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作文600字4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陶淵明作文600字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陶淵明作文600字 篇1
要論中國古代的名家大家,陶淵明一定有一席之地。陶淵明以他獨特鮮明的個性開創了一個屬於他自己的時代。
我認為陶淵明的灑脫大方不拘謹是他人格的一個亮點。他的這種真性情是許多人學也學不來的。他的作品以及後世對他的評說也都有表現這一點。
陶淵明從小接受儒家思想,在他年輕時他也有“猛志溢四海”的積極入仕態度。他在《擬古》中也提到“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遊。”但他最終為什麼會辭官歸隱呢?我認為這就與他的真性情有關了。他一生都在追求身心的質樸,在他做官時,他不願虛偽隨俗,可官場又始終這麼黑暗。在這種時候,他更願意迴歸自然,正如他在《歸園田居》中寫的那樣:“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他說自己是“誤”入官場,所以終有一天他會回去。那種自由,和諧才是他最想要的東西。
最後一次辭官,最能見其本性。他做彭澤縣令才三個多月,縣吏讓他“束帶”見督郵,他卻說“吾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隨即辭官離去。是陶淵明太傻,行事輕率嗎?不,這恰是他追求本心的表現。官場的種種他早已厭倦,而這次事件只是導火索,他可以就這樣迴歸自然,去追尋他所向往的東西。看重個性和內在精神價值,看輕外在功利。陶淵明一直將它奉作信條,而且他一直在踐行。試問現在,有多少人能做到?陶淵明的真性情是他身上的閃光點,更是對後世的一種啟迪。在如今這樣快節奏的生活中,許多人被前途功名壓得麻木了,甚至早已忘記了自己最初的夢想。沒有夢想,又何必遠方?或許我們應該學學陶淵明,學著在迷茫的時候問一問自己的本心。世俗本就這樣,為何不去追尋自己真正想要的呢?這才是真性情。要有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凍,路遠馬亡。
陶淵明的真性情正是他純真,高遠人格美的最好體現!
陶淵明作文600字 篇2
陶淵明是漢魏晉南北朝前後五百年曆史中最優秀的詩人,開創了“田園詩”派。他出生於一個沒落計程車族家庭,少年時代便懷有兼濟天下的壯志,卻只因寒門出身,不得不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場人物周旋委蛇,他倍感疲憊,於是開始放棄官場名利轉向追求心靈的寧靜與淡泊。
他是一個略微消極的人,他所作的《歸去來兮辭》描述了從路上到居室,再到庭院和郊野,開始還是“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認為回家是正確的.,而做官是錯誤的。但在欣賞完大自然的壯美景色之後,反而生髮出了“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的悲嘆與感慨,這種消極的想法想必大多數上了年紀卻過分留戀世間美好萬物的人時常會有吧!
同時他還是一個善於運用積極情緒化解內心矛盾的人,“寓形宇內復幾時”,“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更是用積極態度勸慰自己的內心要忠於天命、安於本分,這讓我想起一句話,叫做“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有時成功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同時具備的。他也說過,“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我最喜歡的一句正是如此。
他也是一個有著高傲氣節的人,一句“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深深觸動著我的內心,這句話也廣為流傳,被後人傳頌至今。
他才是一名真正的隱士,隱居只是為了擺脫世俗官場羈絆,同時他深深的喜愛著鄉村優美的雅境,一句“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便是最好的驗證。不同於其他人的“終南捷徑”,我想也只有他才是最純粹的那個人吧!
他展示給我們的是一幅安貧樂道、崇尚自然、淡泊名利的恬淡圖景,但這一切情景都蘊藏在景物中等待著我們去挖掘,巧妙的自然景物同時也流露出了田園生活的安逸,以及作者的喜悅之情。
陶淵明作文600字 篇3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世人稱其為“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他的詩多描寫田園風光,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在古代,若想大展身手,只有進入仕途。陶淵明二十歲時就開始了自己的遊宦生涯,但他漸漸看透了,厭煩了官宦生活,最後“不為五斗米折腰”,解印辭官,過上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
陶淵明的一生似乎與菊花有著不解之緣。北宋的周敦頤曾在《愛蓮說》中寫道:“晉陶淵明獨愛菊”“菊之愛,陶後鮮有聞”。那麼陶淵明為什麼這麼喜歡菊花呢?
首先,陶淵明的原配妻子陳氏十分喜歡菊花。陳氏去世之後,陶淵明思妻心切,又在夢中見到了妻子。陳氏告訴他自己做了菊花仙子。陶淵明醒後在牆角見到一株茂盛的菊花。從此,他便愛上了菊花。
雖然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無法證實,但在歷史上陶淵明與妻子的確恩愛有加。陳氏死後,陶淵明還特地寫了《閒情賦》來追憶亡妻。一向瀟灑,豪放的陶淵明也會為兒女情長所困,可見他也是一位多情,浪漫的詩人。
其次,菊花有著隱逸的氣質和孤標傲世的性情,它“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菊花不像牡丹那樣富貴,不像玫瑰那樣妖嬈,不像桃花那樣美豔,它只在深秋默默開放,這正是陶淵明的精神追求。
古代人讀書為了做官,而陶淵明卻想遠離這一切,比起官宦之旅,他更向往“種豆南山下”得田園隱居生活。在他所描繪的桃花源中“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或許這就是他心中的理想社會。可惜他生不逢時,在那個年代,這個願望不可能實現。
陶淵明一生安貧樂道,清廉正直,他的才情、他的灑脫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一個瀟灑的背影——可敬!可嘆!
陶淵明作文600字 篇4
陶兄:久仰您隱士之名,今日我有幸與您交流真是幸甚,也勞你在百忙之中指教。近日,我拜讀您的大作,深深地為您的“”不為五斗米折腰”所震撼,深深地為您的“衣沾不足惜,自使願無違”所折服,深深地為您“倚南窗以寄殷,審容膝之易安”所感慨,深深地為您“採菊東籬下,悠然南山”之閒適所豔羨。您的大作無一不表現出您對汙濁社會的憎惡,無一不表現出您對閒適田園生活之喜愛。酒,是您的鐘愛;詩,是您的精神寄託;菊是您的品性化身。您居陋而不悲,因為那裡沒有汙濁;您食不果腹而不急,因為您有精神食糧;您的莊稼“草盛豆苗稀”而不煩,因為您的志向沒有違背您的初衷……
我對您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我和陶兄一樣,十分喜愛菊。菊,乃花之隱逸者也,可我有一事不明。隱,不就是在一味地逃避嗎?為什麼不學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為什麼不像梅“零落塵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與其一味逃避,不如與那汙濁社會一搏,哪怕是以卵擊石,也留得千古美名。我還有一事想請教陶兄,酒,乃是文人墨客們皆愛之物。蘇軾之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曹孟德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寫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邊塞詩人王翰之言“葡萄美酒夜光杯”……
可到最後有哪個不是“借酒消愁愁更愁”?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喝得大醉增加自己的苦痛呢?陶兄您也可謂詩壇中愛酒的名人。您能告訴我原因嗎?您是否亦是為了逃避而用酒麻醉自己的心靈,用酒為自己的處境訴不平,用酒為自己的靈魂療傷呢?我所問有不對之處,還望陶兄您海涵。我也希望陶兄您能“他人皆醉我獨醒”,希望您能勇敢地面對現實,成為汙濁社會中的一縷清泉。人各有志,只要您認為自己所為沒有違背原則,則此生無撼矣!
就此擱筆,打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