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週記大全> 【精品】端午節週記模板彙編九篇

端午節週記

【精品】端午節週記模板彙編九篇

  時間飛快,一個星期已經結束了,這一週裡,大家都有不少感想吧,是時候在週記中好好總結過去的成績了。怎樣寫好週記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週記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週記 篇1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著小船去將竹筒裡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將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將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一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一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一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將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將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將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將粽子包完後,將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麼“秘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著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划著,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著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麼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徵。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 篇2

  今天是端午節,聽爸爸說端午節是我國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傳統節日,它又叫艾節、夏節和送時節,而且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歷代說法不一。有的人說是為了紀念春秋戰國時期因遭饞不用,投汨羅江而死的屈原;有的人說紀念吳國忠臣伍子胥的;有的人說紀念東漢孝女曹娥,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孝女曹娥晝夜沿江號哭,因為後在端午節投江,五日後報出父屍。

  除了各種傳說,各地的端午節的節俗很多,吃粽子就是端午節的飲食習俗,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投江之後,老百姓怕魚類吃屈原的遺體,便投米團、筒粽和雞蛋餵魚,後來漸漸變成了吃粽子。端午節人們還要把屋子打掃乾淨,還要在廚房裡撒上雄黃酒,用來殺死青蟲或防止毒蟲孽生,並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上:“王”字,在耳,鼻上塗抹。賽龍舟也是一個傳統習俗,也是跟屈原有關,他在端午節投汨羅江而死,楚人哀之,乃以船撈求,後變成了賽龍舟。

  我還知道別的地方端午節的習俗,在山東省臨青縣兒童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布鞋,在鞋面上畫上“五青”。意思是借屈原的墨跡來殺死它們。南京過端午節,各家要準備一盆清水,加入少許的雄黃水、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睛,稱為“破紅眼”,據說可以包一年沒有眼病。高郵端午節比較特殊,有系“長命縷”、“貼五毒”、“貼靈符”、“貼黃煙子”吃“12紅”等習俗,孩子們身上要掛“鴨蛋絡子”。

  現在的端午節,經過千百年的演變,已經成為人們休閒會友的日子了。無論怎樣的節俗,帶給大家的,都是一份歡樂的甜美。

端午節週記 篇3

  每一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你們知道它的來歷嗎?讓我給你們講一講。

  從前,有一個愛國詩人屈原,有一次,他進京去辦事,看到國家變的非常衰敗,就投汩羅江自殺了。臨死前,他還寫了一首詩。人們為了紀念這個愛國詩人,就將每一年的農曆五月初設成端午節。

  端午節主要內容就是划龍舟、包粽子。

  賽龍舟的場面很熱鬧,河岸邊被擠的水洩不通。只聽槍聲一響,船上的人拼命的向前劃,而河岸邊滿是加油聲。

  包粽子,就是用竹葉包,用糯米作餡。包的時候很粘手,不是專業人員可是包不好的哦!

  在端午節,人們還要將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裡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孳生。

  相傳龍舟競賽是為了打撈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將粽子投進河裡,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週記 篇4

  星期天,我看到奶奶在團箕裡撥弄殼是黑黑的豆子。我問奶奶這是什麼豆,奶奶告訴我說是蠶豆。奶奶還說:端午節快到了,按風俗,大人、小孩要喝雄黃酒吃炒蠶豆,可以避邪的。

  我瞪著兩隻眼睛茫然地看著奶奶,奶奶似乎明白了什麼,慢悠悠地給我講述有關端午節的一些知識: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是開端的意思。每個月有三個五日,即初五、十五、二十五。所謂“端午”就是頭一個五的意思。

  端午節有一個特別的意義,它是民間一年一度的全民“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裡要灑掃庭院、懸艾草、掛菖蒲、飲雄黃酒,用以驅蟲菌,除害病。這其實也是民間一種自覺的防疫防病措施和一個良好的習慣。這些活動反映了我們民族預防疾病,講究衛生的優良傳統。這些與日常衛生保健有關的習俗,也還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不過,我從課外書上看到過,知道端午節的最大意義是屈原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傳說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的楚國大臣,由於敵國實施反間計,朝中的奸臣又對他進行無恥的誣陷,使屈原遭到國君的冷落並被放逐。但是,屈原的愛國之情並沒有因此而受影響,反而變得更加激烈,當他聽到國家淪亡之時,憤怒而無奈的屈原投江自殺了。

  千百年來,中華人民始終懷著深厚的感情紀念屈原。我認為,屈原的憂國憂民、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的精神支柱,他深深地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也深深地感動著我。作為一箇中學生的我,最起碼,現在要好好學習,長大才能振興中華,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端午節週記 篇5

  端午節,是傳統的節日,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因為端午節可以吃到很多香噴噴的粽子。

  中午,小孩子們玩得正起勁,媽媽卻忙得不亦樂乎,她又是洗粽葉、洗糯米、剝栗子。媽媽把剝好的栗子放進煮好的糯米,裡然後用粽葉包好一個個三角形的粽子,桌子上的粽子堆積如山,粽子包完後,媽媽把一個個粽子放入鍋中用水煮,水“吱吱”地唱著歌,猶如老鼠的叫聲。

  一個小時後,鍋裡洋溢位了一陣陣異香,但粽子心還沒有完全熟透……大約又過了半個時辰,香噴噴的粽子已經擺在了桌子上,令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我拿起一個粽子,剝開粽葉,咬了一大口,糯米是香的,栗子是甜的,香和甜混在一起,十分爽口,我吃著吃著,突然想起了一個關與端午節的故事……

  啊!端午節,那又香又甜的粽子讓我不能不喜歡你。

端午節週記 篇6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當這個時候,各家各戶都包好了粽子,準備那一天吃得飽飽的。還有一首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怎麼樣,這首兒歌好聽吧。

  端午又稱“重五”,所以很多習俗都和“五”這個數字有關聯。而且要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子、手腕或者足踝,稱為長命縷。

  端午節的來歷/習俗都很多,說也說不完。其中有一個來歷是這樣的,古代有個詩人叫屈原,他受到壞人的誣陷,為了證明自己是清白的,他投汨羅江而死,主張愛國主義。後來的人們賽龍舟是為了撈救他,投粽子是為了讓魚蝦吃飽,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們柳州過端午節的方式是:一大早,大家先去買艾葉和菖蒲掛在門口,再貼上紅紙。我奶奶還會包粽子,粽子的材料是豆子、板栗、豬肉。吃起來可香了!

  說了這麼多,相信大家都瞭解端午節了吧。

端午節週記 篇7

  農曆五月初六就是家鄉的龍舟節。我剛吃過粽子,就和爸爸媽媽、哥哥一起來到潢湧河邊看賽龍舟。河兩岸人山人海。

  下午2時,比賽開始了,龍舟隨著鞭炮聲起,來自各村的12條龍舟一字排開。此時鑼鼓聲霎時震耳欲聾。河兩岸頓時沸騰起來,升空的氣球、迎接的綵船、劃過的.龍船……此時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你們看呀!那些龍舟多麼威風呀!像凱旋歸來的勝利者。撓手們分別穿著紅短衣、藍短衣、黃短衣、白短衣、青短衣……頭上綁了塊白布,上面寫了幾個字“奮鬥!奮鬥!努力奮鬥!戰勝困難!”他們如同一樣威風。比賽到了緊要關頭,人們的心開始緊張起來,突然,從人群中爆發出一陣陣“下二村加油!下二村加油!”的吶喊聲,我放眼看去,原來就是下二村旗子的紅隊落後了,在觀眾的的支援下,撓手們更沉著了,拼命地划著,下二村龍船,迎著洶湧澎湃的浪花,“踏著”乘風破浪的強風,在潢湧大河上劃出一條長長的水紋,衝上了前頭,其它龍船也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你追我趕。最後,下二村龍船一舉奪冠。隊員們團結合作的精神鼓舞廣大群眾。

  據說,賽龍舟就是為了紀念楚國大詩人屈原的:屈原生活在春秋時代的戰國時期,那時,七個皇帝各鎮守一方,分別就是:楚國、燕國、秦國、魯國、齊國、魏國、趙國。其中,北方的秦國最為強大,虎視眈眈地想吞併其它六國,想成為中華民族的霸王,此時屈原推兼楚國與齊國合併攻擊秦國,但就是,昏庸的楚王不但不聽的屈原勸告,還把屈原逐出楚國。最後,楚國被秦國消亡了。屈原不任心看見楚國人民流離失所,就在農曆五月初五胸中抱著沉甸甸的大石頭跳到舊羅江自盡了。楚國人民聽到這個訊息後難以置信,紛紛划著小船去救他,又害怕舊羅江中小魚傷害屈原的屍骨,所以,此時楚國人民用小竹筒裝滿糯米飯菜,希望江中小魚不要傷害屈原的屍骨而吃楚國人民做的糯米飯菜。故事就就是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

端午節週記 篇8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每當讀到這首詩,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到“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說道端午節,這裡還有一個故事呢!傳說以前有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主張聯齊抗秦,卻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自投於泊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悲痛萬分,用粽葉,糯米包成的粽子投入河裡餵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的屍體。此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端午節,以此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有著吃粽子的習俗。端午節的早晨,奶奶把事先準備好的材料拿出來。奶奶先拿出幾片粽葉,捲起來,弄得像個漏斗似的。接下來是奶奶將糯米倒進“漏斗”裡放上幾顆蜜棗和一點兒枸杞子,再鋪上一層糯米,弄剩餘的粽葉裹好,拿一根細線綁好,一個粽子就做好了。奶奶又陸續包了好多粽子。看著這些香噴噴的粽子,我不禁垂涎欲滴,早已經“口水直流三千尺”了。端午節還划龍舟的比賽。一隻只龍舟漂泊在水上,彷彿一隻只天鵝在水上嬉戲。吃著香甜的粽子,看著精彩的龍舟比賽,我感到愜意極了!

  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說,更是對偉大詩人屈原愛國精神的一種敬佩!

端午節週記 篇9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你們知道它的來歷嗎?讓我給你們講一講。

  從前,有一個愛國詩人屈原,有一次,他進京去辦事,看到國家變的非常衰敗,就投汩羅江自殺了。臨死前,他還寫了一首詩。人們為了紀念這個愛國詩人,就將每年的農曆五月初設成端午節。

  端午節主要內容就是划龍舟、包粽子。

  賽龍舟的場面很熱鬧,河岸邊被擠的水洩不通。只聽槍聲一響,船上的人拼命的向前劃,而河岸邊滿是加油聲。

  包粽子,就是用竹葉包,用糯米作餡。包的時候很粘手,不是專業人員可是包不好的哦!

  在端午節,人們還要將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裡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孳生。

  相傳龍舟競賽是為了打撈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將粽子投進河裡,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