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成語故事> 有哲理的成語故事大全

有哲理的成語故事

有哲理的成語故事大全

  1.孤家寡人

  孤家寡人,孤家與寡人是古代帝王的謙稱,即自謙為寡德之人。現在常用來指孤獨的人,有時候指脫離群眾的人,有時候是指沒有親眷的人。出處《孽海花》第六五回:“因為案情重大,並且是積案累累的,就辦了一個就地正法。 雲 的一妻一妾,也為這件事,連嚇帶痛的死了。到了今日, 雲 竟變了個孤家寡人了。” 毛澤東 《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關門主義的策略則是孤家寡人的策略。”

  2.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出處:晉·傅玄《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

  四字成語“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描述的哲理是什麼: 形容環境對人的影響。朱和赤:可以釋義為紅色的東西;而墨和黑即是說黑色的東西。紅與黑相對,紅可以理解為紅是正義的,好的。黑則相對是邪惡的或不好的。不管你跟著其中任意一方的人,都會被其擁有的品行所感染。換句話說就是跟好人學好,跟壞人學壞。

  赤的另一種說法是在古代形容將士〔將軍和士兵〕。比如說赤子,你和他們在一起就會和他們一樣擁有一顆赤紅的心從而成為一個為國家拋頭顱撒熱血的將士;而你若跟著那些墨者〔即書生〕耳濡目染自然也就會被其書氣所陶冶成為一個讀書人。

  3.過猶不及

  《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孔子他的同學子張和子夏哪個更賢明一些。孔子說子張常常超過周禮的要求,子夏則常常達不到周禮的要求。子貢又問,子張能超過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說超過和達不到的效果是一樣的。

  四字成語“過猶不及”描述的哲理是什麼: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

  4.鞭長不及

  春秋時期,楚莊王仗著勢力強大不徵得宋國同意派大夫申舟經宋國出使齊國,宋國殺了申舟。楚莊王派兵攻打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援,大夫伯宗向晉景公建議不要出兵,說“雖鞭之長,不及馬腹”,沒有理由為了宋國而得罪楚國。

  四字成語“鞭長莫及”描述的`哲理是什麼:很多事情並非你的能力強就能辦到,力所不能及的事情非常多

  5.樑上君子

  東漢靈帝時小官吏陳心地善良,做事公正無私。有天晚上一個小偷溜進他的屋裡躲在屋樑上,他發現後並沒有下令捉拿,而是把兒子、孫子叫到身邊,給他們講如何做人,不要學樑上的那位君子。小偷深受感動就下地求饒。

  四字成語“樑上君子”描述的哲理是什麼:比喻小偷,現在有時也指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人。梁指的是房梁,四字成語“樑上君子”躲在樑上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