蠟燭,樓房取代了平房,空調取代了風扇。因為創新,人類社會日益進步。
發展中國家為何落後?因為它們守舊。發達國家為何發達,因為它們敢於創新,善於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長盛不衰的秘訣,也是一個人生存的需要。因此,在守舊與創新面前,我們應毫不猶豫的選擇創新,擁有善於發現創新的眼光,敢於創新的勇氣。為國家,為全人類,為世界,做出貢獻!
第二篇:創新與守舊
對於中世紀來說“因循守舊”(這裡指人文主義)有利於統一思想,增強人類的生存意識,從而促進社會的發展;而“開拓創新”(指自由主義)有利於帶動經濟發展和推動政治軍事上的科技發展,從而促進社會的進步。
對於這兩種思想,都有著非常典型和偉大的代表人物。大神學家聖多瑪斯.阿奎那,創下的天主教傳統理論,成為中世紀的正統思想;文藝復興以來天賦人權學說舉世矚目,可以說“因循守舊”思想推動人類思想文明的發展;而從古至今科學家們時刻都沒有停止研究,中國蔡倫造紙術將文化文字化,西方牛頓愛因斯坦的設想和定律直觀地促進了工業革命,“開拓創新”所帶來的巨大生產力無疑推動人類生產生活的進步。
由此看來,這裡的“因循守舊”和“開拓創新”並非帶有褒貶差異,而是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具有不同含義,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但其實每個選擇都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密切相關。那麼,對於這些人來說為何會有“因循守舊”、“開拓創新”這樣不同的選擇呢?可以說,他們自身有不同的經歷,對人世生活有不同的理解。阿奎那生活在13世紀義大利一個典型的望族家庭,自小接觸農奴和上層統治階級,他在被送往卡西諾修道院後,意識到統治離不開思想,於是苦心學習神學,在晚年編著完成《神學大全》。阿奎那選擇了人文領域去學習,是因為他看破人民的思想底線和統治工具的重要性,所以他開闢了天主教傳統理論。與此類似牛頓生活在工業萌芽時期,自小也有小發明的興趣,在學習過程中意識到科技關係到工業、交通等各領域發展,科技與生活、經濟的聯絡,從而經刻苦鑽研創下力學三定律。
因此,對於“因循守舊”與“開拓創新”應以辯證的角度去思索與發現,當我們發現各有所取的時候,不妨來比較一下兩者的差異。“因循守舊”重在人類的思想領域的發展與進步,“開拓創新”重在人類生產力的發展與進步,忽略兩者的任意一點,都會使另一方的發展舉步維艱,而兩者的相輔相成,必將使另一方的發展有質的飛躍。不難得出結論,其實是思想的進步與生產力的發展,共同推動了人類社會的前進。Jucunda 修女面對無數飢餓兒童與動輒數十億的火星計劃提出的質疑,源於她一顆慈悲的飽含探求精神的心靈。但也正如Stuhlinger 博士所言,科技與生產力的進步,最終必將回饋於全人類。所以我相信,未來社會必將兼顧發展人文和科技,相輔相成,共同推動社會進步。
以我國的現狀來看在這兩點上尤為突出,我國是一個文化和人口大國,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對我國的社會發展有著很高的要求。多年的閉關鎖國、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都已經被證明不是我們發展的方向。新中國成立以後,在十分艱苦條件下“兩彈一星”的研製、十一屆三中全會堅持改革開放的決心、都給我們的社會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使我們堅定不移的走上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我們需要“因循守舊”、我們更需要“開拓創新”,國情決定了我國應以人文為基礎以科技帶動民生。我有理由相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蓬勃發展造福百姓。
第三篇:創新與守舊
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狼王,被從後面攻擊而轉身反抗,這是狼的一種習慣,食狼鷹也正是利用了狼的這一習慣,用利爪刺進狼的雙眼,從而輕易捕殺了無數的狼。對它們來說,用一隻利爪抓住狼的脖子,逼狼反身是最自然的捕殺方式。於是,這也成了它們獵殺狼的一個習慣。但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邊緣,就有這樣一匹狼,在它還是幼崽的時候,目睹了母親被食狼鷹捕獲的過程,它僥倖逃脫。當成年的它再次遭遇食狼鷹時,被食狼鷹抓住脖子時,它吸取前車之鑑,強忍著鑽心的疼痛,竭力不依照自己的習慣轉身反抗,而是向不遠處的灌木叢狂奔。而食狼鷹還在沿用自己已習慣了的獵狼方法—抓住狼的脖子等候狼轉身。食狼鷹是一種體型龐大的飛禽,待它發覺獵物的險惡用心時,已來不及減慢速度了,剎那間,灌木叢中一片血肉模糊。不久,這匹狼便成了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狼王。
守舊創新兩重天
在廣闊的草原上,有一對天敵,那就是食狼鷹與草原狼。草原鷹捕食草原狼的時候,通常是用一隻爪子抓住狼的後背,待狼一回頭一看,草原鷹就用另一隻爪子戳瞎狼的雙眼。鷹用這個方法百發百中,捕食了許多草原狼。可有一隻善於改變的狼,它被襲擊後偏偏不回頭,而墨守成規的鷹一直在等待草原狼回頭,狼跑向灌木叢,致使鷹無法飛翔,頃刻間掠食者變成了掠食物件—狼的口中餐。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選擇創新圖變是多麼的重要啊!
墨守成規者死。隨著社會的高度發展,世界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很多人死守的規則和教條早已經不符合這個社會的實際需要,跟不上社會的步伐。慢慢地那些墨守成規的人就被甩在了時代的後邊,永遠不能超越。就像著名畫家張大千說的:“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你可以向別人學習,但不能一味的機械地模仿別人,不知變化和創新,只有死路一條。
墨守成規不僅決定個人的生活,更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埃及和伊拉克作,作為古代文明的象徵,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世界在前進,可這兩個國家卻因墨守成規而停滯不前。動亂與戰爭,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傷害。正如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所說:“發展才是硬道理。”不積極發展科技與經濟,不與世界保持同步,只能被甩在時代的後邊。
改變創新者生。這個世界不會去適應你,更不會因為你的習慣而改變。想要生存就必須改變自己,超越教條,勇於創新,在創新中求發展。中國航天總設計師王永志在青年時期並不受人重視。在一次火箭發射任務中,火箭總是射不到目標,當所有人都在考慮增加助推劑量時,他經過大膽的想象和科學的計算,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改變慣常思維—繼續往火箭新增燃料。而是他認為應該卸下600公斤燃料才能射到目標,在錢學森的支援下,經過試驗,卸下600公斤燃料的火箭果真三發皆命中目標。王永志善於創新思維,被錢學森看重,進而造就了他的後來的輝煌業績。
繼承創新不可少。墨守成規不善於創新只會在社會上無立足之地,但一味的改變不繼承又會缺乏依據,成為無本之木,無水之源。因此繼承與創新並用才能更好的發展。中國與印度分別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他們都有著人口眾多,經濟與科技發展較晚的弱勢。但與埃及不同的是,他們在繼承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加以創新,開啟國門,吸收國外的技術和理念。他們的繼承與創新使原來古老的國家煥發了青春和活力,在某些領域走進了世界前沿。因此繼承是實現超越的基石,是進步的踏板,在繼承之上勇於創新,才會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青年朋友們,我們要做那匹勇於改變的狼,將繼承與創新相結合,才會立足於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