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寫作指導> 議論文多角度審題立意高考語文高分寫作指導

議論文多角度審題立意高考語文高分寫作指導

議論文多角度審題立意高考語文高分寫作指導

  相信大家在學習、工作中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特別是其中的議論文,更是常見,議論文的樣式有社論、評論、讀後感等。這型別的作文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議論文多角度審題立意高考語文高分寫作指導,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審題缺陷

  1、錯解關係,以偏概全(多材料作文、材料有多角度時常犯此類錯誤)

  我們來看全國卷作文試題。

  (材料1)小新背雙腿癱瘓的同學小牧到一公里外的學校上學,從小學五年級到現在高中一年級,一背就是六年一千多個日子。

  (材料2)某雜誌社作調查:“你對同學最讚賞的品質是什麼?”調查結果,排在第一位的是“樂於助人”。

  (材料3)某單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記名問卷調查:“你如果遇到別人碰上麻煩事時會怎樣對待?”回答“悄悄走開”的人不少。

  根據“材料2”和“材料3”,自選題目,聯絡實際,寫一篇議論文。

  注意事項:必須把“材料2”和“材料3”結合起來思考。是否結合“材料1”,自由決定。

  啟示:角度雖可多樣,最準只有一個。(尤其注意議論抒情句)

  以前,做電臺的時候,我喜歡說,這是一個像流沙一樣的世界。那是非常文藝和情緒的字眼,而2000年接近25歲的時候,我在一本書的扉頁上寫下:現在是時候該蹲下來觀察地面上的沙粒了,觀察它們的溼度、密度、結構、流向和探究為什麼這樣流向的原因。我慶幸,在邁入成年的門檻時,從自我的世界裡走了出來,開始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公共事務,關心將自己和這個世界聯絡在一起的東西。假如沒有對人的真正的關切,就不能成為記者;假如僅僅停留在對人的關切,而不是對問題的求解上,就不會成為一個好記者。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燈火。(柴靜)

  2、不明資訊,錯認褒貶

  材料:有一首詩:“樹上有十隻鳥,打下一隻,其餘的眨眼在枝頭,靜謐,完好如初。”

  有一位學生這樣寫:“讀罷,我不禁為這些鳥鎮定自若的精神而讚歎,面對危險而無所畏懼,這是何等的氣魄!由此,我聯想到了解放前在國民黨的魔窟渣滓洞和白公館的那些革命先烈……”

  (當他們殺害猶太人時,我沒有站起來說話,當他們殺害基督徒時,我沒有站起來說話,當他們殺害民主黨時,我沒有站起來說話,當最終他們走向我時,再也沒有人站出來為我說話)

  啟示:敘事性的評論性的材料中,體會對作者的情感傾向(再例兩隻老虎和維納斯)

  當斷臂的維納斯展示在人們面前時,吸引了無數好事之徒趨之若鶩。它們提出種種接上斷臂的奇思妙想。維納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圈套。但迄今為止仍未有任何設計能取得普遍的讚賞。維納斯仍然殘缺。

  3、不明關係,離題萬里

  所謂關係型作文話題,就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語或短語並列組合而成的一種話題形式,具體操作的過程中必須兼顧話題構成的各個要素,清楚地點明其間關係。

  “失去與獲得”、“感情的親疏與對事物的認知”、“自由與紀律”、“向前看與向錢看”、“名師與高徒”,“冷與熱”

  怎麼辦?利用複句關係,新增詞語,形成判斷

  啟示:碰到關係性話題,勿忘關係

  4、不思進取,立論陳舊

  啟示:立意正確是基礎,創新意識是關鍵

  總結審題步驟:

  (1)看全材料,分層分類,搜尋資訊點,定下褒貶,確立感情基調。

  (2)讀透材料,分析各資訊間的關係,撥開枝葉,緊扣主要內容,不要“咬住一頭不撒嘴”,這樣才能防止“以偏概全”和“妄下推斷”的錯誤。

  特別注意作文題目中“任選其中一個角度確定立意”這句話,非常容易讓部分學生斷章取義、以偏概全。今年類似的材料作文如全國卷Ⅱ就改作了“選準角度”,有利於考生整體理解材料。

  十年動亂期間,山東大學校長成仿吾被鬥,造反派把“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的“羆”(pí)字讀成了“罷”字。成老抬頭糾正學生的讀音,群眾潸然淚下,全場熱烈鼓掌。

  這則材料不太容易把握,不少考生絞盡腦汁仍不得要領。我們把它切割開。先讀“十年動亂期間,山東大學校長成仿吾被鬥”後打住,問: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答:連老一輩的革命家,“創造社”的宿將成仿吾這樣的人都不能倖免於難,可見那個年代對人才的摧殘到了何等程度,那個年代法紀廢弛到了何等程度,轉換之後可以得出這樣的論點:人才豈容恣意摧殘?!我們呼喚一個法治的社會!再讀“成老抬頭糾正學生的讀音”後打住,問:為什麼他要這樣做?答: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責任心,是一種職業道德的驅使,轉換後又得出這些論點:責任心可歌可泣,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再讀“群眾潸然淚下,全場熱烈鼓掌”後停下來,問:為什麼會這樣?答:是成老的人格、胸襟打動了他們,轉換後可以得出這些論點: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無私則無畏、“取義”不惜“成仁”、敢說,就是好!最後,將這麼多論點根據自己的庫存情況進行一番篩選,你就可以激揚文字了。

  “成仿吾被鬥”中的成仿吾是位可敬的長者,這就是材料的總體傾向,也是材料的重心所在,必須把握住這一實質。

  我們來看一例:幾個人同喝一口井水。有人用金盃玉盞喝,有人用瓷碗喝,有人雙手捧著喝。金玉之人覺得自己富貴許多,瓷碗之人覺得自己貧賤許多,只有那用雙手捧水喝的人痛快地說:“好解渴啊!”我們可以用“從結果聯想原因”的方法來探尋主旨。

  用金盃玉盞喝覺得自己富貴和用瓷碗盛著喝覺得自己貧賤的原因是他們被外物所役使、主宰;空手捧著喝的人覺得解渴,原因是無外物拘束。對此,我們可以聯絡實際分析,對空手捧著喝的人進行讚揚。空手捧著喝是淡泊名利,解渴是品味生活真諦,無外物拘束是超然物外。最後歸納主旨:只有超然物外,不被外物役使,才能品味人生的真諦,享受生活的樂趣。

  (3)寫出所有想到的觀點,再看看能否利用求異思維,寫出一個。最後從中挑選

  有一個以“見風使舵”為話題的材料,我們就可以採用逆向思維來提煉論點:在堅持人生原則的前提下,見風使舵作為一種策略可以讓一些事情更順利。見風使舵,是為了和周圍環境相適應,大海上水手的航行,學會使舵是第一堂課;如果不見風使舵,可能會遭受重大損失。聯絡現實,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江蘇農村見風使舵,經濟迅速發展,也可結合當今商戰中注重宣傳效應來談也頗具時代氣息。還有許多類似的論題,只有求異,才能擴充套件思維,才能創出新意,令人耳目一新。

  二、常用的立意方法有三種

  中心立意、反中心立意和變換角度立意。

  請看下面的例子:

  “木桶理論”是現代管理科學中的一個概念,意思是:一隻木桶的容水量,不取決於木桶的那塊最長的木板,而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要使木桶能裝更多的水,就要設法改變這塊短木板的現狀,抓住短板,消滅弱項。

  1、寫作材料一般都含有命題者好惡肯否的傾向性,中心立意就是順著命題者的方向,提煉中心。上述材料中已經表明它的關鍵意思是“消滅弱項”。由此提煉出所給材料的一般意義,那就是消滅弱項是保證整體品質的關鍵。

  2、反中心立意即所謂的“反彈琵琶”,以命題者的傾向為對立面,運用逆向思維的形式,反其道而行之。例如上面的材料,我們可以把中心確立為“消滅長板”。當然木桶的`容水量是由短板決定的,因而長板長出的部分與容水量毫無關係。一件合格產品的各個部分是有嚴格的量化標準的,只要達到了這個標準即可保證整體產品的質量,如果提高某一部分的標準,勢必要增加成本的投入,所提高的這一部分並不能帶來產品整體品質的提升,那還有什麼實際意義呢?保留長板實在是極大的浪費。

  注意:不一定是斷然否定,而是抱著懷疑態度從另一面入手

  如:勤奮出天才

  3、變換角度立意是避開材料的中心點,從中另外選擇一個角度來提取普遍意義。變換角度立意運用的是發散思維的形式。還是以上述材料為例,我們不談長板短板的問題,而把注意的焦點放在木桶的容水量上面。在不改變木板長度的條件下,擴大木桶的底面積也不失為增加容積的一種方法。

  應該指出的是,上述三種立意的方法,都不是就事論事的敘述,而應當是就事論“理”,即抽象出普遍意義。

  三、創新訓練題目

  (一)下列材料可以從哪個角度立意?請選擇其中的一則,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

  1.有一位木匠,善制桌子。他不僅把桌子的面板刨得十分平整光滑,而且連抽屜的背板、底板都刨得十分平整光滑。有人勸他:“抽屜背板與底板別人又看不見,何必刨得那麼光滑?”他說:“別人看不見,我卻看得見。”

  2.志願軍英雄馬玉祥說:“我不是什麼英雄,當年在朝鮮戰場上我是個兵,後來轉業到地方,我也是個‘兵’,現在離休了,我還願當個老‘兵’。這輩子,我掂量自己,只要能夠個兵的分量也就心滿意足了。”

  拿破崙說:“不想當元帥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

  3.科學家們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小實驗,他們將一條魚的前腦切除。沒有前腦的魚看起來與其他魚一樣正常,但隨魚群遊動的時候,這條沒有前腦的魚會突然離開魚群,遊向另外方向,一直朝著自己認定的方向往前遊。這條魚的舉動,令魚群震撼,所有的魚一齊停下,接著改變了方向,也去追趕這條沒有前腦的魚去了。

  4.一個孩子在草地上發現了一個蛹,他把它帶回了家。過了幾天,蛹上出現了一道小裂縫,裡面的蝴蝶掙扎了好幾個小時,身體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來。小孩子看著於心不忍,於是,他拿起剪刀把蛹殼剪開,幫助蝴蝶脫蛹而出。可是,這隻蝴蝶的身軀臃腫,翅膀乾癟,根本飛不起來,不久就死去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蝴蝶必須在蛹中痛若掙扎,直到它的雙翅強壯了,才會破蛹而出。

  (二)從下面任選一個成語,運用逆向思維,說說你的觀點

  1.班門弄斧 2.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3.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4.開卷有益

  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6.酒香不怕巷子深 7.知足常樂 8.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9.有志者事竟成

  思路參考

  (一)

  1.做事精益求精,不做表面文章,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合理利用人力資源,“好鋼用在刀刃上”,過分的成本投入即是浪費。

  2.把“平凡”的事做好了就是“偉大”/人生的目標不妨定高一些,行動卻要腳踏實地。

  3.“有腦子的被無腦子的牽著走”,這是隨波逐流的悲哀/一種新思想新事物出現的時候常常是無意識——沒腦子的。

  4.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違背這個規律,就會碰釘子。好心也可能辦壞事/苦難是人生的學校,磨練、挫折、掙扎,是成長必經的過程。

  (二)

  1.弄斧就要到班門:下棋要找高手,敢於向權威挑戰。

  2.三天打魚,要不要兩天曬網:工作要講究方法,打魚要休漁,工具要修理,人要休息,勞逸結合。

  3.眼見一定為實嗎?眼睛常常被假象矇騙,必須透過現象認清本質。

  4.開卷一定有益嗎?開什麼卷(讀什麼書),如何開卷(用什麼方法讀書)。

  5.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依據。事物的變化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6.酒香也怕巷子深:不做宣傳和包裝,不為人賞識,自我價值便實現不了。

  7.知足不能常樂:“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不知足才去奮鬥,奮鬥中才體會到人生的快樂。

  8.當局者不會迷,旁觀者未必清:“下海才知風浪猛”,不參加實踐怎能獲得真知。

  9.有志者事就能成嗎?“有志”是事業成功的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王安石都知道要做成一件事。“志、力、物”缺一不可。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