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由心生800字作文
在事實生活中,有人老是企盼不的,卻忘了現成的;尋求遙遠的,卻疏忽身邊的。永無盡頭的物資追求,讓人應得貪心;盲目標攀比,讓人埋怨生涯的不公。是的,境由心生,心境不好,就會失去一次次微笑著感觸人生的喜悅,就會失去不少在情感和諧時能夠取得的機遇……實在,在這個紛紛龐雜、充斥引誘的社會,不愛慕別人,不輕賤自己,過自已愛好過的日子,就是最好的日子;活自己喜歡的活法,就是最好的活法;按自己的本性渡過本人的時日,就是天堂般的日子!以下是小編帶來境由心生800字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境由心生800字作文【1】
一個富翁,見到一個漁夫在海邊垂釣,就關切地說:“你這樣怎能賺到大錢?如果我是你,就會想辦法買一艘漁船,這樣會捕更多的魚,賺更多的錢。”“然後呢?”“然後我會把賺到的錢再去投資。”“然後呢?”漁夫繼續追問到。“比如開工廠,然後我再去投資,賺更多的錢,我就可以成為更大的富翁。”“你有那麼多的錢以後幹什麼?”“然後我可以到夏威夷海灘度假,享受悠閒的生活啦!”“那麼,你看我現在不是正在享受這樣的生活嗎?”
生活有時就是這樣可笑,它有時像是一個圓,我們從起點出發一路順著追求的路線跑下來,終點恰落在起點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要看是報以什麼樣的心態去活,不是誰都可以把工作當成一種享受的,我們要生存,要在工作中得到自己生活的來源,壓力與煩惱也就不斷地從中產生。
有錢人可以利用節省下來的閒暇時間去旅行,去鄉村度假,那對於他(她)們來說既是一種放鬆,也是一種享受。換一個環境,會得到一種釋放與解脫,另一個環境能給人帶來新奇與快樂。鄉村的風景,返樸歸真,是親近於自然的,對整日穿梭於人海車流中的人來說,是天上人間。而對於農村的人來說呢,那隻不過是一種生活的方式,他(她)們或許正向往著城市的繁華呢——高樓林立,和體面的工作,要遠遠好過整日在土裡刨食——沒什麼,人就是這樣,越是得不到什麼,就越嚮往什麼。對於個人的愛好,是可以有選擇的去做,而對賴以生存的工作來說,有時,可不是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而是能做什麼只能做什麼,因為要生存,所以不得不放棄一些夢想。
有些人的生活方式,其實是很愜意的,比如說與時俱進的農民,踩踏著季節的旋律,走四時的臺步,是何等的灑脫,那正是一些人整日奔波於車水馬龍之間的人士夢寐以求的,沒有緊張的節奏,卻依然飽食著自然的谷果,那可是要花高一點價格才能買來的綠色食品呢,這算不算是一種安樂?
也許,對於農民來說,那只是生活,既然在生活中游走,就會產生大大小小的壓力,再喜歡的事如果帶著壓力去做,也很難出其中的樂趣,什麼都要求發展,時代也需要進步,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那麼不想糧食一年比一年高產的農民便不是好農民,當膨脹在心中的那些期望壓縮了悠然的本質,便產生了另一種物質,那就是責任,對自己的,對別人的,要自己好過的同時,也要讓家人以及身邊的人幸福快樂。
都說幸福快樂與物質無關,可這些起碼也都得建立在溫飽與滿足之上,有人說富日子好過,苦日子難熬,我偏說苦日子好過,富日子難熬,“患難見真情”在苦難裡的一切都是真實的,不空置疑,能與自己在困苦的日子裡齊心協力、並肩作戰的,都是值得自己用一生去珍惜的人,那苦澀裡釀造出來的甜蜜,是無法比擬的,這些是在物質充盈的條件下根本體會不到的感覺。
同樣走一段鄉間小路,如果兩個人開車前往,也許自然的田園美景像電影裡的一個片段一閃即逝,只容人回味;若兩個人手挽著手,走在小路上,那草綠花紅,鳥叫蟲鳴,還有一望無垠的田地,空氣中飄著花香,把一切風光盡收眼底......
其實,快樂就在路上,只是有的人走的慢,就要享受的多,感受的多,而最先到達終點的人,也不過是無聊地喝著咖啡等待著後來人。
生活,一向對我們不薄,即使它給你出難題,可是你知道嗎,它背後正藏著一份豐厚的大禮等著犒賞你呢,要看我們報以什麼樣的心態去對待,境由心生,物由人造,付出,總是會有收穫的。選擇一種簡單的方式,快樂的活著。
境由心生800字作文【2】
智慧是一種心鏡,境由心生。
心基吸智,方寸之間皆海闊天空永無涯畔;心若有慧,則宛若長空旭日終至至靈之境。
民國課本中有這樣一段話:“三隻牛吃草,一隻羊也吃草,一隻羊不吃草,它看花。
我想,在茫茫綠原上看花的那隻羊便是智慧的,它看花的景象,便是智慧獨有的'景象。正如《平凡的世界》中所說,人生的意義不是吃飯這麼簡單,還應有更高的追求。
誠然,智慧對人類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要有拋開物質層面的精神追求。只有不被浮華物質遮住雙眼的人,才是有資格稱做智慧的人。
再進一步講,擁有大智的人,不僅有精神追求的,更有特立獨行、超然物外的膽氣。
我曾驚歎於朱耷的《墨魚圖》。那隻翻著白眼的魚訴說了怎樣的智慧心語?不言而喻!我十分敬胃這位明朝遺老,高蹈乎八荒之表,亢心乎千秋之間……
如果說朱耷的智慧是一種氣象,那麼,莊子“超乎象外,得其環中”的智慧便是一種至鏡。超脫於生命本相的空靈之境,乃是禪與道的完美契合。
李叔同青天白日以映事,明鏡止水嘆澄心,霽月光風以待人,便禪一般地詮釋了朱耷的氣象和莊周的至境;超乎生命本身,肇乎天地萬物,故能在圓寂之前,嘆一句“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通往智慧的空靈之境,是沒有捷徑的,需要全身心地領悟。悟人生沉浮,悟涅磐境界。必要時,可學一學柳宗元的“獨釣寒江雪”,於大自然中,領略融身於天地之間、放眼於銀妝世界的寥廊與凝重。
生命本就是一場鍛鍊,智慧便是那最終的昇華。修一顆智慧之心,成一番智慧之境,於生命無悔,於本心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