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制度> 美術培訓學校老師管理制度(精選5篇)

美術培訓學校老師管理制度

美術培訓學校老師管理制度(精選5篇)

  在現在社會,制度對人們來說越來越重要,制度是一種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規章或準則。擬起制度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美術培訓學校老師管理制度(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美術培訓學校老師管理制度1

  1、基本目標

  深入研究多版本教材,著力解決課改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創新化學教學常規,努力建設優質課堂,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積極研究開發課程資源,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構建師生共同發展的教學評價體系,推進教育現代化程序。

  深入研究課標怎樣在化學教學中完整地體現,課標中對知識的規定和對能力的規定之間的聯絡,課標中知識結構怎樣在教學程序中形成網路,等等,都需要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2、基本流程

  劃分小組及負責章節--集體討論,得出統一觀點--教學中實施,及時反饋--總結整理

  3、實施過程

  (1)劃分小組,及負責章節

  根據老師的教學經驗水平,將老師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由3-4名老師組成,發揮有經驗老師的帶動作用,小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實行一段時間之後重新劃分。

  針對化學課本中的某一章節,老師聯絡高考實際,以及考試大綱,找出各個版本教材互補的地方,對教材進行有選擇的吸收,運用。

  (2)集體討論,得出統一觀點

  組內集體備課的時候,小組將自己的觀點提出並講解,與組內其餘的老師進行交流,大家集體討論之後,達成統一的意見。

  (3)教學中實施,及時反饋

  經過大家一致的討論,按照結論,指導備課,在教學中觀察學生接收掌握的情況,課後作業做得情況。看學生掌握的是否明白清楚。關注教學質量。

  (4)總結整理

  關注師生互動,突出知識的形成過程,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密切聯絡實際。

  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教師目中有“人”,教學有物件意識,能因材施教;有“全人”概念,教學旨在努力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

  關注教師的問題意識和反思品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持續追問“什麼內容是學生素養形成最基礎的因素”、“什麼樣的教學是最優質的教學”、“同一教學內容的處理在眾多的選擇中是否有最佳路徑”對新課程背景下的地域教學形成基本的'準備、實施、評價策略。

  總之,力求高中化學優質教學,要求高中化學教學行為能夠體現正確的學科價值取向和明確的教學目標,力求在教學上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品質,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

  美術培訓學校老師管理制度2

  本學期在縣教體局的關心和支援下,我校安裝了“班班通”,根據學校要求,為了保障系統裝置的安全完好和正常使用“班班通”,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教導處特提出以下應用管理規定:

  1、各班班主任負責裝置的全面管理工作,經常檢查裝置的使用情況,認真排查安全隱患,出現裝置損壞、丟失等情況及時向學校彙報,查明原因落實責任,及時維修,保障教育教學正常進行。

  2、各班班主任指定一名品德優秀、責任心強、工作認真的學生協助班主任進行“班班通”裝置日常管理工作,監督在校期間“班班通”裝置不被學生隨意動用、不被人為破壞,發現問題及時向班主任報告。

  3、任課老師使用時,應提前向班主任提出申請並取得機櫃鑰匙,使用前首先檢查裝置的完好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向班主任反映;使用中不可頻繁啟閉裝置;使用結束後,認真填寫使用記錄,將裝置歸納整齊放回原位,關閉裝置電源並鎖好機櫃,將鑰匙交回到班主任手中,以保證裝置完好。

  4、“班班通”教室是學校進行現代化輔助教育和教學研究活動的重要設施和場所,師生不得利用“班班通”裝置從事遊戲、聊天、音樂、影片等與課堂教學無關的各項活動。

  5、遇雷雨天氣嚴禁使用“班班通”裝置,並及時切斷裝置總電源,裝置放置處的門窗需關閉,防止雨淋或雷電造成安全事故。

  6、確保“班班通”教室整潔衛生,安全有序。打掃環境衛生時應關閉裝置電源,掃地時儘量不要帶起灰塵;擦拭裝置宜用擰乾的軟布,嚴禁使用酒精類有機溶劑清洗裝置;裝置機櫃附近不能灑放大量的水,防止裝置鏽蝕或漏電;機櫃上不得放置粉筆盒、黑板擦、水瓶、作業本、食物、磁鐵等雜物;不得在機櫃上進行液體類實驗,防止觸電、火災事故的發生。

  7、加強對學生愛護公物教育,培養自覺維護“班班通”裝置的良好習慣。未經教師允許,學生不準隨意動用班班通裝置,嚴禁碰觸裝置電源;不得對裝置進行開箱拆裝、移動,不許破壞裝置線槽;不能用硬物在裝置上亂劃。

  8、若“班班通”裝置出現故障,應書面通知管理人員維修,不得擅自開機維修。

  9、所有裝置未經學校允許,任何人不得隨意搬出教室。

  美術培訓學校老師管理制度3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各教學環節的關鍵部分。管理好課堂教學對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合格人才,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為規範課堂教學保證正常的課堂教學秩序,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特制定本制度。

  1、教師應在預備鈴響前1分鐘到教室門口侯課或進入教室做好上課準備工作;上課鈴響後正式上課;中途不得隨意退出教室(體育教師不得隨意離開操場);下課鈴響後按時下課,不拖堂。如果出現遲到、早退每人次扣考核分0.2分,扣款5元;曠教每人次扣考核分0.5分,扣款50元。

  2、教師應衣著整潔、大方、儀表端莊,嚴禁穿短褲、背心、拖鞋進入教室上課,嚴禁在教室吸菸;手機設為靜音模式,不接(打)手機。專職體育教師應穿運動服、運動鞋進入運動場、教室。

  3、教師上課應經常走下講臺,深入到學生中間,以體現師生互動。禁止坐著上課。

  4、教師每堂講授時間一般不超過25分鐘,藝體課學生自由活動時間不超過15分鐘。(體育課如因天氣原因,則必須上好室內課)。

  5、教師應高度重視學生課堂安全以及負責學生上下課出入教室及上下樓梯的安全,並管護教室及活動場所的財產。

  6、教師不得隨意變更課程,因正當理由必需調課、停課或代課者,須到教務處填好調課單,稽核同意後方可實施。否則按曠課處理。

  7、教師上課前準備好教案。教學目標明確,具有思想性、層次性、智慧性。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力求效果好。

  8、教師應堅持使用普通話,且語言清晰規範,音量適度,並富有感染力。板書板畫簡明規範,佈局合理,具有啟發性。教態自然大方,富有激情,富有親和力。

  9、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發揚民主,平等對待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能力。尊重學生的多種意見,重視發展學生個性,注重學生思維及創新精神的培養,嚴禁教師辱罵、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10、教師教學要充分發揮教師、學生、教材、教法四個基本要素功能;作業佈置要注重開放性、層次性、和實踐性。

  11、違反上述規定的並在上級檢查中造成不良影響的每次扣考核分0.5分,造成惡劣影響的交校委會討論處理。

  美術培訓學校老師管理制度4

  為加強教學裝置的管理,提高裝置的使用效率,保證教學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所有儀器裝置和器材,在學校主管部門和分管校長領導下,由各科室指定人員負責統一管理(包括:建檔案檔案、軟體、儀器卡片、訂購審批,檢查驗收等工作),並根據實習教學的需要統一調配。

  第二條儀器分佈管理。除大型儀器裝置安放在教學儀器室外,其餘儀器裝置及器材安裝在各實習車間,儀器室和各大型儀器裝置由學校指派專人兼管。

  第三條配件管理,各儀器配件均由儀器裝置管理的人員統一管理,並建檔,實行臺帳管理。

  第四條各實習車間均要建立管理臺帳。

  第五條維護使用

  (1)儀器裝置一律面向實習教學,並實行對外開放,實驗教學用儀器裝置,器材均由各實驗室管理人員統一對儀器、器材等編號,學生也對應分組編號(每臺儀器、器材均要落實到每個學生),儀器、器材損壞或丟失按《實習裝置器材損壞丟失賠償辦法》執行。

  (2)使用時必須經主管儀器、器材的負責人同意,按儀器操作規程使用。各管理人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實驗教學使用。

  (3)使用儀器裝置前,儀器負責人必須對學生進行嚴格的操作技術培訓,經考查合格者,發給儀器使用證,取得儀器使用證者,才可直接操作使用儀器裝置。在使用中,如損壞儀器,必須及時上報實習主管人員,並查清原因,做好事故記錄,並提出處理意見,上報實驗中心主任審批。損壞儀器不報者,一經查出,按《實習裝置器材損壞丟失賠償辦法》加倍處罰。

  (4)全部儀器裝置都要由儀器主管人員負責編寫出操作規程、維修和使用管理制度,並做好儀器裝置使用記錄,儀器資料完整無缺,並作為技術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妥善保管,管理人員要按期完成任務。

  (5)對於從事儀器裝置管理的人員,要互相協作,服從學校統一調動,實習的儀器器材根據實習教學的需要可由學校臨時調配。

  第六條各實驗室的儀器裝置和器材,均要建檔製成軟體管理,要求做到帳、卡、物一致。

  第七條各實習車間的儀器、器材、管理人員,年終由學校根據對裝置、器材管理好壞,寫出考核意見,存入本人檔案,做為評先表優的重要內容之一。

  美術培訓學校老師管理制度5

  學生課堂作業既是用來對學生掌握知識、提升能力等情況的資訊反饋,也是教師用來自己檢驗課堂教學情況的手段,批改作業時教師能反思教和學的效果,是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老師們要按照“常規要求”及“細則”來規範自己的批改,教導處也將對教師執行常規的情況認真檢查,特制定作業常規檢查制度如下。

  一、檢查人員

  分管語文、數學、英語、美術的校長、主任、教研組組長、備課組組長。

  二、檢查依據

  依據信州區小學語文、數學、英語、美術常規對作業的`要求及《石人鄉小學對各科作業批改要求》

  三、檢查制度

  1.每次作業常規檢查實行查後及時反饋、通報、整改、考核這一流程。

  2.學生作業每兩週在備課組互查一次,檢查結果要記錄在教研活動記錄本上。

  3.學校每學期普查2~3次,每次根據實際各有側重。期中、期末兩次要求把抽檢的作業全部交到多媒體待檢。(老師自己交,自己領回,以免丟失)

  4.所有參加檢查的人員,分別從各班所有作業中隨機抽查,每種至少5本。檢查後分別填寫檢查表。

  5.要求所有參加檢查的領導及組長,一起彙總情況,共同填寫整改通知(沒有接到整改通知的教師,視為合格),一式兩份,檢查當天交到教導處蓋章。(負責人:領導及組長)

  6.教導處將整改通知書蓋章後於檢查第二天及時交給分管校長。(負責人:教導處負責常規工作的主任)

  7.分管校長接整改通知書當天及時下發教師本人並督促簽字、整改。(負責人:分管校長)

  8.教師收整改通知5日內整改完畢,由本組組長及大組組長負責檢查並簽字,一份交還教導處存檔,一份留給教師本人。(負責人:大組組長)

  9.對檢查中發現不符合規範的,要每週五跟蹤檢查,直到能符合規範要求為止。(負責人:分管校長、主任及大組組長)

  10.對期末試卷或其它統考試卷,統分後試卷要上交教導處,由分管領導從各年級試卷中各抽查一本,以瞭解改卷評分情況。發現違規操作的,由當事人負全責。

  11.常規檢查實行檢查人負責制,檢查中及檢查後哪個環節出問題,就由負責人承擔一切責任。對拒絕整改的教師,由校委會研究作出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