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知識點總結> 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是增長才乾的一種好辦法,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總結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篇1

  1、硫酸根離子的檢驗: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離子的檢驗: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

  鈉與鹽酸反應: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還原氧化銅: 2cuo + c 高溫 2cu + co2↑

  5、鐵片與硫酸

  銅溶液反應: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鈣與碳酸鈉溶液反應

  :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鈉在空氣中燃燒:2na + o2 △ na2o2

  鈉與氧氣反應:4na + o2 = 2na

  2o

  8、過氧化鈉與水反應: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過氧

  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鈉與水反

  應:2na + 2h2o = 2naoh + h2↑

  11、鐵與水蒸氣反應:3fe + 4h2o(

  g) = f3o4 + 4h2↑

  12、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2al + 2naoh + 2h2

  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鈣與水反應: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鐵與鹽酸反應: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鋁與鹽酸反應: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鋁

  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氯化鐵

  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18、硫酸

  亞鐵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19、氫氧化亞鐵被氧化成氫氧化鐵: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20、氫氧化鐵加熱分解:2fe(oh)3 △ fe2o3 + 3h2o↑

  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篇2

  元素週期表、元素週期律

  一、元素週期表

  ★熟記等式: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1、元素週期表的編排原則:①按照原子序數遞增的順序從左到右排列;②將電子層數相同的元素排成一個橫行——週期;③把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按電子層數遞增的順序從上到下排成縱行——族

  2、如何精確表示元素在週期表中的位置:週期序數=電子層數;主族序數=最外層電子數口訣:三短三長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記:三個短週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號和名稱

  3、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判斷依據:①元素金屬性強弱的判斷依據:單質跟水或酸起反應置換出氫的難易;元素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氫氧化物的鹼性強弱;置換反應。②元素非金屬性強弱的判斷依據:單質與氫氣生成氣態氫化物的難易及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強弱;置換反應。

  4、核素:具有一定數目的質子和一定數目的中子的一種原子。①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A == Z + N②同位素: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稱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種同位素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相同)

  二、元素週期律

  1、影響原子半徑大小的因素:①電子層數:電子層數越多,原子半徑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電荷數:核電荷數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徑有減小的趨向(次要因素)③核外電子數:電子數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徑有增大的傾向

  2、元素的化合價與最外層電子數的關係:最高正價等於最外層電子數(氟氧元素無正價)負化合價數= 8—最外層電子數(金屬元素無負化合價)

  3、同主族、同週期元素的結構、性質遞變規律:同主族:從上到下,隨電子層數的遞增,原子半徑增大,核對外層電子吸引能力減弱,失電子能力增強,還原性(金屬性)逐漸增強,其離子的氧化性減弱。同週期:左→右,核電荷數——→逐漸增多,最外層電子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得電子能力——→逐漸增強,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氧化性——→逐漸增強,還原性——→逐漸減弱,氣態氫化物穩定性——→逐漸增強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酸性——→逐漸增強,鹼性——→逐漸減弱

  2化學鍵

  含有離子鍵的化合物就是離子化合物;只含有共價鍵的化合物才是共價化合物。

  NaOH中含極性共價鍵與離子鍵,NH4Cl中含極性共價鍵與離子鍵,Na2O2中含非極性共價鍵與離子鍵,H2O2中含極性和非極性共價鍵

  3化學能與熱能

  一、化學能與熱能

  1、在任何的化學反應中總伴有能量的變化。原因:當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時,斷開反應物中的化學鍵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學鍵要放出能量。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一個確定的化學反應在發生過程中是吸收能量還是放出能量,決定於反應物的總能量與生成物的總能量的相對大小。E反應物總能量>E生成物總能量,為放熱反應。E反應物總能量<E生成物總能量,為吸熱反應。

  2、常見的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常見的放熱反應:①所有的燃燒與緩慢氧化。②酸鹼中和反應。③金屬與酸、水反應制氫氣。④大多數化合反應(特殊:C+CO2= 2CO是吸熱反應)。常見的吸熱反應:①以C、H2、CO為還原劑的氧化還原反應如:C(s)+H2O(g) = CO(g)+H2(g)。②銨鹽和鹼的反應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③大多數分解反應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4化學能與電能

  一、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方式:

  電能(電力)火電(火力發電)化學能→熱能→機械能→電能

  缺點:環境汙染、低效原電池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

  優點:清潔、高效

  二、原電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叫做原電池。

  (2)原電池的工作原理:透過氧化還原反應(有電子的轉移)把化學能轉變為電能。

  (3)構成原電池的條件:

  1)有活潑性不同的兩個電極;

  2)電解質溶液

  3)閉合迴路

  4)自發的氧化還原反應

  (4)電極名稱及發生的反應:負極:較活潑的金屬作負極,負極發生氧化反應,電極反應式:較活潑金屬-ne-=金屬陽離子負極現象:負極溶解,負極質量減少。正極:較不活潑的金屬或石墨作正極,正極發生還原反應,電極反應式:溶液中陽離子+ne-=單質正極的現象:一般有氣體放出或正極質量增加。

  (5)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方法:①依據原電池兩極的材料:較活潑的金屬作負極(K、Ca、Na太活潑,不能作電極);較不活潑金屬或可導電非金屬(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極。②根據電流方向或電子流向:(外電路)的電流由正極流向負極;電子則由負極經外電路流向原電池的正極。③根據內電路離子的遷移方向:陽離子流向原電池正極,陰離子流向原電池負極。④根據原電池中的反應型別:負極: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現象通常是電極本身消耗,質量減小。正極: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現象是常伴隨金屬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電池電極反應的書寫方法:(i)原電池反應所依託的化學反應原理是氧化還原反應,負極反應是氧化反應,正極反應是還原反應。因此書寫電極反應的方法歸納如下:①寫出總反應方程式。

  ②把總反應根據電子得失情況,分成氧化反應、還原反應。③氧化反應在負極發生,還原反應在正極發生,反應物和生成物對號入座,注意酸鹼介質和水等參與反應。

  (ii)原電池的總反應式一般把正極和負極反應式相加而得。

  (7)原電池的應用:

  ①加快化學反應速率,如粗鋅制氫氣速率比純鋅制氫氣快。

  ②比較金屬活動性強弱。

  ③設計原電池。

  ④金屬的防腐。

  5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

  一、化學反應的速率

  (1)概念:化學反應速率通常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濃度的減少量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來表示。計算公式:v(B)==①單位:mol/(Ls)或mol/(Lmin)②B為溶液或氣體,若B為固體或純液體不計算速率。③重要規律:速率比=方程式係數比(2)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內因:由參加反應的物質的結構和性質決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溫度:升高溫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劑:一般加快反應速率(正催化劑)

  ③濃度:增加C反應物的濃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氣體才有濃度可言)

  ④壓強:增大壓強,增大速率(適用於有氣體參加的反應)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線)、固體的表面積(顆粒大小)、反應物的狀態(溶劑)、原電池等也會改變化學反應速率。

  二、化學反應的限度——化學平衡

  (1)化學平衡狀態的特徵:逆、動、等、定、變。①逆:化學平衡研究的物件是可逆反應。②動:動態平衡,達到平衡狀態時,正逆反應仍在不斷進行。③等:達到平衡狀態時,正方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但不等於0。即v正=v逆≠0。④定:達到平衡狀態時,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各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⑤變:當條件變化時,原平衡被破壞,在新的條件下會重新建立新的平衡。(3)判斷化學平衡狀態的標誌:① 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質比較)②各組分濃度保持不變或百分含量不變③藉助顏色不變判斷(有一種物質是有顏色的)④總物質的量或總體積或總壓強或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前提:反應前後氣體的總物質的量不相等的反應適用,即如對於反應xA+yBzC,x+y≠z)

  6有機物

  一、有機物的概念

  1、定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為有機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鹽、碳的金屬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①種類多②大多難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③易分解,易燃燒④熔點低,難導電、大多是非電解質⑤反應慢,有副反應(故反應方程式中用“→”代替“=”)

  二、甲烷CH4

  烴—碳氫化合物:僅有碳和氫兩種元素組成(甲烷是分子組成最簡單的烴)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極難溶於水,密度小於空氣,俗名:沼氣、坑氣

  2、分子結構:CH4:以碳原子為中心,四個氫原子為頂點的正四面體(鍵角:109度28分)

  3、化學性質:

  ①氧化反應:

  CH4+2O2→(點燃)CO2+2H2O

  (產物氣體如何檢驗?)甲烷與KMnO4不發生反應,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②取代反應:

  CH4+ Cl2→(光照)→ CH3Cl(g)+ HCl

  CH3Cl+ Cl2→(光照)→ CH2Cl2(l)+ HCl

  CH2Cl+ Cl2→(光照)→ CHCl3(l) + HCl

  CHCl3+ Cl2→(光照)→ CCl4(l) + HCl

  (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種結構,說明甲烷是正四面體結構)

  4、同系物: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所有的烷烴都是同系物)

  5、同分異構體: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結構式(結構不同導致性質不同)烷烴的溶沸點比較:碳原子數不同時,碳原子數越多,溶沸點越高;碳原子數相同時,支鏈數越多熔沸點越低同分異構體書寫:會寫丁烷和戊烷的同分異構體

  三、乙烯C2H4

  1、乙烯的製法:工業製法:石油的裂解氣(乙烯的產量是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標誌之一)

  2、物理性質:無色、稍有氣味的氣體,比空氣略輕,難溶於水

  3、結構:不飽和烴,分子中含碳碳雙鍵,6個原子共平面,鍵角為120°

  4、化學性質:(1)氧化反應:C2H4+3O2= 2CO2+2H2O(火焰明亮並伴有黑煙)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說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學性質比烷烴活潑。

  (2)加成反應: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應除乙烯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還可以和氫氣、氯化氫、水等發生加成反應。

  CH2=CH2+ 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

  四、苯C6H6

  1、物理性質:無色有特殊氣味的液體,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機溶劑。

  2、苯的結構:C6H6(正六邊形平面結構)苯分子裡6個C原子之間的鍵完全相同,碳碳鍵鍵能大於碳碳單鍵鍵能小於碳碳單鍵鍵能的2倍,鍵長介於碳碳單鍵鍵長和雙鍵鍵長之間鍵角120°。

  3、化學性質(1)氧化反應

  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冒濃煙)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褪色(2)取代反應①鐵粉的作用:與溴反應生成溴化鐵做催化劑;溴苯無色密度比水大②苯與硝酸(用HONO2表示)發生取代反應,生成無色、不溶於水、密度大於水、有毒的油狀液體——硝基苯。(3)加成反應用鎳做催化劑,苯與氫發生加成反應,生成環己烷

  五、乙醇CH3CH2OH

  1、物理性質:無色有特殊香味的液體,密度比水小,與水以任意比互溶如何檢驗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無水硫酸銅;如何得到無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餾

  2、結構: CH3CH2OH(含有官能團:羥基)

  3、化學性質(1)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取代反應)(2)乙醇的氧化反應★

  ①乙醇的燃燒:

  CH3CH2OH +3O2=2CO2+3H2O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

  2CH3CH2OH +O2=2CH3CHO+2H2O③乙醇被強氧化劑氧化反應

  5CH3CH2OH+4KMnO4+6H2SO4= 2K2SO4+4MnSO4+5CH3COOH+11H2O

  六、乙酸(俗名:醋酸)CH3COOH

  1、物理性質:常溫下為無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液體,易結成冰一樣的晶體,所以純淨的乙酸又叫冰醋酸,與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結構: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羥基組成)

  3、乙酸的重要化學性質

  (1)乙酸的酸性: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強,具有酸的通性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②乙酸能與碳酸鹽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來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

  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乙酸還可以與碳酸鈉反應,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氣體:

  2CH3COOH+Na2CO3= 2CH3COONa+H2O+CO2↑上述兩個反應都可以證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強。

  (2)乙酸的酯化反應

  CH3COOH+ HOC2H5CH3COOC2H5+H2O

  (酸脫羥基,醇脫氫,酯化反應屬於取代反應)乙酸與乙醇反應的主要產物乙酸乙酯是一種無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於水的油狀液體。在實驗時用飽和碳酸鈉吸收,目的是為了吸收揮發出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應時要用冰醋酸和無水乙醇,濃硫酸做催化劑和吸水劑

  7化學與可持續發展

  一、金屬礦物的開發利用

  1、常見金屬的冶煉:①加熱分解法:②加熱還原法:鋁熱反應③電解法:電解氧化鋁

  2、金屬活動順序與金屬冶煉的關係:金屬活動性序表中,位置越靠後,越容易被還原,用一般的還原方法就能使金屬還原;金屬的位置越靠前,越難被還原,最活潑金屬只能用最強的還原手段來還原。(離子)

  二、海水資源的開發利用

  1、海水的組成:含八十多種元素。

  其中,H、O、Cl、Na、K、Mg、Ca、S、C、F、B、Br、Sr等總量佔99%以上,其餘為微量元素;特點是總儲量大而濃度小

  2、海水資源的利用:(1)海水淡化:①蒸餾法;②電滲析法;③離子交換法;④反滲透法等。(2)海水製鹽:利用濃縮、沉澱、過濾、結晶、重結晶等分離方法制備得到各種鹽。

  三、環境保護與綠色化學

  綠色化學理念核心: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工業生產對環境造成的汙染。又稱為“環境無害化學”、“環境友好化學”、“清潔化學”。從環境觀點看:強調從源頭上消除汙染。(從一開始就避免汙染物的產生)從經濟觀點看:它提倡合理利用資源和能源,降低生產成本。(儘可能提高原子利用率)熱點:原子經濟性——反應物原子全部轉化為最終的期望產物,原子利用率為100%

  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篇3

  氯離子的檢驗

  使用硝酸銀溶液,並用稀硝酸排除干擾離子(CO32-、SO32-)

  HCl+AgNO3==AgCl↓+H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CO3+2AgNO3==Ag2CO?3↓+2NaNO3

  Ag2CO?3+2HNO3==2AgNO3+CO2↑+H2O

  Cl-+Ag+==AgCl↓

  二氧化硫

  製法(形成):硫黃或含硫的燃料燃燒得到(硫俗稱硫磺,是黃色粉末)

  S+O2===(點燃)SO2

  物理性質:無色、刺激性氣味、容易液化,易溶於水(1:40體積比)

  化學性質:有毒,溶於水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熱會變回原來顏色。這是因為H2SO3不穩定,會分解回水和SO2

  SO2+H2OH2SO3因此這個化合和分解的過程可以同時進行,為可逆反應。

  可逆反應——在同一條件下,既可以往正反應方向發生,又可以向逆反應方向發生的化學反應稱作可逆反應,用可逆箭頭符號連線。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條件為高溫或放電:N2+O2========(高溫或放電)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穩定,在常溫下遇氧氣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一氧化氮的介紹:無色氣體,是空氣中的汙染物,少量NO可以治療心血管疾病。

  二氧化氮的介紹:紅棕色氣體、刺激性氣味、有毒、易液化、易溶於水,並與水反應:3NO2+H2O==2HNO3+NO這是工業制硝酸的方法。

  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篇4

  一、物質的分類

  把一種(或多種)物質分散在另一種(或多種)物質中所得到的體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食譜鞣稚⒅?(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起容納分散質作用的物質稱作分散劑(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溶液、膠體、濁液三種分散系的比較

  分散質粒子大小/nm外觀特徵能否透過濾紙有否丁達爾效應例項

  溶液小於1均勻、透明、穩定能沒有NaCl、蔗糖溶液

  膠體在1—100之間均勻、有的透明、較穩定能有Fe(OH)3膠體

  濁液大於100不均勻、不透明、不穩定不能沒有泥水

  二、物質的化學變化

  1、物質之間可以發生各種各樣的化學變化,依據一定的標準可以對化學變化進行分類.

  (1)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後物質種類的多少可以分為:

  A、化合反應(A+B=AB)B、分解反應(AB=A+B)

  C、置換反應(A+BC=AC+B)

  D、複分解反應(AB+CD=AD+CB)

  (2)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離子參加可將反應分為:

  A、離子反應:有離子參加的一類反應.主要包括複分解反應和有離子參加的氧化還原反應.

  B、分子反應(非離子反應)

  (3)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電子轉移可將反應分為:

  A、氧化還原反應:反應中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

  實質: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

  特徵:反應前後元素的化合價有變化

  B、非氧化還原反應

  2、離子反應

  (1)、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酸、鹼、鹽都是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非電解質.

  注意:①電解質、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不同之處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狀態下能否導電.②電解質的導電是有條件的:電解質必須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才能導電.③能導電的物質並不全部是電解質:如銅、鋁、石墨等.④非金屬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機物為非電解質.

  (2)、離子方程式: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它不僅表示一個具體的化學反應,而且表示同一型別的離子反應.

  複分解反應這類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是:生成沉澱、氣體或水.書寫方法:

  寫: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拆:把易溶於水、易電離的物質拆寫成離子形式

  刪:將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從方程式兩端刪去

  查:查方程式兩端原子個數和電荷數是否相等

  (3)、離子共存問題

  所謂離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離子之間不發生任何反應;若離子之間能發生反應,則不能大量共存.

  A、結合生成難溶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結合生成氣體或易揮發性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32-,HCO3-,SO32-,OH-和NH4+等

  C、結合生成難電離物質(水)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水解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學)

  注意:題幹中的條件:如無色溶液應排除有色離子:Fe2+、Fe3+、Cu2+、MnO4-等離子,酸性(或鹼性)則應考慮所給離子組外,還有大量的H+(或OH-).(4)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六看)

  (一)看反應是否符合事實:主要看反應能否進行或反應產物是否正確

  (二)看能否寫出離子方程式:純固體之間的反應不能寫離子方程式

  (三)看化學用語是否正確:化學式、離子符號、沉澱、氣體符號、等號等的書寫是否符合事實

  (四)看離子配比是否正確

  (五)看原子個數、電荷數是否守恆

  (六)看與量有關的反應表示式是否正確(過量、適量)

  3、氧化還原反應中概念及其相互關係如下:

  失去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是還原劑(有還原性)

  得到電子——化合價降低——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是氧化劑(有氧化性)

  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篇5

  金屬+酸→鹽+H2↑中:

  ①等質量金屬跟足量酸反應,放出氫氣由多至少的順序:Al>Mg>Fe>Zn。②等質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屬反應,酸的相對分子質量越小放出氫氣越多。③等質量的同種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屬反應,放出的氫氣一樣多。

  3、物質的檢驗

  (1)酸(H+)檢驗。

  方法1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盪,如果石蕊試液變紅,則證明H+存在。

  方法2用乾燥清潔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藍色石蕊試紙上,如果藍色試紙變紅,則證明H+的存在。

  方法3用乾燥清潔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試紙上,然後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跟標準比色卡對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於7,則證明H+的存在。

  (2)銀鹽(Ag+)檢驗。

  將少量鹽酸或少量可溶性的鹽酸鹽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盪,如果有白色沉澱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澱不消失,則證明Ag+的存在。

  (3)鹼(OH-)的檢驗。

  方法1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盪,如果石蕊試液變藍,則證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乾燥清潔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紅色石蕊試紙上,如果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則證明OH-的存在。

  方法3將無色的酚酞試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盪,如果酚酞試液變紅,則證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乾燥清潔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試紙上,然後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跟標準比色卡對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於7,則證明OH-的存在。

  (4)氯化物或鹽酸鹽或鹽酸(Cl-)的檢驗。

  將少量的硝酸銀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盪,如果有白色沉澱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澱不消失,則證明Cl-的存在。

  (5)硫酸鹽或硫酸(SO42-)的檢驗。

  將少量氯化鋇溶液或硝酸鋇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盪,如果有白色沉澱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澱不消失,則證明SO42-的存在。

  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篇6

  1、金剛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質,可用於制鑽石、刻劃玻璃、鑽探機的鑽頭等。

  2、石墨(C)是最軟的礦物之一,有優良的導電性,潤滑性。可用於制鉛筆芯、乾電池的電極、電車的滑塊等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有很大差異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學性質有很大差異的原因是:分子的構成不同。

  3、無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體和少量雜質構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強烈的吸附性,焦炭用於冶鐵,炭黑加到橡膠裡能夠增加輪胎的耐磨性。

  4.金剛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兩種不同的單質,它們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相同。它們的物理性質差別大的原因碳原子的佈列不同

  5.碳的化學性質跟氫氣的性質相似(常溫下碳的性質不活潑)

  ①可燃性:木炭在氧氣中燃燒C+O2CO2現象: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碳燃燒不充分(或氧氣不充足)2C+O22CO

  ②還原性:木炭高溫下還原氧化銅C+2CuO2Cu+CO2↑現象:黑色物質受熱後變為亮紅色固體,同時放出可以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6.化學性質:

  1)一般情況下不能燃燒,也不支援燃燒,不能供給呼吸

  2)與水反應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

  H2CO3==H2O+CO2↑碳酸不穩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CO2+Ca(OH)2==CaCO3↓+H2O本反應用於檢驗二氧化碳。

  4)與灼熱的碳反應:C+CO2高溫2CO

  (吸熱反應,既是化合反應又是氧化還原反應,CO2是氧化劑,C是還原劑)

  5)、用途:滅火(滅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質,又利用其化學性質

  乾冰用於人工降雨、製冷劑

  溫室肥料

  6)、二氧化碳多環境的影響:過多排放引起溫室效應。

  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篇7

  一、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方式:

  電能(電力)火電(火力發電)化學能→熱能→機械能→電能

  缺點:環境汙染、低效

  原電池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優點:清潔、高效

  二、原電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叫做原電池。

  (2)原電池的工作原理:透過氧化還原反應(有電子的轉移)把化學能轉變為電能。

  (3)構成原電池的條件:

  1)有活潑性不同的兩個電極;

  2)電解質溶液

  3)閉合迴路

  4)自發的氧化還原反應

  (4)電極名稱及發生的反應:

  負極:較活潑的金屬作負極,負極發生氧化反應,

  電極反應式:較活潑金屬-ne-=金屬陽離子

  負極現象:負極溶解,負極質量減少。

  正極:較不活潑的金屬或石墨作正極,正極發生還原反應,

  電極反應式:溶液中陽離子+ne-=單質

  正極的現象:一般有氣體放出或正極質量增加。

  (5)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方法:

  ①依據原電池兩極的材料:

  較活潑的金屬作負極(K、Ca、Na太活潑,不能作電極);

  較不活潑金屬或可導電非金屬(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極。

  ②根據電流方向或電子流向:(外電路)的電流由正極流向負極;電子則由負極經外電路流向原電池的正極。

  ③根據內電路離子的遷移方向:陽離子流向原電池正極,陰離子流向原電池負極。

  ④根據原電池中的反應型別:

  負極: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現象通常是電極本身消耗,質量減小。

  正極: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現象是常伴隨金屬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電池電極反應的書寫方法:

  (i)原電池反應所依託的化學反應原理是氧化還原反應,負極反應是氧化反應,正極反應是還原反應。因此書寫電極反應的方法歸納如下:

  ①寫出總反應方程式。

  ②把總反應根據電子得失情況,分成氧化反應、還原反應。

  ③氧化反應在負極發生,還原反應在正極發生,反應物和生成物對號入座,注意酸鹼介質和水等參與反應。

  (ii)原電池的總反應式一般把正極和負極反應式相加而得。

  (7)原電池的應用:

  ①加快化學反應速率,如粗鋅制氫氣速率比純鋅制氫氣快。

  ②比較金屬活動性強弱。

  ③設計原電池。

  ④金屬的防腐。

  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篇8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一、氧化—還原反應

  1、怎樣判斷氧化—還原反應

  表象:化合價升降實質:電子轉移

  注意:凡有單質參加或生成的'反應必定是氧化—還原反應

  2、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方法

  單線橋:

  雙線橋:

  注意:(1)常見元素的化合價一定要記住,如果對分析化合升降不熟練可以用座標法來分析。

  (2)在同一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得電子總數=還原劑失電子總數。

  3、有關概念

  被氧化(氧化反應)氧化劑(具有氧化性)氧化產物(表現氧化性)

  被還原(還原反應)還原劑(具有還原性)還原產物(表現還原性)

  注意:(1)在同一反應中,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同時發生

  (2)用順口溜記“升失氧,降得還,若說劑正相反”,被氧化對應是氧化產物,被還原對應是還原產物。

  4、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

  原理:在同一反應中,氧化劑得電子總數=還原劑失電子總數

  步驟:列變化、找倍數、配係數

  注意:在反應式中如果某元素有多個原子變價,可以先配平有變價元素原子數,計算化合價升降按一個整體來計算。

  型別:一般填係數和缺項填空(一般缺水、酸、鹼)

  5、氧化性和還原性的判斷

  氧化劑(具有氧化性):凡處於最高價的元素只具有氧化性。

  最高價的元素(kmno4、hno3等)絕大多數的非金屬單質(cl2、o2等)

  還原劑(具有還原性):凡處於最低價的元素只具有還原性。

  最低價的元素(h2s、i—等)金屬單質

  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的物質:處於中間價態的元素

  注意:(1)一般的氧化還原反應可以表示為: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氧化劑的氧化性強過氧化產物,還原劑的還原性強過還原產物。

  (2)當一種物質中有多種元素顯氧化性或還原性時,要記住強者顯性(鋅與硝酸反應為什麼不能產生氫氣呢?)

  (3)要記住強弱互變(即原子得電子越容易,其對應陰離子失電子越難,反之也一樣)記住:(1)金屬活動順序表

  (2)同週期、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

  (3)非金屬活動順序

  元素:f>o>cl>br>n>i>s>p>c>si>h

  單質:f2>cl2>o2>br2>i2>s>n2>p>c>si>h2

  (4)氧化性與還原性的關係

  f2>kmno4(h+)>cl2>濃hno3>稀hno3>濃h2so4>br2>fe3+>cu2+>i2>h+>fe2+

  f—

  二、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

  1、離子反應的判斷:凡是在水溶液中進行的反應,就是離子反應

  2、離子共存

  凡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都不能共存

  (1)生成難溶物

  常見的有agbr,agcl,agi,caco3,baco3,caso3,baso3等

  (2)生成易揮發性物質

  常見的有nh3、co2、so2、hcl等

  (3)生成難電離物質

  常見的有水、氨水、弱酸、弱鹼等

  (4)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fe3+與s2-、clo—與s2-等

  3、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寫、拆、刪、查”

  注意注意:(1)哪些物質要拆成離子形式,哪些要保留化學式。大家記住“強酸、強鹼、可溶性鹽”鹽”這三類物質要拆為離子方式,其餘要保留分子式。注意濃硫酸、微溶物質的特殊處理方法

  (2(2)檢查離子方程式正誤的方法,三查(電荷守恆、質量守恆、是否符合反應事實)

  三、原子結構

  1、關係式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z)

  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

  注意:化學反應只是最外層電子數目發生變化,所以

  陰離子核外電子數=質子數+|化合價|

  陽離子核外電子數=質子數-|化合價|

  2、所代表的意義

  3、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

  (1)運動的特徵:

  (2)描述電子運動的方法:

  (3)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

  符號klmnopq

  層序1234567

  (4)熟練掌握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寫法

  核外電子排布要遵守的四條規則

  4、同位素

  將原子裡具有相同的質子數和不同的中子數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稱同位素。

  注意:

  (1)同位素是指原子,不是單質或化合物

  (2)一定是指同一種元素

  (3)化學性質幾乎完全相同

  四、元素週期律和元素週期表

  1、什麼是元素週期律?

  什麼是原子序數?什麼是元素週期律?元素週期律的實質?元素週期律是誰發現的?

  2、元素性質的判斷依據

  跟水或酸反應的難易

  金屬性

  氫氧化物的鹼性強弱

  跟氫氣反應的難易

  非金屬性氫化物的熱穩定性

  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強弱

  注意:上述依據反過也成立。

  3、週期表的結構

  (1)週期序數=電子層數主族序數=最外層電子數=最高正價

  (2)記住“七橫行七週期,三長三短一不全”,“十八縱行十六族,主副各七族還有零和八”。

  (3)週期序數:一二三四五六

  元素的種數:288181832

  (4)各族的排列順序(從左到右排)

  ⅰa、ⅱa、ⅲb、ⅳb、ⅴb、ⅵb、ⅶb、ⅷ、ⅰb、ⅱb、ⅲa、ⅳa、ⅴa、ⅵa、ⅶa、o

  注意:ⅱa和ⅲa同週期元素不一定定相鄰

  4、元素性質遞變規律

  (1)同週期、同主族元素性質的變化規律

  注意:金屬性(即失電子的性質,具有還原性),非金屬性(即得電子的性質,具有氧化

  (2)原子半徑大小的判斷:先分析電子層數,再分析原子序數(一般層數越多,半徑越大,層數相同的原子序數越大,半徑越小)

  5、化合價

  價電子是指外圍電子(主族元素是指最外層電子)

  主族序數=最外層電子數=最高正價|負價|+最高正價目=8

  注意:原子序數、族序數、化合價、最外層電子數的奇偶數關係

  6、元素週期表的應用:“位、構、性”三者關係

  五、分子結構

  要求掌握“一力、二鍵、三晶體”

  1、離子鍵

  (1)記住定義

  (2)形成離子鍵的條件:活潑金屬元素(ⅰa、ⅱa)和活潑非金屬元素(ⅵa、ⅶa)之間化合(3)離子半徑大小的比較:(電子層與某稀有元素相同的離子半徑比較)

  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半徑隨原子序數遞增,半徑減小

  2、化學鍵

  注意記住概念,化學鍵型別(離子鍵、共價鍵、金屬鍵)

  3、共價鍵

  (1)定義

  (2)共價鍵的型別:非極性鍵(同種元素原子之間)共價鍵極性鍵(同種元素原子之間)(3)共價鍵的幾個引數(鍵長、鍵能、鍵角):

  4、晶體

  (1)離子晶體、分子晶體、原子晶體

  (2)三晶體的比較(成鍵微粒、微粒間的相互作用、物理性質)

  5、電子式

  (1)定義

  (2)含共價鍵和含離子鍵電子式的異同點

  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篇9

  一.原子結構

  1.能級與能層

  2.原子軌道

  3.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⑴構造原理:隨著核電荷數遞增,大多數元素的電中性基態原子的電子按右圖順序填入核外電子運動軌道(能級),叫做構造原理。

  能級交錯:由構造原理可知,電子先進入4s軌道,後進入3d軌道,這種現象叫能級交錯。

  說明:構造原理並不是說4s能級比3d能級能量低(實際上4s能級比3d能級能量高),

  原子結構與性質【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3知識點總結:第一章原子結構與性質

  而是指這樣順序填充電子可以使整個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說,整個原子的能量不能機械地看做是各電子所處軌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現代物質結構理論證實,原子的電子排布遵循構造原理能使整個原子的能量處於最低狀態,簡稱能量最低原理。

  構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從整體角度考慮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侷限於某個能級。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態多電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時存在4個量子數完全相同的電子。換言之,一個軌道里最多隻能容納兩個電子,且電旋方向相反(用“↑↓”表示),這個原理稱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規則:當電子排布在同一能級的不同軌道(能量相同)時,總是優先單獨佔

  據一個軌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這個規則叫洪特(Hund)規則。比如,p3的軌道式為↓↑

  洪特規則特例:當p、d、f軌道填充的電子數為全空、半充滿或全充滿時,原子處於較穩定的狀態。即p0、d0、f0、p3、d5、f7、p6、d10、f14時,是較穩定狀態。

  前36號元素中,全空狀態的有4Be2s22p0、12Mg3s23p0、20Ca4s23d0;半充滿狀態的有:7N2s22p3、15P3s23p3、24Cr3d54s1、25Mn3d54s2、33As4s24p3;全充滿狀態的有10Ne2s22p6、18Ar3s23p6、29Cu3d104s1、30Zn3d104s2、36Kr4s24p6。

  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篇10

  氯氣

  物理性質:黃綠色氣體,有刺激性氣味、可溶於水、加壓和降溫條件下可變為液態(液氯)和固態。

  製法:MnO2+4HCl(濃)MnCl2+2H2O+Cl2

  聞法:用手在瓶口輕輕扇動,使少量氯氣進入鼻孔。

  化學性質:很活潑,有毒,有氧化性,能與大多數金屬化合生成金屬氯化物(鹽)。

  也能與非金屬反應:

  2Na+Cl2===(點燃)2NaCl

  2Fe+3Cl2===(點燃)2FeCl3

  Cu+Cl2===(點燃)CuCl2

  Cl2+H2===(點燃)2HCl

  現象:發出蒼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霧。

  燃燒不一定有氧氣參加,物質並不是只有在氧氣中才可以燃燒。燃燒的本質是劇烈的氧化還原反應,所有發光放熱的劇烈化學反應都稱為燃燒。

  Cl2的用途:

  ①自來水殺菌消毒Cl2+H2O==HCl+HClO2HClO===(光照)2HCl+O2↑

  體積的水溶解2體積的氯氣形成的溶液為氯水,為淺黃綠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強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穩定,光照或加熱分解,因此久置氯水會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

  Cl2+2NaOH=NaCl+NaClO+H2O,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穩定多,可長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應有效氯70%)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與有機物反應,是重要的化學工業物質。

  ④用於提純Si、Ge、Ti等半導體和鈦

  ⑤有機化工:合成塑膠、橡膠、人造纖維、農藥、染料和藥品

  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篇11

  一、物質燃燒時的影響因素:

  ①氧氣的濃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氣充足時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時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氣的濃度不同,現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氣中燃燒是淡藍色火焰,在純氧中是藍色火焰。

  ③氧氣的濃度不同,反應程度也不同。如:鐵能在純氧中燃燒,在空氣中不燃燒。④物質的接觸面積不同,燃燒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燒與蜂窩煤的燃燒。

  二、影響物質溶解的因素:

  ①攪拌或振盪。攪拌或振盪可以加快物質溶解的速度。

  ②升溫。溫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質溶解的速度。

  ③溶劑。選用的溶劑不同物質的溶解性也不同。

  三、元素週期表的規律:

  ①同一週期中的元素電子層數相同,從左至右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依次遞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電子數相同、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從上至下核電荷數、質子數、電子層數依次遞增。

  矽單質

  1、氯元素:

  2.氯氣

  1、二氧化硫與碳相似,有晶體和無定形兩種。晶體矽結構類似於金剛石,有金屬光澤的灰黑色固體,熔點高(1410℃),硬度大,較脆,常溫下化學性質不活潑。是良好的半導體,應用:半導體電晶體及晶片、光電池第二節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位於第三週期第ⅦA族,原子結構:容易得到一個電子形成氯離子Cl-,為典型的非金屬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態存在。物理性質:黃綠色氣體,有刺激性氣味、可溶於水、加壓和降溫條件下可變為液態(液氯)和固態。製法:MnO2+4HCl(濃)MnCl2+2H2O+Cl2聞法:用手在瓶口輕輕扇動,使少量氯氣進入鼻孔。化學性質:很活潑,有毒,有氧化性,能與大多數金屬化合生成金屬氯化物(鹽)。也能與非金屬反應:2Na+Cl2===(點燃)2NaCl2Fe+3Cl2===(點燃)2FeCl3Cu+Cl2===(點燃)CuCl2Cl2+H2===(點燃)2HCl現象:發出蒼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霧。燃燒不一定有氧氣參加,物質並不是只有在氧氣中才可以燃燒。燃燒的本質是劇烈的氧化還原反應,所有發光放熱的劇烈化學反應都稱為燃燒。Cl2的用途:①自來水殺菌消毒Cl2+H2O==HCl+HClO2HClO===(光照)2HCl+O2↑1體積的水溶解2體積的氯氣形成的溶液為氯水,為淺黃綠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強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穩定,光照或加熱分解,因此久置氯水會失效。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製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穩定多,可長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應有效氯70%)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③與有機物反應,是重要的化學工業物質。④用於提純Si、Ge、Ti等半導體和鈦⑤有機化工:合成塑膠、橡膠、人造纖維、農藥、染料和藥品氯離子的檢驗使用硝酸銀溶液,並用稀硝酸排除干擾離子(CO32-、SO32-)HCl+AgNO3==AgCl↓+HNO3NaCl+AgNO3==AgCl↓+NaNO3Na2CO3+2AgNO3==Ag2CO?3↓+2NaNO3Ag2CO?3+2HNO3==2AgNO3+CO2↑+H2OCl-+Ag+==AgCl↓第三節硫和氮的氧化物製法(形成):硫黃或含硫的燃料燃燒得到(硫俗稱硫磺,是黃色粉末)S+O2===(點燃)SO2物理性質:無色、刺激性氣味、容易液化,易溶於水(1:40體積比)化學性質:有毒,溶於水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

  遇熱會變回原來顏色。這是因為H2SO3不穩定,會分解回水和SO2

  SO2+H2OH2SO3因此這個化合和分解的過程可以同時進行,為可逆反應。

  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篇12

  一、元素週期表的規律:

  ①同一週期中的元素電子層數相同,從左至右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依次遞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電子數相同、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從上至下核電荷數、質子數、電子層數依次遞增。

  二、原子結構知識中的八種決定關係:

  ①質子數決定原子核所帶的電荷數(核電荷數)

  因為原子中質子數=核電荷數。

  ②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

  ③質子數、中子數決定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因為原子中質子數+中子數=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④電子能量的高低決定電子運動區域距離原子核的遠近。

  因為離核越近的電子能量越低,越遠的能量越高。

  ⑤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數決定元素的類別。

  因為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數<4為金屬,>或=4為非金屬,=8(第一層為最外層時=2)為稀有氣體元素。

  ⑥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數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因為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數<4為失電子,>或=4為得電子,=8(第一層為最外層時=2)為穩定。

  ⑦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數決定元素的化合價。

  原子失電子後元素顯正價,得電子後元素顯負價,化合價數值=得失電子數。 ⑧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數決定離子所帶的電荷數

  原子失電子後為陽離子,得電子後為陰離子,電荷數=得失電子數

  化學能與熱能

  1、在任何的化學反應中總伴有能量的變化。

  原因:當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時,斷開反應物中的化學鍵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學鍵要放出能量。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

  一個確定的化學反應在發生過程中是吸收能量還是放出能量,取決於反應物的總能量與生成物的總能量的相對大小。E反應物總能量>E生成物總能量,為放熱反應。E反應物總能量

  2、常見的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常見的放熱反應:

  ①所有的燃燒與緩慢氧化。

  ②酸鹼中和反應。

  ③金屬與酸反應制取氫氣。

  ④大多數化合反應(特殊:是吸熱反應)。

  常見的吸熱反應:

  ①以C、H2、CO為還原劑的氧化還原反應如:

  ②銨鹽和鹼的反應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數分解反應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類:

  【思考】一般說來,大多數化合反應是放熱反應,大多數分解反應是吸熱反應,放熱反應都不需要加熱,吸熱反應都需要加熱,這種說法對嗎?試舉例說明。

  點拔:這種說法不對。如C+O2=CO2的反應是放熱反應,但需要加熱,只是反應開始後不再需要加熱,反應放出的熱量可以使反應繼續下去。Ba(OH)2·8H2O與NH4Cl的反應是吸熱反應,但反應並不需要加熱。

  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篇13

  1.阿伏加德羅常數NA

  阿伏加德羅常數是一個物理量,單位是mol1,而不是純數。

  不能誤認為NA就是6.02×1023。

  例如:1molO2中約含有個6.02×10氧分子

  242molC中約含有1.204×10個碳原子

  231molH2SO4中約含有6.02×10硫酸分子

  23+23-1.5molNaOH中約含有9.03×10個Na和9.03×10個OH;

  23nmol某微粒集合體中所含微粒數約為n×6.02×10。

  由以上舉例可以得知:物質的量、阿伏伽德羅常數以及微粒數之間存在什麼樣的關係式?由以上內容可以看出,物質的量與微粒數之間存在正比例關係。如果用n表示物質的量,NA表示阿伏伽德羅常數,N表示微粒數,三者之間的關係是:N=n·NA,由此可以推知n=N/NANA=N/n

  2.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配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向容量瓶中注入液體時,應沿玻璃棒注入,以防液體濺至瓶外。

  (2)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質,溶液注入容量瓶前要恢復到室溫。

  (3)容量瓶上只有一個刻度線,讀數時要使視線、容量瓶刻度線與溶液凹液麵的最低點相切。

  (4)如果加水定容時超過刻度線或轉移液體時溶液灑到容量瓶外,均應重新配製。

  (5)定容後再蓋上容量瓶塞搖勻後出現液麵低於刻度線,不能再加蒸餾水。

  (6)稱量NaOH等易潮解和強腐蝕性的藥品,不能放在紙上稱量,應放在小燒杯裡稱量。若稀釋濃H2SO4,需在燒杯中加少量蒸餾水再緩緩加入濃H2SO4,並用玻璃棒攪拌。

  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篇14

  1、原子定義

  原子: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例如少數非金屬單質(金剛石、石墨等);金屬單質(如鐵、汞等);稀有氣體等。

  (2)原子也不斷地運動著;原子雖很小但也有一定質量。對於原子的認識遠在公元前5世紀提出了有關“原子”的觀念。但沒有科學實驗作依據,直到19世紀初,化學家道爾頓根據實驗事實和嚴格的邏輯推導,在1803年提出了科學的原子論。

  2、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1)構成物質的每一個分子與該物質的化學性質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不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因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狀態等,都是宏觀現象,是該物質的大量分子聚集後所表現的屬性,並不是單個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絕對意義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

  3、分子的性質

  (1)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的。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度加快,如陽光下溼衣物幹得快。

  (3)分子之間有間隔。一般說來,氣體的分子之間間隔距離較大,液體和固體的分子之間的距離較小。氣體比液體和固體容易壓縮,不同液體混合後的總體積小於二者的原體積之和,都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

  (4)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時吃幾塊冰塊也可以解渴,這就說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質,因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是相同的。

  4、原子的構成

  質子:1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原子核(+)。

  中子:不帶電原子不帶電。

  電子:1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

  5、原子與分子的異同

  分子原子區別在化學反應中可再分,構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物質的分子在化學反應中不可再分,化學反應前後並沒有變成其它原子相似點:

  (1)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2)質量、體積都非常小,彼此間均有一定間隔,處於永恆的運動中;

  (3)同種分子(或原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或原子)性質不同;

  (4)都具有種類和數量的含義。

  6、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規律:

  第一層不超過2個,第二層不超過8個;最外層不超過8個。每層最多容納電子數為2n2個(n代表電子層數),即第一層不超過2個,第二層不超過8個,第三層不超過18個;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只有1個電子層時,最多可容納2個電子)

  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篇15

  氧化還原反應

  1、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有電子的轉移,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是有化合價的升降。

  2、失去電子(偏離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是還原劑;升價後生成氧化產物。還原劑具有還原性。

  得到電子(偏向電子)→化合價降低→被還原→是氧化劑;降價後生成還原產物,氧化劑具有氧化性。

  3、常見氧化劑有:Cl2、O2、濃H2SO4、HNO3、KMnO4(H+)、H2O2、ClO-、FeCl3等,

  常見還原劑有:Al、Zn、Fe;C、H2、CO、SO2、H2S;SO32-、S2-、I-、Fe2+等

  氧化還原強弱判斷法

  ①知反應方向就知道“一組強弱”

  ②金屬或非金屬單質越活潑對應的離子越不活潑(即金屬離子氧化性越弱、非金屬離子還原性越弱)

  ③濃度、溫度、氧化或還原程度等也可以判斷(越容易氧化或還原則對應能力越強)。

  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篇16

  一、化學實驗安全

  1、(1)做有毒氣體的實驗時,應在通風廚中進行,並注意對尾氣進行適當處理(吸收或點燃等)。進行易燃易爆氣體的實驗時應注意驗純,尾氣應燃燒掉或作適當處理。

  (2)燙傷宜找醫生處理。

  (3)濃酸撒在實驗臺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後用水衝擦乾淨。濃酸沾在皮膚上,宜先用幹抹布拭去,再用水衝淨。濃酸濺在眼中應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後請醫生處理。

  (4)濃鹼撒在實驗臺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後用水衝擦乾淨。濃鹼沾在皮膚上,宜先用大量水沖洗,再塗上硼酸溶液。濃鹼濺在眼中,用水洗淨後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鈉、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撲蓋。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機物小面積失火,應迅速用溼抹布撲蓋。

  二、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

  分離和提純的方法分離的物質應注意的事項應用舉例

  過濾用於固液混合的分離一貼、二低、三靠如粗鹽的提純蒸餾提純或分離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防止液體暴沸,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餾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餾萃取利用溶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裡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從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的方法選擇的萃取劑應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劑互不相溶;對溶質的溶解度要遠大於原溶劑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裡的溴、碘分液分離互不相溶的液體開啟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與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內外空氣相通。開啟活塞,使下層液體慢慢流出,及時關閉活塞,上層液體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裡的溴、碘後再分液

  蒸發和結晶用來分離和提純幾種可溶性固體的混合物加熱蒸發皿使溶液蒸發時,要用玻璃棒不斷攪動溶液;當蒸發皿中出現較多的固體時,即停止加熱分離NaCl和KNO3混合物

  三、離子檢驗

  離子所加試劑現象離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產生白色沉澱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澱SO42—+Ba2+=BaSO4↓

  四、除雜

  注意事項:為了使雜質除盡,加入的試劑不能是“適量”,而應是“過量”;但過量的試劑必須在後續操作中便於除去。

  五、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

  1、物質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數目粒子的集體的物理量。

  2、摩爾(mol):把含有6、02×1023個粒子的任何粒子集體計量為1摩爾。

  3、阿伏加德羅常數: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羅常數。

  4、物質的量=物質所含微粒數目/阿伏加德羅常數n=N/NA

  5、摩爾質量(M)

  (1)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叫摩爾質量。

  (2)單位:g/mol或g、、mol—1(3)數值:等於該粒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

  6、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摩爾質量(n=m/M)

  六、氣體摩爾體積

  1、氣體摩爾體積(Vm)。

  (1)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佔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

  (2)單位:L/mol。

  2、物質的量=氣體的體積/氣體摩爾體積n=V/Vm。

  3、標準狀況下,Vm=22、4L/mol。

  七、物質的量在化學實驗中的應用

  1、物質的量濃度、

  (1)定義:以單位體積溶液裡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來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質B的物質的濃度。

  (2)單位:mol/L(3)物質的量濃度=溶質的物質的量/溶液的體積CB=nB/V。

  2、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配製

  (1)基本原理:根據欲配製溶液的體積和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用有關物質的量濃度計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質的質量或體積,在容器內將溶質用溶劑稀釋為規定的體積,就得欲配製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檢驗是否漏水;

  b、配製溶液:1計算、2稱量、3溶解、4轉移、5洗滌、6定容、7搖勻8貯存溶液。

  注意事項:

  A、選用與欲配製溶液體積相同的容量瓶;

  B、使用前必須檢查是否漏水;

  C、不能在容量瓶內直接溶解;

  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卻至室溫時再轉移;

  E、定容時,當液麵離刻度線12cm時改用滴管,以平視法觀察加水至液麵最低處與刻度相切為止。

  3、溶液稀釋:C(濃溶液)V(濃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固定:

  1、硫酸根離子的檢驗:bacl2+na2so4=baso4↓+2nacl

  2、碳酸根離子的檢驗:cacl2+na2co3=caco3↓+2nacl

  3、碳酸鈉與鹽酸反應:na2co3+2hcl=2nacl+h2o+co2↑

  4、木炭還原氧化銅:2cuo+c高溫2cu+co2↑

  5、鐵片與硫酸銅溶液反應:fe+cuso4=feso4+cu

  6、氯化鈣與碳酸鈉溶液反應:cacl2+na2co3=caco3↓+2nacl

  7、鈉在空氣中燃燒:2na+o2△na2o2鈉與氧氣反應:4na+o2=2na2o

  8、過氧化鈉與水反應:2na2o2+2h2o=4naoh+o2↑

  9、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2na2o2+2co2=2na2co3+o2

  10、鈉與水反應:2na+2h2o=2naoh+h2↑

  11、鐵與水蒸氣反應:3fe+4h2o(g)=f3o4+4h2↑

  12、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2al+2naoh+2h2o=2naalo2+3h2↑

  13、氧化鈣與水反應:cao+h2o=ca(oh)2

  14、氧化鐵與鹽酸反應:fe2o3+6hcl=2fecl3+3h2o

  15、氧化鋁與鹽酸反應:al2o3+6hcl=2alcl3+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