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教案>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識“弦、撳”等1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薄”,會寫“拇、搔”等16個字,會寫“關節、拇指”等21個詞語。

  2、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瞭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及作用。

  3、找出文中描寫五根手指特點及作用的語句,體會語言的幽默風趣,領悟課文蘊含的深刻道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同學們,請把你們的手伸開,看看你們的手指形狀,你們說,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學們都能各抒己見,不錯!我們今天便來讀讀課文《手指》,看作者又是如何認為的吧。(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自己讀一遍課文,讀不準的字查字典,把字音讀準。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重點指出“搔”“庸”“憎”3個難寫字的筆順、筆畫和結構。

  3、齊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三、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1、既然這些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那作者在文中又是怎樣描述的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瀏覽課文,重點閱讀描寫五根手指特點的相關段落,想想作者各寫了五根手指的什麼特點,完成下列表格。

  2、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填寫表格。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無名指

  小指

  優點

  缺點

  (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力量,透過一張表格把文章的重點問題明朗化、簡單化,讓學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時,加強對五根手指各自特點的認識,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四、拓展延伸,課堂小結。

  同學們,說起團結,你們能想到哪些有關團結的名言警句呢?說出來和大家分享分享。

  第二課時

  一、複習故知,匯入新課。

  1、聽寫詞語。

  2、填空:課文先總寫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不相同),然後分別描述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最後(闡明“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

  3、提問: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

  (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二、檢查上節課自學情況,深化理解。

  1、學生彙報對上節課表格的理解。

  2、指名反饋表格中的內容,教師適當引導。

  觀察表格,結合課文內容,想想作者運用了哪些手法。

  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各自特點的句段,進行重點體會。

  例如,學習描寫大拇指的第2自然段,先指導學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狀特點——不美。具體表現為: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作者從體形、頭形、構造三個方面進行描寫,使大拇指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然後用關聯詞“但”一轉,寫大拇指在五指中是最能吃苦的。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要噴出來、血要流出來、重東西翻倒去、讀書、進門時的大拇指的表現,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瞭解了這段話的基本意思,再引導學生體會寫法,畫出表現大拇指特點的句子,體會作者運用的表達技巧,重點體會排比句式的表達作用。

  3、透過以上的對比分析,你得出了什麼結論?(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4、讀第1、6自然段,思考:作者寫五指的目的是什麼?

  (告訴我們:“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團結,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即團結就是力量。)

  5、理解重點句子,體會語言特點。

  (1)拿筆的時候,全靠他推動筆桿;遇到危險的事,都要由他去試探或冒險;穢物、毒物、烈物,他接觸的機會最多;刀傷、燙傷、軋傷、咬傷,他消受的機會最多。

  這句話是對食指的描寫,運用了排比的句式,寫出了食指的作用及其勤奮、敢於探險、不怕犧牲的特點。

  (2)他永遠不受外物衝撞,所以曲線優美,處處顯示著養尊處優。

  中指處在眾手指簇擁呵護的優裕環境中,所以才有“曲線優美”的姿態,“養尊處優”的性格。這裡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寥寥幾筆,勾勒出了中指優美的姿態和高傲的性格。

  (3)舞蹈演員的手指不是常作蘭花狀嗎?這兩根手指正是這朵蘭花中最優美的兩瓣。

  作者運用反問的句式,強調了舞蹈演員的手指常作蘭花狀,這蘭花狀的姿態是優美的,突出了無名指和小指在藝術表現中的重要地位。

  (4)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團結,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這句話以手指的全體比喻人群的全體,闡明“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是文章表達的主旨。(可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體會這句話蘊含的道理。)

  三、品讀課文,遷移運用。

  1、理解句子:“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團結,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2、小組內分角色扮演五根手指,賦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據你要表達的意圖,編個課本劇表演一下。

  3、指幾個小組到前面表演課本劇,其他同學評價表演,教師根據表演情況點撥,指導重點是學生劇本中蘊含的道理是否正確。

  四、拓展延伸。

  仿照課文的表達特點,從人的五官中選一個,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手指

  姿態不同性格各異

  團結一致握成強有力的拳

  (團結就是力量)

  教學反思

  《手指》是豐子愷先生的散文,語言幽默風趣。可讓學生帶著感情朗讀,讀出作者的幽默感。在朗讀的基礎上,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獲得啟示的習慣。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課文,使學生知道王老師是一位關心體貼學生,一心為學生著想,工作耐心細緻的好老師,產生對王老師的敬佩之情。

  2.聯絡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理解重點句子意思,懂得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要為自己的獨特而自豪。懂得人與人文之間應該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知道王老師是個體貼關心學生,工作耐心細緻,一心為學生著想的好老師。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同學們,看看你們腳上的鞋,如果你一隻腳有6個腳趾,你最怕什麼?(被別人看到)可是這位老師卻穿上了露腳趾的藍涼鞋,作者認為這是美麗的藍涼鞋。為什麼認為是美麗呢?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就能夠找到答案。板書課題:7、一雙美麗的藍涼鞋

  二、檢查預習

  1、指生讀詞語 尷尬 時髦 左撇子 嘟囔 難堪 戰戰兢兢 鬨堂大笑 不知所措 趾頭 獨一無二 似懂非懂 愚蠢

  2、指生讀課文

  三、學習課文

  (一)出示自學提示

  1、事情發生的起因是什麼

  2、透過這件事,王老師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邊默讀邊抓住人物特點在書上進行簡單的批註。

  (二)學生自學

  (三)集體交流

  1、起因:我特殊的打扮讓自己感到尷尬。同學陶子不願意和我同桌,說的話極大的傷害了我的自尊心。由於我英語發音帶著帶著濃重的四川腔調,引得同學們鬨堂大笑。

  2、現實意義:由於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需要等原因,許多原本生活在農村的非城市居民來到了城市生活、工作、,他們的子女也隨著他們來到了城市讀書。如何使城市子女和萊城務工人員子女和諧相處,是一些班級遇到的實際問題。文中寫的就是一個在鄉村生活多年的小女孩來城裡讀書時候的遭遇。

  3、王老師是一位關心體貼學生,一心為學生著想,工作耐心細緻的好老師,產生對王老師的敬佩之情。 指生讀讀自己批註的句子如:王老師看了看我們,平靜地說------ 王老師很快讓大家安靜下來------ 王老師遞給我------王老師走過來拍拍我的肩膀------說:“我給你看一樣東西------微笑著說-----獨特不是可恥的事------追問:透過我的心理活動變化,你體會到了什麼? 隨著學生回答板書:一心為學生著想 工作耐心細心幻燈出示“因為我們的獨特,這個世界才變得豐富多彩,所以,我們應該為自己的與眾不同而自豪。” 談談自己的理解那是我們與別人不同的一面,也是我們的特點,應該自豪。那怎麼讀呢? 指生帶著自己的理解讀 師:對於自己獨特的一面,我們應該怎樣看?(我們也要看一看這獨特的一面是優點還是缺點??要正確地認識自己。 ) 那麼對於別人獨特的地方呢?(我們應該給予尊重。我們還要學會欣賞和借鑑。對於別人獨特不好的地方,要勇於指正,引導學生體會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道理)誰願意再來讀讀這句話,用欣賞的眼光來讀讀,來對待別人的獨特之處。

  4、因為我們的獨特,這個世界才變得豐富多彩,所以,我們應該為自己的與眾不同而自豪。”

  這是王老師說的話,王老師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設計意圖:使學生更進一步瞭解王老師)

  (四)總結課文

  1、根據課文意思把下面的話補充完整。

  (一)、《一雙美麗的藍涼鞋》一文中的王老師是個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的老師。

  (二)、讀了《一雙美麗的藍涼鞋》這篇課文,我懂得了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說說為什麼說這是一雙美麗的藍涼鞋?

  四、作業

  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獨特而自豪。想想自己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自己以前是怎麼看待的,現在又是怎樣看待的。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五至九自然段。

  2、學會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3、聯絡課文內容,理解"兒童不解春何在"這句詩的意思。

  4、讀比喻句,聯絡具體內容體會比喻句的含義以及好處。

  5、透過朗讀訓練,感受到春天的花兒和兒童是那麼生機勃勃,令人快樂。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分辨課文第1、3、5自然段中的作者的見聞和聯想,體會聯想的作用。

  難點:透過朗讀訓練,感受到春天的花兒和兒童是那麼生機勃勃,令人快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自學生自新詞。

  2、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二、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

  (1)匯入:春遊是同學們最愉快的活動。在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作家眼裡,春遊的小朋友是什麼樣兒?在她看來,少年兒童像什麼?

  (2)出示課題。

  (3)簡介作者冰心。

  2、初讀課文。

  (1)聽錄音,思考: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2)討論,按地點的轉換來寫的。

  A、找出課文中表示地點的詞。

  B、給課文分段。

  (3)自讀課文,透過查字典或聯絡上下文學習生字新詞。

  3、檢查自學情況。

  (1)正確書寫下面的字。

  揀 鬧嚷嚷

  (2)讀準下列的字。

  魔術匣子 鬧嚷嚷 忸怩

  (3)理解詞語。先解釋下面的字。

  成千盈百(盈):

  座無隙地(隙):

  4、佈置作業。

  (1)完成習字帖。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深入學習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聯想。

  二、教學過程

  1、複習檢查

  (1)選擇正確的讀音。

  魔術(匣)子(xiá jiǎ jiá )

  (2)看拼音寫詞語,並解釋帶點的字。

  2、學習第一段。

  (1)聽錄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見聞?哪些是作者的聯想?用橫線和曲線分別劃出來。全班討論,交流。

  (3)自由讀課文,劃出你自己最喜歡的一句。交流,說說理由。品讀,體會。(特別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後一句。)

  A、出示句子:成千上百的孩子,鬧嚷嚷地從頤和園門內擠了出來,就像從一隻大魔術匣子裡,飛湧出一群接著一群的小天使。

  B、用"魔術匣子"比喻什麼?"小天使"比喻誰?這樣寫你覺得怎麼樣?

  (4)理解兩句詩的意思:

  A、兒童不解春何在,只揀遊人多處行。B.遊人不解春何在,只揀兒童多處行。

  先解釋:"解"、"何在"、"揀"的意思,在說說自己對兩句詩的理解。

  3、學習課文第二段。

  (1)自讀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的聯想的句子。(小小的身軀上噴發著太陽的氣息。)

  理解這句話。(形容小朋友充滿了活力)

  (2)這一段還怎樣寫了兒童的神態和動作?找出來讀讀議議。

  4、學習課文第三段。

  (1)指名讀第5自然段。找出聯想的句子。反覆讀,體會聯想的作用:

  A、 出示,指讀:這繁花從樹枝開到樹梢,不留一點空隙,陽光下就像幾座噴花的飛泉......

  B、 用"陽光下的飛泉"比喻什麼?這使你覺得怎麼樣?

  (2)熟讀第6自然段。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3)自由讀7、8小節後,說說為什麼說"花也和兒童一樣"?

  5、總結。

  (1)配樂朗讀課文。

  (2)完成書後練習第4題,第5題(1)、(2)。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四段,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2、完成練習。

  二、教學過程

  1、學習第四段。

  (1)齊讀第9自然段。

  (2)把"永遠不會找不到春天的!這個雙重否定句換一種說法。

  (3)為什麼"只揀兒童多處行"就永遠找不到春天的?(兒童在春光明媚的熱鬧的地方玩,有兒童的地方往往就是春色最濃的地方。兒童本身充滿生氣和活力,就像春天一樣美好。

  2、領會中心,全文總結。

  (1)領會文章中心思想。

  A、這篇文章重點是寫春光還是寫兒童?

  B、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體現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寫作目的。

  (2)放重點段錄音,訓練朗讀。

  3、佈置作業。

  (1)完成書後第5題(3)。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4

  教材分析:

  《望月》一課是蘇教版第十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散文,文章以“望月”為聚焦點,角度獨特、構思新穎,清新優美——語言美、形象美、意蘊美。課文以生動的筆調寫了“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亮時,聰明好學的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以及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筆生動活潑,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躍然紙上。課文既有豐富鮮活的語言表達,又有優美如畫的意境呈現,還有人物形象的詩性流淌,靜謐的月色,頗有幾分童話的色彩。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聽寫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能達到會識會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如“剪影”、“瞳仁”、“不假思索”,會用“不假思索”造句。

  3.理解課文中出現的詩句,瞭解其出處。

  4.理解課文內容,從重點詞中感受小外甥的聰明好學、愛幻想。

  5.透過朗讀,激發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感受世界。

  學習重點:

  1.聯絡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象的句子。

  2.理解課文內容,從重點詞中感受小外甥的聰明好學、愛幻想。

  3.感受望月的樂趣。

  教學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從重點詞中感受小外甥的聰明好學、愛幻想。

  2.感受望月的樂趣。

  學習過程:

  同學們,課前我們都認真預習了課文,這節課我們來交流一下,看大家預習的怎麼樣,選出本節課的優勝小組,會是哪個小組呢?(生會爭先恐後說是自己組)首先回顧一下學習目標

  一、明確學習目標和重點。

  二、匯入課題。

  三、預習展示。

  1、抽查幾個組的6號同學讀學案中的詞語,對子做好幫扶準備,其他組的同學認真聽。遇到共性問題老師要帶領學生強化記憶。

  2、剩餘組的6號同學分自然段讀課文,對子做好幫扶準備,其他組的同學認真聽。是及時評價學生讀書的情況(從態度習慣各方面,評價要有針對性)

  3、交流蒐集到的資料,特別是蒐集到的古詩句。

  四、初讀感知,理清文章脈絡,完成以下問題:

  1、瀏覽課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然後在小組內交流,1分鐘後展示。

  2、思考分段 ,然後在小組內交流,2分鐘後展示。

  老師巡視指導,瞭解學生合作情況。

  五、細讀課文。引導學生結合具體詞句及生活體驗來談感受。

  1、學習第一段

  (1)重點感受“我”在江輪甲板上見到的月夜美景。

  (2)感情朗讀,感受第二自然段的環境描寫帶來的美,體會月夜的清幽。

  (3)完成以下題目後交流感受。

  讀了第2自然段,我 了,用心體會後,在我的腦海中出現了這樣的畫面:

  (3)展示讀、評價讀、比讀。

  (4)教師引讀第二自然段,進一步加深印象。

  2、學習第二段:

  本段可以按照寫作順序分為兩層。

  (1)學生試著分層,先組內交流,然後全班交流討論。

  (2)課文中引用了許多描寫月亮的詩句,把它們找出來,用心讀一讀,並結合學案,大概瞭解它們的意思。(自己體會後,可在小組內說一說,然後班內交流)

  (3)我知道省略號省略了 ,我還能接著往下背,誰想跟我比試比試!(在小組內接背)

  (4)小外甥真是個 的孩子!

  (5)根據上面問題的答案,找出文中有關語句。(根據各小組的答案,應該能全面找出有關語句)

  如:“小外甥向我挑戰了”寫出小外甥的勇敢;

  “多如繁星”、“一眨眼就是一句”、“……”看出了他的聰明好學;

  “兩個烏黑的瞳仁裡,各有一個亮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光“寫出小外甥的可愛之處;

  會提出月亮像什麼的問題,並能把月亮說成天的眼睛,而且繪聲繪色的講出“現成“的故事,則能看出他的愛幻想,想象力豐富;

  …… ……

  (6)“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的比喻為什麼使“我”感到驚訝?先小組內對子討論,然後共同交流。

  (7)我想發揮想象:(組內各成員都能發言)

  我覺得月亮還像

  因為

  (8)感情朗讀

  3、學習第三段

  (1)齊讀本段,你感覺這段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總結全文,昇華全文)

  (2)再次讀文,思考:此處的省略號,省略了什麼?作者又想到了什麼呢?小組內對子之間先交流,再集體交流。幾分鐘後展示。

  (3)感情朗讀。

  六、回顧全文 昇華情感。

  小外甥的比喻令作者驚訝,那麼,你認為月亮像什麼?為什麼?

  先小組內對子之間交流,再由小組代表彙報交流。

  七、拓展延伸。

  請大家閉上眼睛,現在,你就是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了你,你會想到什麼?(引導學生說幻想中的東西)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進行敘述的方法。

  教學重點:

結合重點詞句,感受在“會飛的蒲公英”中寄託的作者不斷追求新的理想,以及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師:請同學們輕輕閉上眼睛,聽老師的描述,猜一猜。“初夏時節,風兒輕輕吹過山坡,一朵朵長著圓圓腦袋,白白茸毛的花,便隨風輕盈地飛了起來。”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花嗎?(蒲公英)這正是我們山裡人最常見的一種的花。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些會飛的蒲公英。

  2、齊讀課題。

  3、師: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課文。

  1、教師泛讀課文。

  要求:用心聽老師讀課文,注意聽準字音,思考:

  (1)本文是按什麼順序敘述的?

  (2)蒲公英給你留下了怎麼樣的印象。

  2、彙報。學習1~3自然段。

  (1)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從哪些地方看出來?

  (2)蒲公英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從哪裡看出來?

  (3)寫火紅的杜鵑、鵝黃的迎春、淡紫色的牽牛……有何用意呢?(襯托)

  (4)從媽媽對蒲公英的描述中,你能看出什麼?

  板書:媽媽的希望

  (5)過渡:蒲公英給我留下了怎麼樣的印象?(很深,甚至在夢中都希望自己成為一朵會飛的蒲公英。(板書:我的夢想)這個夢想實現了嗎?

  (6)師:這一蛻變的過程在作者的筆下,橫穿成線、豎串成串,縱橫交錯成了一張知識的網,這網就在你語文書69頁上,開啟書看一下。請同學們結合知識網的思路提示,快速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你認為重要或讓你感受深刻的詞語、句子等。

  (7)小組合作填寫表格。

  三、閱讀感悟

  師:就讓我們沿著作者記憶的路線邊走邊看。

  1、彙報填表。哪幾段是寫小學期間的事?這部分中你是結合哪些詞句理解的?

  (1)上學了,理所當然應該有書包,媽媽送我書包和一般的書包有什麼區別,媽媽又有什麼特殊的用意呢?

  (2)看到我從學校裡有所收穫,媽媽又什麼樣的表現呢?

  課件出示:媽媽有些激動,目光亮亮的,那目光追隨著一朵朵飄飛遠去的小白花。(媽媽看到我開始起飛,很高興。)

  從媽媽的目光中,我彷彿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個夢: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輕風的吹送下,飛呀飛,飛過一件件古舊的小木屋,飛過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飛進金色的陽光中……(看出媽媽對我的成長感到很滿意。)

  2、彙報填表。哪些段落是寫中學期間的事?把你對這部分的理解和大家一起分享。

  (1)課件:那個繡著蒲公英的花書包舊了破了,有幾個深夜,媽媽把花書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後來,媽媽又守著小油燈,為我做了一件藍色連衣裙,裙上繡著一朵白色的蒲公英。

  (2)找出這段中的動詞,從這些動詞中,你能看出什麼?

  (3)昏黃的油燈下,媽媽熬紅了眼,扎破了手,卻還在一針一線地繡著那多白白的蒲公英,媽媽的心裡是怎樣想的呢?

  3、彙報填表。

  (1)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夢想實現,最難忘是臨別前的一個黃昏。

  (2)重點指導朗讀第8段。

  (3)媽媽的水彩畫是怎樣一副畫面?媽媽的心裡是怎麼想的呢?

  (4)從媽媽的畫裡,我讀出了什麼?

  4、大學畢業後。彙報填表。

  (1)大學畢業後,實現自己的理想,媽媽又會送來什麼禮物,他又將在怎麼樣的路上飛來飛去呢?

  (2)縱觀全文,蒲公英飛向廣闊天空的過程,恰恰是我從山裡走出去,闖蕩世界的過程,實際上作者是借物喻人。這種表達的手法叫象徵。同學們可以學習這種寫法,運用到寫作中。

  蒲公英象徵著山裡的孩子,那麼只是象徵作者自己嗎?從哪裡看出來?

  (3)讀最後一段,弄清:象徵千千萬萬的山裡孩子。

  反問句結尾,增強表達效果,引人深思。

  四、感悟提升。

  (1)師:我們也都是山裡的孩子,我們的媽媽又何嘗不是滿懷期待呢?雖然沒有繡在你的書包上,但在她們的眼裡,希望你是會飛的鳥,飛到山外,飛向藍天;希望你是遠行的船,環遊世界,登上理想的彼岸。那你有拿什麼來回應這份期盼呢?

  (2)說一說。(不懈的努力,人生的追求)

  (3)師:你們是山裡的孩子,而我是山裡的老師,最為一名大山裡的老師,我也有一份靜靜的期待,期待著你們呢每個人都如雄鷹般振翅飛翔,搏擊長空,去追尋理想的那片天。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6

  《我的房間》一課主要描寫了“我”想象自己的房間變成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艘潛水艇、一間魔術屋和一所學校。這些想象很有趣,也很奇特,雖然不切實際,但是充滿了童趣,特別能吸引學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讀課文,展開想像”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想象力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基礎,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一條重要途徑。

  教學一開始,我讓學生用一兩句話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房間,學生的回答基本差不多,都說了幾樣自己房間裡的物品,如床、書桌、玩具等,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之後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透過讀通課文,瞭解“我”希望的房間與現在的房間的不同之處,並透過說話訓練“我幻想自己的房間變成(),這樣就可以()”,理解“我”希望房間變成汽車、飛機、潛水艇、魔術屋和學校的原因,讓學生感受到想象的樂趣。在此基礎上,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想象,他們透過語言表達出了自己奇特的想法:希望自己的`房間變成宇宙飛船、水族館、遊樂場、飛碟……這與剛開始的教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本課教學中,學生憑藉課文內容,展開想象,既能幫助他們深入理解課文,又能使他們的語言和思維得到發展,促進語文素質的提高。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象是思維的翅膀,是形象思維的主要特徵,也是創新的基礎。課堂上,如果能做到讓學生在感悟朗讀中想象,在情境對話中想象,在寫作表達中想象,那麼學生的語言就不再枯燥乏味,反而會變得新奇有趣。學生享受到了語文課的快樂,就會深深地愛上我們的母語。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運用學過的方法,認識本課的生字,並會規範、美觀地書寫。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邊讀邊批邊想象,感受草原的美麗與遼闊。

  3.激發學生對祖國草原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邊批邊想象草原美景,體會作者的喜愛、讚歎之情。

  教學過程

  一、音樂鋪墊,孕育情感,引入課題

  1.播放歌曲《天堂》。

  騰格爾的天堂是哪裡?這裡呈現了怎樣的景色?讓學生盡情描述。

  提到草原,許多人就會想到“一望無際”,想到“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詩句,就會想到蒙古包,想到熱情好客的草原人民……

  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畫家,它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幅美麗、壯觀、神奇的畫卷。

  作者來到草原,也被眼前草原的美麗、遼闊深深吸引了,他提筆留住了眼前迷人的景色。今天我們將在作者優美文字的引導下走進那一碧千里的美麗草原。引入課題《草原即景》。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釋題。

  3.關於草原,你瞭解多少,能將你搜集的資料與大家交流一下嗎?學生交流蒐集的相關資料,說說自己瞭解的草原。

  4.同學們,讓我們跟隨作者去訪問內蒙古塔木欽大草原。那裡一碧千里、翠色(se)欲流。大草原是那樣令人神往,讓我們走進大草原,親眼目睹她那迷人的風采!

  二、自讀感悟,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並勾畫出生字新詞,讀準字音。

  (1)教師出示生字新詞,引導學生讀。

  (2)相機對加點字的讀音作指導。

  2.學生自由結成夥伴,透過閱讀去“遊覽”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細細觀賞。

  (1)學生瀏覽課文。

  (2)彙報交流,共同感悟。

  課文中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說你有怎樣的感受?請把你的收穫和大家一起分享。

  (3)內容歸納,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說說作者從哪些方面向我們介紹了草原?分別根據學生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引出對草原美麗和遼闊的介紹。

  三、分層朗讀,感悟美景

  1.朗讀第1段,勾畫出比喻句,體會其作用。

  (1)學生自由朗讀第1段,勾畫出比喻句,並體會比喻句的作用。

  (2)彙報交流對比喻句的體會。 ①指名讀比喻句。 ②指名交流比喻句的作用。 ③引導學生批寫比喻句的作用,交流學生的旁批。

  塔木欽草原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感慨?(它多像海呀!)是怎樣的一種景象,讓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課件演示)“沒有縫隙”“寂靜”“廣袤”這些詞讓我們知道了塔木欽草原像海一樣遼闊的特點。(相機板書:草原——廣袤)

  2.學習第2段。

  (1)默讀,並勾畫出比喻句,想一想。 (2)小組彙報學習所獲。 (3)全班交流,讀中評議。

  說說你跟隨作者看到了什麼?你有何感想?引導學生談感受,談比喻句的作用。

  (4)教師指導批寫:把呼嘯的風比作奔騰而至的千軍萬馬,可見風聲之大呀!

  (5)齊讀第2段。引導學生想象廣袤草原上牧民的雄姿。(板書:牧民——雄姿)

  3.學習第3段。

  (1)指名讀第3段。思考:塔木欽草原過去為什麼被稱作“旱海”?

  (2)從這段的描寫中,可以體會到塔木欽草原的什麼?

  (3)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引導學生理解比喻句的作用,並做好旁批。 把石堆比作野獸,把牛群、馬群比作巨石,從中讓人體會到塔木欽草原之大。

  4.讀中體會,學習4~7段。

  (1)分小組,用喜歡的方式讀4~7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記號。

  (2)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說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課文片斷進行理解體會,把自己體會最深的一點講給同學聽。小組內交流自己所得。

  (3)全班交流學習所得。

  (有條件的可製作課件演示):重點引導理解以下地方。

  ①把雲彩比作雄獅,頃刻間變成煤層,可見雲彩的變幻無窮,從而形象地寫出了塔木欽草原的無常氣候。引導學生及時寫好旁批。(板書:雲彩——變幻無窮)

  ②彩雲頃刻之間會變成烏雲,驟雨之中又透出太陽的亮光。把太陽的一道亮光比作一匹薄紗,由此可見作者觀察和描寫的細緻。引導學生小組討論,然後寫好旁批。

  ③從“完整”和“虹的兩端跟地面銜接”想到草原上的彩虹形成了一道巨門,美麗無比。(板書:彩虹——綺麗)

  ④作者把雲彩比作肋骨、島嶼、蒼松古柏、銀魚,形象地勾畫出了塔木欽草原上空雲的各種形態。注意引導學生做好旁批。

  ⑤作者把公路比作黃色帶子,以公路的小更襯托出了草原的大。提示學生做好旁批。

  ⑥草原上雲彩變幻無窮,驟雨後又出現綺麗的彩虹,雨停之後,雲彩又在空氣中飄蕩,而藍天下的通天大道,將人們引向又一片草原。由此讓我們瞭解到塔木欽草原是多麼美麗、遼闊呀!(板書:美麗遼闊)

  四、總結全文,昇華感情

  1.回顧全文內容,配樂朗讀全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作者寫草原的美麗、遼闊,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假如我們在塔木欽草原上,我們又會發出怎樣的感嘆?

  3.體會本文的表達特點。

  充分運用比喻句這種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描寫出草原美麗的景色和草原的遼闊。

  五、拓展練習

  1.背誦課文第一、六段。

  2.把自己喜歡的詞語或精美文段抄寫下來。

  3.同學們,草原真的是美極了、大極了。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本文是蕭乾爺爺幾十年前看到的塔木欽大草原的景象,今天的塔木欽草原又是什麼景象呢?請根據你查閱的資料,展開豐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一下草原的新景象。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8

  第一課時

  初讀課文,學習《出發》《老師》

  一、激趣匯入:

  1、同學們,從今天起,你們就是一名畢業班的學生了,作為一名五年級的學生,你想對自己說點什麼呢?(生交流)

  2、從同學們的發言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你們真的長大了,少了些童年的摯嫩,多了分少年的沉穩!少了些童年的任性,多了分少年的責任!還記得咱們五年級學習的那首題為《少年》的詩歌嗎?(師生齊誦詩歌《少年》)3、過渡:少年,一個意氣風發的美好年華,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柯藍先生筆下的少年旅行隊,開始新學期的第一課吧!

  3、 板書課題、齊讀。

  二、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注意將字音讀準,並觀察思考,這篇課文跟我們以往學習的課文有什麼不同?

  2、分人分段讀課文,師生共同正音,重點關注“簿”字(出示形近字比較:“薄”和“簿”),反饋:這篇課文裡面含有一些小標題。(生述有哪些小標題,師相機板書)

  3、快速瀏覽課文,看看小標題在文中起到了什麼作用呢?(層次清晰,要點明確,並與開頭構成了總分關係)4、師小結:同學們很善於觀察,一會就發現了文章的結構特點。這是一篇意境優美的散文詩,散文最大的特點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從小標題中,我們就可以發現,少年旅行隊去了不少地方,不管去哪兒,他們旅行的目的只有一個,你們知道是什麼嗎?(在生活中學習)

  5:你們是從哪裡知道的呢?書上有作明確的解釋嗎?

  師相機板書:

  “少年旅行隊在生活的海洋裡探索,在知識的海洋探索”

  “所以我願意當一個長久的忠實於生活的旅行者”

  三、品讀詩歌:

  1、生齊讀句子,師述:這兩句話似乎寫得很空洞,不易捉摸,但只要你靜下心來品讀課文,你定會對這兩句話有更為具體、更為深刻的認識。默讀全文,把你感觸最深的句子勾畫下來。

  2、反饋交流《出發》部分:

  師生交流(預設閱讀點):

  (1)、“明亮的陽光在喊他們……到生活裡去”

  生讀句子,談體會;

  師:短短的一句話裡竟然用到了三個“喊”字,你體會到了什麼?(引導學生體會隊員們出發前急切的心情)

  指導朗讀。

  (2)、“都準備好了嗎?沒有忘記帶昆蟲網嗎?沒有忘記帶標本箱嗎?沒有忘記帶筆記本嗎?”)

  生讀句子,談體會;

  師:總覺得這句話有些羅嗦?既然問“準備好了嗎?”為什麼還要問後面那一連串問題呢?(引導學生髮現:前一句與後面三個問句構成了總分關係,這樣些更能體現出少年旅行隊的興奮與急切的心情)

  能試著把你的心情讀出來嗎?(指導朗讀)

  誰能試著說一組總分關係的問句(指導句子練習)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認讀6個字。

  2、知道王老師是一個關心體貼學生,一心為學生著想,工作耐心細緻的好老師,產生對王老師的敬佩之情。

  3、聯絡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懂得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要為自己的獨特而自豪。懂得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理解、相互尊重的道理。

  教學重點:

  知道王老師是一個關心體貼學生,一心為學生著想,工作耐心細緻的好老師。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你們認為那些字詞需要我們注意,認識瞭解。

  尷尬時髦左撇子嘟囔難堪戰戰兢兢鬨堂大笑不知所措趾頭

  獨一無二似懂非懂愚蠢

  2、速讀課文,注意剛才我們提點的字詞。

  3、理解課文

  4、課文主要寫了誰?寫了她一件什麼事?

  5、透過這件事,王老師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邊默讀邊抓住人物特點在書上進行簡單的批註。

  二、重點指導

  ◆王老師讓我看她左腳上的6個腳趾頭。

  ◆王老師告訴我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應該為自己的獨特而驕傲。

  ◆王老師告訴我,不要因為自己來自農村而感到慚愧,不要因為自己的英語發音不標準二羞愧,不要為別人的愚蠢二羞愧。

  ◆第二天,王老師穿上露腳趾的藍涼鞋。

  1、朗讀課文,透過讀這篇課文,你有什麼啟發?

  2、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獨特而自豪。想想自己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自己以前是怎麼看待的,現在又是怎麼看的?

  3、文章為什麼用一雙美麗的藍涼鞋為題目?

  小結:

  在這個社會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不要因為自身的條件不好或有缺陷而自卑,要勇敢的面對它。也不要因為自己在某一方面有缺點,有不足而失落羞愧,要鼓足勇氣去改正它,爭取在這方面超越其他人。這不僅是王老師想告訴媚孃的,也是楊老師想告訴大家的。

  三、作業

  寫一篇讀後感

  板書設計:

  一雙美麗的藍涼鞋

  王老師:關心體貼學生,一心為學生著想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掌握文中重點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過程與方法:熟練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及重點句子的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古人深邃的讀書精神,培養良好的讀書、學習習慣。

  教學方法

  閱讀法、討論法教具課文音訊資料

  教學重點

  掌握文中難解詞句,疏通全文,熟讀背誦。辨析古漢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

  教學難點

  背誦課文,理解文中每則大意。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

  1、匯入

  2、作者簡介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晚年致力於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並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傳“仁”的學說。首創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現存《論語》一書,是研究孔子學說的主要資料。

  孟子(公元前372——約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今山東鄒縣)人。他是儒家學派中思(子思)孟(孟軻)學派的主要代表,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們整理的孟子言論,其間雜有弟子的話語。《孟子》現僅存“內書”七篇。《孟子》一書,除了闡述儒家的“仁”的主張外,還提出了“義”的觀念,提出了“性本善”、“養浩然之氣”等一系列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響的命題。

  3、整體感悟

  (一)生字:論語lún不亦說乎yuè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wǎngdài不悱不發fěi舉一隅yú奕之為數yì闢若掘井(pì)流杵也chǔ

  (二)翻譯課文。《孔孟論學習》參考譯文:

  第一則:學過了,然後按一定時間去實習它,不也高興嗎?

  第二則:溫習舊的知識,不斷吸取新的知識,就可以做老師了。或“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做老師了。”

  第三則:學習卻不思考就不能解決疑難問題。只思考卻不學習也不能解決疑難問題。

  第四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聰明。

  第五則:聰敏而又熱愛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辱。

  第六則:對於一件事,瞭解它不如熱愛它,熱愛它不如發自內心地喜歡研究它。

  第七則: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領會不了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又說不出的時候,不去啟發他。教他一個方面,他不能推知其它三個方面,就不再教他。

  第八則:接受教育,注重請教,怎麼會不順利成功?

  第九則:誦讀《詩經》《尚書》,就好像與古人生活在一起;誦讀《詩經》《尚書》,就好像與古人一起商討,交談。

  第十則:君子遵循正確的方法以獲得很深的學問,並想自己找到正確的方法。自己找到了正確方法,所學的東西就能掌握牢固;知識掌握得牢固了,那麼學問積累就多;學問積累得多,就用之不盡,取之不竭。所以,君子都想自己找到正確的方法。

  第十一則: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植物,如果一會兒曬它,一會兒冰凍它,沒有能夠生存下去的。……現在,圍棋作為一種技能,是小的技能;如果不專心致志地學習,也學不會。一位名叫秋的圍棋手,是全國最擅長下圍棋的。讓他教導兩個人學習圍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從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聽從秋的教導,但心裡卻總是想著天鵝將要飛來,想著拿弓箭來射它,雖然和另一個人一起學習,但不如另一個人學得好。是因為這個人的智力不如另一個人嗎?答案是:不是這樣的。

  第十二則:做學問就像挖井,井挖得很深了,還沒有泉水,還是一口廢井。

  第十三則:完全相信《尚書》上所說的道理,還不如沒有讀過《尚書》這本書。我讀《武成》,只是選擇讀其中的二三頁罷了。仁道之君揮無敵於天下,以周武王這樣極為仁道的人去討伐商紂這樣極為不仁的人,怎麼會使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槌都漂起來了呢?

  〖質詢疑點〗

  用現代漢語翻譯文言句要遵循什麼原則?

  “信”:忠實於原文,字字落實,句句落實,不隨意增減;“達”:表意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不走樣;“雅”:用簡明、優美,富有文采的現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和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1

  教材分析:

  一、課文簡析

  作者在闊別母校十多年後回到母校,觸景生情,勾起了作者對自己童年學習生活的甜蜜回憶,抒發了作者對母校無比熱愛之情。課文以作者行進的地點:進校門--到操場--出校門為線索分為三大段。第二段為重點內容,第一段與第三段前後呼應為點題之筆。

  本文的主要內容是兩個方面,即作者回到母校時的所見所聞及由此引起的回憶與感想,隨著所見所聞的變化,作者產生多種感情,先是興奮,後是喜悅,最後是留戀。感情逐步加深又互相交織在一起。

  文章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容易引起即將告別的五年級學生的共鳴。

  二、語句簡析

  1.“像開閘後湧出的歡騰的潮水,學生們歡笑著從教室裡湧出來,湧向寬闊的操場。”

  把學生們歡笑著走向操場的場面生動地比喻成開閘時的潮水,且把喻體置前,強調學生們走向操場時的熱鬧場面。

  2.“我漫步在操場上,欣賞著花木,撫摸著幼苗,傾聽著教室裡傳出的琅琅書聲,五年的喜怒哀樂,像天鵝扇動著雙翼,從記憶深處翩翩飛來。‘

  在操場上,作者由所見所聞把自然聯想到的五年小學生活感受生動地比喻成天鵝扇動著雙翼翩翩飛來。使上下文連線自然。

  教學目標:

  1、按地點的轉換理清課文的結構,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母校的熱愛,對童年學習生活的留戀之情。

  2、根據語言環境,選擇合適的動詞並體會準確用動詞的重要性,積累有關的語句。

  3、能根據語言環境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習寫比喻句。

  4、根據課文結構特點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重難點:

  理清課文的結構,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母校的熱愛,對童年學習生活的留戀之情。根據課文結構特點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準備:

  1、讀準下列黑體字的音,讀通課文。

  弧度( )石砌( )甬道( )迤儷( )( )松柏( )

  2、詞語積累

  ① 寫出帶有“情”字的成語,並理解詞語

  ② 表示心理十分依戀不捨的詞語

  3、讀課文,口頭填上恰當的動詞,把句子熟讀通順

  ① 大門, 石砌的甬道, 秋菊傲放、松柏長青的花園, 寬寬的石階, 了寬闊的操場。

  ②我 在操場上, 著花木, 著幼苗, 著教室裡傳出的琅琅書聲,五年的喜怒哀樂,像天鵝扇動著雙翼,從記憶深處翩翩飛來。

  4、熟讀全文,寫出課文按地點的轉換進行描寫的不同地點是 。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課題

  1、時間過得真快,再過一個月,你們即將離開母校升入中學,用幾句話說說此時此刻你的心理感受。

  2、是呀,母校是你成長的搖籃。當你第一次邁進校門時,你還是個充滿稚氣的頑童,當你邁出校門時,你已經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少年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母校》,看看作者闊別母校十年後,再次返回時,感受又如何呢?

  3、出示課題, 母校 一齊讀題。

  設計意圖:這一課的學習正是學生面臨小學畢業的時刻,內心有一定真切的感想:怕與好朋友從此分別,與熟悉的母校說再見;高興自己將成為一名中學生。學習之前寥寥數語激發內心情感,有利學生較快投入學習狀態。

  二、整體感知課文

  自己輕聲朗讀課文,讀準課文中生字的音,初步填空

  地點看到聽到的心裡想到的

  進校門

  到操場

  出校門

  指名學生交流,教師隨機板書。

  (主要講清課文的順序,其餘的學生能說多少就多少)

  地點看到聽到的心裡想到的

  進校門我看到翠綠色的拱門。我似乎又聞到了那淡淡的油漆的清香,似乎心中又湧起最後一次邁出校門時的留戀之情。

  到操場

  1、欣賞著花木,撫摸著幼苗,傾聽著教室裡傳出的琅琅書聲。

  2、下課鈴聲一響,操場上一篇沸騰。

  3、我看到操場中間舉行長繩比賽。我想到了四年級時的那次拔河比賽,為了集體的榮譽,我們也努力過,奮鬥過。

  出校門我看著迤儷的陽光拖成的身影。千種情思湧上心頭

  根據上述表格的內容,在文中找到相應的小結,看這篇文章重點寫了哪一部分?

  (操場上看到、聽到、想到的2——8節)

  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記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學生回顧全文交流。

  出示:地點的轉換句子

  “走進大門,沿著石砌的甬道,穿過秋菊傲放、松柏長青的花園,踏著寬寬的石階,來到了寬闊的操場。”

  “我慢慢來到拱形校門下……”

  找到句子中的一系列動詞。讀一讀,體會幾個動詞的作用

  設計意圖:在閱讀、交流、填表活動中整體把握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為後續學習奠定基礎。

  三、學習課文重點部分2——8節

  默讀課文2—8節,哪句話可以看出這部分內容是由所看所見而產生的聯想。

  指名交流,指導朗讀。

  根據學生的交流出示:我 在操場上, 著花木, 著幼苗, 著教室裡傳出的琅琅書聲,五年的喜怒哀樂,像天鵝扇動著雙翼,從記憶深處翩翩飛來。

  1.填上合適的動詞。

  2.“我漫步在操場上,欣賞著花木,扶摸著幼苗,傾聽著琅琅讀書聲。”句中將“欣賞”與“扶摸”調換,可不可以?為什麼?

  3.讀讀句子。

  4.想象:五年的喜怒哀樂,像天鵝扇動著雙翼,從記憶深處翩翩飛來。除了像“天鵝”還可以像什麼?(像夏天陣陣的風 ;像百花的清香 ;像南歸的大雁,排著長隊 。)

  5.把句子說完整具體。

  設計意圖:重點部分按“觸景”與“生情”兩部分寫的,比喻句把所見所聞與聯想到自然地連線。閱讀、體悟、想象說話使學生對句子的理解深入透徹,不僅學習了知識,更懂得了寫作技能。

  四、初步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初步閱讀了課文,知道作者在離開母校十多年後回到母校,看著熟悉的校容和學生,按照地點的轉換勾起了學生對對童年生活的一連串回憶。

  五、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課文詞語。

  第二課時

  一、 回顧引入

  1.課文是按哪兩部分進行描述的?(從“觸景”與“生情”兩個方面敘述。)

  2.讀一讀有關的句子。

  二、繼續學習課文2——8節

  過渡:漫步在操場上,欣賞著花木,撫摸著幼苗,傾聽著教室裡傳出的琅琅書聲,五年的喜怒哀樂,像天鵝扇動著雙翼,從記憶深處翩翩飛來。那作者看到了什麼?

  出示

  看,操場中間在舉行長繩比賽,十幾個精神抖擻的小男孩正準備呢,身上的運動服特別顯眼。長繩剛一擺動,中間的一個男孩的腿就絆住了繩,周圍的小學生善意地鬨笑起來。被絆住的男孩低著頭,紅著臉,使勁搔著後腦勺。又重新開始跳起來。

  我在一旁看著,不由得笑了。當年,為了集體的榮譽,我們也努力過,奮鬥過。

  想象填空

  1.被絆住的男孩低著頭,紅著臉,使勁搔著後腦勺,心想: ,於是又重新跳起來。

  2.我在一旁看著,不由得笑了,那是因為 。

  3.小組學習,大組交流。

  4.指名一學生朗讀,其餘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當時的情景。

  5.從小男孩與我的動作、神態中,可以看出什麼?(強烈的集體榮譽感)

  6.指導有感情地朗讀5、6節,感興趣的同學練習背誦。

  7.我由此想到了什麼?四年級時的那次拔河比賽,大家的表現如何?(同樣積極努力地為班級爭光)

  找到有關的句子與詞,交流讀。

  自己自由讀,將大夥的表現傳達出來。

  指名讀,學生點評。

  8.全班齊讀2——8節。體會作者的喜悅之情。

  9.下面兩句比喻句意思一樣嗎?為什麼文中用第一句?

  ①像開閘後湧出的歡騰的潮水,學生們歡笑著從教室裡湧出來,湧向寬闊的操場。

  ②學生們歡笑著從教室裡湧出來,像開閘後湧出的歡騰的潮水,湧向寬闊的操場。

  10.小結:作者在操場上,欣賞著花木,撫摸著幼苗,傾聽著教室裡傳出的琅琅書聲,

  隨後寫下了下課鈴聲一響,操場上沸騰的長繩比賽情景,由此聯想到四年級時的拔河比賽。這些描寫特色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觸景生情)

  設計意圖:比喻修辭手法在單元中多次出現,但在表達時句式和以前學習的有所不同,學習過程中要弄懂比喻句為了表達的需要,本體和喻體的順序可以有變化。

  三、學習課文的開頭和結尾

  作者除了寫操場上看到的、聽到的,以及由此聯想到的情景外還寫了什麼?

  1.輕聲讀課文的開頭,。

  2.交流:看到“翠綠色的拱門”

  聯想到“我似乎又嚐到了和小夥伴們手拉手歡呼著跑入拱門的喜悅,似乎又聞到了那淡淡的油漆的清香,似乎心中又湧起最後一次邁出校門時的留戀之情。”

  3.教師引讀,從中體會作者當時的興奮心情。

  4.根據課文內容,再仿照這樣的句式說一句。

  望著 ,我似乎 ,似乎 ,似乎 。

  再讀9——11節。

  教師學生交流,朗讀,體會作者的留戀之情。

  四、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1、課文的寫作順序是什麼?結構特點是什麼?(按地點的轉換以進校門、在操場、出學校門為線索,從“觸景”與“生情”兩個方面敘述。)

  2、提示概括:我回到母校觸景生情。進校門,看到 ,想到 在操場,看到 ,想到 ;出校門,看到 ,想到 。

  3、自由說說,個別交流。

  設計意圖:閱讀課文,因文而異地選擇適當的方法、正確、熟練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單元訓練的重點。根據課文的寫作順序和結構特點(按地點的轉換以進校門、在操場、出學校門為線索,從“觸景”與“生情”兩個方面敘述)進行概括,循序漸進提高這一方面的能力。

  佈置作業

  設計意圖:作業練習讓學生自主選擇,激發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慾望,滿足不同型別的學生需求,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發揮。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2

  教材說明

  本次習作的內容為選題作文。教材由五部分內容構成:第一段說明了本次習作的主題範圍。第二段和第三段是本次習作的兩方面選題,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一個方面,展開來寫。第四段講明瞭要聯絡實際生活,寫清楚,並有真情實感。第五段是對題目的要求,學生可以自擬題目,自由發揮。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聯絡學生自己的實際具體事例,寫出真實的心理感受。

  2.初步培養學生寫作議論文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要點、聯絡實際具體寫出自己的感受。

  〔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預習習作教材,準備要寫的內容。

  〔教學時間〕

  建議本課教學3課時。

  〔操作要點〕

  1.指導。

  ⑴理解題意,明確習作主旨,弄清寫什麼。

  出示習作要求,讓學生認真思考:

  ①什麼是選題作文?

  ②這次作文寫什麼?

  學生經過認真思考之後會有一些初步的理解和體會。在明確寫作目標的基礎上,老師適時幫助學生歸納整理:這次作文是以寫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和感受為主要內容的文章,要把真實的事例具體地寫出來,然後分析這個事例,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

  ⑵指導寫作。

  學生在理解習作要求後,組織學生選擇話題,並在小組內討論。以某個學生的具體事例為討論內容,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從具體事例中得出個人的心得體會。這些個人感受可以不同,這樣做是為了營造一個討論的氛圍,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寫作慾望、開擴寫作思路,取長補短,使學生能夠順利完成習作。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對一些在認識上有偏激的學生加以正面的指導,使學生都能對本次的習作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寫法上注意在記事的同時寫出各階段的心理想法。

  2.學生動筆打草稿。

  要求書寫工整,語句通順,正確使用標點,遇到不會的字要及時查字典。在學生寫作期間教師要進行巡視,當學生遇到問題時可及時進行解答。

  3.講評。

  首先要綜合評述本次習作情況,著重評述兩點:⑴是否按照習作訓練要求去寫。⑵重點部分是否寫詳細了。

  具體講評可採用“對比式講評”或“開放式講評”。“對比式講評”即選擇一至兩篇優秀的文章在班級朗讀、讓學生評價,說出它們的主要優點及不足之處,再出示個別較差的片段,師生共同進行評改。然後學生閱讀自己的作文找出問題,認真修改。“開放式講評”即引導學生相互品評,自由交流,讓學生在自我修改中進一步感悟寫作方法,提高表達能力。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3

  素質教育目標:

  1、知識教學點

  ⑴學習生字詞,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

  2、能力訓練點

  繼續練習引導學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後果。

  3、德育滲透點

  理解“石猴”勇敢頑強、一心想著大家的品質,從中受到教育。

  4、美育滲透點

  體會作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像力。

  學法引導:

  1、教師教法

  導讀法。

  2、學生學法

  自學討論法。

  教學重點:

  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體會美猴王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品質。

  教學難點:

  讀通讀懂句子,培養閱讀古典小說的語感。

  解決辦法:

  透過小組討論,教師相機點撥,結合朗讀課文理解問題。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師活動設計

  ⑴從介紹我國古典名著入手,激發學生興趣。

  ⑵啟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

  ⑶有重點地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理清文章的前因後果。

  2、學生活動設計

  ⑴自已查詢資料,自學課文,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並靠自己弄懂課文的內容。

  ⑵透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⑶透過朗讀,加深對古典文學的認識。

  教學步驟:

  一、揭示課題

  1、你們誰看過《西遊記》,在這部小說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個人物?

  (孫悟空。)

  2、談談你對孫悟空的瞭解。

  3、你知道孫悟空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新課文,瞭解孫悟空變成美猴王的經過。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掃清文字障礙

  1、大聲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2、邊讀邊想,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三、交流自學情況

  1、文章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決字詞問題,掃清文字障礙。)

  四、自由讀課文

  你喜歡哪些句子,畫下來,說說你喜歡的理由,並把它們有感情的讀出來。

  五、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說說為什麼喜歡這些句子,並有感情地朗讀這些段落。

  交流時教師相機點撥,讓學生領悟古典名著的語言特色。

  1、四面更無樹木遮陽,左右倒有芝蘭相襯……通靈之意

  (這幾句交待頑石生成的環境,文字清新,很美。)

  2、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朝遊峰洞之中。

  (這幾句寫石猴活動,機靈可愛,語言對仗工整很有意思。)

  3、“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

  (這一段寫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愛。)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4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初讀課文,瞭解白楊的特點。

  2、理清課文脈絡,分段、概括段意。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教學重點:初讀課文,瞭解白楊的特點。

  教學難點:理清課文脈絡,概括段意。

  課前準備:學生收集白楊和有關西部邊疆的資料,預習課文

  學習過程:

  一、激情匯入。

  1、在祖國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輝煌的絲綢之路……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茫茫的戈壁灘,看看戈壁灘上生長著的白楊。(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課文。

  1.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自學:

  (1)查字典或根據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戈壁 茫茫 清晰 渾黃一體 高大挺秀

  撫摸 表白 沉思

  (2)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3)大戈壁是什麼樣的?白楊樹是什麼樣的?

  (4)爸爸是怎樣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的?

  (5)試著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2.老師檢查自學效果。

  三、課內測評:

  1.寫近義詞:介紹( )撫摸( )分辨( )高大挺秀( )

  2.寫反義詞:清晰( )動搖( )軟弱( )消失( )

  3.朗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三個問句,讀一讀,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嗎?

  四、小結:老師點撥白楊三特點——高大挺秀,茂盛、大,生命力頑強。

  五、學生談收穫。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白楊有了哪些認識呢?請談一談。

  板書設計:

  3、白楊

  高大挺秀 繁茂 生命力強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表現方法。

  2、體會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3、培養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重點難點: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課前準備:老師熟知課文,學生課前充分預習課文。

  學習過程:

  一、複習匯入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瞭解到課文講的是一位旅客帶自己的兩個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了白楊樹,並借白楊表白了自己的心願。那麼這位旅客的心願是什麼呢?他是怎樣借白楊來表白自己的心願的呢?這是這節課學習重點。

  1、先請同學們找出課文中的三個問句。

  2、出示: ①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②“為什麼它這麼直,長得這麼大”?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

  這節課我們就順著這三個問句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互動

  (一)學習第一部分。

  1、齊讀第一小節,思考:大戈壁是什麼樣的情景?

  2.出示大戈壁的掛圖。教師描述。

  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有的只是滿地的黃沙。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裡是天,哪裡是地,大戈壁是多麼荒涼呀!

  3.小組討論:在這樣茫茫的大沙漠上行車,大戈壁上的白楊樹長得怎樣呢?

  (高大挺秀:又高大又挺拔又秀麗。的白楊有35米高,相當於十層樓房那麼高。)

  4.看到這白楊樹,爸爸的神情是怎樣的?兄妹倆又是怎樣的呢?分角色朗讀4—13小節。

  5.過渡:兄妹只知道白楊很高很直,不知道它為什麼這麼直,長得這麼高,當哥哥提出這問題時,爸爸的臉色有什麼變化?他是怎麼回答這個問題的?

  (二)學習第二部分。

  1.自由朗讀14小節。

  2、出示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句話,師生逐句講讀。

  第一句:“這白楊從來就這麼直,這麼高大。”

  (1)“從來”是什麼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麼特點?

  (2)朗讀比較,體會感情。

  第二句:“哪兒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

  (1)這句話講出了白楊的什麼特點?

  (2)指導有感情朗讀。

  第三句:“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1)這句話讚揚了白楊什麼特點?

  (2)幻燈再現白楊與風沙、雨雪、乾旱、洪水抗爭的情景。

  (3)老師描述:

  在風沙面前,白楊像城牆一樣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在乾旱面前,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楊像中流砥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的品格!

  (三)學習第三部分。

  1.啟發過渡:爸爸介紹白楊樹時為什麼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了呢?他為什麼要想一會兒才告訴兒子和女兒呢?

  2.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願。爸爸的心願是什麼呢?你能不能從下面的一段話中看出?

  3.引讀16小節。讀後討論爸爸的心願。

  (爸爸的心願是:不僅自己要像白楊那樣紮根邊疆,還希望孩子們也能像白楊那樣紮根邊疆。所以爸爸上面的三句話既回答了兒子的問題,又是在借白楊勉勵自己,教育孩子。)

  4.引讀17小節。過渡: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白楊的知識和做人的知識就像一粒種子播在了孩子們幼小的心田裡。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芽、成長呢?

  5.老師讀18小節。

  讀後討論:

  (1)爸爸為什麼又陷入沉思?

  (2)為什麼他又露出了一絲微笑?

  (3)“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作者僅僅就是寫小白楊嗎?

  三、總結課文

  1.中心思想:

  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藉以表達自己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裡需要就在哪裡生根、發芽、成長。

  2.抓住三個問句,總結文章的結構特點。

  3.交流感受、昇華中心。

  四、達標檢測。

  寫幾句話,誇誇像課文中的爸爸那樣的祖國建設者和保衛者,可以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等詞語。(課後小練筆)

  五、總結收穫。

  學生激情談論本節課的收穫,老師可以適時昇華課文中心,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淨化。

  板書設計:

  借物 喻人

  外形 高達挺秀 紮根邊疆

  白楊 正直高大 爸爸

  特性 生命力強....... 建設邊疆

  堅強不屈

  小白楊 茁壯成長 ....... 小孩子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5

  第二課時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民族文化的優秀遺產,它具有獨特的語言美、韻味美和意境美,飽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板書課題,作者。)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走進一幅圖畫,聆聽一段話語,體味一份感情。齊讀課題。

  二、理解詩題。

  1.師簡介詩人背景。

  王維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他的詩畫成就很高,蘇東坡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元二是王維的好朋友。有一年,他奉皇帝的旨意出使安西守衛邊疆。王維是一位特別重感情的人,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為元二送行,於是就有了這首著名的送別詩。現在,誰能說一說題目的意思?(王維送元二出使安西)

  2.我們對詩人有了一定的瞭解,清楚了題目的意思,這就完成了學習古詩的第一步:知詩人,解詩題。

  二、初讀古詩。

  1.師範讀古詩,要求學生聽準字音。

  2.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圈出生字多讀幾遍;自己不會讀或讀不準的字可以向老師、同學請教。

  3.生字讀音。渭(wèi)浥(yì)

  4.指名讀古詩,同學評議讀音。

  5.師生互動交流詩歌大意,可以先交流自己讀懂的語句,也可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共同交流探討。(全詩大意:渭城早晨的細雨,溼潤了路上輕微的浮塵;客舍旁邊一片青翠,嫩柳色綠清新。請你再飲一杯酒吧;因為你向西出了陽關之後,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

  三、誦讀悟情。

  1.從詩中選取的景物感受離別之情。

  (1)在王維和元二將要離別的時刻,王維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朝雨新柳圖(出示朝雨影片),請看螢幕。同學們想想看,此時此刻,這從柳枝上悄然滑落的雨滴,這還是雨嗎?

  這是王維的淚,是元二的淚,是兩人離別的淚水。彷彿老天也為他們的分別而傷心流淚。

  (2)那麼詩人為什麼寫柳呢?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柳”與“留”諧音。

  (3)這僅僅是在寫景嗎?不,這是詩人在借景抒情,讀出景中的情。學生練讀,展示,師指導。

  (4)多美的景啊,多深的情啊!在這傷感別離的時刻,千言萬語化作這一杯送別的酒,我就是詩人,來,讓我們一起端起酒杯對好朋友元二說:勸君——(生接讀)

  2.從兩地的距離和環境的差異體味離別之情。

  (1)飲了這杯酒後,元二就要到安西去了。安西在現在的新疆,元二此去要走3000多公里,穿越大半個中國,中途要跋山涉水,穿越茫茫的戈壁沙漠,要用多半年的時間才能到達。而那裡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

  (2)多媒體出示兩組詞語對比,學生選擇。

  春雨綿綿黃沙滿天

  生機勃勃滿目荒涼

  親朋好友遍地舉目無親

  濃濃的家鄉話鄉音不再有

  (3)老師引讀:

  想到朋友即將遠去塞外荒漠,這種難分難捨的情緒化作——學生齊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想到朋友即將遠去塞外荒漠,孤身漂泊,這種難分難捨的情緒化作——學生齊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想到朋友即將遠去塞外荒漠,孤身漂泊,前途渺茫,這種難分難捨的情緒化作——學生齊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四、激情背誦。

  這首詩寫出了每一個送別人的心情,後來它被譜上曲子,作為送別曲廣為傳唱。因為每次傳唱的時候,都將這首詩唱三遍,所以它又叫《陽關三疊》。

  1.欣賞二胡曲《陽關三疊》。

  2.學生和樂誦讀。

  五、拓展延伸。

  在古時候,由於交通和通訊的不便,送別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方式。送別的人不同,景不同,所表達的送別之情也有所不同。

  多媒體出示送別詩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學生齊讀並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情感。

  六、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背誦《從軍行》《送元二使安西》。

  2.默寫《送元二使安西》。

  3.預習《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