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社群孝老愛親事蹟材料
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絕該繼承和發揚。孝親敬老美德更是精髓,更應該繼續發揚光大,這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是良心的要求。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整理的2017社群孝老愛親事蹟材料,歡迎大家閱讀!
【2017社群孝老愛親事蹟材料1】
許愛香,女,1977年3月出生,太原市萬柏林區王家莊村村民,是太原市社會(兒童)福利院兒童寄養媽媽中的傑出代表。許愛香一家共四口人,兩個女兒。老公開了一家裝潢公司,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多次被評為福利院優秀寄養家庭,2014年被太原市婦聯評為太原市最美家庭。現為太原市社會(兒童)福利院特教中心專職生活教師。
從2005年12月至2015年6月,十年間,她先後寄養照料過福利院孤殘兒童五名,黨桂青、黨毅軍、孫文玉、黨毅葉、吳貞峰。黨桂青,女,患脊膜膨出,經許愛香一個多月的陪護在山西省兒童醫院完成了手術,術後又經許愛香一年半的照料,三歲時被國外家庭成功收養。孫文玉,女,脊柱側彎,經過許愛香兩年多的照料,三歲時被國外收養。黨毅葉,女,先天盲,看不見外面的世界,可是我依然告訴他,外面的天空是什麼顏色,頭上有什麼,樹是什麼顏色,為了給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治療和教育的環境,2012年10月份轉入北京寄養。最後帶的孩子是先天無臂吳貞峰,小山峰是這所有的孩子中比較難帶的孩子,正因為山峰和其他孩子身體狀況是不一樣的,所以對山峰也就格外的照顧,經過悉心照料,山峰可以用腳和正常孩子一樣生活學習。這五名寄養兒童,先天身患不同殘疾,他們的日常照料和護理,凝結了許愛香多少的心血和汗水,我們可想而知。
而最讓大家感動的還是寄養兒童吳貞峰的照料。吳貞峰是一個天生沒有雙臂的孩子,才出生兩天就被生母遺棄,之後被人送到了太原市福利院。工作人員企盼他能越過生命的困厄,像山峰般有一個堅挺的人生,便給他取名山峰。2010年夏季,幸福光臨到1歲的小山峰身上,太原市萬柏林區東社鄉王家莊村許愛香將他認領回家,她希望小山峰能在她的照顧下生活得更加陽光燦爛。但事情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孩子不僅雙臂完全沒有,而且又瘦又小又軟,雖說是9個月了,但看上去就像四五個月,想抱一抱也不知道如何下手。許愛香夜以繼日地操勞著,吳貞峰一天天長大了,他學會了說話、學會了用腳抓握東西、學會了開心地笑和玩,但我們無法想像,為了堅守那句承諾,許愛香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在許愛香的照顧下,山峰的身體是越來越健壯了。但許愛香不希望他一輩子只能靠別人餵食穿衣度日,她更希望小山峰能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樣,有相同的人生體驗。一次,山峰坐在床上向“媽媽”要零食時伸出了腳,這讓許愛香驚喜萬分、激動不已。上帝為他關上一扇門,也同時會為他開啟一扇窗。“也許這是沒有雙臂孩子的本能。”
從此,許愛香開始有意訓練山峰用腳做事情。先把玩具放在床上,讓山峰用腳玩,然後訓練他用腳夾餅乾、夾筆。許愛香還買來一個玩具小卡車和小人。用腳把小人夾起來放進車裡,是山峰最喜歡玩的遊戲。現在,山峰已經學會了用腳玩汽車、夾東西吃,還會用腳夾著筆在紙上塗鴉。山峰的狀況受到了中國肢體殘疾人協會和山西省肢體殘疾人協會的關注。省肢協為山峰找來生活老師羅鳳枝,教山峰學習用腳生活的技巧。如今,山峰已經學會了用腳脫褲子、吃東西、翻書,還會用腳字、甚至幫媽媽繡花。但是貞峰走後是最讓我牽掛和放心不下的一個,傷痛之情難於言表,接下來我需要繼續堅強的面對這裡的一切,我想用我特殊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愛,山峰雖然不在我身邊,但是愛心可以繼續傳遞,離別傷感之餘我願意將自己對貞峰的愛一直延續下去,後來福利院招募我來到特教中心,發揮自己在生活護理方面的優勢,幫助殘疾學生掌握生活的技能,用自己的熱情溫暖孩子的心靈,將這份愛傳遞給特教中心的每一個孩子。
2011年開始社會各界的關注多了,許多愛心人士透過各種渠道讚揚和慰問許愛香,但作為一個寄養媽媽,她一直沒有為此驕傲過,她仍然一如既往地為了寄養孩子忙碌著。對大家來說,她的事蹟是感人至深的,是可歌可泣的,但當你面對她時,當你用美好的言語讚許她時,她總會羞怯地紅著臉說:“為了孩子們好一些,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
許愛香就是這樣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這種超越血緣的母愛感動著我們,激勵著我們……
【2017社群孝老愛親事蹟材料2】
王秀芬,女,1940年4月出生,張家港市錦豐鎮耕餘村農民。
王秀芬原本有個幸福的家,然而這個家庭所有的美好被一種名叫“小腦性共濟失調”的遺傳疾病所終結。從2001年起,丈夫、女兒、兒子接連癱瘓,面對排山倒海般的打擊,她用女性的堅韌笑對坎坷人生。在送走被病痛折磨了16年的丈夫後,已年逾古稀的王秀芬繼續用羸弱的肩膀為兒子挑起不可預知的未來,她對兒子李政說:“不怕,娘活著就是你的輪椅!”。這個遭遇不幸但依舊堅強的農村婦女,誓將這場以母愛為名的“長征”堅持到底。
在兩側鄰居新式樓房的映襯下,王秀芬、李政母子的家顯得格外陳舊,這幢上世紀80年代在村民小組中第一個豎起來的小樓如今突兀地夾在中間,過時的裝飾彷彿在述說著這家主人曾經的榮耀和幸福。“假如老頭子和兒女都好好的,我們的房子肯定不會這樣。”77歲的王秀芬抬頭看看斑駁的天花板,眼睛有些渾濁,嘴角掛著一絲無奈的微笑。
禍從天降,從此踏上荊棘路
王秀芬原本有個幸福的家,丈夫李雪高是一名小學教師,兒子李政是揚州大學的高材生,女兒李小芳(化名)在企業上班,一家人生活無憂。然而,這個家庭所有的美好在王秀芬丈夫54歲那年劃上了句號。經過確診,丈夫患上的是一種叫“小腦性共濟失調”的疾病,會因小腦萎縮而逐漸失去行動、語言等能力。62歲時,李雪高已經下半身癱瘓,吃喝拉撒全靠王秀芬一手料理。
結髮夫妻老來伴,王秀芬對丈夫精心呵護,無怨無悔。除了照顧丈夫,她捨不得家裡的幾畝田地,見縫插針跟別家男勞力一樣拼命,硬是讓自家的田地裡鬱鬱蔥蔥。有一次勞動回來,王秀芬看見丈夫坐在輪椅上抽自己耳光,邊打邊哭怪自己沒用。“老頭子,你這是幹什麼!”王秀芬一把抓住丈夫的手,“身體不好不是你可以選擇的,這些活我一個人忙得過來,你就放心吧!我只求你每天好好的,就是老天爺對我最大的照顧了!”王秀芬用粗糙的手擦去丈夫的眼淚,倔強的她卻沒掉下一滴淚。
咬緊牙關,古稀母親挑大樑
命運的“黑天鵝”終究還是來了。就在丈夫癱瘓了2年後,2003年,34的女兒李小芳竟初現和父親當年一樣的症狀,走路不穩常跌倒。“女兒那麼年輕,外孫才8歲。我的心揪成一團,只能在燒火做飯或者一個人騎車的時候哭。那幾年常常是弄好了老伴,就騎著三輪車去女兒家洗洗曬曬。幸好有個好女婿,讓我少操不少心。”
如果說丈夫和女兒的病讓王秀芬的生活變得灰暗,那2006年兒子李政發病則是對她最為致命的一擊。一個揚大高材生,正處於35歲這一男人最好的事業奮鬥期,卻被家族遺傳性疾病纏身,王秀芬心如刀絞,她明白,兒子也明白,這意味著什麼。看著兒子病情一天天加重,王秀芬止不住心疼,“兒啊,回鄉下老家吧,媽連你和你爸一起照顧!”話雖如此,但面對家裡2個生病的男人,瘦弱的王秀芬很不輕鬆,這份不輕鬆不僅僅來自身體疲累,更來自心理上與絕望二字的不斷鬥爭。“我不能再垮了!我垮了,他們就真的‘站’不起來了。”2009年,丈夫李雪高帶著對王秀芬的眷戀和對一雙兒女的牽掛離開了這個世界。儘管生命的最後幾年都在輪椅上度過,但因妻子無微不至的照顧,李雪高全身沒有一處褥瘡。
且行且惜,母子連心抗病魔
每天凌晨5點半,用不著鬧鐘,王秀芬便醒了,多年來的習慣早已成自然。生火煮粥、煮雞蛋,有時會炒個新鮮蔬菜,牛奶或者豆漿替換著來,一根香蕉是必備。約莫7點,服侍兒子穿衣洗漱,等他吃上熱騰騰的早飯,時間正好。
母子二人的生活來源就是李雪高去世後發放的撫卹金和李政的病退金,逐年在增長,現在每個月有2200元左右。對自己節約到近乎吝嗇的王秀芬,對兒子的伙食卻是非常捨得。“我心裡清楚,小政的病目前是看不好的。雖然常規的藥在吃著,但最主要的還是要保證他的營養,增強抵抗力,他一生病哪怕感冒我都揪心。”王秀芬坦言,家裡收入少,開銷大。就算近年來她因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嚴重,到了走路都疼的地步了,家門口那些自留地還是不捨得荒了,青菜蘿蔔花生各種豆類,她每樣都種上,還種了油菜打油吃。“累是累點,但能省下不少買菜錢哩!總要留點錢給孫女,她剛考上大學,用錢的地方多著呢!”說到孫女,王秀芬的眼神光亮起來。“孫女成績好,人也懂事,是咱李家未來的希望啊!”一旁輪椅上的李政聽母親說著,嘴角有了上揚的弧度。
李政的病情確實在慢慢惡化,那種絕望,常人無法。“媽,我這樣活著拖累你,兒子心裡難受。你給我幾口農藥,我去地下找爸去吧!”夜深人靜的時候,李政默默流著淚,對母親說。哪個母親聽到這些話不心碎?王秀芬蒙上被子不哭出聲音,探出頭時依舊是堅強的語氣:“說啥傻話呢兒子,你在媽身邊一天媽都是高興的。媽再苦再累也不會放棄你,只要還能動,媽就是你的輪椅!”李政的枕巾溼了一片。
“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從此不知你心中的苦與樂。”正像歌曲《懂你》中唱的那樣,王秀芬用瘦弱的臂膀為兒女擋風遮雨,誓將這場大寫的母愛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