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味道初中作文
第1篇:端午的味道
煦暖而和緩的南風從大海那頭徐徐吹拂而來,裹在人身上,暖意中帶著一股鹹腥味。“夜來南風起,小麥覆壟黃”,一夜之間,田野一派金波湧動,如河流一般金光盪漾、蒸氣騰騰。
麥子熟了,端午節也到了。
包粽子是端午的一大習俗。家鄉包粽子,比較簡單,沒有其他佐料,基本以淡味為主。通常是用上好的糯米在稻草灰鹼水裡浸泡一段時間,待浸透後,將糯米淘洗乾淨,晾乾,便可以包裹了。
端午前一天,祖母就開始忙碌起來了。先是要製作鹼水,將稻草灰放進盆裡加水,不停地攪動,再用竹篩蒙上一層紗布過濾,便可製作出黃色的鹼水。然後,再將瑩白飽滿的糯米倒進鹼水裡浸泡。接著,還要將粽葉一張張刷洗乾淨,除去葉子上細細的絨毛,最後把粽葉一張一張碼起來,浸在一個盛滿涼水的塑膠盆裡,用磨刀石或石秤砣壓緊、壓實,慢慢把乾硬的粽葉浸軟。
端午一大早,節日的氣氛便在家裡瀰漫開來。祖母、母親和幾個姑姑圍在一起包粽子,她們都有一雙巧手,拿起一片粽葉,用剪刀“咔咔”把粽葉下端剪齊,再箍成一個倒立的鐘樣,然後用勺子舀起糯米填進去,用筷子插實,封口,最後用浸過水的幹蒯草紮緊,一隻稜角分明飽滿結實的粽子便紮成了,動作乾淨利落一氣呵成。
粽子包好後, 5個或10個結成一串,就像一串串葡萄,一嘟嚕一嘟嚕的,清清爽爽玲瓏可愛。接下來就是煮粽子。鍋里加上水,放入粽子,點火,火候大小全憑掌握了。在我嗅覺的記憶裡,至今還清晰地保留著粽子未出鍋時從灶間飄逸出來的香味。在經過漫長的期盼、煎熬後,粽子終於煮好了,剛出鍋的粽子熱氣騰騰的,香味四溢。放涼後的粽子,顏色金黃、晶瑩剔透,用棉線切割成小片,蘸上蜂蜜或白糖,吃起來涼滑爽口,齒頰留香。
端午的另一個習俗是插艾葉和榕樹枝。端午節是個驅邪攘災的節日。民間傳說,門戶上插艾草、榕樹枝可避邪(很多地方都是插艾草、蒲,我們這邊為什麼插艾草和榕樹枝,我至今百思不得其解),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門框和窗戶上都插著一對艾草、榕樹枝,且不說去瘟避邪,僅那沁心潤肺的植物馨香,就像是穿越田野的風,乾淨,爽朗,讓人神清氣爽,濁氣全無。
我終於明白:端午的味道,其實是親情的味道!端午的味道,也是童年的味道!
第2篇:感受端午的味道
端午,一個古老的節日。自戰國時期以來,一直流傳至今。它有著它獨特的味道。
瞭解了端午的來歷,很是痛心,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
屈原,一位愛國志士,忠心侍奉楚王。但卻造小人排擠。結果被流放,他空有一身抱負,卻報國無門。楚國將亡,他為表達他的愛國之心,以身殉國,投河自盡。原來,端午的背後有著如此令人心酸的故事。我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愛國的味道。
端午,我的叔叔等人都會來爺爺家過,一起吃著飯,我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
解開纏著粽子的線,開啟粽葉,把裡面的飯糰沾沾白糖,吃一口甜甜的;家人們團聚,大家一起有說有笑,暖暖的。看著久違的家人們的變化,喜喜的;味道很多,用兩個字概括:幸福。我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幸福的味道。
街上,孩子們帶著他們的五彩線,愜意地走著,十分神氣。這五彩線,讓我回憶起了從前,我每年都會戴。這五彩線是節日的特色,包含著我們中國華民族的獨特,流傳了幾千年。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吃茶蛋,掛艾葉蒲……都有著我們中國的獨特文化。端午節本身其實就是一種文化。如今,端午節已經成功選入了《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我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深厚的祖國文化的味道。
生活在21世紀今天的我們,生活十分多姿多彩,端午的活動很多,十分豐富多彩。
有些城市舉行賽龍舟競賽,大家爭先恐後,一起比賽,盡情享受划船的快樂。早上也有很多人去踏青,感受自然的氣息,在草地上,嗅著泥土的芬芳,和家人一起去野餐!有很多人登山去採艾蒿,品味粽子的味道。孩子們都放假,在一起盡情玩耍,身上掛著香包。到處都是歡聲笑語。我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快樂的味道。
感受端午的味道,是多姿多彩的味道。它是我們民族的節日。無門應該珍惜,重視這個有著自己獨特味道的特殊節日。
第3篇:端午的味道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又到了粽葉飄香的時候,端午節也就在這粽香中帶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帶著新鮮的節日氣氛,欣喜走來。
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承載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南朝梁《荊楚歲時記》載:“屈原以是日死於汨羅,人傷其死,所以並舟楫以拯之,今之競渡是其遺蹟。”意思是說,人們以最快的速度划船,為的是去拯救屈原的生命。所以,端午的本質意義是為趕一場生命之約,而端午競舟是一場打撈生命之戰。
而我總是喜歡端午這樣的內涵,人們當然知道偉大的詩人屈原早已不在了,但龍舟競渡這樣的活動卻保留了下來,並以這樣詩意的方式向後世的子子孫孫傾訴:端午節其實是一個關乎生命的節日,是中華幾千年民俗文化和愛國精神的積澱,端午節還有“懸蒲葉劍”的習俗。小時候,我總搞不明白,為什麼要懸蒲葉劍。問爺爺時,爺爺捋著花白的鬍子說,“這個呀,是祖上傳下來的風俗,你看那蒲葉,長得多像一把劍啊,這是祖先讓我們記得即使是在節日裡也不要忘了與邪惡進行鬥爭……如今,每逢端午,爺爺捋著鬍子的形象總是在我腦海中浮現,我也記住了爺爺的話:“與邪惡作鬥爭”。
其實,爺爺的話也許有些言過其實,但他給我宣揚的文化內涵卻讓我深深著迷。
還有必不可少的吃粽子,這是端午節最為盛行的傳統習俗吧?無論再怎麼忙碌也不能怠慢了端午節,包粽子是迎接端午隆重而又簡樸的方式。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花色、品種繁多,餡料、形狀各異,但無一例外地都有著迷人的香味。因為那粽子的濃香裡不僅僅包裹著端午節馨香郁的文化味兒,也包裹著包粽子人那深不見底的愛。
還有“佩香囊、“掛荷包”、“拴五色絲線”、“懸鐘馗像”等等各種習俗,使端午詩意而豐富。我想,這也就是端午節被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因吧,這也就是我們國家為什麼從2008年開始,將端午節定為法定假日的原因吧。我想,這就要求我們更好地保護、傳承中華的傳統文化,要求我們更好地理解、敬畏端午節的文化內涵,將文化傳承進行到底。
我想,端午是一種精神,它重在張揚與愛護生命,重在敬畏與傳承文化,重在繼承與發揚光大,讓子孫後代知道這個節日的來源和底蘊,然後再在屈原憂國恤民的愛國精神中走過,在捨身赴難的政治品格中超然。這才是端午最深遠的味道吧。
第4篇:端午的味道
提起端午節,或許人們會立即想到粽子、想到鹹鴨蛋。但對於我,端午節卻有著特別的、難以名狀卻永生難忘的味道。
佳節意味著團圓。從小到大,每一個節日都是一家人歡聚一堂,其樂融融,一起分享媽媽親手包的餃子、親友送來的月餅、奶奶精心醃製的鹹鴨蛋,還有全家合力製作的粽子。一年又一年,我們重複著這樣的方式,平淡中蘊藏著幸福的味道。
升入初三,中考在即,複習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在書山題海中奮力拼搏的我們早已無暇顧及什麼節日。每一天都以同樣緊張和忙碌的步調匆匆走過。端午前一晚,宿舍裡不知哪位細心的舍友說:“明天是端午節吧?”這才恍然記起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佳節。望著窗外無邊的黑夜,想起了以往和家人共度端午的情景,想起了那香 噴噴的美味粽子。可明天,這一切都只能化作濃濃的思念,心中充滿了失落和惆悵,久久無眠。
第二天早早來到教室,驚訝地發現每個人的桌子上都放著粽子和雞蛋!啊!我猜到了!是老師為每位同學準備的。全班四十幾個同學,這麼多的粽子,老師要包多久啊!我雙手捧起這還帶著溫度的粽子,輕輕地剝開,裡面是白白的糯米,還有兩個大大的紅棗。一口咬下去,香香甜甜,加之棕葉淡淡的清香,讓人回味無窮……
看著老師佈滿血絲的眼睛,想必她昨晚沒有休息好吧。我知道,老師是想讓我們感受和家裡一樣的歡樂與溫暖。我真的感受到了,小小的粽子裡滿載著愛的味道。
也許,每個人對各種節日的不同味道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和深刻記憶。而這種體會和記憶,不僅僅源於各種節日食品的美味,更是源於摻雜其中的某種情感。就像這端午的味道,那是清清的棕葉香、濃濃的紅棗甜、淡淡的感動和深深的師生情。
第5篇: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是那種清香,濃郁的傳統習俗的味道。
端午的粽子
離端午還有幾天,大街小巷裡已是粽香瀰漫。各種各樣,應有盡有。這粽子葉的清香和糯米醇香混雜而成的味道,讓我流連忘返。期盼著一個又一個的端午的到來。這陣陣的粽香,讓我魂不守舍,總想吃掉那清香,濃郁的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艾葉
每到端午時節,家家戶戶的門前總會插上幾束新鮮的艾葉。既能防蚊又能辟邪,真是一舉兩得。同時,灰暗的牆壁也被幾許青綠點綴,便有了端午的味道。直至艾葉枯黃也不取下來,帶來年端午的時候再換上新的。
端午的龍舟
端午,總能聽到隱隱的鼓點從遙遠的地方傳來。遠方的某地一定又在進行龍舟競渡了。幾十個人在一個龍舟上劃,不僅是對龍的紀念,還是端午的味道中的傳統的味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文化,是最濃郁的味道。
這就是端午的回憶,端午的味道,是我最喜歡的幾種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