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成語故事> 罰不當罪成語故事

罰不當罪成語故事

罰不當罪成語故事

  導語:罰不當罪處罰和罪行不相當,多指處罰過重或過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該詞的成語故事及解釋,歡迎查閱,謝謝。

  【漢字書寫】:罰不當罪

  【漢語注音】:fá bù dāng zuì

  【成語出處】:戰國.荀況《荀子.正論》:“夫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

  【成語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可與“賞不當功”連用。

  【罰不當罪的意思】:罰:懲罰;當:相當,相稱。處罰和罪行不相當,多指處罰過重或過輕。

  【罰不當罪的近義詞】:蹊田奪牛、罪大惡極、罪不容誅、罪不當罰;

  【罰不當罪的反義詞】:罰當其罪、罪有應得、賞不當功、賞罰分明;

  【罰不當罪的故事】

  戰國時期,趙國赫赫有名的思想家荀況主張刑罰要嚴明,對犯罪的應根據罪行的大小,給予相應的處罰,如果殺人不償命,傷人不判刑,就會縱容犯罪導致社會動盪不安。有人說:“古代沒有肉刑,只是象徵性地用刑。”這種辦法在昏亂的.現代是行不通的。這樣做犯罪行為將層出不窮,因為犯罪的人得不到應有的懲罰。荀況開誠佈公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張:一個人的地位要和品德相稱,官職要和才能相稱,賞賜要和功勞相稱。如果不這樣就會帶來極大的不幸和嚴重的後果。“罰不當罪”這個成語來源於荀況的《正論》。原文如下:“夫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

  【罰不當罪例句】

  清.張廷玉《明史.列傳第九十八》:“致朝廷之上,用者不賢,賢者不用;賞不當功,罰不當罪。”

  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誰個劣,誰個不劣,誰個最甚,誰個稍次,誰個懲辦要嚴,誰個處罰從輕,農民都有極明白的計算,罰不當罪的極少。”

  【罰不當罪造句】

  他雖然是個放蕩不羈的人,但卻不致於惡貫滿盈,所以這次對他的判決的確是有些罰不當罪。

  法官必須明察秋毫,講求實事求是,同一個案件主犯跟從犯受同樣的刑罰,那肯定是罰不當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