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考試知識點總結
在學習中,大家都背過各種知識點吧?知識點有時候特指教科書上或考試的知識。為了幫助大家更高效的學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數學考試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數學考試知識點總結1
空間兩條直線只有三種位置關係:平行、相交、異面
1、按是否共面可分為兩類:
(1)共面:平行、相交
(2)異面:
異面直線的定義:不同在任何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或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異面直線判定定理:用平面內一點與平面外一點的直線,與平面內不經過該點的直線是異面直線。
兩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範圍為(0°,90°)esp.空間向量法
兩異面直線間距離:公垂線段(有且只有一條)esp.空間向量法
2、若從有無公共點的角度看可分為兩類:
(1)有且僅有一個公共點——相交直線;
(2)沒有公共點——平行或異面
直線和平面的位置關係:
直線和平面只有三種位置關係:在平面內、與平面相交、與平面平行
①直線在平面內——有無數個公共點
②直線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
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條斜線和它在這個平面內的射影所成的銳角。
高中數學考試知識點總結2
★高中數學導數知識點
一、早期導數概念————特殊的形式大約在1629年法國數學家費馬研究了作曲線的切線和求函式極值的方法1637年左右他寫一篇手稿《求最大值與最小值的方法》。在作切線時他構造了差分f(A+E)—f(A),發現的因子E就是我們所說的導數f(A)。
二、17世紀————廣泛使用的“流數術”17世紀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自然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在前人創造性研究的基礎上大數學家牛頓、萊布尼茨等從不同的角度開始系統地研究微積分。牛頓的微積分理論被稱為“流數術”他稱變數為流量稱變數的變化率為流數相當於我們所說的導數。牛頓的有關“流數術”的主要著作是《求曲邊形面積》、《運用無窮多項方程的計算法》和《流數術和無窮級數》流數理論的實質概括為他的重點在於一個變數的函式而不在於多變數的方程在於自變數的變化與函式的變化的比的構成最在於決定這個比當變化趨於零時的極限。
三、19世紀導數————逐漸成熟的理論1750年達朗貝爾在為法國科學家院出版的《百科全書》第五版寫的“微分”條目中提出了關於導數的一種觀點可以用現代符號簡單表示{dy/dx)=lim(oy/ox)。1823年柯西在他的《無窮小分析概論》中定義導數如果函式y=f(x)在變數x的兩個給定的界限之間保持連續並且我們為這樣的變數指定一個包含在這兩個不同界限之間的值那麼是使變數得到一個無窮小增量。19世紀60年代以後魏爾斯特拉斯創造了ε—δ語言對微積分中出現的各種型別的極限重加表達導數的定義也就獲得了今天常見的形式。
四、實無限將異軍突起微積分第二輪初等化或成為可能微積分學理論基礎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實無限理論即無限是一個具體的東西一種真實的存在另一種是潛無限指一種意識形態上的過程比如無限接近。就歷史來看兩種理論都有一定的道理。其中實無限用了150年後來極限論就是現在所使用的。光是電磁波還是粒子是一個物理學長期爭論的問題後來由波粒二象性來統一。微積分無論是用現代極限論還是150年前的理論都不是最好的手段。
★高中數學導數要點
1、求函式的單調性:
利用導數求函式單調性的基本方法:設函式yf(x)在區間(a,b)內可導,(1)如果恆f(x)0,則函式yf(x)在區間(a,b)上為增函式;(2)如果恆f(x)0,則函式yf(x)在區間(a,b)上為減函式;(3)如果恆f(x)0,則函式yf(x)在區間(a,b)上為常數函式。
利用導數求函式單調性的基本步驟:①求函式yf(x)的定義域;②求導數f(x);③解不等式f(x)0,解集在定義域內的不間斷區間為增區間;④解不等式f(x)0,解集在定義域內的不間斷區間為減區間。
反過來,也可以利用導數由函式的單調性解決相關問題(如確定引數的取值範圍):設函式yf(x)在區間(a,b)內可導,
(1)如果函式yf(x)在區間(a,b)上為增函式,則f(x)0(其中使f(x)0的x值不構成區間);
(2)如果函式yf(x)在區間(a,b)上為減函式,則f(x)0(其中使f(x)0的x值不構成區間);
(3)如果函式yf(x)在區間(a,b)上為常數函式,則f(x)0恆成立。
2、求函式的極值:
設函式yf(x)在x0及其附近有定義,如果對x0附近的所有的點都有f(x)f(x0)(或f(x)f(x0)),則稱f(x0)是函式f(x)的極小值(或極大值)。
可導函式的極值,可透過研究函式的單調性求得,基本步驟是:
(1)確定函式f(x)的定義域;(2)求導數f(x);(3)求方程f(x)0的全部實根,x1x2xn,順次將定義域分成若干個小區間,並列表:x變化時,f(x)和f(x)值的
變化情況:
(4)檢查f(x)的符號並由表格判斷極值。
3、求函式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如果函式f(x)在定義域I記憶體在x0,使得對任意的xI,總有f(x)f(x0),則稱f(x0)為函式在定義域上的最大值。函式在定義域內的極值不一定唯一,但在定義域內的最值是唯一的。
求函式f(x)在區間[a,b]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步驟:(1)求f(x)在區間(a,b)上的極值;
(2)將第一步中求得的極值與f(a),f(b)比較,得到f(x)在區間[a,b]上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4、解決不等式的有關問題:
(1)不等式恆成立問題(絕對不等式問題)可考慮值域。
f(x)(xA)的值域是[a,b]時,
不等式f(x)0恆成立的充要條件是f(x)max0,即b0;
不等式f(x)0恆成立的充要條件是f(x)min0,即a0。
f(x)(xA)的值域是(a,b)時,
不等式f(x)0恆成立的充要條件是b0;不等式f(x)0恆成立的充要條件是a0。
(2)證明不等式f(x)0可轉化為證明f(x)max0,或利用函式f(x)的單調性,轉化為證明f(x)f(x0)0。
5、導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實際生活求解最大(小)值問題,通常都可轉化為函式的最值。在利用導數來求函式最值時,一定要注意,極值點唯一的單峰函式,極值點就是最值點,在解題時要加以說明。
高中數學考試知識點總結3
(一)導數第一定義
設函式 y = f(x) 在點 x0 的某個領域內有定義,當自變數 x 在 x0 處有增量 △x ( x0 + △x 也在該鄰域內 ) 時,相應地函式取得增量 △y = f(x0 + △x) - f(x0) ;如果 △y 與 △x 之比當 △x→0 時極限存在,則稱函式 y = f(x) 在點 x0 處可導,並稱這個極限值為函式 y = f(x) 在點 x0 處的導數記為 f(x0) ,即導數第一定義
(二)導數第二定義
設函式 y = f(x) 在點 x0 的某個領域內有定義,當自變數 x 在 x0 處有變化 △x ( x - x0 也在該鄰域內 ) 時,相應地函式變化 △y = f(x) - f(x0) ;如果 △y 與 △x 之比當 △x→0 時極限存在,則稱函式 y = f(x) 在點 x0 處可導,並稱這個極限值為函式 y = f(x) 在點 x0 處的導數記為 f(x0) ,即 導數第二定義
(三)導函式與導數
如果函式 y = f(x) 在開區間 I 內每一點都可導,就稱函式f(x)在區間 I 內可導。這時函式 y = f(x) 對於區間 I 內的每一個確定的 x 值,都對應著一個確定的導數,這就構成一個新的函式,稱這個函式為原來函式 y = f(x) 的導函式,記作 y, f(x), dy/dx, df(x)/dx。導函式簡稱導數。
(四)單調性及其應用
1.利用導數研究多項式函式單調性的一般步驟
(1)求f(x)
(2)確定f(x)在(a,b)內符號 (3)若f(x)>0在(a,b)上恆成立,則f(x)在(a,b)上是增函式;若f(x)<0在(a,b)上恆成立,則f(x)在(a,b)上是減函式
2.用導數求多項式函式單調區間的一般步驟
(1)求f(x)
(2)f(x)>0的解集與定義域的交集的對應區間為增區間; f(x)<0的解集與定義域的交集的對應區間為減區間
學習了導數基礎知識點,接下來可以學習高二數學中涉及到的導數應用的部分。
高中數學考試知識點總結4
一、高中數列基本公式:
1、一般數列的通項an與前n項和Sn的關係:an=
2、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a1為首項、ak為已知的第k項) 當d≠0時,an是關於n的一次式;當d=0時,an是一個常數。
3、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Sn=
Sn=
Sn=
當d≠0時,Sn是關於n的二次式且常數項為0;當d=0時(a1≠0),Sn=na1是關於n的正比例式。
4、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 an= a1qn-1an= akqn-k
(其中a1為首項、ak為已知的第k項,an≠0)
5、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當q=1時,Sn=n a1 (是關於n的正比例式);
當q≠1時,Sn=
Sn=
二、高中數學中有關等差、等比數列的結論
1、等差數列{an}的任意連續m項的和構成的數列Sm、S2m-Sm、S3m-S2m、S4m- S3m、……仍為等差數列。
2、等差數列{an}中,若m+n=p+q,則
3、等比數列{an}中,若m+n=p+q,則
4、等比數列{an}的任意連續m項的和構成的數列Sm、S2m-Sm、S3m-S2m、S4m- S3m、……仍為等比數列。
5、兩個等差數列{an}與{bn}的和差的數列{an+bn}、{an-bn}仍為等差數列。
6、兩個等比數列{an}與{bn}的積、商、倒陣列成的數列仍為等比數列。
7、等差數列{an}的任意等距離的項構成的數列仍為等差數列。
8、等比數列{an}的任意等距離的項構成的數列仍為等比數列。
9、三個數成等差數列的設法:a-d,a,a+d;四個數成等差的設法:a-3d,a-d,,a+d,a+3d
10、三個數成等比數列的設法:a/q,a,aq;
四個數成等比的錯誤設法:a/q3,a/q,aq,aq3 (為什麼?)
高中數學考試知識點總結5
軌跡,包含兩個方面的問題:凡在軌跡上的點都符合給定的條件,這叫做軌跡的純粹性(也叫做必要性);凡不在軌跡上的點都不符合給定的條件,也就是符合給定條件的點必在軌跡上,這叫做軌跡的完備性(也叫做充分性)。
一、求動點的軌跡方程的基本步驟。
1、建立適當的座標系,設出動點M的座標;
2、寫出點M的集合;
3、列出方程=0;
4、化簡方程為最簡形式;
5、檢驗。
二、求動點的軌跡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軌跡方程的方法有多種,常用的有直譯法、定義法、相關點法、引數法和交軌法等。
1、直譯法:直接將條件翻譯成等式,整理化簡後即得動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譯法。
2、定義法:如果能夠確定動點的軌跡滿足某種已知曲線的定義,則可利用曲線的定義寫出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定義法。
3、相關點法:用動點Q的座標x,y表示相關點P的座標x0、y0,然後代入點P的座標(x0,y0)所滿足的曲線方程,整理化簡便得到動點Q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相關點法。
4、引數法:當動點座標x、y之間的直接關係難以找到時,往往先尋找x、y與某一變數t的關係,得再消去參變數t,得到方程,即為動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引數法。
5、交軌法:將兩動曲線方程中的引數消去,得到不含引數的方程,即為兩動曲線交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軌法。
求動點軌跡方程的一般步驟:
①建系——建立適當的座標系;
②設點——設軌跡上的任一點P(x,y);
③列式——列出動點p所滿足的關係式;
④代換——依條件的特點,選用距離公式、斜率公式等將其轉化為關於X,Y的方程式,並化簡;
⑤證明——證明所求方程即為符合條件的動點軌跡方程。
高中數學考試知識點總結6
一、集合有關概念
1、集合的含義:某些指定的物件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其中每一個物件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個特性:1.元素的確定性;2.元素的互異性;3.元素的無序性.
3、集合的表示:(1){?}如{我校的籃球隊員},{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2).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籃球隊員},B={1,2,3,4,5}4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
常用數集及其記法:非負整數集(即自然數集)記作:N正整數集N*或N+整數集Z有理數集Q實數集R
5.關於“屬於”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於集合A記作a∈A,相反,a不屬於集合A記作a?A
列舉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舉出來,然後用一個大括號括上。
描述法:將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屬性描述出來,寫在大括號內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確定的條件表
示某些物件是否屬於這個集合的方法。6、集合的分類:
(1).有限集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2).無限集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Φ
二、集合間的基本關係
1.“包含”關係—子集註意:A?B有兩種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與B是同一集合。反之:集?B或B??A合A不包含於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記作A?
2.“相等”關係:對於兩個集合A與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時,集合B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們就說集合A等於集合B,即:A=B
①任何一個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②如果A?B,且A?B那就說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記作A B(或BA)
③如果A?B,B?C,那麼A?C④如果A?B同時B?A那麼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記為Φ
規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三、集合的運算
1.交集的定義:一般地,由所有屬於A且屬於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記作A∩B(讀作"A交B"),即A∩B={x|x∈A,且x∈B}.
2、並集的定義:一般地,由所有屬於集合A或屬於集合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並集。記作:A∪B(讀作"A並B"),即A∪B={x|x∈A,或x∈B}.
3、交集與並集的性質:A∩A=A,A∩φ=φ,A∩B=B∩A,A∪A=A,
A∪φ=A,A∪B=B∪A.
4、全集與補集(1)補集:設S是一個集合,A是S的一個子集(即A?S),由S中所有不屬於A的元素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補集(或餘集)記作:CSA即CSA={x?x?S且x?A}
(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們所要研究的各個集合的全部元素,看作一個全集。通常用U來表示。
(3)性質:⑴CU(CUA)=A⑵(CUA)∩A=Φ⑶(CUA)∪A=U二、函式的有關概念
合A中的任意一個數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數f(x)和它對應,那麼就稱f:A→B為從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函式.記作:y=f(x),x∈A.其中,x叫做自變數,x的取值範圍A叫做函式的定義域;與x的值相對應的y值叫做函式值,函式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式的值域.
能使函式式有意義的實數x的集合稱為函式的定義域,求函式的定義域時列不等式組的主要依據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於零;(2)偶次方根的被開方數不小於零;(3)對數式的真數必須大於零;(4)指數、對數式的底必須大於零且不等於1.(5)如果函式是由一些基本函式透過四則運算結合而成的.那麼,它的定義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義的x的值組成的集合.(6)指數為零底不可以等於零(7)實際問題中的函式的定義域還要保證實際問題有意義.
2.構成函式的三要素:定義域、對應關係和值域
再注意:(1)由於值域是由定義域和對應關係決定的,所以,如果兩個函式的定義域和對應關係完全一致,即稱這兩個函式相等(或為同一函式)(2)兩個函式相等當且僅當它們的定義域和對應關係完全一致,而與表示自變數和函式值的字母無關。相同函式的判斷方法:①表示式相同;②定義域一致(兩點必須同時具備)
3.區間的概念(1)區間的分類:開區間、閉區間、半開半閉區間;(2)無窮區間;(3)區間的數軸表示.4.對映一般地,設A、B是兩個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個確定的對應法則f,使對於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元素y與之對應,那麼就稱對應f:A?B為從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對映。記作“f:A?B”
給定一個集合A到B的對映,如果a∈A,b∈B.且元素a和元素b對應,那麼,我們把元素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的原象
說明:函式是一種特殊的對映,對映是一種特殊的對應,①集合A、B及對應法則f是確定的;②對應法則有“方向性”,即強調從集合A到集合B的對應,它與從B到A的對應關係一般是不同的;③對於對映f:A→B來說,則應滿足:(Ⅰ)集合A中的每一個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並且象是唯一的;(Ⅱ)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對應的象可以是同一個;(Ⅲ)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個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
5.常用的函式表示法:解析法:圖象法:列表法:
6.分段函式在定義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示式的函式。(1)分段函式是一個函式,不要把它誤認為是幾個函式;
(2)分段函式的定義域是各段定義域的並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並集.7.函式單調性(1).設函式y=f(x)的定義域為I,如果對於定義域I內的某個區間D內的任意兩個自變數x1,x2,當x1
如果對於區間D上的任意兩個自變數的值x1,x2,當x1
注意:函式的單調性是在定義域內的某個區間上的性質,是函式的區域性性質;
(2)圖象的特點如果函式y=f(x)在某個區間是增函式或減函式,那麼說函式y=f(x)在這一區間上具有(嚴格的)單調性,在單調區間上增函式的圖象從左到右是上升的,減函式的圖象從左到右是下降的.(3).函式單調區間與單調性的判定方法
(A)定義法:○1任取x1,x2∈D,且x1
8.函式的奇偶性
(1)一般地,對於函式f(x)的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都有f(-x)=f(x),那麼f(x)就叫做偶函式.
(2).一般地,對於函式f(x)的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都有f(-x)=—f(x),那麼f(x)就叫做奇函式.
注意:○1函式是奇函式或是偶函式稱為函式的奇偶性,函式的奇偶性是函式的整體性質;函式可能沒有奇偶性,也可能既是奇函式又是偶函式。
2由函式的奇偶性定義可知,函式具有奇偶性的一個必要條件是,對於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
則-x也一定是定義域內的一個自變數(即定義域關於原點對稱).(3)具有奇偶性的函式的圖象的特徵
偶函式的圖象關於y軸對稱;奇函式的圖象關於原點對稱.
總結:利用定義判斷函式奇偶性的格式步驟:○1首先確定函式的定義域,並判斷其定義域是否關於原點對稱;○2確定f(-x)與f(x)的關係;○3作出相應結論:若f(-x)=f(x)或f(-x)-f(x)=0,則f(x)是偶函式;若f(-x)=-f(x)或f(-x)+f(x)=0,則f(x)是奇函式.9、函式的解析表示式
(1).函式的解析式是函式的一種表示方法,要求兩個變數之間的函式關係時,一是要求出它們之間的對應法則,二是要求出函式的定義域.
(2).求函式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待定係數法、換元法、消參法等,如果已知函式解析式的構造時,可用待定係數法;已知複合函式f[g(x)]的表示式時,可用換元法,這時要注意元的取值範圍;當已知表示式較簡單時,也可用湊配法;若已知抽象函式表示式,則常用解方程組消參的方法求出f(x)。
補充不等式的解法與二次函式(方程)的性質
高中數學考試知識點總結7
一、圓及圓的相關量的定義
1.平面上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所有點組成的圖形叫做圓。定點稱為圓心,定長稱為半徑。
2.圓上任意兩點間的部分叫做圓弧,簡稱弧。大於半圓的弧稱為優弧,小於半圓的弧稱為劣弧。連線圓上任意兩點的線段叫做弦。經過圓心的弦叫
做直徑。
3.頂點在圓心上的角叫做圓心角。頂點在圓周上,且它的兩邊分別與圓有另一個交點的角叫做圓周角。
4.過三角形的三個頂點的圓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圓,其圓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和三角形三邊都相切的圓叫做這個三角形的內切圓,其圓心稱為內心。
5.直線與圓有3種位置關係:無公共點為相離;有2個公共點為相交;圓與直線有唯一公共點為相切,這條直線叫做圓的切線,這個唯一的公共點叫做切點。
6.兩圓之間有5種位置關係:無公共點的,一圓在另一圓之外叫外離,在之內叫內含;有唯一公共點的,一圓在另一圓之外叫外切,在之內叫內切;有2個公共點的叫相交。兩圓圓心之間的距離叫做圓心距。
7.在圓上,由2條半徑和一段弧圍成的圖形叫做扇形。圓錐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扇形。這個扇形的半徑成為圓錐的母線。
二、有關圓的字母表示方法
圓--⊙ 半徑—r 弧--⌒ 直徑—d
扇形弧長/圓錐母線—l 周長—C 面積—S三、有關圓的基本性質與定理(27個)
1.點P與圓O的位置關係(設P是一點,則PO是點到圓心的距離):
P在⊙O外,PO>r;P在⊙O上,PO=r;P在⊙O內,PO
2.圓是軸對稱圖形,其對稱軸是任意一條過圓心的直線。圓也是中心對稱圖形,其對稱中心是圓心。
3.垂徑定理:垂直於弦的直徑平分這條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弧。逆定
理:平分弦(不是直徑)的直徑垂直於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弧。
4.在同圓或等圓中,如果2個圓心角,2個圓周角,2條弧,2條弦中有一組量相等,那麼他們所對應的其餘各組量都分別相等。
5.一條弧所對的圓周角等於它所對的圓心角的一半。
6.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圓周角所對的弦是直徑。
7.不在同一直線上的.3個點確定一個圓。
8.一個三角形有唯一確定的外接圓和內切圓。外接圓圓心是三角形各邊垂直平分線的交點,到三角形3個頂點距離相等;內切圓的圓心是三角形各內角平分線的交點,到三角形3邊距離相等。
9.直線AB與圓O的位置關係(設OP⊥AB於P,則PO是AB到圓心的距
離):
AB與⊙O相離,PO>r;AB與⊙O相切,PO=r;AB與⊙O相交,PO
10.圓的切線垂直於過切點的直徑;經過直徑的一端,並且垂直於這條直徑的直線,是這個圓的切線。
11.圓與圓的位置關係(設兩圓的半徑分別為R和r,且R≥r,圓心距為P):
外離P>R+r;外切P=R+r;相交R-r
三、有關圓的計算公式
1.圓的周長C=2πr=πd
2.圓的面積S=s=πr?
3.扇形弧長l=nπr/180
4.扇形面積S=nπr? /360=rl/2
5.圓錐側面積S=πrl
四、圓的方程
1.圓的標準方程
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以點O(a,b)為圓心,以r為半徑的圓的標準方程是
(x-a)^2+(y-b)^2=r^2
2.圓的一般方程
把圓的標準方程展開,移項,合併同類項後,可得圓的一般方程是
x^2+y^2+Dx+Ey+F=0
和標準方程對比,其實D=-2a,E=-2b,F=a^2+b^2
相關知識:圓的離心率e=0.在圓上任意一點的曲率半徑都是r.
五、圓與直線的位置關係判斷
平面內,直線Ax+By+C=O與圓x^2+y^2+Dx+Ey+F=0的位置關係判斷一般方法是
討論如下2種情況:
(1)由Ax+By+C=O可得y=(-C-Ax)/B,[其中B不等於0],
代入x^2+y^2+Dx+Ey+F=0,即成為一個關於x的一元二次方程f(x)=0.
利用判別式b^2-4ac的符號可確定圓與直線的位置關係如下:
如果b^2-4ac>0,則圓與直線有2交點,即圓與直線相交
如果b^2-4ac=0,則圓與直線有1交點,即圓與直線相切
如果b^2-4ac<0,則圓與直線有0交點,即圓與直線相離
(2)如果B=0即直線為Ax+C=0,即x=-C/A.它平行於y軸(或垂直於x軸)
將x^2+y^2+Dx+Ey+F=0化為(x-a)^2+(y-b)^2=r^2
令y=b,求出此時的兩個x值x1,x2,並且我們規定x1
當x=-C/Ax2時,直線與圓相離
當x1
當x=-C/A=x1或x=-C/A=x2時,直線與圓相切
圓的定理:
1.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圓。
2.垂徑定理 垂直於弦的直徑平分這條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推論1.①平分弦(不是直徑)的直徑垂直於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線經過圓心,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③平分弦所對的一條弧的直徑,垂直平分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另一條弧
推論2.圓的兩條平行弦所夾的弧相等
3.圓是以圓心為對稱中心的中心對稱圖形
4.圓是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集合
5.圓的內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小於半徑的點的集合
6.圓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大於半徑的點的集合
7.同圓或等圓的半徑相等
8.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軌跡,是以定點為圓心,定長為半徑的圓
9.定理 在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心角所對的弧相等,所對的弦 相等,所對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0.推論 在同圓或等圓中,如果兩個圓心角、兩條弧、兩條弦或兩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組量相等那麼它們所對應的其餘各組量都相等
11.定理 圓的內接四邊形的對角互補,並且任何一個外角都等於它 的內對角
12.①直線L和⊙O相交 d
②直線L和⊙O相切 d=r
③直線L和⊙O相離 d>r
13.切線的判定定理 經過半徑的外端並且垂直於這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14.切線的性質定理 圓的切線垂直於經過切點的半徑
15.推論1 經過圓心且垂直於切線的直線必經過切點
16.推論2 經過切點且垂直於切線的直線必經過圓心
17.切線長定理 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切線,它們的切線長相等, 圓心和這一點的連線平分兩條切線的夾角
18.圓的外切四邊形的兩組對邊的和相等 外角等於內對角
19.如果兩個圓相切,那麼切點一定在連心線上
20.①兩圓外離 d>R+r ②兩圓外切 d=R+r
③兩圓相交 R-rr)
④兩圓內切 d=R-r(R>r) ⑤兩圓內含dr)
21.定理 相交兩圓的連心線垂直平分兩圓的公共弦
22.定理 把圓分成n(n≥3):
(1)依次連結各分點所得的多邊形是這個圓的內接正n邊形
(2)經過各分點作圓的切線,以相鄰切線的交點為頂點的多邊形是這個圓的外切正n邊形
23.定理 任何正多邊形都有一個外接圓和一個內切圓,這兩個圓是同心圓
24.正n邊形的每個內角都等於(n-2)×180°/n
25.定理 正n邊形的半徑和邊心距把正n邊形分成2n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6.正n邊形的面積Sn=pnrn/2 p表示正n邊形的周長
27.正三角形面積√3a/4 a表示邊長
28.如果在一個頂點周圍有k個正n邊形的角,由於這些角的和應為 360°,因此k×(n-2)180°/n=360°化為(n-2)(k-2)=4
29.弧長計算公式:L=n兀R/180
30.扇形面積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31.內公切線長= d-(R-r) 外公切線長= d-(R+r)
32.定理 一條弧所對的圓周角等於它所對的圓心角的一半
33.推論1 同弧或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周角所對的弧也相等
34.推論2 半圓(或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90°的圓周角所 對的弦是直徑
35.弧長公式 l=a*r a是圓心角的弧度數r >0 扇形面積公式 s=1/2*l*r
高中數學考試知識點總結8
一、求導數的方法
(1)基本求導公式
(2)導數的四則運算
(3)複合函式的導數
設在點x處可導,y=在點處可導,則複合函式在點x處可導,且即
二、關於極限
1、數列的極限:
粗略地說,就是當數列的項n無限增大時,數列的項無限趨向於A,這就是數列極限的描述性定義。記作:=A。如:
2、函式的極限:
當自變數x無限趨近於常數時,如果函式無限趨近於一個常數,就說當x趨近於時,函式的極限是,記作
三、導數的概念
1、在處的導數。
2、在的導數。
3。函式在點處的導數的幾何意義:
函式在點處的導數是曲線在處的切線的斜率,
即k=,相應的切線方程是
注:函式的導函式在時的函式值,就是在處的導數。
例、若=2,則=()A—1B—2C1D
四、導數的綜合運用
(一)曲線的切線
函式y=f(x)在點處的導數,就是曲線y=(x)在點處的切線的斜率。由此,可以利用導數求曲線的切線方程。具體求法分兩步:
(1)求出函式y=f(x)在點處的導數,即曲線y=f(x)在點處的切線的斜率k=
(2)在已知切點座標和切線斜率的條件下,求得切線方程為x。
高中數學考試知識點總結9
一、平面的基本性質與推論
1、平面的基本性質:
公理1如果一條直線的兩點在一個平面內,那麼這條直線在這個平面內;
公理2過不在一條直線上的三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公理3如果兩個不重合的平面有一個公共點,那麼它們有且只有一條過該點的公共直線。
2、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
直線與直線—平行、相交、異面;
直線與平面—平行、相交、直線屬於該平面(線在面內,最易忽視);
平面與平面—平行、相交。
3、異面直線:
平面外一點A與平面一點B的連線和平面內不經過點B的直線是異面直線(判定);
所成的角範圍(0,90)度(平移法,作平行線相交得到夾角或其補角);
兩條直線不是異面直線,則兩條直線平行或相交(反證);
異面直線不同在任何一個平面內。
求異面直線所成的角:平移法,把異面問題轉化為相交直線的夾角
二、空間中的平行關係
1、直線與平面平行(核心)
定義:直線和平面沒有公共點
判定:不在一個平面內的一條直線和平面內的一條直線平行,則該直線平行於此平面(由線線平行得出)
性質: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平行,經過這條直線的平面和這個平面相交,則這條直線就和兩平面的交線平行
2、平面與平面平行
定義:兩個平面沒有公共點
判定:一個平面內有兩條相交直線平行於另一個平面,則這兩個平面平行
性質:兩個平面平行,則其中一個平面內的直線平行於另一個平面;如果兩個平行平面同時與第三個平面相交,那麼它們的交線平行。
3、常利用三角形中位線、平行四邊形對邊、已知直線作一平面找其交線
三、空間中的垂直關係
1、直線與平面垂直
定義:直線與平面內任意一條直線都垂直
判定:如果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的直線都垂直,則該直線與此平面垂直
性質:垂直於同一直線的兩平面平行
推論:如果在兩條平行直線中,有一條垂直於一個平面,那麼另一條也垂直於這個平面
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0,90】度,平面內的一條斜線和它在平面內的射影說成的銳角,特別規定垂直90度,在平面內或者平行0度
2、平面與平面垂直
定義:兩個平面所成的二面角(從一條直線出發的兩個半平面所組成的圖形)是直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稜上任一點為端點,在兩個半平面內分別作垂直於稜的兩條射線所成的角)
判定:一個平面過另一個平面的垂線,則這兩個平面垂直
性質:兩個平面垂直,則一個平面內垂直於交線的直線與另一個平面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