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800字> 品味書香作文800字

品味書香作文800字

品味書香作文800字

  【篇一:品味書香】

  在書的世界裡,我如魚得水。書香作伴,它讓我感受到了人性的美麗;書香作伴,它讓我學會了面對生活;書香作伴,它讓我遨遊於夢的海洋中。

  品味書香,它讓我感受到了人性的美麗。在有書相伴的日子裡,我漸漸成長,開始懂得品味書中的人生百態,人性美麗。讀《紅與黑》,使我感受到於連身上那麼固執的可愛以及對愛情的勇往直前;讀《簡愛》,更使我折服於簡愛身上屬於女性的堅韌與頑強;讀《圍城》,令我驚異於圍城內外,人心的迥異於那“圍城外的人拼命追求圍城內那燈紅酒綠的世界和圍城內的人拼命追尋那圍城外的自由的氛圍”。書猶如一位導師,帶我穿越時空去感受先哲們充滿坎坷又生趣盎然的生活;書好似一位智者,帶我穿越心靈的薄膜去了解當時社會的繁華的思想;書有似一位演講家,讓我在知識的海洋中不斷前進。

  品味書香,它讓我學會了面對生活。它讓一個稚氣未脫的我逐漸走向成熟。讓我不再孤單,不再悲傷,不再彷徨。去把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當做自己的人生的座右銘;去把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快樂當做自己的快樂;去把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化為自身的雄心壯志。正是因為書,我才學會了堅強不屈,學會了思索未來,學會了面對生活!

  品味書香,它讓我遨遊於夢的海洋中。在夢中,我與李白,蘇軾暢談;我與海明威筆下的老人一起出海;我與魯濱遜一起冒險闖蕩世界。好爽快!醒來後,我又與李清照談詩,與林黛玉一起品味紅樓之夢,與孫悟空同去取西經,與臺灣同胞們一同去譴責,書給了我進取的頭腦,讓我擁有一顆正義向善之心;書讓我懂得了新世紀的青少年應該積極向上;書讓我認清了自己的使命。

  品味書香,它讓我的心靈得到了昇華;讓我獲得了一份豁達,讓我放飛自己的夢想。伴著書香,我走進了夢鄉,追隨書香,我會抵達理想的殿堂。

  【篇二:品味書香】

  在一本書上讀到:“書是流消的血液,書是靈動的生命,書是無盡的源泉。”不錯的,書,使人感到的是智慧,幸福,釋放,寧靜,熱情……

  因為媽媽是購書中心的員工,所以小時候總是呆在購書中心,購書中心可以說是我的大書櫃吧!學校一放假,我就會跟著媽媽一起去購書中心“上班”,媽媽在7樓上班,我就在樓下看書,直到媽媽來叫我,才依依不捨地跟著媽媽回家。因此,我從小就對書有特殊的感情。

  現在,我是初中生,沒有什麼時間,不能經常到購書中心去了,但是我對書的喜愛卻一點都沒減少,每當淹沒在題海中的我精疲力竭時,便會從書架上取下一本書,沉浸在淡淡而又清新的書香中,那沁人心脾的文字如同美麗音符“叮叮咚咚”的跳躍,旋轉於我的心間。

  有的書,像甜甜的糖果,誰都想“吃”。但有的書卻像咖啡巧克力,剛開始的時候,苦;之後,一股清香;最後越來越香,從心中湧出一股甜味。

  記得在練琴的時候,雖然非常喜歡學琴,但卻不願意練,老是被媽媽罵。有一次,我一賭氣,就跑到房間,關上門,從書架上取下剛買的《音樂名人成名的背後故事》,認真讀了起來。當我讀到沃爾夫岡;阿瑪迪烏斯;莫扎特時,雖然我對他比較熟悉,但他的音樂天賦還是讓我大吃一驚。莫扎特3歲的時候就會彈鋼琴,5歲會作曲……但是,我最崇拜他的,就是他對音樂的那份執著。看完莫扎特的故事之後,我開啟房門,重新拿起琴,認真的練了起來。

  晚上,我習慣靜靜地坐在臺燈下。這時,書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用眼,用心去與它談天說地。它絮絮叨叨地講出許多新鮮事來。雖然只是看了短短几頁,我忘卻了自己,忘卻了時間,飄飄然飛進書營造的意境中。

  或許,有很多人會問:人為什麼要讀書?如果沒有書,世界會怎樣?回望巍巍中華五千年,有多少文人對書籍情有獨鍾,對於讀書,他們又有多麼熱烈的情懷?

  上學期幾次的失敗,幾乎讓我失去對自己的信心。但是,每每想起《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裡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時,他面對那麼多的困難,依舊傲然挺立,牢牢地把握著自己的命運,我不能就這麼放棄!於是,我重新樹立起信心。在這學期的中段考中,我進步了20多名。雖然比起一些成績優秀的同學的成績,我的不足一提,但是,這是我努力的成果。書的的確確能使人成長,催人奮進,給予人無窮的力量。

  書,可以消除疲勞,減輕壓力,陶冶情操,讓我們崇尚真善美,鞭策我們明志揚帆,去實現凌雲壯志。

  【篇三:品味書香】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淡淡的樹影,隔著輕簾,若隱若現;“碧玉小家女,來嫁汝南王。蓮花亂臉色,荷花雜衣香”,江南水鄉,採蓮歌女,繞過長橋,淺笑顧盼;“被酒莫驚春睡重,讀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一襲長袍,一樹蕭秋,殘陽餘暉,孑然一人!

  猶記得晦澀難懂的《詩經》,在臂彎裡淺唱低吟;猶記得翔實的《史記》,千百年獨成一家之言;猶記得浪漫抒情的《離騷》,在氤氳書香中,傳唱千年!

  讀書當如此,在深閱讀中,永遠都能感知文化的魅力,永遠忘不了古人隔著千年時空,傳來的陣陣書香。惟有深閱讀,才能帶來心靈的滌盪。

  總能看到江畔那個人:頭戴巍峨之冠,身著蘭草香服,披髮行吟,時而悲嘆,時而沉吟。他亦如他的文,散發出點點馨香,遍染層林。他是感時傷懷,他亦憂國憂民,司馬遷稱讚他:“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浩,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他就這樣徜徉於汨羅江,國家的滅亡,百姓的哭聲,都化作他眼角的淚滴,流入江底。他是千古傳唱的歌者,留給後世一片震驚。如果不是深入地瞭解,誰又能知道他的內心,誰又能知道他的悽苦,誰又能去學習他的節操?

  捧讀《紅樓夢》,“新仇舊恨知多少”,想起大觀園,就會想起她的淚!她自命清高,其實是因為孤苦無依,將自己緊緊地掩起。“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或許她悲,或許她倔,只肯環著一池靈動的池水,幽然飄落。她也愛,愛那粉飾的百花洲;她也傷,傷那香殘的燕子樓;她也恨,恨那有時似傻如狂的賈寶玉。她沒有“好風憑藉力”的氣魄,有的只是“質本潔來還潔去”的輕柔!她悲嘆落莫,啼灑血痕,她只道她的命運也如落花,錯過了花期。她會詠歎,如今已葬花,他人笑痴;待到他年,又會有誰將己輕葬?沁芳閘的水,總是在流,那樣柔緩,那樣清澈,正如她的生命。她的一生都在還淚,卻經不住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她走了,留給大觀園一個故事,留給寶玉一段傷悲,留給才子一聲驚歎!

  總喜歡想像“莫道故園春色好,疆場碧血豔如花”,或許傷感的背後,還有戰士模糊的淚眼。

  因為文化的深度,不會選擇所謂的時髦;因為陣陣書香,才會選擇細細品味!就像清茶,入口苦澀,回味卻甘甜,因為那是跨越了時空留下的記憶。

  捧著書香,看著窗外嫩綠的枝葉,在書海中,漸行漸遠!

  【篇四:品味書香】

  細想一下,書,似乎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自習時有早讀,課堂上有集體朗讀,圖書館裡還有默讀……每種讀書法都值得我們去品味,它們各有各的韻味,不知怎的,而我偏愛睡前的夜讀。

  想象一下,萬籟俱寂,沒有誰願意劃破夜空的靜諡。星星乖巧地眨著眼睛,微風不時從窗外竄進來。在柔美的月光下,如品一杯香茗一般在書海里自由地暢遊:讀朱自清筆下沉重的父愛,品紅學大觀園裡的故事,陪林黛玉一起葬花流淚,隨魯迅回到他的童年………一頁頁翻過,不知不覺中,書的妙韻連同它的芳香已滲入你的肌膚,隨著血液流淌、奔騰,情感也隨之波動。

  讀書的過程是艱難的,也是快樂的。漸漸的,在讀書中,我飄飛的身心融入了“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美景,感受了的精神,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志,傾聽了“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餘音。我有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呤詩也會呤”的才氣,感受到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豪氣,體會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傲氣……

  我試著尋找,尋找現實生活中,屬於書的世界,試著去追尋諸葛亮的智慧,司馬遷的憤恨,貝多芬的痛苦,臧克家的深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堅強……

  我在“飛流直下三千尺”中一睹人間奇觀的壯麗;我在“卻話巴山夜雨時”中感受離別的深沉;我在“我寄愁心與明月”中體味他鄉的思念;我在“把酒話桑麻”中享受自然的情趣。

  讀書是一種樂趣,只要偷得片刻閒暇,就可以品味到書中蘊含的真理。當讀出了靈魂和境界,那飄然的感受、心境,只有心讀者才能領會。

  面對滿林的書香,猶如面對心靈的淨土,也是滋潤人類智慧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好書,是世間的一方淨土,一個寄託靈魂的樂園。去讀好書,品味書韻,品味書香。

  【篇五:品味書香】

  慢嘗書香,品味其中的一點一滴。——題記

  秋日的午後,手捧一杯香茗,伴著悠悠的茶香四溢,靜下心來,慢慢品嚐,並隨帶幾本書將香茶和書香一同帶進“黃金屋”。

  生活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我們往往忽略了深層次的閱讀和深層次的品味。在資訊發達的今天,我們不妨靜下心來多一些深閱讀,它能讓我們的生活馨香四溢,讓我們的人生旅途“風景這邊獨好”。

  也許有人會說,淺閱讀不也很好嗎!它既符合時代發展的規律,又能讓我們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但我覺得,淺閱讀能讓我們滿足一時的需求,就長遠而言,深閱讀更適合我們的口味,能使人一生受益。

  走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主人公保爾的堅強毅力。走進《簡愛》,我被簡愛那種真摯、頑強不屈所激勵。走進《名人傳》,我們會被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那苦難和坎坷的一生所嘆息,為他們的高尚品格和頑強奮鬥的精神所折服。

  領略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我深深感到尊嚴二字的偉大。深深品讀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我被李白的.精神所影響,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我自信面對,樂觀挑戰。深深品味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領悟到“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真正含義和價值,促使我在人生道路上奮勇前進,活得更有價值。

  深層次的閱讀影響了我們的發展,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

  走進《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體會到海倫凱勒內心的那份樂觀、那份執著、那份堅強。每當失意時,想起書中的主人公的事蹟,它幫助我走出失意,以一種新的姿態面對生活,迎接挑戰!

  由此可見,深閱讀讓我們受益無窮,讓我們深深品味到生活中的點滴。

  慢嘗書香,我們彷彿走進荷香四溢的湖畔;慢嘗書香,我們欣賞到無限美好風景;慢嘗書香,我們走進了漫天星辰的夏夜;慢嘗書香,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慢嘗書香,“黃金屋”中風景獨好!

  【篇六:品味書香】

  柳月的芙蓉開始落了,飄散的清香中有著粉紅的碎影,像回憶,輕靈美麗。每一朵飄落的芙蓉,都像一個昨日的故事。回憶逝去的東西,心緒總是美麗而憂傷的。

  “寫作的閱讀,其實都是在敲響回憶之門,或者說是為了再活一次。”

  我喜歡讀寫。人生若沒有文字相伴,那定然像世界少了陽光般黯淡蒼灰。寫作和讀書,對我而言,是極快樂的事。

  黃昏邁著輕盈的步子悄悄走來。倦倚西窗與書相伴。書頁間流淌著擱久了歲月的味道。讀張愛玲,常令人憶起那個遙遠的年代。雖然我未曾經歷過它,但那段玲瓏歲月裡的一方舊絲帕,一件舊旗袍,一盒舊胭脂,都閃爍著特別的韻味。那個年代,別緻而溫婉,讓人不由得去懷念。那個年代的美麗,從張愛玲的筆下流瀉出,尤其動人。

  張愛玲是喜歡回憶的。回憶中,是平靜與恬淡。蕭紅也是愛懷舊的,只是她的往事裡有太多的辛酸與淒涼。“是凡經過的人都說這狗老死了,或是被咬死了,其實都不是,它是被冷落死了。”這樣的文字,也只有蕭紅才寫得出。她一生的美麗和才情,都是悽苦築就的。蒼茫的暮色中,溶著一絲暖香。每每讀到朱自清筆下深情的背影。總是無限感動;讀到冰心娓娓講述的往事,不禁暗自傷懷;而讀到魯迅犀利冷峻的文字,又常常感慨萬千……夕陽中的感動,嫋嫋不散。黃昏邁著輕盈的步子悄然遠去了。

  月光如水水如天。豆花燈影中,清茶在握,用輕緩的語調吟讀往昔的詩詞。“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是哪位寂寞紅顏在繁華的街市上斷腸等待?“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又是哪一位多情公子在小園香徑獨自徘徊惆悵嘆息?柳永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東坡憶起公瑾當年,無奈大江東去。問李後主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易安居士昨日誤入藕花深處,驚起一灘鷗鷺,今朝卻東籬把酒,人比黃花瘦。

  唐詩宋詞在燈影月色中飄浮不定,清寂的夜晚,紗窗外,紡織娘低吟淺唱一些古老的歌謠。我坐在盈滿月光的院子裡,隱隱聽到曼陀鈴奏出的悽美哀怨的曲子,空靈如天籟。

  吟每一闋詩詞,讀每一本書,心情都各不相同,就像寫作一樣,情緒如不同的色調,一滴滴擴散在潔白的紙頁。

  寫作,是一種略帶憂傷的回憶。

  一生中,許多東西都令人無法忘卻。往事透過沙漏,滴在歲月的瓶中。其實,每種寫作,都是一縷懷舊心情,一份往日情懷。

  人生中,每一場歡聚、每一場離散、每一場偶遇,都令人追憶懷念;歲月裡,每一個眼神、每一個背影劇院、每一個角落,都令人刻骨銘心。寫作,就是用筆來記取自己的故事。記得林斤瀾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空山人靜,那筆在紙上沙沙地走著,就像是輕快地、熱滾滾地小聲說著體已話。”真的,寫作是溫暖的。有時候,寫作源自一顆孤寂的心。我從小就是個頗孤僻的女孩,在寂冷的日子中,是寫作默默陪伴著我,正像馮驥才先生所說的:“寫作來自於沉重的心,寫作是心的出路。”愁悶的時候我只要定點兒什麼,心情就會好一些,這真是件奇妙的事。

  閱讀和寫作,是人生中一道美麗的風景,是記憶中抹不去的風絲雲片。我在那些溫暖的日子裡回憶著、成長著……

  六月的芙蓉落了。一縷墨痕、一脈書香如輕柔的花瓣,塵封在我人生的卷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