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實地是褒義詞嗎2篇
腳踏實地是褒義詞嗎1
腳踏實地是褒義詞,腳踏在堅實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實,認真。
一、釋義
讀音:jiǎo tà shí dì
英譯:be down—to—earth [亦作(come)down to earth]
解釋:比喻做事踏實、實事求是、認真、自信不虛浮。
出處:宋·邵伯溫《聞見前錄》第18卷:“公嘗問康節曰:'某何如人?'曰:'君實腳踏實地人也。'”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示例:袁鷹《悲歡·飛》:“他不是脫離現實的幻想家,不是侃侃議論的空談家,他是~的戰鬥者。”
歇後語:穿沒底的鞋;踩著石頭過河
近義詞:足履實地
反義詞:好高騖遠
燈謎:跳傘著陸
二、成語來源
司馬光在政治上是保守的,但在史學方面的成就是輝煌的。他主編的《資治通鑑》同西漢司馬遷的《史記》是史學史上的兩顆明珠,至今仍為世人所推崇。
《資治通鑑》記載了上起戰國周烈王、下至五代周世宗的1362年的歷史,全書294卷,還有考異、目錄各30卷。其規模之大,令人歎服。
司馬光為編定《資治通鑑》翻閱了大量的書籍資料。宋神宗允許他借閱"集賢"、"昭文"、"史館"三大書庫的所有書籍,並特許可借閱"龍圖閣、天章閣及秘閣"的藏書。宋神宗還將自己私藏的二千四百餘卷書獻出來,供司馬光參考。除此之外,司馬光還參閱了大量的野史、譜錄、正集、別集、墓誌等資料,共222種,計三千多萬字。
司馬光學風嚴謹,對自己要求很嚴格。他為自己規定,每三天修改一卷。一卷史稿四丈長,平均一天修改一丈多,若遇事耽誤了,事後必須補上。每天晚上他總是讓老僕人先睡,自己點上蠟燭工作到深夜,第二天凌晨又起身繼續工作。天天如此,十九年如一日。夜裡,他怕因睏乏睡過了頭,便讓人用圓木做了個枕頭,木枕光滑,稍稍一動,頭即落枕,人便驚醒。後人稱此枕為"警枕"。司馬光的住處,夏天悶熱,無法工作,司馬光便讓人在屋子裡挖一個大坑,砌成一間地下室。地下室冬暖夏涼,成了他編書的好地方。而當時的大官僚王宣徽每到夏天便到他名園的高樓上避暑享受,人們笑說:"王家鑽天、司馬入地。"司馬光修改過的書稿堆滿了整整兩間屋子。書法家黃庭堅曾看過其中的幾百卷,發現這些書稿全部是用工筆楷書寫成的`,沒有一個草字。
司馬光曾問他的好友邵雍:"你看我是怎樣一個人?"邵回答說:"君實,腳踏實地人也"。意思是說司馬光研究學問,勤奮刻苦,踏實認真。這就是"腳踏實地"成語的來源。
司馬光為編寫《資治通鑑》用了19年時間,開始編寫時,司馬光48歲,編完時,已是66歲的老人了。這19年,司馬光"秉燭至深夜,警枕破黎明。長期的伏案工作,耗盡了他的心血,剛過60歲,他使視力衰退,牙齒脫落,面容樵憚。《資治通鑑》寫成後,還沒等出版,司馬光便與世長辭了。為了悼念這位偉大的史學家,皇帝宋哲宗親自臨喪,並下旨為他舉行隆重的官葬。他家鄉山西夏縣的人們為紀念他,特為他建了墓碑亭,樹起一塊巨碑,這塊巨碑連同底座高達九米,比帝王神道碑和墓碑還要高大。碑額刻有宋哲宗的御篆“忠清粹德之碑”字樣,大文學家蘇東坡為其撰寫了碑文。
腳踏實地是褒義詞嗎2
典故出處
宋·邵雍《邵氏聞見前錄》卷十八:“公嘗問康節曰:‘某何如人?’曰:‘君實腳踏實地人也。’”
近義詞
足履實地
反義詞
好高騖遠
英文翻譯
do solid work
成語資料
成語解釋:腳踏在堅實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實,認真。
成語舉例:他們漸漸丟了那空架子,腳踏實地向前走去。(朱自清《論書生的酸氣》)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成語結構:主謂式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正音:踏,不能讀作“tā”。
成語辨析:腳踏實地和“兢兢業業”;都包含“做事很踏實”的意思。但腳踏實地為“實事求是”;用於治學和做事方面;“兢兢業業”為“小心;謹慎”;僅用在做事上。
成語謎面:跳傘著陸
造句
1、對每一個共產黨員來說,它不僅需要遠大的理想,更需要腳踏實地的奉獻!
2、我當時去火車站接他們,不太記得當時他們都穿什麼了,其他的細節也沒什麼印象,不過,對張藝謀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這是個腳踏實地的年輕人。
3、她是一個非常腳踏實地的人,所以不會迷信,但她卻貼身保留著兩個小的吉祥物。
4、這些人讓幽默名至實歸,他們讓人覺得溫暖、腳踏實地、親切,在尷尬場合他們能緩解緊張氣氛,對自己犯的錯也能一笑而過。
5、但由於腳踏實地的威廉和身為中產階級並贏得公眾好感的凱特,君主制難得一遇的這樣一場婚禮,給了他們一個重塑形象的機會。
6、這種‘三角法’是腳踏實地的資料分析加上商業常識的配合。
7、我們的雙腳從那以後,就腳踏實地了。
8、這種方法可以被看作“腳踏實地”的方法。
9、你必須始終腳踏實地。
10、我們忘記了空中力量代替不了對當地的瞭解和腳踏實地,而且技術優勢並不能保證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