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800字> 家鄉的小巷作文800字

家鄉的小巷作文800字

家鄉的小巷作文800字

  篇一:家鄉的小巷

  遠方的故鄉,大雁飛過,菊花插滿了誰的髮鬢?來至濱海已8年,對家鄉的記憶多多少少被記憶的潮水沖淡了一些,在記憶的荒垠中,最難忘的是家鄉的小巷……

  兩家獨立的庭院相鄰,中間便是那短短的充滿回憶的小巷。小巷不深,甚至可以說很短,小巷的路是一塊塊方正的石板,不知記錄了多少世間滄桑,走在上面發出“嗒”“嗒”的聲響,述說著它心中的回憶。

  冬去春來,一切脫去沉重的冬衣,慢慢的甦醒。小巷亦如此,揮去冬日的蕭條,明媚柔和的陽光將小巷的石板曬得暖暖的,赤腳踏上石板,唔,暖暖的,舒服極了。噫!旁邊一家庭院中長了一棵梨樹,梨樹的枝條伸進小巷的上方,為小巷增添了一抹詩情。瞧!那潔白的梨花綴在枝頭,好似花中的精靈,風姿卓絕,遠離城市的紛擾。石板接縫處染上一抹抹新綠,那是去年鳥兒帶來的草種發芽了,有花有草,這是明媚春日裡的小巷,充滿生機。

  春雨來了,淅淅瀝瀝的下著,開著梨花的庭院院門緊閉,儼然一副“雨打梨花深閉門”的模樣,小巷此刻是那樣的幽靜,被雨打落得梨花落在積水上,靜靜的不知漂往何方……石板被沖刷的乾乾淨淨,只有那絨絨的青苔依舊附在石板上,撐著傘,走在小巷中,多希望遇見一位如紫丁香般憂鬱的姑娘啊!雨點落在石板上慢慢散開融入積水,小巷格外幽靜,細雨綿綿,這是細細春雨裡的小巷,幽靜卻不寂寥。

  對比今日城市中的紛擾,幽靜的小巷無疑是塵世中的一片淨土。走在小巷中,聽著“嗒”“嗒”的腳步聲,看著小巷上空潔白的梨花,呼吸一縷帶著梨花清香的空氣,充滿煩心事的心中逐漸平靜,沒有絲毫煩惱,一切都在平靜。

  小巷上空的梨花悄然地飄落,靜靜地躺落在滄桑的石板上,小巷鐫刻在被風撕裂成支離破碎的記憶殘片上,仍在幽幽訴說它經歷過的滄傷……

  篇二:我愛家鄉的小巷 緩緩抬頭,看著古樸的小巷,心裡便盪漾起陣陣歡喜的漣漪。

  這是一條悠長安逸的小巷,我輕輕地走在錯落有致的青石板上,踏過星星點點的青苔,細細撫摸那冰涼、飽經風霜的牆磚,閉上眼,靜靜地聆聽著遠方孩子銀鈴般的歡笑聲,老人輕晃搖椅的吱嘎聲,小販此起彼伏的吆喝,還有小巷那深沉的嘆息。這就是我家鄉的小巷,也是我記憶中的小巷,就像一個匣子,容納著我兒時甜美的回憶。

  春天的小巷如同那隨風飄舞的春雨,清亮清亮的,伴隨那一絲一縷淡淡的花香,就著春風輕輕拂過我的臉龐。早晨,天微微亮,空氣裡還殘存著冬日的些許涼意,一切都是那麼的靜謐美好。突然,在一聲響亮的雞鳴中,小巷裡一下子熱鬧了起來。幼小的我背上書包,在爺爺奶奶的叮囑聲中奔出家門。穿過小巷,各式各樣的粥散發出迷人的香甜氣息,大小各異的煎餅在鍋上“嗞嗞”地煎著,不時迸出一兩點油星,還有五顏六色的糕點整齊地碼在桌子上,美食的香味撲鼻而來,深深的吸引著我,不由得放慢了腳步,在心裡默默盤算著零花錢該怎麼用。這時,總會有一個賣糖葫蘆的大媽,衝著我喊:“喂,小孩,上個幼兒園急什麼啊,反正你來得及,也不差這一時半會嘛”偶爾還會遞給我一根糖葫蘆:“慢點走,別摔著了,這根送你了!”我總會欣喜地接下,怯怯地喚聲:“謝謝!”一溜煙地跑走了,在路上小口小口地啃著,酸酸甜甜的,連心裡也滿是甜蜜……

  小巷的夏夜比平時更加迷人,清清爽爽,璀璨的星辰在墨黑的天空裡閃爍。白日的繁華喧鬧到了此刻也安靜下來了,人們總喜歡幾把椅子坐在家門口的小巷裡,吹一吹涼涼的風,放鬆一下勞累了一天的自己。老人們輕搖蒲扇,哼著小曲,仰頭看著夜空,悠然自得。年輕人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聊著天,下著棋,不時大笑道:好棋!孩子們則玩起了捉迷藏,在皎潔的月光下,躲在某個角落裡小聲地偷笑著,稚嫩的臉上好似綻放了一朵朵鮮花,令人忍俊不禁。

  秋天,小巷換上了新衣裳,淡金色的薄紗,那是滿地金黃的桂花,讓我忍不住躺下來打幾個滾。每當秋風吹過,一場桂花雨款款而來,我便會衝過去,在桂花雨中歡快地轉著圈,開心地笑著。傍晚,天邊泛起了橘紅色的光輝,柔柔的,與滿地的桂花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幅別有一番風味的水粉畫,這時家家戶戶的屋頂冒起了縷縷炊煙,猛嗅一口,嗯!是桂花糕的香氣!恍惚間彷彿整個小城已經融化在桂花那芬芳的香氣中了……

  冬天,雪紛紛揚揚地下著,家家戶戶門窗緊閉。依稀聽間有人推著小車走來,踩過厚厚的雪花,發出“嘎吱嘎吱”的響聲。推門一看,那小車上擺滿了花瓶,高低參差不齊。瓶中插著幾枝梅花,鮮紅如血,上面點綴著一層白雪,頗有一番冰火相融的景象,於是忍不住上前將它買了下來,放在客廳裡左一遍右一遍地看著,小心翼翼地撫弄著嬌羞欲滴的花瓣,內心激起陣陣由衷的讚歎……

  這就是我家鄉的小巷,一年四季各有特色,平凡樸實卻讓我戀戀不忘,它早已在流逝的歲月裡染上了時間的記憶,在變換的空間裡凝固成永恆的旋律,縈繞在腦海中,柔聲呼喚著我……

  篇三:故鄉的小巷

  風箏昇天,禁不住絲線纏綿;大雁南飛;忍不住頻頻回望。歲月易老,世事難變,唯一不變的,是故鄉小巷深情的牽掛。——題記

  故鄉坐落在重慶安居古鎮。北京的特色是衚衕,上海的特色是弄堂,那重慶呢?不同於北方城市的是,重慶有著最清靈的特色——小巷。

  小巷的磚很綠;小巷的瓦很青;小巷的人很善;小巷的情最暖。

  坐落在中國的西南,重慶小巷集結了西北漢子的'豪邁與江南女子的溫婉於一體,乍一看什麼也不是,其實也什麼都是。走近進每一條小巷,都必經一條約莫五六米的狹窄小道,那兩邊的石壁硬是被硬生生的掰成兩半,硬是分開了能容一人透過的小道(寫得非常生動),一依如故鄉的人,硬是在西南的荒蠻之地,闢出了一座人盡皆知的大山城——重慶。踏進小巷,沒有那種江南清新的氣息,也不是那種北京胡同溼黴的感覺。是那種青苔潮溼的人情味兒,是那種乾燥瓦礫的生活味兒,是最原始的味道!周圍的石壁上映滿潮潮潤潤的青荇,地上的石板嵌進了一粒粒乾燥的石子,踩在上面有點硌腳。卻也有一種別樣的舒適。還沒來得及感受小道的魅力,就到頭了,一頭扎進了巷子。細細打量一下小巷,西北邊塞的豪邁和江南水鄉的溫婉融合的恰到好處。輕輕的參差石板覆蓋著地面,來來往往的人們磨平了石板,石板光滑,明亮,向小巷盡頭延伸出去。與那窄窄的小道相比,巷子就寬敞了許多,雖不能與城裡的街道比擬,卻也有大約七八米寬。兩邊立著幾排參差的房屋,有些未整理過,灰色的瓦上覆蓋著厚厚的歲月,吱吱呀呀的老窗在半空擺動,發出悽怨的聲音,門楣上生著鏽跡斑斑,屋裡的主人換了好幾代,慘訴著一個多世紀的悲哀。還有些重新修築了一遍,顯得美輪美奐。朱門紅柱,雕花木欄,鏤紋窗欞,漆紅碧瓦。一派古典大戶之氣,於眾戶青瓦灰牆的平房中顯得格外矚目,這便是那小巷中明清重臣的敗落子弟的居所,也頗有歷史的書卷氣。巷子中,並不嘈雜,但也是七七八八的聲音漂浮不定。最牽掛的,便是那一聲一聲的吆喝。天還未亮,雞還未曾報曉,便聽見軲轆在石子地上點過的嚓嚓聲——是小販推車來了。帶小販們擺好一攤車的貨物,雞開始報曉了。然後是一家一家拉開布簾,從窗裡飄出煎蛋在鍋裡爆裂的油花生。不久,約摸半個時辰,便有婦女挎著菜籃推門出來,開始了一天的生活。孩子們也三三兩兩地出來了,手裡拿著彈珠,呼朋引伴。一群一群地蹲在一起,傳來嬉笑的聲音。再不久,吆喝聲就響起了——“賣菜勒,又輕又嫩的瓢兒白勒!”“茶蛋茶蛋,現煮的勒!”一聲接著一聲,一波接著一波。身影在本就不大的巷子裡迴盪了幾下,便消散了。集市漸漸熱鬧起來,小巷裡人不多,但一聲一聲地討價還價仍是把小巷填充得豐盈充實。婦女們挎著裝滿菜的籃子回家叨嘮中午飯了,小販們也該散了。太陽驕傲地立在天上,從兩邊參差的房屋縫隙裡,透下刺眼的光——小巷進入了最懶的天兒。

  小巷的一天從吆喝聲中甦醒,也在吆喝聲裡結束。只不過,這吆喝可不是小販的吆喝,是母親喚著孩子們回家裡吃夜飯的吆喝。傍晚,炊煙裊裊,太陽掛在山上,搖搖欲墜。孩子們還沒玩夠,能再拖一會兒就再拖一會兒。不一會,各家燈火通明。母親們撩開布簾,一聲一聲溫情的呼喚——“小雨,回家吃飯了!”“姚姚,吃飯嘍!”孩子們禁不住飯菜的誘惑,也結伴回家了。小巷此時只剩下炒菜的滋滋聲,陷入了深深的寧靜。晚飯過後,老太婆們一個接著一個搬著小板凳出來乘涼,一人一把小扇,閒話家常。待天全黑時,也就紛紛回家了。小巷深深的睡去……

  忘不了小巷的深情牽掛,因為小巷的磚還是那麼綠,小巷的瓦還是那麼青,小巷的人還是那麼善,小巷的情依舊那麼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