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報恩> 報恩話題的議論作文

報恩話題的議論作文

報恩話題的議論作文

  昨晚,八歲的小孫女問我什麼叫報恩。我回答說:就是一個人受了別人的好處要記得別人,要心存感激,有了機會要報答別人。孫女又問:家裡人也要報恩嗎?我說:家裡人互相幫助照顧扶持是責任義務,不需要報恩。

  今天我又把這個問題再三思考了一遍,依然認為自己給孫女的回答是不會錯的。

  家庭成員之間的相扶相助,是人的本能使然和親情傳遞,是互相履行責任義務。特別是母親對於子女的幫助關愛更是一種天性。家庭成員之間不存在報恩。

  父母撫養子女,為子女的成長、教育、健康、婚姻所做的一切付出都是理所當然。要說報恩,是報前生子女之恩還是圖今生子女之報恩?如圖今生子女之報恩,一旦事與願違,將會是一種怎麼的心情?特別是一些弱智重殘子女,日後又該如何給自己的父母報恩呢?

  子女贍養父母是報恩,可有的.父母對子女根本無恩可言,子女是不是可以不盡贍養父母之責呢?

  夫妻之間相互扶養,當一方完全喪失勞動和生活自理能力,長期需要另一方護理照顧,而這種扶養顯然是得不到報恩的。這是不是說一方可以放棄對另一方的扶養義務呢?

  有的孫子(女)因各種原因由爺爺奶奶撫養,而爺爺奶奶根本等不及孫子(女)報恩機會的,這種情況下爺爺奶奶是不是不應該承擔撫養孫子(女)責任呢?

  現在很多人動輒講報恩,特別是有些家庭成員總是覺得自己對家庭貢獻大,對其他成員付出多,理應得到其他成員的報恩。使報恩變得越來越功利化、商品化、庸俗化。殊不知,連線家庭的紐帶是親情、責任、義務。家庭成員之間講的是奉獻付出和良心道德,這些都是人皆固有的共性,如果這些固有的共性都沒有,那還是人嗎?是人就不應該把這些東西當成圖報條件。

  家庭成員之間無須報恩不等於不可以報恩、可以忘恩負義,甚至可以以怨報德。一家人時刻都要牢記自己應該負有的責任和承擔的義務。我們不可忽視一個最基本的事實,那就是我們的生命來自父母,父母是天底下最親最親的人。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同一家庭成員裡,首先是親情責任義務高於一切,然後才有報恩,然後才去報恩。唯有這樣報恩才會發自內心,才會沒有負擔,才會不計索取,才會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