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怎樣注意飲食衛生
為了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能夠在乾淨舒適的環境下快樂健康成長,安全常識是孩子成長中不得不學習的部分之一,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日常生活中怎樣注意飲食衛生,希望有所幫助!
1、在吃東西前要養成洗手的好習慣。
雖然每個人從小就知道“飯前便後要洗手”這句話,但真正做到的卻不多。人的手是接觸細菌最多的部位,如果吃東西前不洗乾淨手,就會使病菌從口而入,進而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
2、不要喝生水。
即使清澈透明的水也含有病菌、細菌,所以不要喝生水,要經常備一些涼開水,才能保證飲水衛生的安全。
3、果蔬食用前要用淘米水浸泡。
一般浸泡的時間約在15分鐘左右即可,然後再用清水沖洗乾淨。
4、腐爛變質的食物不可食用。
夏季因為天氣炎熱很多食物只存放不到一天就可能變質,如果食用就會導致食物中毒,所以變質的東西不要食用,要及時處理。
5、不認識的食物或野菜、野果不要輕易取食。
因為有些野菜果可能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毒素,食後容易出現食物中毒現象,所以,不要隨便吃一些不瞭解食性的野菜果。
6、不要貪圖小便宜購買劣質食品或飲品。
劣質食品沒有任何衛生可言,食用後可能會給身體帶來很大的傷害。
7、接觸錢後一定要洗手。
日常生活中,錢是經過很多人的手進行輾轉的,上面含有大量的細菌或病毒等,很容易傳染各種疾病,所以在接觸錢後要及時洗手,保持清潔。
內容拓展:日常衛生習慣
1、內衣不是每天都換——內衣穿一天,上面就會留有約0.1克的排洩物
調查中,52%的婦女承認,她們的內衣不是每天都換的。微生物學家查爾斯·格巴博士指出,內衣穿一天,上面就會留有約0.1克的排洩物,大約相當於1億個大腸桿菌。這些細菌會附著在手上,如果你不洗手就去揉眼睛甚至拿東西吃,就會因此而染上疾病。
2、食物掉了撿起來再吃——食物掉到地上後,僅僅兩三秒鐘就會被細菌汙染
40%以上的婦女表示,她們吃過剛掉在地上就被撿起來的食物。以前也有種叫做“5秒鐘規則”的說法,指落地食物只要在5秒之內撿起食用,就是安全的。研究人員指出,這種說法會對人造成極大的誤導。實驗證明,食物掉到地上後,僅僅兩三秒鐘就會被細菌汙染。因此,所有掉在地上的食物,都應該立即扔進垃圾桶。
3、光腳健身——可能感染到腳癬(俗稱“香港腳”)或蹠疣
調查發現,32%的人都是光腳健身的,尤其是在跳健美操或肚皮舞時。專家建議,這時最好穿一雙輕便的鞋子。因為健身時腳會大量出汗,潮溼的環境最利於細菌滋生,這些細菌會透過別人的腳遺留在地板上,當你的腳踩上去,就可能感染到腳癬(俗稱“香港腳”)或蹠疣(一種足底疣)。
4、睡前忘記刷牙——導致牙周病的細菌同樣會導致你的心臟出現問題
43%的人承認,她們睡前偶爾忘記刷牙。專家提醒,人在睡眠過程中,唾液分泌量會大大減少,而這些唾液是殺滅細菌的主要力量。所以,偶然的一次不刷牙,也許就會造成口腔細菌趁虛而入,其結果是齲齒及牙周病危險大增。另外,許多研究證實,導致牙周病的細菌同樣會導致你的心臟出現問題。
5、洗澡不打浴液——導致人體發臭的'細菌以汗液,特別是腋窩和腹股溝排放的汗液為生
調查顯示,近1/3的婦女不是每天洗澡都打浴液,而是用水沖沖而已。專家指出,洗澡打不打浴液,最好根據你的出汗情況而定。導致人體發臭的細菌以汗液,特別是腋窩和腹股溝排放的汗液為生。汗多時,光用水衝是洗不乾淨的,會導致細菌滯留,滯留的時間越長,人就越“臭”。
6、如廁後不用肥皂洗手——當你上完廁所擦拭時,手與大腸桿菌源距離極近
調查中,只有38%的人如廁後用肥皂洗手、2%的人洗手時間超過10秒鐘。專家表示,當你上完廁所擦拭時,手與大腸桿菌源距離極近,可能造成細菌感染,如果不用肥皂,根本無法完全清除細菌。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識
不能不看的生活小常識,生活小常識小處著眼,受益無窮,生活中的小事情往往能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效果。非常有用的425個生活小常識,相信每個人都能有用。
1 、做菜或做湯時,如果做鹹了,可拿一個洗淨的土豆切成兩半放入湯裡煮幾分鐘,這樣,湯就能由鹹變淡了。
2 、葡萄汁送服降壓藥效果好!用葡萄汁代替白開水送服降壓藥,能使血壓降得平穩,且不會出現血壓忽高忽低的現象。
3、夏日天氣炎熱,身上容易長痱子,可用溫水將長有痱子的部位洗淨,塗擦一層牙膏,痱子不久即可消失。
4 、室內廁所即使沖洗得再幹淨,也常會留下一股臭味,只要在廁所內放置一小杯香醋,臭味便會消失。其有效期為六、七天,可每週換一次。
5 、如果用陳米做米飯,淘過米之後,可在往米中加水的同時,加入1/4或1/5啤酒,這樣蒸出來的米飯香甜,且有光澤,如同新米一樣。
6 、熱水泡雙手可治偏頭痛。把雙手浸入熱水中,水量以浸過手腕為宜,並不斷地加熱水,以保持水溫。半小時後,痛感即可減輕,甚至完全消失
7 、煮餃子時,餃子皮和餡中的水溶性營養素除因受熱小部分損失之外,大部分都溶解在湯裡,所以,吃水餃最好把湯也喝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