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總結> 高一下學期數學教師個人工作總結

高一下學期數學教師個人工作總結

高一下學期數學教師個人工作總結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過去這段時間的工作,收穫頗豐,將過去的成績彙集成一份工作總結吧。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下學期數學教師個人工作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下學期數學教師個人工作總結1

  不知不覺這一學期即將過去,透過對教學的實踐,對學生學情的掌握,以及對“精講多練”教學要求的認識,我逐步適應了這個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生也慢慢適應了我的這種教學模式。這是對我的一個檢驗,也使得我對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為以後的教學做更充足的準備。以下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認識和感想:

  一、根據學生學情教學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把自己學習數學的經歷作為選擇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參照,我們每一個人都做過學生,我們每一個人都學過數學,在學習過程中所品嚐過的喜怒哀樂,緊張、痛苦和歡樂的經歷對我們今天的學生仍有一定的啟迪。

  但是,在開始的上課過程中,我常常看到學生茫然的眼神,伏案會周公的情形,以及一聲聲的“老師,我聽不懂!”讓我的內心覺得非常的不安,我是不是講的太難了?太艱澀難懂了?回頭想想,發現自己是以以前自身作為學生的情況來考慮教學,並沒有更多的考慮現在學生的情況。這時候,我認識到我們已有的數學學習經歷還不夠給自己提供更多、更有價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這時候就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觀點出發,參考並制定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每個學生的情況都未必相同,理應先考慮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情況,然後可以適當的進行針對性的備課與教學。

  二、備課小組組內交流探討

  這一年來透過與同事和學生代表交流,一致認為不應該急於求成趕進度,應該將學生的基礎夯實,並將初中的部分相關知識點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新課程對教學過程的要求是用生動的課堂過程激發學生的對數學的興趣,讓學生理解所學的基本知識點,把握學生在一節課內的學習成果,加強學生對解題過程的理解,使學生掌握自主探索的能力最後才是讓學生對知識點的應用。

  透過對教學過程的探討與交流,我們高一備課組成員達成對“精講多練”教學要求的共識,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力爭做到精講多練,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認真聽取學生對數學課的意見和建議

  由於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第一週的學生情況不是很好,上課睡覺的學生大有人在,作業完成情況也不樂觀,解題格式不清楚,概念混淆等情況時有發生。因此,我經常把他們對數學課的感受以及意見和建議都寫在紙條上交上來(無記名方式),我在閱讀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的過程中,發現了許多自身的不足和學生的基本情況。

  1、講多練少。這一點在之後的教學過程中已經逐步改善。

  2、課堂例題應以課本為主,出題要有針對性,還要從易到難逐步遞進。

  3、題目講解、分析要清晰明瞭,步驟要分明。這方面在聽取多位老教師講課後,大為改觀,尤為體現在作業完成情況上,解題格式明顯清晰許多。

  4、上課互動性的增強。在課堂中,對學生完成課堂練習的情況進行分析,分析學生的解題情況,透過提問其他學生,讓全班學生幫助分析錯題塬因,做到講、練、評的有效結合。

  在這一屆高一學生中,學生的基礎普遍較差,所以要耐心加細心,不能太急於求成。每次備課、上課前都應先考慮上一節課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備課、教學。並且在每次儘量將相關的初中知識點進行復習記憶,幫助學生鞏固初中知識。

  四、對學生的要求及反饋

  針對學生的上課表現以及課後作業情況,在第二週的時候我明確給學生提出了以下三個要求。

  1、課前必須要預習新課內容。做好預習工作是學好這堂課的先決條件,沒有預習,就不知道這節課所要上的內容是什么,自己所不會的是什麼,更不清楚新課中的重點和難點在哪了。

  2、上課時必須準備一本數學專用的筆記本,用來做課堂筆記以及課堂練習所用。上課要做到動腦、動手、動筆,只有多動手做題,理解解題過程,才能更加有效的將知識點吸收、理解和應用,才能更好的記憶有關知識點。

  3、課後及時完成複習,認真的對教材中知識要點進行梳理,並且儘量獨立自主地完成老師當天佈置的練習和作業,透過練習鞏固基礎。多做題,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和缺漏是學好數學的重要方法。

  高一下學期數學教師個人工作總結2

  又一個學期過去了,回想起來,我畢業已經一年了,在這一年的數學教學中,我擔任了高一(4)、(6)、(7)三個班的數學教師,雖然我付出了許許多多的汗水,同時也收穫了很多很多。由於擔任學校普通班的數學課,學生基礎很差,上課常常感到很吃力、壓力之大,責任之重,可想而知。現將本學期教學情況簡要總結如下,以便總結經驗,尋找不足。

  一、加強理論學習,積極學習新課程

  我是第一年接觸到新課程的新授課,對新課程的認識瞭解還不夠,因此,必須積極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理論,仔細研究新的課程標準,並結合貴州省的考試說明,及時更新自己的大腦,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同時為了和教學一線的同行們交流,積極利用好網際網路絡,養成了及時寫教學反思的好習慣。作為一位年輕的數學教師,我發現在教學前後,進行教學反思尤為重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獨特的見解,教學前後,都要進行反思,對以後上課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同時,這些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積累經驗,教後反思,是上好一堂精彩而又有效課的第一手材料。

  二、關心愛護學生,積極研究學情

  作為教師不僅僅要擔任響應的教學,同時還肩負著育人的責任。如何育人?我認為,愛學生是根本。愛學生,就需要我們尊重學生的人格、興趣、愛好,瞭解學生習慣以及為人處世的態度、方式等,然後對症下藥,幫助學生樹立健全、完善的人格。只有這樣,瞭解了學生,才能瞭解到學情,在教學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多與學生交流,加強與學生的思想溝通,做學生的朋友,才能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班級中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為自己的備課提供第一手的資料,還可以為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提高一些有價值的建議。

  三、充分備課,精心鑽研教材及考題

  一節課的好壞,關鍵在於備課,備課是教師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備課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效果。備課中我著重注意了這樣幾點:

  1、新課程與老課程之間的聯絡與區別;

  2、本節內容在整個高中數學中的地位;

  3、課程標準與考試說明對本節內容的要求;

  4、近幾年高考試題對本節內容的考查情況;

  5、學生對本節內容預習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6、本節內容還可以補充哪些典型例題和習題;

  7、本節內容在數學發展史上有怎樣的地位;

  8、本節內容哪些是學生可以自學會的,哪些是必須要仔細講解的;哪些是可以不用做要求的;

  9、本節內容的重點如何處理,難點如何突破,關鍵點如何引導,疑惑點如何澄清等

  四、落實常規,確保教學質量

  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關注學生的落實情況,學生的落實在教師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也是最出成績的一環。因此,教學中特別抓好了一下幾點:

  1、書面作業狠抓質量和規範,注重培養學生的滿分意識,關注細節與過程;

  2、提前預習,以提高課堂效率;

  3、單元測試及時批改,及時整理錯題訂正本;

  4、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

  對基礎知識靈活掌握的考查是高考數學的一個最重要的目標,因此高考對基礎知識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點,特別利用在知識交匯點的命題,以考查對基礎知識靈活運用的程度。因此對基礎知識的教學一定要在深刻理解和靈活應用上下功夫,以達到在綜合題目中能迅速準確地認識、判斷和應用的目的。其中,抓基礎就是要重視對教材的研究,尤其是要重視概念、公式、法則、定理的形成過程,運用時注意條件和結論的限制範圍,理解教材中例題的典型作用,對教材中的練習題,不但要會做,還要深刻理解在解決問題時題目所體現的數學思維方法。

  五、更新觀念,積極進行新課改

  首先,轉變觀念要充分認識新課改是教育教學的必然,教師要更新觀念,要認真領會新課改的理念,瞭解課改革的目的。這樣才不會在改革當中迷失方向。其次,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積累,要掌握豐厚的專業知識,所謂”給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注意本學科與其它學科的聯絡,拓寬自身的知識佔有。要多渠道採取不同手段獲取知識,教師除了看專業書籍,也要藉助於網路媒體這一先進的手段進行學習。要多和其它教師交流、溝通,提高合作意識,取長補短。同時,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組織者,要充分理解學生,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瞭解他們的興趣和愛好,瞭解不同學生的智力差別,做到因材施教。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活動空間,給他們展示自我的空間和舞臺,活躍學生的思維,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的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以上就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由於經驗頗淺,許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在學校領導老師,前輩的指導下,取得更好成績。

  高一下學期數學教師個人工作總結3

  在本學期,我當了高一xx、xx兩個班級的數學教學工作,人數共有xx人,以及高一xx班的班主任及高一年備課組長。現就本學期的工作做以下總結,對今後的工作也起著引導和借鑑作用。

  一、主動參加學校組織的培訓活動,更新教育理念。

  在本學期初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培訓,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遵守學校各種規章制度,積極主動參加各級的教育活動,加強師德修養,嚴格約束自己,做好教書育人,因材施教工作,做到為人師表,服從領導安排,注意與同事、學生搞好團結,建立好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尊重學生,使學生學有所得。

  二、以教學質量觀,上好每節課,注重課堂教學效果。

  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在教學工作既是一項常規工作又是一項具有創新的科學研究工作。社會在地發展,時代地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也在不斷髮生著變化。為了適應不斷髮展地需要,教材也在不斷變化,教學內容在不斷更新,這也給老師提出了教學方法和內容,要不斷地適應時代的發展,自己的知識結構需要不斷地更新才能適應不同學生的要求。

  (一)備課的經驗。

  1、備課時要對不同的教材來回比較,從而選擇確定一種較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和方法。要緊扣正在使用的課標和高考考綱,要縱橫滲透,綜合整合,作相關發揮。

  2、在期初把新學期的課思路備好,包括各次考試的題型,有一個整體的備課框架,然後才上課。最好的教學是按照“整體→部分→整體”進行教學步驟。

  3、備課時要掌握三年教材的整體結構,要深入瞭解學生的現狀與需求。蒐集相關資料,合理取捨講課的內容。必須講授學生能聽懂的內容,不能講授學生無法理解的內容。

  (二)上課的經驗。

  1、上課的開頭和結束,要反覆推敲。

  開頭要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結束要能讓人回味。開頭結束都力求短記憶深刻,切忌拖泥帶水。板書要清楚明瞭,重點關鍵要突出鮮明。堅決守時,決不拖課。

  2、上課要平等、尊重、關心每個學生。

  要使絕大多數都能真懂。在提問學生時,優秀生和後進生應有所區別,體現出“因材施教”。要使優秀生感到一定困難,要使後進生感到在進步。

  3、要善於提出恰當的好問題,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時間。

  一堂課要有動有靜,有張有弛,有嚴肅有笑聲。講到每一節課的最精華之處,一定要放慢速度,使學生能記在心裡。

  4、教學過程的關鍵是“交流—互動”。要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儘可能讓學生自己思考和動手練習,交流討論方式進行上課。

  5、每次上課後,要及時思考自己成功之處和不足的地方。

  作“教學日記”,隨時總結經驗,進行反思。要及時將教學經驗上升到模式和理論,從個別上升到一般。

  (三)考試作用的經驗。

  1、要讓成績差的同學考出好成績,從而增強每位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材施教地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能主動的、體驗的、合作的進行學習。

  2、要從不同的思維方式進行考試。讓每一位學生在一學年中都曾有獲得前三名的經歷,對學習留下美好的回憶。

  3、成績優秀的學生,有效的促進方法,是讓他們深切地知道“不進則退”。考試要讓他們感受到一定壓力,保持必要的張力。避免他們盲目自滿,但不能傷害他們的自信與自尊。

  4、每次考試後,應立刻將正確答案公佈或發給每位學生。要學生“趁熱打鐵”,修正錯誤,鞏固正確,打好基礎。當天知道作業正確與否,對於有效的學習是十分必要的。

  (四)綜合的經驗。

  1、對學生好的言行,要及時給予肯定的回應;對學生不好的言行,及時給予否定的回應。大多數應是“肯定回應”;“否定回應”只佔少數。

  2、每學期瞭解學生喜歡什麼樣的教師。力爭在自己最弱的一項上,有所改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提高教學藝術性,體現出藝無止境,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3、上課前,要設想學生都在認真聽,自己言行要認真負責、實事求是、力戒偏見。要以自己的全部智慧來上好一節課,讓學生如坐春風。讓生命價值得到體現。

  4、知識、能力、審美、人格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培養較強的`能力,學會獨特的審美,發展好的人格。

  三、養成自己的教學常規工作習慣,培養學生良好數學學習慣。

  備好課,備學生,備教法,是平時的教學工作,注重從學生的基礎抓起即概念開始,先進行,然後透過多練習,多討論,多交流,使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1、利用上課的內容情節來教學,透過這種方式使學生無形中學會明白更多數學邏輯思維和人生哲學道理。

  2、發揮科代表和優秀學生的作用。班上的紀律、作業、練習等大膽放手讓去做去討論,老師只從旁進行協助和指導。

  3、堅持做好“學困生”的教育工作。要理智地去愛學生,去發現他們值得賞識之處,進行幫助和鼓勵,讓他們明白數學也是簡單的。同時對其犯錯誤不過於遷就,而是幫其找原因,讓他們用積極的態度解決問題。

  總之,教師的素質要不斷提高,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需更嚴格要求自己,從多方面 加強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素質,在工作中不斷髮揚優點,儘量避開自己的缺點,不斷地欣賞自己的工作,用藝術的眼光對待上課,相信自己和學生不斷在提高,不斷髮現新的人生價值。

  高一下學期數學教師個人工作總結4

  現將一學期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也就是說,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學生會學,這是二十一世紀現代素質教育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要更新觀念,改變教法,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培養他們自覺閱讀,提出問題,釋疑歸納的能力。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能終身受益。

  1.在課前預習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前預習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從教學實踐來看,學生在課前做不做預習,學習的效果和課堂的氣氛都不一樣。為了抓好這一環節,我常要求學生在預習中做好以下幾點,促使他們去看書,去動腦,逐步培養他們的預習能力。

  (1)本小節主要講了哪些基本概念,有哪些注意點?

  (2)本小節還有哪些定理、性質及公式,它們是如何得到的,你看過之後能否複述一遍?

  (3)對照課本上的例題,你能否回答課本中的練習?

  (4)透過預習,你有哪些疑問,把它寫在“數學摘抄本”上,而且從來沒有要求學生應該記什麼不應該記什麼,而是讓學生自己評價什麼有用,什麼沒用(對於個體而言)少數學生的問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有一定的靈活性。這些要求剛開始實施時,還有一定困難,有些學生還不夠自覺,透過一個階段的實踐,絕大多數學生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另外,在課前預習時,我有時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角色轉移,站在教師的角度想問題,這叫換位思考法。在學習每一個問題,每項學習內容時,先讓學生問問自己,假如我是老師,我是否弄明白了?怎樣才能給別人講清楚?這樣,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學習的內驅力,對每一個概念,每一個問題主動鑽研,積極思考,自覺地把自己放在了主動學習的位置。

  2.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也是學啊、生獲取知識和能力的主要渠道。作為數學教師改變以往的“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顯得至關重要,而應採用組織引導,設定問題和問題情境,控制以及解答疑問的方法,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激發學生的創造激情,從而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同時,我也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要因材施教,發掘出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儘量做到基礎分流,彈性管理。在教學中我採用分類教學,分層指導的方法,使每一位同學都能夠穩步地前進。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對於問題我沒有急於告訴學生答案,讓他們在交流中掌握知識,在討論中提高能力。儘量讓學生

  發現問題,儘量讓學生質疑問題,儘量讓學生標新立異。

  在課堂教學中,我的一個主要的教學特徵就是: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這時間包括學生的思考時間、演算時間、討論時間和深入探究問題的時間,在我的課堂上可以看到更多的是學生正在積極的思考、熱烈的討論、親自動腦,親自動手,不等不靠,不會將問題結果完全寄託於老師的傳授,而是在積極主動的探索。

  當然數學教學過程作為師生雙邊活動過程,學生的探索要依靠教師的啟發和引導。在教學過程中,我也從來沒有放棄對於學生的指導,尤其在講授新課時,我將教材組成一定的嘗試層次,創造探索活動的環境和條件。讓學生透過觀察歸納,從特殊去探索一般,透過類比、聯想,從舊知去探索新知,收到較好的效果。

  3.在課後作業,反饋練習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課後作業和反饋練習、測試是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抓好這一環節的教學,也有利於複習和鞏固舊課,還鍛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學完一節、一課、一單元后,讓學生動手“列選單”,歸納總結,要求學生儘量自己獨立完成,以便正確反饋教學效果,透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把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調動起來,成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和組織者。

  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不是靠一朝一夕,要長期堅持的,三年來就是靠著這紮紮實實的教學,紮紮實實的學習才使我所教的兩個班級的學生在自學能力上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科學安排,課前、課堂、課後三者結合,留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機會。真正把學生推向主動地位,使其變成學習的主人,我想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夢寐以求的結果吧。

  二、數學教育創新

  大家都知道中學數學的教學內容為初等數學的基礎知識,這些基礎知識源遠流長。不可能再有什麼知識層面的創新了。更不可能要求學生髮明創造什麼新的初等數學的結論。因此,我個人認為數學教育創新應該著眼於學生建構新的認知過程,用數學的語言就是——“認知建模”。而這過程的創新應該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勤于思考:

  創新的前題是理解。我們知道,數學離不開概念,由概念又引伸出性質,這些性質往往以定理或公式呈現出來。對定理、公式少不了要進行邏輯推理論證,形成這些論證的理路需要思維過程。為此,我們首先必須讓學生對學習的物件有所理解。因為數學知識的獲得主要依賴緊張思維活動後的理解,只有透徹的理解才能溶入其認知結構。這就需要拼棄過去那種單靠記往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的數學結論,然後套用這些結論或機械地模仿某種模式去解題的壞習慣。而要做到理解,就需要勤于思考。對知識和方法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如:為什麼要形成這個概念?為什麼要匯出這個性質?這個性質、定理、公式有什麼功能?如何應用?勤于思考的表現還在於對認知過程的不斷反思、回顧,不斷總結挫折的教訓和成功的經驗。避免墨守成規,勇於創新。

  2.善於提問:

  學生在數學課堂中透過觀察、感知學習的物件以後,要學會分析,要有自己的見解,不要人云亦云,要善於挖掘自己尚不清楚的問題,多角度,全方位地探究,並提出質疑。作為一箇中學生,不見得也毋須什麼問題都能自己解決。我們倡導的只是能對學習的物件提出多角度的問題,尤其是善於提出新穎的具有獨特見解的問題。我認為會提問是創新的一個重要標誌。

  3.解決問題:

  學數學離不開解題,解題是在掌握所學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進行運用。解題可以訓練技巧,磨鍊意志。在解題過程中,首先應判斷解題的大方向,大致有什麼思路,在引導學生解題的探索過程中,要注意聯想,要學會用不同的立意、不同的知識、不同的方法去思考,並善於在解題全過程監控自己的行為:是否走彎路?是否走入死衚衕?有沒有出錯?需要及時調整,排除障礙。這樣長期形成習慣後,往往可以別出心裁,另闢解題捷徑。這種思維品質也是創新的重要標誌。為了讓學生達到這個境界,必須讓學生明確不要為解題而解題,要在解題後不斷反思、回顧,積累經驗,增強解題意識,提高能力。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