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神州十一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觀後感600字
人類目前載人航天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將實驗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獨特環境,開展地面無法進行的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實驗,從而為人類造福。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神州十一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觀後感的內容,歡迎大家檢視。
神州十一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觀後感 篇1
1999年,神舟一號發射,中國踏上航天新徵程。載人飛行、探月工程、空間實驗,新世紀以來,中國航天人用一次次突破,遠征浩瀚星辰。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於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短短影片,記錄了中國航天征程的節點,也共振著國人歡呼雀躍的心跳。“如果沒有夢想,靈魂就會‘失重’”,個人如此,國家更是如此。“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從古人的浪漫追夢,到今天我們不斷圓夢,有夢想又腳踏實地的中國前途無量。
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16日上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釋出會上透露的。
武平表示,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航天員景海鵬參加過神舟七號、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陳冬首次參加載人飛行任務。
我國在軌衛星數量僅次美國,發射頻次和數量近幾年爆發增長。
衛星資料方面,截至2016 年9 月11 日,全球共有1535 顆衛星在軌執行,其中我國在軌衛星數量為173 顆,僅次於美國。“十二五”期間,我國共計發射中外航天器138 顆,其中2015 年全年發射45 顆,衛星(航天器)發射頻次和數量均呈現爆發增長。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年均發射數量將達到30 次。
神州十一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觀後感 篇2
中國載人航天是深謀遠慮的,每一步都經過無數次計算和測試,確保萬無一失。目前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並利用載人飛船技術改裝、發射一個空間實驗室;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可以說,中國航天技術是借鑑前人的技術而自主創新的。中國航天現有八大系統:航天員系統、空間應用系統、載人飛船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監控通訊系統、著落場系統、空間實驗室系統。這八大系統是中國經過長達**多年的摸索才總結出來的.,從中可以看出中國載人航天發展的辛酸。
人類目前載人航天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將實驗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獨特環境,開展地面無法進行的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實驗,從而為人類造福。太空生命科學試驗不僅可以進行植物育種、發明新的藥物,而且在半導體、特種材料、天文學、對地觀測等方面的好處更是不一而足。
因此,以神十一天宮一號為起點的中國空間站建設,將為中國的科學研究帶來更大的舞臺。周建平說過:只有對人自身在太空中的行為和能力有了清晰的認識,才可能具備更好的開發能力。目前,中國正在朝著這樣的目標進發。中國的空間站將成為世界科學發展進步的平臺,為人類探索做出貢獻。
作為一名高二化學生的我,同時作為一箇中國人,看到中國在載人航天事業技術上的發展,我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保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將更加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將來要為祖國的繁榮建設作出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