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從這裡走出來2500字作文
導語:同學們,你們還記得那個大眼睛的女孩嗎?當你看到一雙充滿憂鬱與期盼的大眼睛時,你能猜想到這雙大眼睛渴求的是什麼嗎?是知識,是愛心。山區的貧窮生活雖然使得她吃、穿甚至學費都讓人發愁,但透過這雙眼睛仍然能讓人深深的感觸到小女孩強烈的求知慾望。幸運的是,她受到了希望工程的捐助,而且經過她的不懈努力,終究沒有辜負而且社會對她的期望,成為了一名大學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篇題為《希望工程從這裡走出來》的。供大家參考閱讀。希望喜歡。
《希望工程從這裡走出來》
聽說那裡有山、有水,很美。
聽說那裡沒吃、沒喝,很窮。
河北保定淶源縣東團堡謝家溝村,我們醞釀了好久,七月二十三號,終於乘上了這滿載好奇的列車。
在我們的是一輛白色小卡,後面是捐贈的衣物,滿滿一車廂;前面是師大志願者們,也是滿滿一車廂。為了節省開支,我們八個人擠坐在本來只有四個人的座位上。只有司機還是那麼寬敞。隨同的還有河北衛視的工作人員,無極電臺的記者們,以及愛心無限網站的愛心人士。雖然車很破,但就像是“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視死如歸;雖然車很擠,但卻是愛心的洋溢。
天才矇矇亮,我們上路了,起初還是平坦的公路我們只是感覺到有些擁擠。漸漸的,公路兩邊有了山,矮矮的,像土丘,但座座都是岩石。樹卻消失了,被開鑿過的礦石赤裸裸的展現在眼前。只有偶爾的幾堆草叢。還有零零星星的殘破不堪的房子。過了些許,公路也變成了磚道,顛簸讓我們開始有些按捺不住了,但最終眼前這甚是淒涼而新穎的景色還是讓我們忽略了這不安。我開始矛盾了。
再往裡走,我透過車窗玻璃看到一隻孤獨的奶牛,襯托著的是我有生以來從未見過的山,雖然並不高,但還是有一種莫名的佩服。回頭看看,走過的路已經被吞沒了——我才知道什麼叫做山的懷抱。
山腰上,扒在岩石上一動不動的山羊,跟畫中的一模一樣;山頂上,並不是很濃密的植被,但也顯得蒼翠;山腳下,潺潺的泉水跟了我們一路,只聽得見聲音,卻不見蹤影。直到車子停下來歇歇腳,我們才一個個跳下車去,摸索著,撥開濃密的草叢,驚喜的發現水的蹤跡,霎時間,“水皆漂碧,千丈見底”不禁脫口而出。
繼續前行,終於走上了盤山路.車開得很快。我們晃得厲害。外面,一邊是抬頭不見頂的石壁,一邊是低頭不見底的懸崖,我們就在這山的餘隙裡穿梭,好像再往前幾米就沒有路了,車開出幾米,路就延伸幾米,身後的路也就跟著消失幾米。我只好把目光收回車內,去逃避窗外的不寒而慄。
就這樣,熬到了中午.禍不單行.就在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山路堵車了:這裡的路使用大塊的鵝卵石和少量的石灰鋪成的,不是很結實,踩上去,腳疼得很。傾斜的山路已經讓車子不堪負重,我們只好下車步行。每一步都好像是在爬樓梯。還好,在我們的隊伍中,有個當過兵的年輕小夥子走在前面疏導交通,我們步行緊隨其後,最後面跟著車隊。這輛車往前移動一點,就又要同下一輛車的司機溝通協商。就這樣,走走停停,大約花了一個多小時,我們終於穿越過這長達三千多米的車隊。
我們上了車,直到天黑,一直走的是盤山路......
終於,我們顛顛簸簸到達了目的地,這時候,天已經黑得很徹底,如果不是村口那盞迎接我們的燈,根本看不出那裡還有村莊。
雖然正直盛夏,但這裡的山風格外的冷.可以說是大山給我們這些城市人難得的涼爽,亦可以說這也是我們在這裡的未來生活的一種不祥的預兆。
山霧瀰漫,我們首先被帶到了學校,學校的操場就緊挨著山路,原來我先前看到的那盞燈就掛在學校操場邊的一棵瘦弱的柳樹上,燈下就是會臺,只有幾張破舊的擺得並不很齊的課桌,操場是土的,沒有過任何的整理,上面還有被曬乾的孩子們的腳印,踩上去,很硌腳。操場的另一方還種著蔬菜,這是院子,還是操場?——好不規則的學校啊!
經過簡單的介紹,我們認識了丁老師,天太黑,看不清他的面目,但聽他的聲音,確是這村裡不凡的人。
我們去丁老師家吃了晚飯,簡簡單單的一個炒土豆很是寒酸,是這桌子上最可口的'菜.我們平時都不屑一顧的飯菜,在這裡卻是用來招待貴賓的.
吃過飯,我們又回到操場.此時,全村的人便都聚集到這了.二十幾個中年婦女,幾個年邁的老人,還有一群格外活潑的孩子.看見我們,孩子們一擁而上,把我門包圍了.我們唱過歌,條過舞,就算是認識了.他們不象我們想象中的山裡的孩子,沒有膽怯,毫無戒備,取而代之的是活力與熱情.
夜深了,村民們都回家了,我正納悶怎麼沒有人招待我們住處,這時候,丁老師帶著幾個男生在教師搬桌子____原來我們是要睡在教室裡.又是那幾張並不牢固的課桌,鋪上幾件捐贈的衣服,這就是我們的床,搬塊磚頭就成了枕頭.等收拾結束,已經是凌晨,蛐蛐也已經不叫了,我們這才熄了燈.
這就是我們的第一天,除了疲憊不堪,更多的是詫異.但是,真正的實踐才剛剛開始.
天還沒亮,我們就又開始會議了.準備上課的內容,準備接受實踐的考驗,準備怎麼去面對這整個不堪的村莊。
怎麼會有這樣的村莊,整個村子還沒有我們一個學校大,石頭和泥,砌成的房,村裡基本上看不到年輕人,丁老師說,這裡太窮了,沒有什麼副業,所以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村子裡就只有一個小賣部,但沒有什麼東西.這裡最先進的交通工具就只有摩托車,除此之外,便是騾子,馬車.
這裡是希望工程的發源地,村子裡還不足一千人,人均年收入還不足260元,村民門穿的衣服,蓋的被子都是社會上的公益組織捐贈的,沒有像樣的屋子,都用土砌成的,院子就是用大塊的山石堆起來的,看上去隨時都有倒塌的可能。這裡的窗戶是木頭做成的小方格,上面糊著紙,冬天就多糊幾層,可以用來保溫。
這些都是丁老師告訴我們的,他還擔任著村委會的什麼職務,在這通訊並不發達的山區,四周的村子提起丁老師,都能豎起大拇指稱讚個不停。他還為學校籌集了3萬元建了間新教室。教室裡的課桌和凳子都是上海某個公司捐贈的,也是靠著丁老師的張羅才得來的。
我們課上教他們三字經、弟子規,數學、物理;下課,他們“教”我們丟沙包、老鷹捉小雞、跳皮筋。他們的童真已經把我們完全同化了。我才發現,天真而爽朗的笑聲,輕快地舞步,對我們這些整天忙個不停去不知道為了什麼的人們,足以稱得上是次心靈的洗禮。
每一天,我們都比太陽起得早;
每一天,我們都能聽見狼叫;
每一天,我們都會吃著難以下嚥的飯菜,但也都微笑著嚥下去;
每一天,當孩子們踏著朝陽來到學校,我們就感覺到什麼叫做責任;
每一天,看見孩子們的背影消失在夕陽裡,卻有一種不願割捨的如釋重負。
我們雖然在短短七天裡不能把所有的知識告訴他們,但我們會讓他們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大。
這裡沒有什麼可以描繪的東西去表現他的貧瘠,也許這種空曠也是它貧瘠的最完美的詮釋。
最後一天,我們早晨四點出發,我們沒有跟孩子們告別的機會,但孩子們送我們的話還在耳邊迴響:“老師,你在我們這住的還好嗎?”,“老師,您辛苦了!
”。不知不覺,那張寫滿字的皺巴巴的紙被攥溼了。
也許,越是貧窮的地方就適合人們休閒,也就不適合人們生存。越是富有的地方,就越適合人們居住,卻不適合人們享受。
我們觸控到了這深山裡最寒冷也是最溫暖的地方;
我們重擊了中國埋藏在內心深處的脆弱;
也許這甘甜的清泉不是對遊人的饋贈,而是在掩蓋這村莊固有的苦澀.
我希望,更多的組織不僅僅只是為了王成某項任務才來到這種地方,才象徵性的關注他們。生命是平等的,他們有權利和我們接受同樣的教育,享受同樣的生活。
當我們在抱怨飯菜不可口的時候,還有人沒有飯吃;
當我們在浪費水的時候,還有人沒有水喝;
當我們被困難壓得一蹶不振的時候,還有人在為生活愈挫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