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2500字> 大學生經濟學基礎論文2500字

大學生經濟學基礎論文

大學生經濟學基礎論文2500字

  在各領域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麼,怎麼去寫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經濟學基礎論文25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學生經濟學基礎論文 篇1

  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經濟學基礎這門學科,一個學期下來,對經濟學有了基本的瞭解。經濟學是人類關於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經濟關係進行研究的學科,當今世界經濟全國化,國家經濟發展快速,我們要學好經濟學知識和智慧運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讓我們生活更加美好,在這裡,我對生活中一些經濟現象進行分析。

  一、消費者的購買能力分析

  2014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公司旗下的淘寶店,天貓店交易額為571億元,在雙11這天購物節,大部分“剁手黨”將前些天收在購物車的寶貝進行下單,這一天內,大部分人透過手機,電腦進行購物,在進入雙11這天時,一份十一秒之內交易額突破一億,三分鐘便突破10億元,五分十七秒時突破二十億,十四分零二秒突破五十億元,三十八分二十八秒的時候突破了一百億。這一天內,快件達五億多件,14家快遞125萬快遞員進行收件,打包,運輸,派送。五億多件可以看出來我國國民的需求量大,消費能力,購買能力強,消費金額高。購買力促進的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

  分析:調查顯示,65%的消費者認為價格較低,吸引其購買。44%的消費者確實有需要購買的物品,等待雙11優惠的到來。62.5%的消費者認為雙11的價格可以接受。其次,有抽獎活動,吸引購物者抽獎消費。高消費額是因為需求量大,國民消費購買力強。購物街的趨勢讓商品暢銷,購買者心情愉悅。

  二、產品價格影響因素分析

  產品價格決定性因素有獲取利潤收益,佔領市場,國家調控。商品的定價因素是以下幾點,一是商品價值,商品價值量的大小決定著商品價格高低,二是商品的成本,成本是商品價格構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成本包括生產成本,銷售成本,貯存運成本,機會成本。商品的市場因素也影響定價售價,商品的市場供求狀況,市場競爭,還有就是消費者行為心理因素,在消費過程中,必然會產生種種複雜的心理活動,並支配消費者的消費過程,所以,產品價格定價要從多方面進行分析制定。

  三、宏觀經濟政策

  宏觀經濟政策是指國家或政府為了增進整個社會經濟福利,改進國民的執行狀況,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而有意思和有計劃地運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而制定的解決經濟問題的指導原則和措施。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只要有: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產業政策。

  (1)宏觀調控是指政府對宏觀經濟執行進行干預和調節,以達到一定的目標。我國的宏觀經濟調控的主要目標是:第一,促進經濟增長。第二,增加就業。第三,穩定物價。第四,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2)促進經濟增長是宏觀調控的最重要目標。第一,經濟增長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持續快速的經濟增長是實現國家長遠戰略目標的首要條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條件。因此,促進經濟增長是宏觀調控的最重要的目標。第二,促進經濟增長是在調節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的關係中實現的。只有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基本平衡了,宏觀經濟才能正常進行,經濟增長才能順利實現。因此,為了促進經濟增長,政府必須調節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的關係,使之達到基本平衡。如果社會總需求明顯超過社會總供給,出現商品普遍供不應求、物價全面上漲,這時宏觀調控的重點就是抑制投資需求、消費需求,並適當減少出口,同時鼓勵增加供給,適當增加進口;如果社會總供給明顯超過總需求,出現商品積壓、生產下降、物價下降、失業增加,這時宏觀調控的重點,是刺激投資需求、消費需求的增加,並鼓勵增加出口,同時適當控制供給增加,減少進口。

  (3)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眾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徑。就業的情況如何,關係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係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關係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關係到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促進充分就業是我國政府的責任。我國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一方面勞動供給數量龐大,另一方面勞動力需求數量有限。因此必須堅持實行促進就業的長期戰略和政策,長期將增加就業的宏觀調控目標落到實處,並嚴格控制人口和勞動力增長。就業的增長取決於經濟增長速度和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要增加就業,首先要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這是增加就業的基礎。只有經濟快速增長了,經濟、社會各項事業才有加快發展的可能,對勞動力的需求才可能有較快的增加。同時還必須提高就業彈性。經濟增長率確定,提高就業彈性,也就是增加就業量。為了提高就業彈性,要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第三產業、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要大力推進城鎮化,回收小城鎮建設。

  (4)在市場經濟中,價格的波動是價格發揮作用的形式。但價格的大幅度波動對經濟生活是不利的。如果物價大幅度上升和通貨膨脹,會刺激盲目投資,重複建設,片面追求數量擴張,經濟效益下降;如果物價下降和b通貨緊縮,則會抑制投資,生產下降,失業增加。在社會主義市場條件下,絕大多數商品和服務的價格由市場決定,但政府可以運用貨幣等經濟手段對價格進行調節,必要時也可以採用某些行政手段,以保持價格的基本穩定,避免價格的大起大落。

  (5)國際收支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與其他國家或地區之間由於各種交易所引起的貨幣收付或以貨幣表示的財產的轉移。影響國際收支的重要因素,一是進出口貿易狀況,二是資本流入流出的多少。如果一國的國際收支出現不平衡,尤其是出現較大逆差時,對本國經濟是不利的,需要採取適當措施加以調節,使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其措施主要有:增加出口,減少進口,運用外匯儲備,引進外資,必要時還可以動用黃金,讓本國貨幣貶值。國家財政機關執行好政策。為了國家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讓國家繁榮富強。

  經濟學,讓我們瞭解生活,讓我們領悟生活,指導著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生活更加美好。

  大學生經濟學基礎論文 篇2

  【摘 要】

  文章認為,好的經濟新聞不僅僅可讀,而且要耐看。要做到這一點,一是站在讀者的角度選擇運用材料。二是在報道取向上更平民化,學會視角下移。三是在寫作策略上要轉變話語方式,文筆不僵硬,要生動、簡潔。

  【關鍵詞】

  經濟新聞;寫作;材料運用;報道平民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經濟新聞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尤其是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生活的經濟新聞報道,不僅吸引人們的關注,還起著引導人們生活的重要作用。但一提起經濟新聞,人們往往會想到的或是一堆數字,或是艱澀的政策表述,常常是外行看不懂、內行不屑看。寫好經濟新聞不簡單,要想寫好經濟新聞,吸引讀者就得在選材、語言等多方面下功夫。

  一、站在讀者的角度選擇運用材料,從關注數字向關注故事、矛盾衝突和細節轉變

  有調查表明,相當一部分讀者關心經濟報道,特別是和自己生活緊密聯絡到一起的,影響自身利益的經濟新聞報道最受讀者歡迎。因此,在寫作經濟新聞時要多站在讀者的角度考慮理由,想清楚讀者想要從一篇新聞中瞭解什麼,或者作者能為讀者的生活做出哪些引導,這樣寫出的新聞報道,才能與讀者有更多的切合點,受讀者歡迎。

  本人曾寫過一篇《“摸黑種植”菜農“受傷” “抬頭看路”產銷兩旺》的經濟報道。開始時,只是獲得一條資訊,陽高縣夏家場村的菜農正處於苦不堪言的境地,因種植過剩,菜農辛辛苦苦種植的圓白菜賣不上價錢,都爛在了地裡。

  當初若只是簡單地寫一條訊息也可,瞭解事實後,告訴讀者多少種植戶種植多少菜,因銷路不暢慘賠多少。但反覆考慮之後覺得,單寫一條訊息只是讓讀者知道有這麼一件事發生,卻對他們起不到任何影響,與種植戶也沒什麼關係,這樣的報道只會淹沒在一堆新聞報道中。之後經過多方調查採訪,得知當時“菜賤傷農”之事只是個別情況,本市其他縣區農村的種植戶憑藉著訂單農業、農超對接、深加工、轉型種植等各種“神通”多數收益都不錯。

  如何在報道新聞事實的同時,能站在讀者角度,尤其是受損種植戶的角度去寫作,讓讀者瞭解事實,讓種植戶有所收益,成了本人寫作此文時的著力點。最後,透過把“蔬菜滯銷 種菜如 ”與“訂單農業 成制勝法寶” “棄菜種花 走特色種植路”“政府引導 拓展銷售渠道”等作對比,既讓新聞報道更充實,更具有矛盾衝突性,又吸引了讀者,並給種植戶以引導,為他們走出“價格走高,種植面積增加,價格降低,種植面積萎縮”的市場怪圈起到引路石的作用。

  二、強調平民化的報道取向,學會視角下移,讓普通讀者能看懂、理解

  平民化就是大眾化。經濟新聞很多時候比較專業,大的方針政策、國際經濟、金融市場變化、產業發展等,一些記者會認為這是給部分有“需求”的讀者看的,寫得比較“高階、大氣、上檔次”,這似乎在顯示作者有“深度”的做法“有意”地放棄了為數眾多的普通讀者。事實上,經濟報道更應該做到平民化,為普通讀者服務,因為整個經濟社會是由普通大眾的大大小小的經濟活動組成的,不僅僅是個別人或小眾人群的事情。因此,經濟報道要從百姓視角來透視經濟事件,以此來反映、服務普通大眾。

  怎樣讓經濟報道平民化?作者要做到的就是“向下看”,從普通大眾的角度看待經濟現象和動態。例如,對於國家出臺的經濟政策,不要只是當“搬運工”,照搬到報紙上,而是要想一想這樣的政策對老百姓的生活會否有影響,老百姓又會怎樣看待出臺的新政策。又如,對於某地方的某項產業的發展情況報道,既要做出客觀、整體、全面的報道,又要讓這種報道不只是浮在面上,要挖掘出其深層次的與大眾有關聯的事實,或者在角度的選擇上要站在更大眾的面上,貼近百姓,貼近日常的生活。有時在新聞稿的開頭直接寫一段由於這項產業帶給百姓生活的具體變化,這樣會更吸引讀者。

  三、轉變話語方式,摒棄過於學術化、理論化的寫作方式,做到不打“官腔”

  現在的經濟報道,很多都過於“正式化”,寫作方式一本正經,語言表述中規中矩,有關部門怎樣發文,新聞作者就照搬下來,沒有起到很好的“翻譯”作用。其實,新聞報道是要給讀者看的,要站在讀者的角度,讓讀者理解,讓讀者獲悉。為了讓讀者看得懂,作者就得用讀者易於理解的語言寫作,更或者用些“土話”,還可以用舉例子、打比方的方式講解清楚報道中涉及的專業術語,這也能讓文章不顯得枯燥呆板。

  老一輩新聞人範敬宜於1991年3月19日在《經濟日報》刊出的《真正的“秘密武器”》一文堪稱新聞工作者學寫經濟新聞的典範。這篇通訊雖然寫的是有關山東省在改革開放中悄然崛起中領導班子是如何做的。領導班子建設是經濟建設中很重要的一環,但如何寫領導班子建設卻是很多新聞工作者最感棘手的,寫不好就會讓讀者感到枯燥、乏味、沒有人情味兒,寫得太過了有誇張不實之感。而範敬宜所寫之《真正的“秘密武器”》卻讓讀者猶如在欣賞一篇優美的散文,文中沒有大量領導功績的數字堆砌,沒有艱澀的政治術語,沒有枯燥的政策引用。

  文章開篇便用“披襟當風”“碧樹紅瓦”“心曠神怡”,以及杜甫的詩句“江流大自在,坐穩興悠哉!”引出全篇點睛之筆“一個‘穩’字,惹出無數聯想。”接下來作者用政策的穩定引出班子的團結穩定,全篇敘述充滿樸實寫意,把重要的新聞事實展現在抒情的氛圍中。在敘述山東省領導班子時,範敬宜也沒有如我們平常的對領導人的報道那樣呆板、空洞、僵硬,而是特別“接地氣兒”,“我們工作有一種安全感,像走路一樣,不用繞彎子,不用側身子,盡走直線,速度就快了。”文中類似這樣通俗、充滿人情味和親切感的話語隨處可見,人物表達有血有肉,讓普通讀者對領導的形象不再感到是高高在上,而是能夠“摸”得著、“看”得見、“聽”得到的一心只想為百姓做實事的領導幹部形象。文章最後用“第一場好雪,正紛紛揚揚地灑向那一片新綠,但亟待灌返青水的麥田……”作結。“瑞雪兆豐年”,作者透過紛紛揚揚的瑞雪讓讀者看到,穩定的政策才能讓百姓富足,才能讓改革開放更具活力,才能讓經濟建設更上層樓。這樣的結尾富有詩意,充滿深意,真正做到“鳳頭尾”。整篇文章讀下來輕鬆、愉悅,在感受詩意美的同時而又發人深省。

  經濟報道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多種多樣的,要想寫出好的經濟新聞報道,寫作者其實只要抓住一條即可,那就是你要寫的報道要給誰看,要對他們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心懷讀者才能寫出好的報道。

  【參考文獻】

  [1] 徐人仲.經濟新聞學初探.新華出版社,1993.10.5.

  [2] 彭朝承.怎樣寫好經濟新聞.1993.7.10.

  [3] 李洪波,張澤萱,劉先凡.優秀經濟新聞賞析.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4] 張頌甲.經濟新聞寫作淺說.經濟日報出版社,1991.7.

  大學生經濟學基礎論文 篇3

  摘 要 :

  本文基於共享經濟的典型代表,共享單車行業迅速擴張的背景,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共享單車興起的原因及其商業模式現存的問題,並從徵信系統、責任保險機制和財政補貼三方面提出促進共享單車行業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 :

  共享單車;共享經濟;道德風險

  引言:

  隨著網際網路經濟及共享經濟的興起與發展,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商業模式迅速在全國乃至世界形成一定規模,成為國內外新老風投資本(如紅杉資本、經緯中國、中信產業基金等)追逐的物件。截止2017年3月,共享單車平臺OFO完成D輪融資,金額高達4.5億美元;Mobike完成2.15億的D輪融資;永安行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等。本文基於經濟學角度,對共享單車及其產業鏈的發展做出相應分析。

  一、共享單車興起的原因

  1.低成本最大化效用

  共享單車作為共享經濟新形態,透過整合線下閒置腳踏車,並以網際網路平臺(APP、二維碼等)為依託,面向廣大消費群體提供迴圈利用的出行服務。由於共享單車的共享性與迴圈性,該行業能夠實現以較低的成本滿足使用者“最後一公里”的出行需求,並且其高自由度和高便捷度,使得使用者的效用最大化。 以OFO為例,對師生使用腳踏車的收費標準為1元/小時、0.5元/小時,且只需獲取解碼鎖就可使用,使用完放在臨近街區即可。共享單車透過資源要素的合理配置,消化腳踏車行業的過剩產能,實現整個產業鏈的輕資產化和使用者服務的網路化,在使得使用者效用最大化的同時,也為腳踏車行業這一夕陽產業成功轉型提供了可行渠道,從而實現整個產業經濟效用的提升。

  2.共享單車替代品少

  當下共享單車市場主要被OFO、Mobike、U-Bicycle、小藍單車等幾家企業所佔領,雖然就行業內部來看,其市場進入門檻較低,但基於行業整體視角,共享單車的替代品較少或替代成本高。共享單車旨在提供“最後一公里”的出行服務,通常是住宅距地鐵、公交站或地鐵站距辦公室的短途距離。而綜觀市場上的出行工具,無論是租賃還是購買的方式,都不能達到共享單車在短途出行上成本低廉且方便快捷的效果。由於替代品的稀缺,使得共享單車產業鏈能夠以其自身特有功能的不可替代性在國內甚至國外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3.價格歧視策略贏得較大消費群體

  某些共享單車企業透過在市場上對不同消費群體實行不同價格標準而拓寬消費群層次和範圍,在以價格歧視策略贏得市場的同時獲取最大利潤。以OFO為例,OFO透過對師生和非師生制定不同的共享單車使用價格,不但使不同的使用者群接受差異化價格,更讓使用者群不僅僅侷限於最初的服務物件和服務範圍(即校園)。目前,OFO共享單車已經覆蓋了國內35座城市,並在2016年底將市場拓展至二、三線城市,在市場的深度和廣度上領先於其他競爭對手。

  二、共享單車現有商業模式存在的問題

  1.道德風險引致成本提高

  各共享單車企業的資料顯示,其成本主要在於裝置即腳踏車的車源費用及正常損耗和非正常損耗上。各大城市的共享單車投放區也出現了許多偷竊、毀壞共享單車的事例。共享單車行業透過網際網路平臺連線單車運營商和使用者,網路的虛擬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們在使用共享單車後不歸還或損毀等事後的道德風險問題。這將直接提升相關企業的固定資產成本。國內契約精神的缺乏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同時,共享單車運營商和使用者間的資訊不對稱,助長了某些使用者不遵守契約的行為。

  2.底線競爭引破壞社會秩序

  各共享單車企業當下的主要目標是最大程度佔領市場,最後形成的市場應為寡頭壟斷市場。這一目標引致了底線競爭行為的出現,對社會秩序具有不良的影響。底線競爭在共享單車行業表現為一家企業為了爭奪使用者群體,會在一定限度內縱容對方的違約行為。這意味著當共享單車遭到損毀或私人佔有等情況時,某些企業考慮到使用者及市場的拓展,並不一定會對違約主體採取懲罰措施,從而造成企業股東利益的損失和社會秩序的混亂。

  3.利潤主要靠押金及融資帶來的資本積累

  整個共享單車產業的利潤主要來自於對使用者收取的押金和多輪融資帶來的累積資金再投資效益,這意味著目前我國的共享單車產業利潤來源面窄,如何有效連線腳踏車供應產業和網際網路平臺行業以完整化產業鏈來提升規模效應及附加效應是當下重要的問題之一。大資料的資源收入和廣告收入也是日後共享單車企業拓寬利潤的重要來源。例如,Mobike透過使用者的註冊及騎行資訊,精確得繪製出了某城市人流量的地圖,這在大資料時代和網際網路時代的運用極具分析和使用價值。共享單車企業為提高利潤,從而擴大規模佔領市場份額,可以考慮如何提升附加資訊的經濟價值。

  三、針對共享單車現存問題的經濟學建議

  1.健全使用者徵信系統

  徵信系統最早運用於金融領域,從客戶端極大的控制了對手方的風險。由於共享單車行業最主要的成本來源於運營資產即投放到市場的腳踏車購買、維修等費用,在面對該行業普遍出現的使用者破壞契約規定的困境時,健全使用者徵信系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規範使用者正常使用共享單車的行為,從而遏制單車非正常損耗,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以實現輕資產運營。徵信系統的完善也將促進共享經濟內部免押金模式的開展,提高整個社會的整體效率。

  2.引入責任保險機制

  為應對使用者在使用共享單車過程中出現意外等問題,共享單車企業可以與保險公司達成協議,引入責任保險制度。當用戶發生意外時,共享單車承擔經濟責任,但賠償額可由相關保險公司支付。國內多家共享單車企業已經和保險公司達成協議。例如Mobike與眾安保險合作,透過引入附加意外傷害醫療保險和旅行人身傷害意外保險,為由於腳踏車本身的原因發生意外的使用者提供不等金額賠償。

  3.財政補貼支援共享經濟

  由於共享經濟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政府對行業包容審慎監管的同時也應重視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共享單車符合當下供給側結構化改革的要求,在整合線下零散腳踏車的同時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以其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離的特點提高資產使用效率,是共享經濟發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重要表現模式。政府可以對行業實行財政補貼,或者與相關企業在管轄區內達成合作以最大化社會福利。

  參考文獻:

  [1]譚袁.共享單車“底線競爭”問題探究及防治[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7(3):36-40.

  [2]劉亞楠.共享單車發展研究分析[J].時代金融,2017(3):251-254.

  [3]李敏蓮.共享單車市場調研與分析[J].財經界,2017(3):121-123.

  大學生經濟學基礎論文 篇4

  論文摘要:

  資訊經濟實踐活動的發展要求建立資訊經濟學,而要建立和完善資訊經濟學,就要對資訊經濟學進行研究分析。

  論文關鍵詞:

  資訊經濟學;研究分析

  一、資訊經濟學的研究任務和發展前景

  資訊經濟學可以同時作三種理解:資訊的經濟研究、資訊經濟的研究、資訊(學)與經濟(學)關係的研究。資訊的經濟研究可以囊括資訊的費用與效用、價值與使用價值、資訊資源的分配與管理、資訊系統和資訊網路的經濟評價等研究;資訊經濟的研究可以囊括資訊產業、資訊市場、資訊經濟規模及其確定、資訊科技對經濟的影響、資訊基礎設施經濟問題、國民經濟資訊化等研究,資訊(學)與經濟(學)的關係研究則可以囊括非資訊對稱條件下市場參加者的經濟關係、資訊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資訊與經濟的相互作用、資訊學與經濟學交叉結合等研究。

  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有許多問題需要資訊經濟學去參與研究,並從中提高資訊經濟學的水平和加快資訊經濟學發展。資訊經濟學是一門新型的經濟學科,它適應資訊社會的需要,體現資訊經濟的發展,最能充分反映經濟活動中資訊及其交流的特徵。

  二、資訊經濟學的研究物件

  資訊經濟學研究目前正處於發展階段,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闡明瞭資訊經濟學的研究物件。如馬費成教授認為,資訊經濟學是把資訊和資訊活動當作普遍存在的社會經濟現象來加以研究的學科。烏家培認為資訊經濟學的研究物件是資訊活動的經濟問題和經濟活動的資訊問題。陳禹認為資訊經濟學是一門研究經濟活動中的資訊現象及其規律的經濟學。總之,學者們對資訊經濟學研究物件的認識是圍繞資訊活動中的經濟問題及經濟活動中的資訊問題展開的。

  三、資訊經濟學的研究內容

  1、資訊經濟學基本理論問題研究。

  任何一門學科,由於其研究領域中的矛盾特殊性所規定,都有自己獨特的研究物件,並按照自己所研究的物件來建立不同於其他學科的理論體系。要學習、研究資訊經濟學,不瞭解資訊經濟學的研究物件,不知道資訊經濟學圍繞什麼內容來研究,不清楚資訊經濟學的學科體系和地位,就不可能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就會降低研究效率,甚至會影響資訊經濟學的發展。在基本理論研究中,主要包括資訊經濟的涵義、資訊經濟學的研究物件和內容、資訊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學科體系、學科地位、學科性質以及其發展歷史、現狀和趨勢。

  2、資訊資源的研究。

  如果說物質資源是“第一資源”,那麼資訊資源可稱為“第二資源”。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逐漸變革,資訊資源完全可能成為“第一資源”。如果資訊資源開發利用的好,不僅物質資源能充分發揮作用,資訊資源本身也可以轉化為強大的物質力量。在資訊資源的研究中,主要包括資訊資源的涵義、資訊資源的型別與特徵,資訊資源提高經濟決策水平、提高生產力、最佳化產業結構的功能,資訊資源共享的前提——資訊資源的有效配置及配置的機制,作為資訊資源主體的資訊產品的性質、生產過程、生產方式,資訊生產力的相關內容。

  3、資訊市場的研究。

  資訊市場是作為資訊形態獨立存在的商品,在流通領域傳遞交流中形成的一種特殊流動方式,也是資訊商品買賣雙方進行交易或交流,使之擴散、應用、滲透到生產領域,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過程。在資訊市場中我們主要研究資訊市場形成的歷史及其作用,資訊市場的基本型別與功能,資訊市場的基本特點及其執行機制,資訊市場的價格水平極其運動變化規律。

  4、資訊產業的研究。

  資訊產業被認為是資訊經濟學的核心內容。資訊產業的研究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巨大作用。這部分主要研究資訊產業涵義、分類、產生過程與發展,資訊產業的特徵、作用,資訊產業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前景,資訊產業結構的涵義、形態、演進的特點和規律,資訊產業結構最佳化的標準、基本思路和調節方式,資訊產業的投入產出分析,資訊產業與資訊經濟規模以及與資訊產業發展相關的政策措施等。

  5、資訊化的研究。

  資訊化是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什麼是資訊化,烏家培認為,資訊化是資訊活動(包括資訊的生產、傳播和利用等)的規模相對擴大及其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相對增大的過程,它是一種社會經濟現象。從這個角度來講,資訊化一定要成為資訊經濟學的研究內容。資訊化的直接作用在於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可見,研究資訊化的意義重大。

  6、資訊系統的研究。

  資訊系統按資訊種類的不同可以分為經濟資訊系統、科技資訊系統、社會資訊系統等。而經濟資訊系統無疑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他任何資訊系統功能的發揮,都離不開經濟資訊系統的幫助。資訊系統的研究主要也是側重於經濟資訊系統,包括資訊系統的產生與發展,國家、地區、企業資訊系統的基本任務,資訊系統的費用與效益的比較,對資訊系統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評價和評價方法,資訊系統的執行、反饋、控制、監督等有關理論。

  參考文獻

  [1]婁策群,桂學文.資訊經濟學通論[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1998.

  [2]陶長琪.資訊經濟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

  大學生經濟學基礎論文 篇5

  摘要:

  以化石能源集中式利用為特徵的傳統經濟和社會發展模式正在逐步發生變革,而以新能源技術和網際網路技術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正在興起。本文主要對能源網際網路環境下的資訊經濟學做出初步的探究,闡述能源網際網路和資訊經濟學的來源和發展,並探討能源網際網路對資訊經濟學的影響。

  關鍵詞:

  能源網際網路;資訊經濟學;資訊科技

  一、資訊經濟學的發展歷程

  (一)由來

  資訊經濟學出現於上世紀60年代,並得到很大的發展,經過十多年的沉澱,於70年代趨向成熟。資訊經濟學在研究初期,主要側重於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這兩種研究方法互相促進、補充,奠定了資訊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後期,資訊經濟學在大量論著的問世下更加成熟,研究範圍也逐漸擴大,論著如美國霍羅威茨的《資訊經濟學》,日本曾田米二的《情報經濟學》等。

  (二)發展

  上世紀60年代初,資訊經濟學興起,一直到80年代初,資訊經濟學得到科學研究領域相關人士的公認,世界各發達國家都投入了大量人力,彙集各種型別的專業人才開展資訊經濟學的研究,使資訊經濟學不僅成為新的科學研究熱點,而且還在短短數年的時間裡得到極大的發展。1976年美國經濟學會在經濟學分類中正式列出資訊經濟學,1979年首次召開了國際資訊經濟學學術會議,1983年《資訊經濟學和政策》國際性學術雜誌創刊。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資訊經濟學更是憑藉自身的發展優勢及強大的經濟效益獲得迅猛發展,到了21世紀,全球社會更是一個資訊化的“地球村”,資訊在促進現代社會的發展中所佔的地位更是無與倫比。可以說,資訊經濟學迎來了飛速發展的黃金時代。

  二、能源網際網路環境對資訊經濟學的影響

  “能源網際網路”首次出現於美國學者傑里米裡夫金新著《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其定義、架構、組成和主要功能都還需要不斷完善,所以本文僅探討能源網際網路對資訊經濟學的影響,其影響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能源網際網路催生的資訊增值服務及對資訊經濟的影響

  能源網際網路事實上由電力、交通、天然氣、資訊四大系統組成,能源領域的變革對於資訊經濟具有決定性影響,進而對研究資訊經濟的資訊經濟學也產生了重大影響。化石能源的燃燒對環境造成的汙染和破壞,使得人們將目光放到了可再生能源的尋找與使用上。近年來,以可再生能源和分散式儲能為代表的新能源技術在理論研究和工程實用方面均已取得顯著進展。在四大系統中,資訊因網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而區別於其他三大系統,未來能源網際網路規模的增大將導致其涉及的資訊量會快速增長。客戶會受到多方限制,如資訊獲取渠道、資訊處理成本,他們可能有意願支付很小一部分成本來委託資訊服務公司來處理,資訊增值服務因此應運而生,例如,騰訊公司旗下的QQ和微信,就以此為模式產生效益價值。

  (二)資訊科技的發展成果促進了能源網際網路的建設

  隨著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的崛起,不可再生能源已經難以滿足人類的需要,於是資訊科技催生了能源網際網路。資訊科技與經濟技術的結合將在全世界創造一個新的市場,也會催生了多新時代下的產物,其中主要的產物有Mobike和Ofo的共享單車,阿里巴巴的無人超市。以共享單車為例,共享單車共享了資源的盈餘。車的擁有者可能只有10%的時間需要使用它,90%的時間車子是閒置的。共享單車的發起者就是看到這一點,透過網際網路把腳踏車的盈餘時間共享給他人。當盈餘能提供給更多人使用時,這種資產就變成了共享的資產,併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

  這種利用私人資源盈餘,來開發公共資源盈餘、並輸出準公共資源盈餘的方式都可以叫做共享經濟。鄉村和城市之間的資源交換、全球公共資源交換,均可以產生公共資源的共享模式。此外,新的資訊基礎設施,物流基礎設施,電商基礎設施,能源基礎設施等準公共資源也可以共享,並創造新的商業模式。中國出現了新浪、搜狐、網易等入口網站,它們共同構建了資訊共享的基礎設施,對促進資訊傳播流動和使用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之後是淘寶的海量交易,帶來支付、物流的發展,網際網路變成商業的渠道,變成了新的商業基礎設施。現在,我們進入了新的人工智慧的時代,以物聯網、大資料、雲計算為代表的基礎設施體系,推動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湧現,但隨之而來的還有一系列的新問題,急需解決。如,共享單車的出現,解決了城市“最後一公里”問題。而實際情況是,共享單車的停放混亂,部分市民為私自佔有、故意毀壞單車二維碼,這些問題都需要加強網際網路的監管與治理力度。

  三、結語

  本文對能源網際網路環境下的資訊經濟學問題做了初步的探索。借鑑資訊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針對能源網際網路的特點,對能源網際網路資訊價值增值、資訊價值評估、資訊增值服務模式、基於資訊的博弈分析和機制設計等核心問題進行了探討,並指出了有待研究的一些問題與面臨的挑戰,以待來者共同研究與指正。

  參考文獻

  [1]董朝陽,趙俊華,文福拴.從智慧電網到能源網際網路:基本概念與研究框架[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4(15):1-11.

  [2]倪琳娜,文福拴,尚金成.能源網際網路環境下的資訊經濟學初探[J].電網技術,2016(6):1612-1619.

  大學生經濟學基礎論文 篇6

  摘要:

  在純粹市場經濟的作用下,旅遊經濟的發展難免會存在一些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需要相應的政府職能部門對其進行有效的干預,可以說,政府在旅遊管理方面所發揮的職能對旅遊業發展來說具有非常明顯的推動作用。而政府本身也並不完美,在行使相關旅遊管理職能的過程中,仍舊還存在著不少侷限性。本文以經濟學為視角,對政府為何要行使旅遊管理職能以及政府要如何進行旅遊職能管理這兩個問題作了具體詳盡的分析,希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旅遊管理職能的有效行使。

  關鍵詞:

  經濟學視角;政府;旅遊管理職能

  在旅遊發展的過程中,政府到底應當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這在當前來看,仍舊是一個令人十分困惑的問題。相關實踐表明,不少地方政府在旅遊管理的過程中,依舊還存在著“錯位”或者“越位”行使職權的現象,這也引發了很多爭議,雖然引發這些爭議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是政府管理職能邢世得是否得當必定是其中最必不可少的關鍵因素之一。

  一、從經濟學角度看政府為何要行使旅遊管理職能

  (一)旅遊市場中的資訊不對稱

  所謂的資訊不對稱,其實是指資訊的結構不對稱,即交易雙方中的一方掌握了另一方所沒有的、但卻對其有著重要利益影響的資訊。在這樣一種資訊不對稱的條件下,市場的價格機制在完全競爭前提下所具備的效率性就會被大大降低,甚至會被完全失去,進而影響交易雙方“雙贏”交易的促成。在旅遊這一市場上,旅遊產品可以說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服務,幾乎是不可能用一種非常純粹的客觀標準來對其進行測度和加以表現的。對旅遊者而言,其在事前所能夠獲得具有較高服務質量的資訊相對來說是比較少的,大多是根據根據口碑或者企業的宣傳來決定其所要支付的價格的,旅遊者在現場的消費特質才是影響其所獲得的服務質量的最重要因素,其對支付價格所造成的影響並不大。如此一來,那些質量非常好的企業在這樣的市場中基本是不具備較大優勢的,大多企業到後來可能夠會選擇降低相應的質量標準,或者是退出這一市場。正是因為這種事前的不對稱資訊,才導致了旅遊這一市場中的“逆向選擇”現象越來越嚴重,旅行社用盡各種各樣的手段與方法來欺詐遊客的事件更是層出不清,嚴重破壞了旅遊市場的秩序,極不利於旅遊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旅遊業在發展過程中的合成謬誤

  在經濟學研究當中,合成謬誤是一種極為常見的認識性錯誤,即認為對某一個體中適用的情形,在整個群體當中也是同樣適用的。而事實是,在特定條件下,某些對個體來說是理性決策的行為,對群體來說,也有可能是非理性決策的行為。在旅遊業中,這種現象是極為常見的。一方面,旅遊企業在價格上存在的合成謬誤。某些個別的旅遊企業為了增加收益,就刻意地壓低價格,這時候在該企業的認知裡,是希望其他企業保持原來的價格的。

  那麼,對這個企業來說,這一降價增收的決策可以說是理性的。但是,當所有同質企業都透過降低價格來增加收益時,對這些單個的企業來說,不僅沒有任何益處,還會使得自己的境地變得更加尷尬。且這種由企業間任性競爭導致的不良後果,透過企業自身的力量,是根本無法解決的,這就要求政府對其進行協調和調控。另一方面,在旅遊投資上,也存在著合成謬誤現象。當某一個旅遊專案在獲得成功之後,很多其他的旅遊企業便會進行模仿,由於對旅遊市場供需狀況的把握不足,大多是透過對適用性的預期來對後來的收益進行推斷,這種盲目性決策使得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相似性產品,市場的供需狀況由此而發生了相反的變化,企業在這個時候就極其容易面臨失敗的威脅了。

  二、經濟學視角下政府旅遊管理職能的實施策略

  (一)明確政府旅遊管理職能的內容

  在當前這樣的環境中,作為政府,在行使相應的旅遊管理職能過程中,應當要有彈性,對那些能夠透過市場機制解決的問題,就要儘可能地避免進行直接的干預。當市場出現不完備地方,或者處於失衡險境時,才進行有效的介入。在世界旅遊組織釋出的研究報告中,曾指出,政府在旅遊業發展過程中,至少應當履行如下四種職能:立法職能、規劃職能、協調職能和投資職能。與此同時,還要完成如下五個基本目標:為居民出行提供服務、滿足居民度假和閒暇的權利、從事旅遊文化開發與研究、推動旅遊業在各個領域中的開發和建設、保護自然並協調環境的共生。對不同的國家與地區來說,旅遊發展的層次是不同的,所以政府所應該採取的政策與措施等也應該是有差異的,具體職能的行使也是有差異的。通常情況下,宏觀調控、組織協調、政策法規、營銷規劃、公共服務以及資訊管理等都是其應當要行使的基本職能。

  (二)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針對中國的旅遊業發展到底應該由政府計劃主導,還是由旅遊市場本身這隻看不見的手來主導,一直以來都存在著較大的爭議。就前者政府主導型的發展戰略而言,就是指根據旅遊業的自身發展特點,將市場為主,對資源進行配置,由此而使政府主導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以為旅遊業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就後者市場主導型發展戰略而言,目前關於這方面的提法其實並不多,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我國當前的旅遊市場機制不夠健全、人們更加傾向於接受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指導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主導作用的發揮。由此可見,想要從文字上來對其加以區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從具體實踐也可以看出,政府和市場的分工應該是明確的,作為政府,應當儘可能地做好自己的“守夜人”角色,以促進市場作用的有效發揮。

  三、結束語: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旅遊市場中的資訊不對稱以及旅遊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合成謬誤要求政府必須要加強旅遊職能管理。並且,旅遊經濟要想得到健康發展,就必須要能夠找到政府職能行使和旅遊市場作用的平衡點,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才有可能更加有效地促進旅遊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曉梅。基於經濟學理論的政府旅遊管理研究[J]。商業時代,2013,23:124—125。

  [2]唐建兵。“旅遊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01:91—94。

  大學生經濟學基礎論文 篇7

  [摘要]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序的加快,市場國際化的程度不斷提高,作為能源行業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煤炭企業,所面對的競爭已經不僅侷限於國內,市場競爭經驗豐富的跨國公司成為了眾多國內煤炭企業新的競爭對手。與此同時,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不斷深入使得煤炭產品需求步入深度調整期。煤炭企業如何根據國家宏觀經濟環境、行業環境和企業內部資源制定準確的市場營銷戰略,成為煤炭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制勝的關鍵。本文從現階段煤炭企業營銷所存在的誤區出發,提出了有效的營銷策略。

  [關鍵詞]

  煤炭企業 營銷策略 市場競爭 運營機制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序的加快,市場國際化的程度不斷提高,作為能源行業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煤炭企業,所面對的競爭已經不僅侷限於國內,市場競爭經驗豐富的跨國公司成為了眾多國內煤炭企業新的競爭對手。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放手2010年度的煤炭銜接會,使電煤邁出了市場化的關鍵一步,雖然煤炭市場定價環境還不完全具備,但煤炭價格的市場化趨勢已經越來越為強勁。尤其是我國“十二五”期間“最佳化能源結構,調整能源產業佈局,推進能源科技創新”的發展戰略,將煤炭市場推入了一個深度調整期,煤炭市場進入持迷時期的趨勢越來越為明顯。面對新的市場競爭機制,煤炭企業如何根據國家宏觀經濟環境、行業環境和企業內部資源制定準確的市場營銷戰略,成為煤炭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制勝的關鍵。但是,由於受傳統競爭機制的影響,我國眾多煤炭企業在市場營銷理念和營銷策略方面都存在諸多問題,不能滿足新的市場競爭機制的需要。

  二、我國煤炭企業市場營銷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煤炭企業市場營銷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1.市場營銷理念落後導致營銷機制脫節

  市場營銷理念落後是我國煤炭企業市場營銷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這一現象與我國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有著極大的關係。

  作為我國的基礎能源產業,煤炭企業多數屬於國營企業,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煤炭企業的營銷大多屬於關係營銷,既便是在煤炭資源市場化後,這一理念依然沒有得到改變,從企業領導到營銷人員仍然將發展“關係”作為煤炭企業營銷的重要手段,而忽視了市場需求,忽視了提高煤炭產品的附加值和服務能力。在這種錯誤的市場營銷理念影響下,多數煤炭企業不知道何為市場營銷,只是將銷售產品誤認為是市場營銷,缺乏對營銷策略的研究,落後的理念使企業的市場營銷能力與當前市場競爭機制完全脫離。

  2.盲目關注銷售量的增加導致產能過剩

  盲目關注銷售量的增加,是我國煤炭企業市場營銷存在的又一重大問題。眾多煤炭企業為了擴大銷而盲目地擴大生產,關注於產量和產值的增長,而缺乏對營銷策略的建立,對煤炭產品的開發過於單一,導致煤炭產品質量不高,產品缺乏創新,大量產品屯積,產能過剩問題日益嚴重。嚴峻的產能過剩現象,給企業市場營銷帶來巨大的壓力,但在生產量和屯積量不斷增加的同時,卻是煤炭的市場需求不斷下降,供大於求的狀況給煤炭企業帶來更大的市場營銷壓力,將煤炭企業推入惡性迴圈的困境。

  三、我國煤炭企業營銷策略

  根據我國煤炭企業營銷所存在的問題,以及新的市場競爭機制,要提高煤炭企業市場競爭能力,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營銷策略:

  1.從意識入手,改變營銷理念

  煤炭營銷不是推銷、銷售煤炭產品,更不是單一的賣煤。在新的市場競爭機制下,煤炭企業要從領導到員工全面更新觀念,將附合市場競爭機制的市場營銷理念深入貫徹到整個煤炭產品的生產、管理、銷售、運輸、服務等整個過程中。在此基礎上制定先進的營銷戰略,對市場進行深入的研究與預測,加強新產品的開發力度,建立合理的銷售渠道,建立合理的定價機制,尤其在當前煤炭市場國際化程序不斷加快的背景下,更應該將營銷觀念定位於全球市場,使企業從理念上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

  2.從產品入手,實施品牌策略

  一直以來,由於傳統的“關係”式銷售策略,使得品牌策略在煤炭行業未被重視,但在新的市場競爭機制影響下,尤其是煤炭市場國際化的趨勢下,煤炭企業打造品牌效應,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成為了煤炭企業提高市場佔有率的最佳手段。品牌策略包括品牌名稱的設計、品牌質量的保證、售後服務體系的完善、品牌形象的打造等,尤其是在國家“最佳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加強環境保護,加大潔淨煤技術研究開發力度”的理念下,煤炭企業更要從產品入手進行創新,打造潔淨、高效的煤炭產品,打造綠色品牌。

  3.從市場入手,建立客戶戰略

  優質、穩定的客戶群是企業生存的重點,對於煤炭企業來說更是如此。煤炭企業在建立營銷策略上,要從客戶入手,準確分析目標市場,充分把握使用者需求、規模、地理位置等資訊,及時調整使用者結構,建立有機的客戶戰略體系,並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調整產品結構。比如省內外市場、國內外市場的變化情況,相關政策法規調整情況,市場煤炭需求和庫存情況,競爭對手營銷策略變化及產品結構調整,使用者需求變化等,都應當進行充分的考慮,納入客戶戰略機制中,制定出有針對性的營銷策略。

  四、結束語

  總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序不斷加快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改變的背景下,煤炭行業的市場競爭機制已經發生了番天覆地的變化,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領更多的市場份額,提高企業市場競爭能力,煤炭企業必須改變傳統的“關係”式營銷策略,從市場營銷理念、產品結構最佳化、客戶戰略制定等方面入手,制定適合當前市場競爭機制的營銷策略,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擁有強大的競爭能力,保障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彬.淺論煤炭企業客戶關係管理[J].能源技術與管理,2004.6

  [2]連立英.金融危機下中國企業營銷策略的選擇[J].市場營銷,2009.8

  [3]段紅.淺析煤炭企業創新營銷模式[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9

  [4]薛勇.煤炭企業營銷策略問題的探討[J].價值工程,2007.1

  大學生經濟學基礎論文 篇8

  摘要:

  時事政治主要是指最近期間發生的,能夠體現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以及體現國際、國內形勢發展的狀態和趨勢的事件。時事政治教學是指在思想政治課程中,對學生進行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教育,是幫助學生透視社會熱點,正確認識形勢,把握時代發展趨勢的一種教學。它不僅能使學生透過這扇“視窗”瞭解國內外大事,拓展知識視野,而且能使學生學會理論聯絡實際的方法,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和分析判斷能力,瞭解當今世界的發展態勢。

  關鍵詞:

  高中;時事政治;社會熱點

  在當代的教育制度下,學生總是被沉重的學習負擔所壓制,每天沉浸在教科書與作業之中,而很少有機會關注身邊的時事政治。學生對時政的漠然顯然是一個巨大的漏洞。尤其是對於我們文科生來說,關注時事,評論時事,顯得更為重要。古人有云:“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然而,我們做到了嗎?據此,我們針對這一現象,展開課題研究,希望能夠提升學生對時政的關注程度,並以此來警戒自己,成為未來國家真正的主人。

  一、課前開展時事講評

  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在課餘時間收集事實材料,在政治課前的進行新聞報道,報道的內容範圍不限,然後由全體同學講評,教師做最後的總結。時事講評的課堂遵循每個學生都要作為演講者的原則,每次課堂的時候隨機抽取幾名學生,這樣能夠調動起學生關注時事的積極性,養成每天看報紙、收看新聞的良好習慣。在時事演講課堂中,同學們要針對演講者的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在課堂上展開討論,並結合政治理論知識進行分析論述。例如在黨的召開期間,我組織了學生開展了幾節時事演講課,圍繞報告中的精神,結合思想政治理論進行分析,學生們在課堂中各抒己見,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在時事講評的過程中,課堂由原本的教師一人講解的方式轉向了學生佔主體進行主動質疑、學習的方式,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加深學習的印象,開闊了思路,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有意識地把時事熱點、重點問題在教學中進行滲透

  教師自覺地把時事熱點、重點問題在教學中進行滲透,由過去的引用、灌輸,轉變為有意識地滲透,把精選的時事熱點、重點問題的背景材料補充到教材中去,並可透過多種手段,特別是透過多媒體教學工具加以展示,增強分析物件的直觀性、形象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透過精講、引導、點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走出書本。

  三、組織專題講座

  當國內外發生重大的事件之後,黨中央釋出頒佈新的政策之後,作為政治教師就應當及時召開專題講座,對全校的高中生開展時政專題教育。在我歷年來的政治教學中,就採用了專題講座的形式,讓學生們瞭解社會最新動態。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召開、中共的召開和國際金融等國內外的大事,都透過專題講座的召開幫助學生們養成關注時事的精神,透過對時事政治的分析,讓同學們加深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

  四、正確運用時政材料進行教學

  在選取了合適的時政材料的基礎上,教師必須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來運用這些材料,單純的材料堆積和知識點的“滿堂灌”都不能很好地達到時政教育所應有的效果。

  第一,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髮揮主動性和能動性。時政教育以教師為主導,在教學之前對時政材料進行整理和分析、考慮與教材結合、教學方法的開發,在教學過程中對時政材料的呈現、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討論、評價和總結。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自行組織的合作學習、討論、分析、總結等環節上,教師應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理解課堂所學內容,內化知識。

  第二,提升教師自身的素質。在新課程改革時期,對教師自身各方面的素質要求也相對更高,包括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知識體系的更新等。紮實過硬的專業知識是教師做好時政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教師首先應當積極學習專業知識,在教學中與學生共同進步。政治是一門知識更新較快的學科,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和內容,緊跟時代的步伐,不能將與時代脫節的知識教授給學生。

  第三,改革教學方法。良好教學方法對時政教育至關重要,突出學生主體性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是新提出的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的科學的教學方法,在時政教育中,這種方法也可充分採用。“自主―探究”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都是進行時政教育可以採取的教學方法。

  五、重大時事問題的複習對策

  建議考生在衝刺階段千萬不能放棄對“時政熱點”特別是重大時事問題的學習,應當強化複習,透過專題講座、課前新聞釋出會、時事演講、政治小論文等多種形式加強學生對時政熱點的掌握。複習的面應當寬泛一些,圍繞“經濟繁榮、社會公平、生態安全”三大主題展開。重點關注近幾年一些持續性較強、經久不衰的熱點,如環境保護、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等方面的時事問題。

  高考試題的命題越來越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特別是對現實問題的理解能力和理論聯絡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高考政治學科試題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涉及重大時事,並且還可能作為背景與其他文綜學科相聯絡來綜合考查學生的實際能力。因此,在高考文綜政治科目的複習過程中,一定不能夠忽視對於重大時事問題的複習。

  六、採取必要的輔助手段,發揮現代教育的功能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外活動的事間,組織學生對一些熱點、重點問題開展課題研究;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調查研究;撰寫小論文,進行評比;開設專題講座;佈置大型圖片展覽;進行知識競賽等,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形式,使之成為學生在課堂學習之餘認識社會,瞭解國家的視窗。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有效開發、充分利用時政資源是當前貫徹實施新課改精神的一項有效措施,有利於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生動性、靈活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更有利於學生和個性解放和全面發展。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時政資源的開發過程中有進一步研究價值的角度,基於目前時政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還處在教師自發階段,所以面對這一問題的有效解決辦法便是建立政治課程資源開發體系,這樣,教師們的資源開發便由自發到規範的自覺階段,有利於建立一個資源共享的平臺。此外,教育部門還應改革課程管理評價機制,將教師開發資源的能力與成果融入評價範圍,從而促進教育教學和教師整體水平的發展。

  大學生經濟學基礎論文 篇9

  摘要:

  在當代中國,開展資產證券化和貸款轉讓已成為大熱的趨勢。中國銀行業貸款的結構也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存短貸長的矛盾日益凸顯,客戶集中度和行業集中度維持在較高水平,而這一方面需要新增貸款調結構,更重要的是存量貸款的調結構。開展貸款轉讓和資產證券化,不僅有利於我國商業銀行達到監管要求,也有利於防範和化解銀行風險,本文就對資產證券化的基本內容進行闡述,概述了其發展歷程以及對宏觀經濟調控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

  資產;現金流;收益;資產證券化;經濟調控

  引言:

  資產證券化的產生被譽為是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來金融領域最具生命力和創新的金融創新,其具有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金融領域的執行效率等優點,這些使其在金融領域煥發新的生機,所謂的宏觀調控指的是為了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總水平和保持國際收支平衡而透過政府實施的政策措施以調節市場經濟的執行,本文就闡述了資產證券化在我國宏觀經濟調控中的積極作用。

  1.資產證券化簡介

  1.1資產證券化的概念及分類

  通俗而言資產證券化是指將缺乏流動性、但具有可預期收入的資產,透過在資本市場上發行證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獲取融資,最大化的提高資產的流動性。資產證券化在一些發達國家運用非常普遍。目前美國一半以上的住房抵押貸款和四分之三以上的汽車貸款是靠發行資產證券提供的。資產證券化是透過在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發行證券來籌資的一種直接融資方式。

  廣義上講,資產證券化分四類,第一類是實體資產證券化、第二類是信貸資產證券化、第三類是證券資產證券化、第四類是現金資產證券化。

  1.2資產證券化的重要運作機理

  資產證券化相關的運作機理是其運作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在資產證券化的運作中重要的原理包括如下三點:其一,資產重組原理,即透過對資產的合理組合以實現在收益目標和特徵不變的情況下,投資利益可以儘量大而風險儘量降低;其二,風險隔離原理,知識資產證券化的重要特徵,既規定了真實出售作為前提,也使得特殊目的信託機構的唯一目的是經營和運作資產證券化;最後,是信用增級原理,指的是運用相應的金融工具和手段使得資產的信用級別升高,從而起到降低發起人的籌資成本的作用[1]。

  2.我國資產證券化的發展歷程

  在中國,資產證券化起步較晚,直到2005年央行和銀監會才聯合釋出《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管理辦法》,隨後建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獲准進行信貸資產證券化首批試點。2007年,國家又在浦發銀行、工商銀行、興業銀行、浙商銀行及上汽通用汽車金融公司等機構進行了第二批試點。但是就在第二批試點額度用完之時,恰逢2008金融危機席捲全球,由於經驗不足和對資產證券化產品的談虎色變令這一新興事物的成長戛然而止。但是在經歷了2009年的信貸狂飆之後,監管部門對資本充足率的硬約束以及隨後的.信貸收緊令,使得業界對資產證券化重啟和擴容的呼聲又起[2]。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全球金融機構對於資本的需求普遍提高。歐美銀行主要透過剝離非核心資產來籌集資本,而中國銀行業則從資本市場上大規模融資來補充資本。開展資產證券化和貸款轉讓已勢在必行。2005年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聯合釋出了《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管理辦法》,我國資產證券化經過近6年試點,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而我國貸款轉讓市場交易規模於2008年已達到8000億元左右,2009年以來隨著銀行新增貸款規模大幅增長,貸款轉讓業務加速發展。中國銀行業貸款的結構也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存短貸長的矛盾凸顯,客戶集中度和行業集中度維持在較高水平,這一背景下需要新增貸款調結構,更重要的是存量貸款的調結構。

  3.資產證券化對我國宏觀調控的積極作用

  首先,就是資產證券化的出現使得借款人和最終的貸款的使用者之間關係緊密,直接減少了銀行在中間的媒介功能,銀行和公開市場之間的界定模糊化,從而改變了金融的結構,提高了金融的工作進行效率[3];其次,根據經濟學相關的原理,資產權利形式存在的證券化資產通用性和流動性都極強,因此資產證券化在宏觀上提高了對資源的利用率;第三,資產證券化可以透過將金融風險轉給那些願意並可以承擔風險的社會個體和對銀行信貸過程中的隱蔽風險的公開化這兩種途徑,實現對金融危機的防範和應對;第四,透過上述對金融結構的最佳化以及對金融體系穩定性的提高,能夠對經濟增長起到促進作用;最後,資產證券化也使得貨幣政策在金融市場中的流動性和影響力增強,相應的形式和內容也逐漸豐富。

  4.資產證券化的發展建議

  上述闡述了資產證券化對我國宏觀調控的積極作用,但是經歷了美國的金融危機之後,也讓人們認識到了資產證券化的潛在風險,因此本文提出幾點資產證券化的最佳化發展措施:

  其一,要逐漸完善資產證券化的相關管理和發展政策的建立,使得其發展有明確而可實施的方案和計劃,並在合理而有效的管理下健康發展;

  其二,透過系統的建設來提高資產證券化的業務效率和管理水平;

  其三,要改進資產證券化的業務組織和促進發展的機制[4];

  其三,應大力促進其試點業務向常規業務轉變;

  其四,完善會計、稅收、法律環境建設;

  其五,建立完善、統一的交易機制和交易平臺;

  其六,逐步豐富資產證券化的參與主體,擴大基礎資產的發行範圍;其七,逐漸推進資產證券化衍生產品的創新。

  結論:

  綜上所述,資產證券化在我國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目前已經煥發出巨大的生命力,在我國的宏觀調控中也展現出了巨大的作用,但也不能盲目的進行其相關建設和發展,次貸危機後明確其風險而積極的採取相應的最佳化的發展措施將是我國當下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工作重點,未來我國的資產證券化發展值得期待!

  大學生經濟學基礎論文 篇10

  摘要:

  非均衡模型也會獲得與理性預期假設同樣的信用,而他們都是以某些經濟主體的理性最優行為為基礎的,從而縮小了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差距。

  關鍵詞:

  宏觀經濟學;研究

  一、理性預期假設理論(REH)

  (一)理論簡史

  要想對理性預期假設理論的歷史重要性有一個深入的瞭解,就不可避免的要提到貨幣主義,它給凱恩斯主義帶來的衝擊要大於對於理性預期假設出現給予的幫助。貨幣主義理論幾乎是由弗裡德曼(1968)一人單獨創立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該理論促進了現代新古典主義流派的復甦。貨幣主義者強調貨幣供給的重要性,並認為對於政府而言,貨幣政策比財政政策刺激更有效。而凱恩斯主義者們則認為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都是有效的,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比如流動性陷阱)財政政策反而更有效。貨幣主義者們提出貨幣政策對於實際產出會有個短期效應,但是由於從長期預期來看,期望利率和現實利率相等,所以貨幣政策不會對實體經濟變數產生影響。從長期來看,貨幣供給變化產生的效應會被價格水平的增加而抵消掉。

  在弗裡德曼完成他的理論以前,費爾普斯曲線是一個被普遍認可的理論框架,用來解決名義收入分成價格層面和實際產出層面。弗裡德曼首先提出了通貨膨脹和失業之間並不是永遠都能夠劃等號的。自然率假說理論(NRH)粉碎了現有的最佳穩定政策理論框架,決策者們再也不會去菲利普斯曲線上尋找最佳穩定點了,因為菲利普斯曲線已經不再適用了。自然率假說理論(NRH)指出,如果沒有持續加速的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縮,貨幣增長不會導致實際失業率和自然失業率之間存在誤差。

  (二)對於理性預期假設的質疑

  儘管理性預期假設說一直在不斷進步和完善,但是對他的批判也一直都沒有停止過。理性預期假設最主要的條件就是經濟主體要能夠合理、充分的利用好他們所擁有的一切相關資訊,從而形成對通膨的預期。但是,一些質疑者們,比如弗裡德曼(1979),他就提出了理性預期假設並沒有明確的解釋資訊是如何收集並充分使用的,也沒有明確說明是如何利用這些資訊來形成預測的。理性預期假設認定在形成預測時,所有的資訊都是可用的,這也就要求所有人對於經濟結構和執行過程都必須十分了解。

  對此理論第二大質疑就是理性預期均衡收斂的可能性。Shiller(1978)就提出了這樣的質疑:如果模型改變了,從而連帶著原有的理性預期機制也就不再理性了,這樣的話新的預期機制還能找到嗎?另外,當這個新的機制出現時,他還會是理性的嗎?如果是的話,它能夠在短期內就發揮出作用嗎?理性預期假設所提出的那種價格和工資的完美彈性,暗示著在瓦爾拉斯試驗中的均衡價格下,會有短瞬的價格調整,然而這又與現實世界是相背離的。Modigliani(1977)宣稱理性預期假設最大的缺陷就是透過實際案例證明了他的不協調性,這些案例揭示了該假說所產生的實際失業率和自然失業率之間存在著頻繁的、持續性的誤差。

  二、非均衡狀態理論

  (一)背景介紹

  在宏觀經濟學的後凱恩斯主義中,有一項發展就是試圖去融合凱恩斯模型和新古典主義模型,這種流派就叫做新古典-凱恩斯綜合體。該綜合體也是在嘗試對一個宏觀經濟學行為提供一個微觀經濟學基礎。首先,它揭示了流動性偏好和消費行為都來源於個體利用最大化原則,投資行為可以來源於利潤最大化原則。其次,他透過把庇古效應引入凱恩斯模型中,實現了充分就業均衡。也就是說,價格彈性加上財富效應會確保實現充分就業均衡。第三,關於價格彈性輪流出現的假設引出了貨幣中性概念——新古典學派的理論,與凱恩斯主義者的結論正好相反。可以看出,這種把凱恩斯主義模型和新古典主義假設結合起來的特殊方法很完善,美中不足就是剝奪了凱恩斯主義模型的原本特徵,並強迫模型以瓦爾拉斯實驗過程為根基。

  新古典—凱恩斯綜合體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個均衡的系統,但是凱恩斯主義系統則是一個非均衡系統,系統內部會廣泛傳播非主觀性的失業,這些失業有時也會被偶然的抵制掉,但是整體上不會產生趨向恢復的內部傾向。他們嘗試透過非均衡模型來解釋失業,而不是用瓦爾拉斯試驗過程來解釋。

  (二)最新發展成果

  該理論研究方面的最新突破都是指向了對原有模型的缺陷的調整。他們特定的目標之一就是解釋為什麼價格沒有改變,而不是當價格保持穩定時,會發生什麼。同時,他們也嘗試證明在不存在價格-工資剛性外生的假設下,不均衡狀態也是可能出現的。與早先的固定價格模型形成對比的是,Benassy(1975)、Hahn(1978)和其他學者都嘗試去解釋失業和蕭條價格內生是同時的。而在Dreze(1975)和Benassy(1975)研究的價格設定的非瓦爾拉斯試驗計劃中,機構在階梯變化的市場價格下,無法購買或出售所有他們想要的。在這種完全競爭形勢下,政府只要是處在壟斷競爭環境中,就能夠成為價格的操控者。Benassy的研究被普遍認為是第一個形成了一般非瓦爾拉斯試驗模型,把價格行為內生化。

  結論

  最近關於非均衡方法的主要貢獻就是提出工資和價格的缺乏彈性使得他們對於系統而言是內生的,而不是外生的結論。同樣,價格設定行為的理性化也在限制定量模型中得到了發展。因此,非均衡模型也會獲得與理性預期假設同樣的信用,而他們都是以某些經濟主體的理性最優行為為基礎的,從而縮小了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差距。

  大學生經濟學基礎論文 篇11

  摘要: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針對經濟資訊在宏觀經濟管理當中應用問題進行簡要分析,透過具體論述了經濟資訊與宏觀經濟管理二者的概念,加強了對宏觀經濟管理的重要性問題進行深入性的認識。

  關鍵詞:

  經濟資訊;宏觀經濟管理

  一、宏觀經濟管理意義

  在進行宏觀經濟管理活動的過程中,應當結合經濟發展實際情況,順應時代發展規律。宏觀經濟管理行為同樣需要能夠滿足市場經濟發展需要,以及平衡市場的能力。從內容上看主要包括幾個方面:首先,宏觀經濟管理需要目標市場調控相關不足部分。由於市場調節的能力有限,又存在弱點,往往在進行調節的過程中缺少必要的實時性,因此,需要政府加以宏觀調控。當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是公有制為主,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其次,在進行宏觀調控的過程中,政府對國有企業放權,不會過多幹涉國有企業的生產與經營決策問題,這樣就十分有效的維護了形成的市場經濟環境。並對市場經濟的弊端進行規範,從根本上確保了國有資產以及相關問題的安全性。最後,進行宏觀經濟管理能夠更好的維持市場經濟的環境良好與秩序健全。透過加強宏觀調控的力度,能夠更好的實現社會分配的公平性。更好的維護國家經濟利益。國家也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增強監督力度與機制。不斷促成良好經濟競爭環境。

  二、宏觀經濟管理條件下的經濟資訊重要性分析

  經濟資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重要的一項內容,其能夠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部門之間形成良性溝通提供橋樑性的作用。同時,也是經濟管理部門行為的重要資料指導。能夠有效的促進社會經濟生產管理效率提升,拓展人類智力發展。因此,大量的收集和掌握經濟資訊對提升生產力以及提升實踐效率意義重大。經濟資訊同樣還能夠具體影響經濟社會的發展,其能夠從很大程度上影響國家經濟建設過程中對資源的開發程度與利用效率。是工業發達國家在進行發展的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能夠從根本上推動發展。與此同時,經濟資訊在現代經濟環境當中表現出多元化功能的特徵,能夠開發、增值、預測經濟行為相關活動。在人類社會生活當中,資訊、物質以及能源作為人類發展的不可或缺重要基礎,其中資訊的重要性表現出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三、基於宏觀經濟管理條件下的經濟資訊應用措施

  宏觀經濟管理行為從內容上看主要包括幾個方面,具體包括計劃、決策、監管以及服務等部分。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宏觀經濟管理實際效率,需要不斷健全宏觀建立機構機制。經濟資訊意義重大,其對宏觀經濟管理的影響更加至關重要,因此在進行宏觀經濟管理行為開展的過程中需要採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斷提升和完善經濟資訊管理系統。

  (一)構建科學合理經濟資訊管理網路

  在進行經濟資訊應用措施管理的過程中想要做好資訊工作,必然需要具備如何掌握經濟資訊的能力,而經濟資訊掌握同樣需要遵循一定的收集原則和規範。經濟資訊的收集工作更加需要科學的設計與規劃,不能貪多求全。盲目的經濟資訊收集會增加資訊管理的負擔,不利於形成良好的經濟資訊管理。同時,經濟資訊收集還要確保資訊的及時性,要充分體現出資訊的時間觀念。除此之外,經濟資訊的掌握與收集更加要有針對性,只有有針對性的資訊才具有使用價值。另外,經濟資訊的收集還應當從實際出發,形成系統性、完整性的長期資訊收集機制。

  (二)建立宏觀經濟管理資訊系統

  宏觀經濟資訊管理系統是一種在一定範圍內體現經濟資訊總體正常執行的內部聯絡和特徵的資訊。對於宏觀經濟的管理,要逐步建立一配套的宏觀經濟管理資訊系統。此係統應堅持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統的完整性,允許一定的獨立性、保證一定的可靠性、講究經濟性的原則。體制改革是宏觀經濟政策效應能夠實現的保證,所以要加大力度進行體制改革,首先要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為加快國有經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要不斷的改革國有企業提高勞動力的流動性,還要改進我國的金融體制,逐步與國際金融接軌,更要實現財政體制變革,實現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良好財政體系,要建成現代國家體制,不斷提高政府的效率和廉潔性。

  (三)加強經濟資訊導向作用

  我國不斷加大宏觀經濟管理力度,最終目的在於推進我國經濟發展整體進步。為了實現這一最終目標,在宏觀經濟管理中要加強經濟資訊的引導作用。經濟資訊在宏觀經濟管理和控制中一直具有雙方面的影響,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只有保證經濟資訊應用科學合理,才能促進經濟管理效率的提升,若應用不當,則會對宏觀經濟管理起到制約影響。因此,在宏觀經濟管理中必須要加強經濟資訊的引導作用,以經濟資訊為重要的發展導向,實現推進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例如,在某地區內進行經濟資訊的收集、整合,分析出對該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以此為依據相關部門採取合理的宏觀調控政策以促進經濟發展順利,推動區域經濟整體進步。同時,透過經濟資訊的引導,能夠避免出現區域性經濟和整體經濟衝突的問題。提升區域性經濟發展效益推動整體經濟進步,實現宏觀經濟管理目標。

  (四)加強宏觀經濟體制改革

  基於經濟資訊所產生的重要意義,在經濟管理中相關部門要注重經濟資訊引導下宏觀經濟體制的改革。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形勢,可以進行的宏觀經濟體制改革有:

  ①在考慮到宏觀經濟長效發展的基礎上,對國有企業當前的體制進行分析,並採取針對性、個體化措施加強對國有企業體制的改革,提高勞動力的流動性。

  ②基於我國當前經濟體制的發展情況,可大力倡導,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以便能起到推動國有經濟健康、良好發展的作用。

  ③透過對國際金融形勢的分析,加強對我國現有金融體制的改革,使國內金融體制能夠與國際接軌,進一步地促進我國經濟的良性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針對經濟資訊在宏觀經濟管理當中應用問題進行簡要分析,透過具體論述了經濟資訊與宏觀經濟管理二者的概念,加強了對宏觀經濟管理的重要性問題進行深入性的認識。除此之外,更對經濟資訊條件下的宏觀經濟管理應用效果進行了論述,最後,對如何應用經濟資訊加以論述,目的就是為了能夠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應對措施。

  參考文獻

  1、從桑弘羊的經濟政策看中國古代的宏觀管理吳婭茹華夏文化1995-08-15

  2、宏觀經濟管理與中央權威胡影江淮論壇1996-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