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道德> 道德與我同行初三作文

道德與我同行初三作文

道德與我同行初三作文

  導語:道德就在我們的身邊。它無時無刻不再陪伴著我們。就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證明我們是一個有道德的人。小編整理關於道德的,歡迎閱讀。
 

  第一篇:道德與我同行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這裡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

  第二篇:道德與我同行

  只要我們做事多想著別人一點,其實就是一種道德。

  再小的事情,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真誠,就是一件好事。

  公交車上,看到老人站著,你忍心嗎?馬路上,看到地上有垃圾,你會撿起來嗎?看到路旁的腳踏車倒了,你會去把它們扶起來嗎?……或許你們有這個心,可是很多人會怕,怕別人誤會垃圾是自己扔的,腳踏車是自己弄倒的,怕別人說自己是故意做給大家看的。其實我認為不用顧慮大家對你做好事的看法,只要自己知道自己的目的就行了,只要知道道德在我們心中就行了。

  電視上曾今說過這樣一個事情,想必大家也聽說過:一個老人被車撞了,躺在馬路上,肇事者跑了。好心的人過來扶他起來,帶他去醫院。帶他去派出所報案。可是這個老人卻說是這位年輕人撞的。看到這個事情,我心裡是說不出的難過,痛心,只是感嘆還真有忘恩負義的人!很同情那個年輕人,一片好心,卻惹禍上身。不知道那個老人在想些什麼。我只覺得那個老人身上迷失了道德。那個年輕人的道德卻成了禍根,多麼荒唐啊!為什麼社會上會出現這種事情?每個人都應該反省吧,這個社會竟然如此缺乏道德!或許正因為社會上存在著這樣的事情,所以做好事的人越來越少了,大家就抱著不要多管閒事的心態面對著社會。不敢做好事。這已經成為社會的風氣了吧!那個老人,其實也可憐的,他連人基本的道德也沒有,活得豈不是很可憐嗎?

  當然社會上還是有充滿道德的事情的'。汶川大地震震痛了世界。各界認識紛紛捐款捐物,一時間,整個世界被溫暖包圍了,洋溢著著愛與希望。有一件事情感動了社會,一個乞丐,他捐出了自己的錢。或許有人會不屑於他的錢。但是我認為他很不容易,要知道一個乞丐自己要生存就很不容易了,每次要飯也就1角,5角,1元,最多5元,這些渺小的數字對於他卻不小,可他正因為心中的那份道德感,獻出了自己的一片心意。或許他捐的並不多的,可他的錢卻的最滾燙的最飽含真情的錢。

  道德源自於我們的內心,有了道德感,你做出的事情自然就不會錯。做好事,不是為了得到誰誰的表揚,得到怎樣的榮譽。真正的道德,發自內心,你對社會,對每個人的愛,就是一份珍貴的道德。

  第三篇:道德與我同行

  文明是多方面的,有時是一句關懷的問候,是一個微笑,是一個動作。

  這是一種尊重,發自內心的對別人的尊重。尊重別人也等於尊重自己。孟子曾說過: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我們應該做一個文明的學生:從小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一些微小的細節做起。

  在校注意細節:在上放學的路途中,遇到老師,應該向老師們問好;上課遲到時,應該在進班之前喊聲報告,得到老師的允許便可進班上課聽講;不讓水籠頭孤獨地流淚;進老師辦公室,喊報告,得到准許後進;看見紙屑自覺地撿起來扔進垃圾桶;撿到錢和物時應“拾金不昧”;不隨地吐痰;不隨地扔垃圾;沒經過別人同意,勿動別人東西;不說髒話;不罵人;不惹事;不打架;和同學團結友愛。

  在德國,德國人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裡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許多窗子連線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道上,應接不暇。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走向社會:坐公交車是應排隊不擠,能主動給老年人——產婦——抱嬰兒的人讓座;扶老攜幼;幫助盲人過馬路;不破壞公共財物。

  在家注意細節:尊重長輩;愛護弟妹;幫父母做家務;聽家長的話;客人來家中應該上前去打招呼。

  “孔融讓梨”——一個大家再熟悉不過的故事。四歲的孔融之所以使大家敬佩,正是因為他懂得謙讓,懂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懂得使別人快樂,懂得別人的快樂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他雖然還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孩子,但是他的那種精神足以讓後人敬佩、效仿。比那些滿腹經文,只懂得說,而不會做的大人要強百倍。因為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也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一個有修養的人,不會自誇自大,相反一個無修養、無道德的人,將會到處炫耀自己的功勳。就像宣永光所說的那樣“無道德,是狗材。無知識無道德,是棄材。既無知識又無道德反自以為有知識有道德,是殺材。”

  身為一個小學生,我們不僅要在一方面做到文明,更要在多方面做到文明。不僅要自己做到文明,也要感染身邊的人做到文明。只要人人都遵守文明,講道德,那麼世界才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我們應該團結友愛,共創文明城市,與文明同行。

  第四篇:道德與我同行

  老師說: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小學生。當時我只是單純地認為有道德,就是品德好,對他人有禮貌,有愛心這樣的人,然而當我讀了《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這本書後,我才真正從書中明白了道德的真正含義。

  2008年4月7日,在法國巴黎的奧運火炬接力活動中,面對“藏獨”份子的襲擊,第三棒火炬手——一個有一條腿殘疾女孩不顧個人安危,用自己柔弱的身軀牢牢地護住祥雲火炬,她就是中國女孩金晶,她之所以如此畏懼,一點也不奇怪。9歲那年,她因為患惡性腫瘤必須做截肢手術,鋸掉右腿,面對人生的不幸,金晶不僅不哭,而且選擇用微笑來點亮自己生命的希望之光,她說:只要心裡有陽光,眼睛裡看到的就全是溫暖,這就是微笑的力量》”她的 自強,自信,自尊,不正是我們要追尋的道德麼?

  美國著名的建築師詹姆斯 蘭費蒂斯,他寫的一篇文章《釣魚的啟示》也深深地打動了我,在他小時候和父親釣魚的時候,因為沒在規定開捕鱸魚的時間裡釣到了一隻超大隻的鱸魚,雖然當時並沒有人看見,但在父親的教育下,他放走了那條大魚,父親說: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能受到像釣到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時也會被“魚”所誘惑:一件美麗的衣服,一枚硬幣或是一個玩具……那該怎麼辦呢?其實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自律,這樣才可能把握住自己的未來。特別想對那些當人民父母官的叔叔阿姨說:如果你們你能在面對“魚”的誘惑時,多一份道德,相信你們的人民才會幸福,社會才會和諧。

  在這本書中,我也知道了,每一個孩子從小都要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愛護弱小,保護我們生活的環境,現在我們的學習環境也好了,很多同學也都有了電腦,網路正陪伴著我們成長。網路如同浩瀚的海洋,我們有可能在這片大海中發現寶藏,也有可能因為泳技不佳而溺水,或在茫茫海面上迷失方向。一個專家說:“網路應該是工具,而不是玩具。用電腦的人是聰明的人,玩電腦的人是愚蠢的人。”讓我們從現在起,文明上網,健康上網,做網路文明的小使者。

  親愛的同學們,道德就在我們的身邊。它無時無刻不再陪伴著我們。就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證明我們是一個有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