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200字> 小學生正月十五鬧元宵作文200字(精選6篇)

小學生正月十五鬧元宵作文

小學生正月十五鬧元宵作文200字(精選6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正月十五鬧元宵作文200字(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生正月十五鬧元宵作文1

  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這天皓月當空,人們都喜氣洋洋地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廣場上頓時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

  你瞧那兒,一盞盞彩燈掛起來了,真是形態各異,千奇百怪。有的像一朵欣然怒放的荷花亭亭玉立,有的像一隻正在打鳴的公雞,有的像一隻正在草坪上跳來跳去的小白兔,有的像一隻正在啃骨頭的小狗,有的像兩隻小貓牽著手,正在向我們招手呢?各個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接。

  燈籠下掛著一則則謎語,人們正圍在一起興高采烈的猜著。有的絞盡腦汁的想著,有的猜對了,就手舞足蹈的說:【我猜對了,我猜對了!】有的這個謎語也想不出,那個謎語也想不出眉頭緊皺,有的一個都沒猜到扼腕嘆息。

  元宵節的夜晚真是熱鬧非凡。那五顏六色的燈光把正月十五的夜晚打扮得異彩紛呈。

  小學生正月十五鬧元宵作文2

  正月十五鬧元宵。各式各樣的龍燈隊伍經過城市的大街小巷,來到廣場會合。老百姓也不約而同地湧上街頭;爸爸牽著我的小手來到擁擠的人群中。

  元宵節真樂鬧。廣場上有各式各樣的龍燈,有飛龍、板龍還有許多叫不出名的龍在廣場上飛舞著。到了晚上每條龍都跟活的一樣。我問爸爸為什麼要鬧元宵?爸爸一時也說不清楚。回到家裡立刻上網查尋,才知道“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早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活動隨著歷史的發展而改變,漢代才一天;到唐代為三天,宋代則為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十七的夜裡才落燈。而現在元宵為正月十五當天。

  我終於知道了元宵是怎麼來的了!

  小學生正月十五鬧元宵作文3

  元宵節在中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也稱“元夕節”,又名“燈節”或“燈夕”。按照中國古代的習慣,“元”指月亮正圓,一年之中有所謂“三元”──正月十五稱為“上元”,七月十五稱為“中元”,十月十五稱為“下元”;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故此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宵”即夜也,所以元宵亦有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之夜的意思。

  小學生正月十五鬧元宵作文4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早在XX多年前西漢時就存在了,元宵節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倡議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莊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了元宵節。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謎,猜謎的人眾多。一般是把謎語寫在紙上,貼在五光十色的燈籠上讓人猜。

  我喜歡猜燈謎,喜歡有趣的元宵節。

  我愛元宵節!

  小學生正月十五鬧元宵作文5

  昨天是元宵節,上午我們去大街看錶演,有舞龍,舞獅,扭秧歌,打鞭,武術,敲鑼打鼓…… ……因有盡有。每場表演都很精彩,而且,那裡有很多賣東西的,媽媽給我買了點吃的,是香噴噴的醬香餅和烤玉米。哦!對了,那還有吹糖人的和畫糖畫的,只是圍在一旁的人太多,我們等不了太久。過了一會兒,我們就回家了。

  到了吃飯時間,媽媽為我們煮了元宵,特別好吃。到了晚上,我們看了元宵晚會,很好看,很快就到了睡覺時間,我們只好睡覺了。真是開心的一天!

  小學生正月十五鬧元宵作文6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吃過晚飯已經快8點了,我和媽媽急急忙忙跑到樓頂。樓頂已經有好多的小朋友了,手裡都提著燈籠。有美猴王,有大公雞,小馬駒,還有豬八戒等各式各樣的燈籠,還有的小朋友在放炮。

  開始放焰火了,有紅色的,金黃色的,紫色的,粉紅色的和綠色的。有的像菊花盛開,有的像衛星,有的像流星,有的像瀑布,還有的像彩色的雲朵,真是形態各異,漂亮極了。我都忘了自己有恐高症了。

  焰火放完了,我們也都下樓了。好熱鬧的元宵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