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庭教育> 淺談家庭教育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

淺談家庭教育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

淺談家庭教育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

  家庭教育一般指的是父母在教導孩子的時候採用的教育方式。現在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是非常的重視。下面和小編一起淺談家庭教育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希望有所幫助!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常言道,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中國自古以來便有這樣的說法:“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可見,家庭對於子女的影響是極其巨大的。其實來自什麼樣的家庭,歸根結底,就是來自什麼樣的環境。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又在各方面影響著一個孩子的一生的成長。

  家庭是孩子成長開始的地方,一個優秀的子女肯定離不開家庭的教育。智力的遺傳限理論顯示,個體生長環境越好,在智力測驗上所表現的智商,將越接近其遺傳限的上限,反之亦然。可見環境對於人的智力發展是有深遠的影響的,即使有相似的遺傳特質,可能會因為不同的成長環境而發展迥異。而家庭作為個體最先接觸的環境,也是孩子出生之後接受教育薰陶的第一場所。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產生深遠的影響。家庭環境的和諧與否又決定著孩子身心發展的高度。

  家庭教育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心理學研究表明,遺傳決定孩子智力發展的上限,而良好的家庭環境則可以使孩子的智力發展儘可能地趨於該上限。良好的家庭環境裡,高素質的父母的地位不可忽視。父母受過良好的教育,則相應地具備較高的素質和審美情趣。這一客觀前提促使了父母能夠主動地關心孩子學習,注意孩子對於學習的態度,能夠幫助孩子拓寬自身視野,而父母自身較高的知識儲備和審美情操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無形中影響著孩子的智力發展。

  家庭教育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根據心理學上對兒童期心理社會性發展的研究顯示,兒童在每個階段都會表現出一定的心理需求,且這些心理需求應得到相應的滿足,且與之而來也同樣會產生一些相應的心理危機。若心理需求未得到滿足,成人後可能會出現一些消極的個性特徵,如避免參與任何的競賽或極度喜歡與別人競爭,覺得不安全及不如別人,對自己或別人吹毛求疵等等。因此作為孩子生命起點的地方,家庭環境在體察孩子內心需求發展之時有不可比擬的重要性。當孩子出現自我效能感缺失的情形時,父母應給予充分的鼓勵與及時的引導,表示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樣能行,這樣能讓孩子逐漸擺脫覺得自己無能的心理,而變得有活力。而若父母採取嚴厲的批評或忽略,則會加重孩子的自卑感。因而,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在心理上給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當孩子心理上走進盲區時,能給予充分的鼓勵與正確的關懷,從而提升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健康的心理品質。

  家庭教育現狀

  而當下的家庭教育現狀是不容樂觀的。太多太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在入學之前,能在知識水平和技能養成方面大大趕超其他孩子,將家庭教育甚至與學校教育相等同。

  在家庭教育中提前向孩子灌輸課本知識而忽略孩子心理的需求與發展。

  透過家庭教育為孩子做入學準備是一件合理科學的手段,是孩子在身心狀態和基礎條件上均能達到入學要求而非一些家長認為的提前學習語文、數學、外語這些具體的知識內容。在孩子知識接受水平尚未達到的階段,強行逼迫孩子學習,而不能夠循序漸進,其實這是違背兒童認知規律的做法,有種揠苗助長的感覺。家長完全把控孩子的學習,而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權。這不僅會讓孩子喪失了自主學習的意識,同時也扼殺了孩子發現興趣、培養興趣的過程,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最後往往是達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因此,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的`角色定位是有度的,可以提供方向,但是不能一手大包大攬。

  而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物質生活的越發富足,家長型和溺愛型這兩種教育模式也成為越來越常見的兩種小孩的教育方式。現在的小孩子身上越來越常見地被貼上冷漠、自私的標籤。

  而現代社會離婚率的升高,又催生了越來越多的破碎家庭。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感受到恐懼和無助。在孩子潛意識的身體作用下,透過生病等症狀來維繫父母之間的感情。而父母的爭吵對於將來孩子與其他人建立親密關係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家庭教育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原因

  孩子具有模仿性。孩童呱呱墜地之時,對這個世界是一無所知的,而他一切技能的獲得皆來自於其父母。沒有模仿,就沒有學習。任何科學、藝術、技能、風格的發展形成,都有它最初的範本和源頭。而兒童在模仿方面的天賦是遠遠高於成人的,且其模仿是方方面面的,從一句口頭禪到一種語氣、手勢、到一種態度、一種氣質。兒童對環境的吸收是驚人的,每一個人的人格都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經驗。家長行為文明,舉止優雅,孩童大多也是舉止文雅之人,若家長舉止較為粗俗,則孩子也常常表現出一些很不文明的舉動。正如我們小時候學習新知識一樣,皆是透過大量地、反覆地訓練、練習才最終獲得了新的能力。因而孩子的言行舉止無一不是透過日復一日復刻父母的行為而領悟學習而來。這充分告訴我們孩童天生的模仿本能,而這種天生的本能也促使著家長需要起以身作則的作用。

  家庭原生環境伴隨個體一生。家是孩童成長開始的地方,是一個人一生旅程航行的起點。父母可以說是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最先接觸到的人,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剛剛產生意識的孩童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可以說孩童的舉止、行為、思維無不都打上了家庭的烙印。而家庭既是一個人一生的起點,又是伴隨一個人一生。同樣地,家庭教育從孩童呱呱墜地時到孩童的長大,都一直伴隨著孩童,可以說是終身教育。所以家庭這個載體對於孩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可以說是不言而喻的。

  家庭氛圍影響孩子性格。我們常常可以見到,在和睦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性格開朗,自信積極,而那些家庭氛圍不太融洽的孩子性格往往是比較偏激;那些父母包辦一切的環境下長大的小孩,往往是不可一世的“小皇帝”、“小公主”,而那些民主氛圍下成長的小孩,常常較為獨立,擁有應對挫折的能力,善於處理生活中各種突發狀況.......諸如此類,都反映了不同的家庭氛圍對孩子性格的影響。有些父母習慣於包辦一切,小到洗碗鋪床這種生活細節,大到專業、職業的選擇,事無鉅細,都要自己“親力親為”。忽略孩子自身的興趣、發展的特點,只一味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身上。在這種氛圍下長大的小孩,因為缺少自己做決定的經歷,性格通常較為懦弱,遇到事情通常表現出不知所措,缺乏應對挫折的能力。不健全的性格導致不健全的人格,這種氛圍下成長的小孩欠缺必要的生活能力,將來在社會上生存是困難的。

  同樣的,有些家庭,家庭關係極為緊張,父母動輒打架,嚴重的時候甚至可能拳腳相加。隨著離婚率的升高,這種現象正變得越來越普遍。長期處於這種緊張氛圍下的孩子,內心的安全感是極其匱乏的。父母無法給予自身成長所需要的關注度,孩子長期處於一種被忽略以及擔心被拋棄的狀況下,難以對這個世界產生正確的認知。在他們的眼中,這個世界往往是充滿惡意的,因為缺少應有的關注,內心長期被放置於陰暗的角落,他們看待世界的目光是消極的,習慣以惡意去揣度他人,長此以往,終是會變成一場惡性迴圈。

  對於家庭教育的一些期待在現如今的中國,教育是因人而異、因家庭而異的。況且個人追求的教育目標並不一致,探求統一的教育之法也是不太現實的。然而有一些道理則是共同的:

  教育方法沒有好不好,只有適不適合。每個人都有其與生俱來的性格,有些天生靦腆害羞,有些人則外向好動。如果家長不能根據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採取不同的教育策略,暴力壓制,簡單粗暴,首先既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甚至可能會適得其反。其次,孩子正常的個性訴求被壓制,從而會產生一些心理問題。

  教育目標不應是培養天才,而是良性溫暖環境的塑造,以讓孩子充分開掘自身潛能。比起直接幫孩子做好一切,將自主權交給孩子。家長則透過一些獎懲措施,來肯定孩子的自主意識。這樣才能科學地幫助孩子獨立,而不是一味依賴父母,或者當獨立意識萌芽之時反抗父母,規避戰爭,開掘潛能。

  不要為了滿足自己而給孩子施加壓力。孩子尚不具備良好的自控系統和辨識能力,父母有時簡單粗暴地施壓,會導致孩子正常的壓力系統崩潰。而引導孩子興趣,引導他們的主動性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

  父母要儘量協調自身觀念。伴隨觀念差異產生的碰撞本身會降低孩童的安全感,而父母之間觀念的不協調甚至於爭吵更會降低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權威性,從而引發孩子叛逆。

  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在家庭教育的問題上抱有足夠的求知慾與毅力,為孩子創造一個良性有愛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