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電腦知識> 電腦的基礎知識

電腦的基礎知識

電腦的基礎知識

  電腦的組成部分一般分為軟體系統和硬體系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電腦的基礎知識,歡迎閱讀與收藏。

  1、開機關機的使用

  一般的臺式電腦主機大都是黑色的長方體,電腦開關在主機上,一般開關呈圓形或方形,用手指輕輕一摁便可開機。電腦的關機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長按開啟電腦的開關,等到整個螢幕變黑視為關機,但這種操作易傷害裝置,不建議經常使用;第二種是開啟電腦螢幕底部通知欄的“開始選單”,開始選單中有關機的選項,用滑鼠移動到所在位置按滑鼠左鍵使其關機,此種操作方法為正規關機方法。

  2、滑鼠的操作使用

  滑鼠是電腦的必備工具,一般它決定著能否正常操作電腦。滑鼠分為四大部分:左鍵、右鍵、滾輪、插頭。首先要將插頭安裝在主機後面的介面上,注意介面形狀和滑鼠介面的形狀,不要誤插介面。滑鼠可以用移動的方式操作電腦上的各種程式,左鍵一般是開啟某一檔案或軟體,右鍵一般是調出電腦存在的其他隱藏功能,滾輪是讓人在查閱文章和網頁時方便瀏覽。

  3、軟體的安裝

  電腦使用離不開各種各樣的軟體,軟體有兩種下載路徑,一種是瀏覽器下載,在瀏覽器的搜尋框內用鍵盤打入所需要軟體的名稱,然後點選搜尋,網頁會自動蹦到軟體網頁,用滑鼠點選下載選項,下載完成後根據軟體的提示進行安裝。還有一種是用軟體應用下載,同理用瀏覽器下載類似於軟體管家之類的應用,安裝之後可以直接透過該軟體來搜尋想要的其他軟體,好處是能及時更新軟體,不用操作者手動安裝軟體。

  膝上型電腦的基礎知識

  一、評價標準

  1、CPU,這個主要取決於頻率和二級快取,頻越高、二級快取越大,速度越快,未來CPU會有三級快取、四級快取等,都影響響應速度。

  2、記憶體,記憶體的存取速度取決於介面、顆粒數量多少與儲存大小(包括記憶體的介面,如:SDRAM133,DDR233,DDR2-533,DDR3-800),一般來說,記憶體越大,處理資料能力越強,速度就越快。

  3、主機板,主要還是處理晶片,如:筆記本i965比i945晶片處理能力更強,i945比i910晶片在處理資料的能力又更強些,依此類推。

  4、硬碟,硬碟在日常使用中,考慮得少一些,不過也有是有一些影響的,首先,硬碟的轉速(分:高速硬碟和低速硬碟,高速硬碟一般用在大型伺服器中,如:10000轉,15000轉;低速硬碟用在一般電腦中,包括膝上型電腦),桌上型電腦電腦一般用7200轉,膝上型電腦一般用5400轉,這主要是考慮功耗和散熱原因。

  硬碟速度又因介面不同,速率不同,一般而言,分IDE和SATA(也就是常說的串列埠)介面,早前的硬碟多是IDE介面,相比之下,存取速度比SATA介面的要慢些。

  硬碟也隨著市場的發展,快取由以前的2M升到了8M或更大,就像CPU一樣,快取越大,速度會快些。

  5、顯示卡:這項對執行超大程式軟體的響應速度有著直接聯絡,如執行CAD2007,3DStudio、3DMAX等圖形軟體。顯示卡除了硬體級別上的區分外,也有“共享視訊記憶體”技術的存在,和一般自帶視訊記憶體晶片的不同,就是該“共享視訊記憶體”技術,需要從記憶體讀取視訊記憶體,以處理相應程式的需要。或有人稱之為:動態視訊記憶體。這種技術更多用在膝上型電腦中。

  6、電源,這個只要功率足夠和穩定性好,也就OK啦。

  7、顯示器:顯示器與主機板的介面也一樣有影響,只是人們一般沒有太在乎。

  二、詳細配置

  1.CPU

  主流桌面級CPU廠商主要有INTEL和AMD兩家。Intel平臺的低端是賽揚和奔騰系列,高階是酷睿2(已成功代替酷睿1)xx年作為下一代更先進的CPU I7也上市了,在此不久後32NM6核心I9也可能於xx年上市。

  AMD平臺的低端是閃龍,高階是速龍,皓龍。最常用的是兩者的中低端。INTEL處理器方面,在中高階有e7400,可以搭配頻率更高的DDR2記憶體,這一點是AMD中高階平臺中難以實現的。AMD64bitSP2500+雖然超值,但缺少了對記憶體雙通道的支援,這一點讓許多玩家感覺不爽。

  2.Intel和AMD 市面上的主流配置有兩種。一種是Intel配置一種是AMD配置。其主要區別在於cpu的不同,顧名思義Intel配置的cpu是Intel品牌的,AMD配置的cpu品牌的。產品的市場定位和效能基本相同。價格不同,主要效能傾向有所區別。可根據需要和價位而定。

  3.主機板配置

  常用的比較好的牌子其實不止intel,華碩(ASUS)、技嘉(GIGABYTE)、精英(ECS)、微星(MSI)、磐正(EPOX)、雙敏(UNIKA)、映泰(BIOSTAR)、碩泰克(SOLTEK)、捷波(JETWAY)、鑽石(DFI)這些,還有一些二線牌子象斯巴達克這些也比較好。

  4.記憶體配置

  常用記憶體條有3種型號:一)SDRAM的記憶體金手指(就是插入主機板的金色接觸部分)有兩個防呆缺口,168針腳。SDRAM的中文含義是“隨機動態儲存器”。二)DDR的記憶體金手指只有一個防呆缺口,而且稍微偏向一邊,184針腳。DDR中文含義是“雙倍速率隨機儲存器”。三)DDR2的記憶體金手指也只有一個防呆缺口,但是防呆缺口在中間,240針腳。DDR2SDRAM記憶體的金手指有240個接觸點。

  5.記憶體條

  xx年最新的記憶體已經升級到DDR3代,DDR3記憶體向DDR2記憶體相容,同樣採用了240針腳,DDR3是8bit預取設計,而DDR2為4bit預取,這樣DRAM核心的頻率只有介面頻率的1/8,DDR3-800的核心工作頻率只有100MHz。主流DDR3的工作頻率是1333MHz。在面向64位構架的DDR3顯然在頻率和速度上擁有更多的優勢,此外,由於DDR3所採用的根據溫度自動自重新整理、區域性自重新整理等其它一些功能,在功耗方面DDR3也要出色得多。一線記憶體品牌廠家均推出了自己的DDR3記憶體,如金士頓、宇瞻、威剛、海盜船、金邦等。在價格上,DDR3的記憶體僅比DDR2高出幾十塊,在記憶體的發展道路上,DDR3記憶體的前途無限。

  6.硬碟配置

  硬碟按介面來分:PATA這是早先的硬碟介面,2009年新生產的桌上型電腦裡基本上看不到了;SATA這是主流的介面也就是平常說的序列介面,市面上的硬碟普遍採用這種介面;SATAII這是SATA介面的升級版,市面上這種硬碟有是也有,就是不多,主要就是快取和傳輸速度的提高;SCSI這是一種在伺服器中採用的硬碟介面,它的特點是轉動速度快可以達到10000轉,這樣讀寫速度就可以加快而且還支援熱插拔。

  7.顯示卡配置

  顯示卡作為電腦主機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喜歡玩遊戲和從事專業圖形設計的人來說顯得非常重要。民用顯示卡圖形晶片供應商主要包括ATI和nVIDIA兩家。

  電腦構造基礎知識

  膝上型電腦的出現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但鑑於其精密的部件和不菲的價格,相信大多數使用者也就從來不敢像對待臺式電腦那樣將其大卸八塊,對它的“內臟”也總有一種神秘感。

  下面電腦知識網就帶領大家去探索膝上型電腦內部的奧秘。

  膝上型電腦的外形與臺式電腦相差甚遠,但它的內部結構與臺式電腦相差無幾,都由幾大部件搭配而成。膝上型電腦從外觀上看分為兩大塊:

  一塊是直觀的部分——顯示屏,他是計算機主要的輸出裝置;

  另一塊是最複雜的部件,組合了最多的部件,包括軟碟機、硬碟、光碟機、CPU、記憶體條、主機板、電池、顯示卡等。由於膝上型電腦體積小,因此雖為同一類部件,體積卻比臺式電腦小很多,在架構設計和製造工藝上也更加精細,可功能卻並不遜色。由於現階段膝上型電腦採用全內建方式,硬碟、記憶體、電池、顯示卡、光碟機等以介面的方式與主體相連,因此更換起來還是挺方便的。

  電腦維修基本方法

  一、觀察法

  觀察,是維修判斷過程中第一要法,它貫穿於整個維修過程中。觀察不僅要認真,而且要全面。要觀察的內容包括:

  1、 周圍的環境;

  2、 硬體環境。包括接插頭、座和槽等;

  3、 軟體環境;

  4、 使用者xx作的習慣、過程

  二、最小系統法

  最小系統是指,從維修判斷的角度能使電腦開機或執行的最基本的硬體和軟體環境。最小系統有兩種形式:

  硬體最小系統:由電源、主機板和CPU組成。在這個系統中,沒有任何訊號線的連線,只有電源到主機板的電源連線。在判斷過程中是透過聲音來判斷這一核心組成部分是否可正常工作;

  軟體最小系統:由電源、主機板、CPU、記憶體、顯示卡/顯示器、鍵盤和硬碟組成。這個最小系統主要用來判斷系統是否可完成正常的啟動與執行。

  對於軟體最小環境,就“軟體”有以下幾點要說明:

  1、 硬碟中的軟體環境,保留著原先的軟體環境,只是在分析判斷時,根據需要進行隔離如解除安裝、遮蔽等)。保留原有的軟體環境,主要是用來分析判斷應用軟體方面的問題

  2、 硬碟中的軟體環境,只有一個基本的xx作系統環境(可能是解除安裝掉所有應用,或是重新安裝一個乾淨的xx作系統),然後根據分析判斷的需要,載入需要的應用。需要使用一個乾淨的xx作系統環境,是要判斷系統問題、軟體衝突或軟、硬體間的衝突問題。

  3、 在軟體最小系統下,可根據需要新增或更改適當的硬體。如:在判斷啟動故障時,由於硬碟不能啟動,想檢查一下能否從其它驅動器啟動。這時,可在軟體最小系統下加入一個軟碟機或乾脆用軟碟機替換硬碟,來檢查。又如:在判斷音影片方面的故障時,應需要在軟體最小系統中加入音效卡;在判斷網路問題時,就應在軟體最小系統中加入網絡卡等。

  最小系統法,主要是要先判斷在最基本的軟、硬體環境中,系統是否可正常工作。如果不能正常工作,即可判定最基本的軟、硬體部件有故障,從而起到故障隔離的作用。

  最小系統法與逐步新增法結合,能較快速地定位發生在其它板軟體的故障,提高維修效率。

  三、逐步新增/去除法

  逐步新增法,以最小系統為基礎,每次只向系統新增一個部件/裝置或軟體,來檢查故障現象是否消失或發生變化,以此來判斷並定位故障部位。

  逐步去除法,正好與逐步新增法的xx作相反。

  逐步新增/去除法一般要與替換法配合,才能較為準確地定位故障部位。

  四、隔離法

  是將可能防礙故障判斷的硬體或軟體遮蔽起來的一種判斷方法。它也可用來將懷疑相互衝突的硬體、軟體隔離開以判斷故障是否發生變化的一種方法。

  上提到的軟硬體遮蔽,對於軟體來說,即是停止其執行,或者是解除安裝;對於硬體來說,是在裝置管理器中,禁用、解除安裝其驅動,或乾脆將硬體從系統中去除。

  五、替換法

  替換法是用好的部件去代替可能有故障的部件,以判斷故障現象是否消失的一種維修方法。好的部件可以是同型號的,也可能是不同型號的。替換的順序一般為:

  1、 根據故障的現象或第二部分中的故障類別,來考慮需要進行替換的部件或裝置;

  2、 按先簡單後複雜的順序進行替換。如:先記憶體、CPU,後主板,又如要判斷列印故障時,可先考慮列印驅動是否有問題,再考慮列印電纜是否有故障,最後考慮印表機或並口是否有故障等;

  3、 最先考查與懷疑有故障的部件相連線的連線線、訊號線等,之後是替換懷疑有故障的部件,再後是替換供電部件,最後是與之相關的其它部件。

  4、 從部件的故障率高低來考慮最先替換的部件。故障率高的部件先進行替換。

  六、比較法

  比較法與替換法類似,即用好的部件與懷疑有故障的部件進行外觀、配置、執行現象等方面的比較,也可在兩臺電腦間進行比較,以判斷故障電腦在環境設定,硬體配置方面的不同,從而找出故障部位。

  七、升降溫法

  在上門服務過程中,升降溫法由於工具的限制,其使用與維修間是不同的。在上門服務中的升溫法,可在使用者同意的情況下,設法降低電腦的通風能力,傷心電腦自身的發熱來升溫;降溫的方法有:1)一般選擇環境溫度較低的時段,如一清早或較晚的時間;2)使電腦停機12~24小時以上等方法實現;3)用電風扇對著故障機吹,以加快降溫速度。

  八、敲打法

  敲打法一般用在懷疑電腦中的某部件有接觸不良的故障時,透過振動、適當的扭曲,甚或用橡膠錘敲打部件或裝置的特定部件來使故障復現,從而判斷故障部件的一種維修方法。

  九、對電腦產品進行清潔的建議

  有些電腦故障,往往是由於機器內灰塵較多引起的,這就要求我們在維修過程中,注意觀察故障機內、外部是否有較多的灰塵,如果是,應該先進行除塵,再進行後續的判斷維修。在進行除塵xx作中,以下幾個方面要特別注意:

  1、 注意風道的清潔

  2、 注意風扇的清潔

  風扇的清潔過程中,最好在清除其灰塵後,能在風扇軸處,點一點兒鐘錶油,加強潤滑。

  3、 注意接插頭、座、槽、板卡金手指部分的清潔

  金手指的清潔,可以用橡皮擦拭金手指部分,或用酒精棉擦拭也可以。

  插頭、座、槽的金屬引腳上的氧化現象的去除: 一是用酒精擦拭,一是用金屬片(如小一字改錐)在金屬引腳上輕輕刮擦。

  4、 注意大規模積體電路、元器件等引腳處的清潔

  清潔時,應用小毛刷或吸塵器等除掉灰塵,同時要觀察引腳有無虛焊和潮溼的現象,元器件是否有變形、變色或漏液現象。

  5、 注意使用的清潔工具

  清潔用的工具,首先是防靜電的。如清潔用的小毛刷,應使用天然材料製成的毛刷,禁用塑膠毛刷。其次是如使用金屬工具進行清潔時,必須切斷電源,且對金屬工具進行洩放靜電的處理。

  用於清潔的工具包括:小毛刷、皮老虎、吸塵器、抹布、酒精(不可用來擦拭機箱、顯示器等的塑膠外殼)。

  6、 對於比較潮溼的情況,應想辦法使其乾燥後再使用。可用的工具如電風扇、電吹風等,也可讓其自然風乾。

  十、軟體除錯的'幾個方法和建議

  1、 xx作系統方面。

  主要的調整內容是xx作系統的啟動檔案、系統配置引數、元件檔案、病毒等。

  修復xx作系統啟動檔案。

  1) 對於溫都死 9x系統,可用SYS命令來修復(要保證MSDOS.SYS的大小在1KB以上),但要求,在修復之前應保證分割槽引數是正確的。這可使用諸如DiskMap之類的軟體實現;

  2) 對於溫都死 2000/叉P系統,有兩種方法——修復啟動檔案,使用fixboot命令;修復主引導記錄,使用fixmbr命令。

  調整xx作系統配置檔案。

  A. 對於溫都死 9x系統,可用的工具很多,如:Msconfig命令、系統檔案檢查器、登錄檔備份和恢復命令(scanreg.exe,它要求在DOS環境下執行。另外如果要用scanreg.exe恢復登錄檔,最好使用所列出的恢復選單中的第二個備份檔案)等;

  B. 對於溫都死 2000系統,可用的工具與溫都死 9x相比比較少,但某些除錯命令可用Win98中的一些命令(如win98下的Msconfig命令,就可用在溫都死 2000下);

  C. 對於溫都死 叉P系統,可用的工具主要是Msconfig命令;

  D. 調整電源管理和有關的服務,可以使用的命令是,要“執行”文字框中輸入gpedit.msc來進行;

  E. 所有xx作系統的除錯,都可透過控制面板、裝置管理器、計算機管理器(溫都死 9x系統無)來進行系統的除錯。

  元件檔案(包括.DLL、.VXD等)的修復

  A. 透過新增刪除程式來重新安裝;

  B. 透過從.CAB檔案中提取安裝;

  C. 可用系統檔案檢查器(sfc.exe命令)來修復有錯誤的檔案;

  D. 從好的機器上*貝覆蓋。

  檢查系統中的病毒。

  建議使用命令列方式下的病毒查殺軟體,並能直接訪問諸如NTFS分割槽。

  2、 裝置驅動安裝與配置方面。

  主要調整裝置驅動程式是否與裝置匹配、版本是否合適、相應的裝置在驅動程式的作用下能否正常響應。

  A. 最好先由xx作系統自動識別(特別要求的除外,如一些有特別要求的顯示卡驅動、音效卡驅動、非即插即用裝置的驅動等),而後考慮強行安裝。這樣有利於判斷裝置的好壞;

  B. 如果有xx作系統自帶的驅動,則先使用,仍不能正常或不能滿足應用需要,則使用裝置自帶的驅動;

  C. 更換裝置,應先解除安裝驅動再更換。解除安裝驅動,可從裝置管理器中解除安裝;再從安全模式下解除安裝;進而在INF目錄中刪除;最後透過登錄檔解除安裝;

  D. 更新驅動時,如直接升級有問題,須先解除安裝再更新。

  3、 磁碟狀況方面。

  檢查磁碟上的分割槽是否能訪問、介質是否有損壞、儲存在其上的檔案是否完整等。

  可用的調整工具:

  A. DiskMap,方便地找回正確的分割槽;

  B. Fdisk及Fdisk /MDR,檢查分割槽是否正確及使主引導記錄恢復到原始狀態;

  C. 當硬碟容量大於64GB時,如果要重新分割槽或檢視分割槽,要求使用隨機附帶的磁碟分割槽軟盤中的Fdisk命令。這個命令可用溫都死 Me下的Fdisk命令來代替;

  D. format、Scandisk、廠商提供的磁碟檢測程式,檢查磁碟介質是否有壞道;

  E. 檔案不完整時,要求對不完整的檔案先進行改名,再用在“xx作系統方面”中所述的方法重建。

  4、 應用軟體方面。

  如應用軟體是否與xx作系統或其它應用有相容性的問題、使用與配置是否與說明手冊中所述的相符、應用軟體的相關程式、資料等是否完整等;

  5、 BIOS設定方面。

  1) 在必要時應先恢復到最優狀態。建議:在維修時先把BIOS恢復到最優狀態(一般是出廠時的狀態),然後根據應用的需要,逐步設定到合適值。

  2) BIOS重新整理不一定要重新整理到最新版,有時應考慮降低版本。

  6、 重建系統。

  在硬體配置正確,並得到使用者許可時,可透過重建系統的方法來判斷xx作系統之類軟體故障,在使用者不同意的情況下,建議使用自帶的硬碟,來進行重建系統的xx作。在這種情況下,最好重建系統後,逐步復原到使用者原硬碟的狀態,以便判斷故障點。

  1) 重建系統,須以一鍵恢復為主,其次是恢復安裝,最後是完全重新安裝。恢復安裝的方法:

  對於溫都死 9x系統,直接從光碟安裝,或執行toolssysrecpcrestor.bat,即可實現恢復安裝。在進行恢復安裝時,可能由於win.com的存在而影響安裝過程的正常進行,這時,可在溫都死目錄下,刪除win.com後,再重新安裝。

  另一種恢復安裝,是將根目錄下的System.1st改名為System.dat後覆蓋掉溫都死目錄下的同名檔案,之後重啟即可。但這種方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重新安裝,而類似於完全重新安裝。

  對於溫都死 叉P或溫都死2000系統,直接使用其安裝光碟啟動,在安裝介面中選擇修復安裝,選擇R時會出現兩個選項:一是快速修復,對於簡單問題用此選擇;另一是故障修復臺,只要選擇正確的安裝目錄就可啟用故障修復臺。故障修復臺介面類似於DOS介面。

  2) 為保證系統乾淨,在安裝前,執行Fdisk /MBR命令(也可用Clear.com)。必要時,在此之後執行format <驅動器磁碟機代號> /u [/s]命令。

  3) 一定要使用隨機版的或正版的xx作系統安裝介質進行安裝。

  有關電腦的基礎知識

  全盤防毒:

  病毒對計算機的危害不言而喻,日常定期維護時進行全盤防毒是首先要完成的任務。對於發現的病毒要及時清理保證計算機的正常執行。

  有關電腦維護小常識 三零

  垃圾清理:

  系統執行一段時間後必定會產生很多垃圾,使用各大防毒廠商推出的清理軟體即可對系統中的垃圾檔案,垃圾外掛和登錄檔垃圾進行一個全面的清理對電腦的執行速度是有很大好處的。

  磁碟碎片整理:

  磁碟經歷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出現碎片,定期的進行磁碟碎片的整理時十分有必要的,可以提升磁碟的讀寫效能

  解除安裝不常用的軟體:

  因為一些臨時的事件我們可能會在電腦中安裝許多用了一次就不再使用的軟體,這些軟體可能會在系統中加入開機啟動項或者服務,在日常的維護中用控制面板及時解除安裝這些軟體可以減少對系統資源的佔用。 有關電腦維護小常識

  整理資料夾:

  對平時使用的檔案進行歸類存放,養成分類存放的習慣可以極大的提升工作效率,而日常維護時正是整理的好時機,將相關的檔案進行歸類存放或者刪除,保證能夠在工作時快速找到所需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