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800字> 昆蟲記的讀後感作文800字

昆蟲記的讀後感作文800字

昆蟲記的讀後感作文800字

  《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科普學家,博物學家法布林的作品,作者以其生花妙筆,為讀者們完整的勾畫出神奇的昆蟲世界。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昆蟲記的讀後感作文,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昆蟲記的讀後感【1】

  《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也影響了幾代人。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布林,他用了畢生的精力研究了昆蟲世界,那份執著,那份堅持不懈的精神實在讓我佩服。書中充滿了驚奇,充滿了情趣,透過這本書我知道了另一個世界的奧秘——昆蟲世界的真面目,更讓我發現了大自然中蘊含著的各種科學真理,這真是一本極其珍貴的生命樂章。

  昆蟲世界是多麼的奇妙。作者用那生動活潑的行文,輕鬆詼諧的語調,向我們描述了昆蟲世界中的一幕幕。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做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還有,螢火蟲、螞蟻、蜘蛛、蟋蟀、毛毛蟲,燕子、麻雀……林林總總,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蟲的景況,涵蓋了關於昆蟲的進食、保護自己、交配、養育後代、勞作、狩獵及生死,幾近所有的細節。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一次又一次地把我帶進昆蟲的世界。多麼可愛的小生命啊!我也因此知道它為什麼被魯迅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了。確實如此啊!

  《昆蟲記》,的確是一部嚴謹的科學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文學經典,更是一部永垂不朽的昆蟲史詩。無愧於“昆蟲的史詩”,“昆蟲的荷馬”的稱號!

  昆蟲學家法布林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鉅著《昆蟲記》,為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他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但是,這位感情細膩、思想深刻的天才,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用哲學家一般的思考,美術家一般的觀察,文學家一般的敘述為我們開啟了一扇通向昆蟲世界,更是通向科學的大門。我歎服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我覺得《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作者的精神我很受啟發:我們應該有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應該有始有終的去把它做好,相信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哪怕你的追求在別人看來是枯燥的',寂寞的,乏味的,只要你有恆心,就一定可以創造出奇蹟。

  昆蟲記的讀後感【2】

  從小不喜歡昆蟲,看著那些毛茸茸,甚至帶有臭味的小蟲蟲,心裡是一陣厭惡。但法布林的《昆蟲記》,讓我改變這個看法,它讓我們這些從小生活在都市的孩子對大自然的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法布林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的偉大人物,更是讓我們這些孩子頂禮膜拜。

  懷著極大的好奇心,讀完了生動有趣的《昆蟲記》。在書中,法布林把我帶到了一個昆蟲的世界裡。 他將“哲學家一般的思維,美術家一般的眼光,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抒寫”融入與他的《昆蟲記》中,他更將專業知識與人生感悟融於一爐,在對每一種昆蟲的日常生活習性、特徵的描述中體現出自己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裡行間充滿著對生命的讚美和熱愛。

  巴甫洛夫說過:觀察,觀察,再觀察。這句經典名句正是法布林寫《昆蟲記》的真實寫照。看,他在《昆蟲記》中對昆蟲的細節描寫令人不得不佩服他超人的觀察力,如蟬和螞蟻乞討糧食時的狼狽形相:“螞蟻站在門檻上,身邊擺放著大袋大袋的麥粒,正調過臉去背對前來乞討的蟬。那蟬則伸著爪子,唔,對不起,是伸著手。頭戴十八世紀寬大撐邊女帽,胳膊下夾著吉他琴,裙襬被凜冽寒風吹得貼在腿肚子上,這就是蟬的形象。”這段乞討的描寫真是惟妙惟肖。想想平時自己寫文章,觀察一樣事物都是輕描淡寫,根本不用心去看,用心去感悟,老師總是要求我們仔細觀察,寫好細節描寫,可是最後交上去的作文,總是語言匱乏平淡,缺乏生動性,常常被老師點評:“文章毫無生趣,語言平淡無奇,像流水賬一樣的敘述。”唉,對照法布林的文筆,體會法布林的語言,感受他筆下昆蟲的活靈活現,我再一次的陶醉其中,在奇妙有趣的大自然中,我和法布林一起聽蟲鳴,觀蟲行,和蟲兒竊竊私語,和他們成為最好的朋友。

  法布林讓我瞭解昆蟲世界,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而《昆蟲記》讓我永遠記住了這位執著、堅持不懈地為科學奮鬥終生的老人。讀《昆蟲記》,你會發現這是一個遠離塵囂的世界,充滿人性的昆蟲,在這裡演繹著大自然的經典故事,蟲鳴鳥啼,鳥語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