啞佬三閱讀理解 啞佬三全文
啞佬三在村裡沒有名字,啞佬三就是他的名字。啞佬三長得面目猙獰,又啞又醜,他鰥居村邊一隅,兩間破房子外搭一個不大的芭蕉園,芭蕉園拾弄得怡人,只是村裡頭很少有人來過,好像這裡是塊禁地。
當村中有誰家遇到白事、人們才會來找他。來報告的人通常在他的籬笆門外用勁把那棵柳樹搖兩下,啞佬三便走出院子,來的人雙眼一閉,兩手互搭往後腦勺一仰,這麼一比劃,啞佬三就知道村中有人要走了,他的活計來了。
啞佬三做的是一種叫仵作的活,也是一件不是什麼人都能做的活。他給故去的人抹澡整容,穿衣戴帽,把逝者拾掇得就如同剛睡去一樣安詳。他知道什麼時候該抱那具屍體輕輕地放進壽棺裡,他還知道什麼時候該把一枚鋼蹦錢兒塞入逝者口裡,他說這樣逝者下去就不會遭到詰難。等到入殮定畢,他還要嗚嗚引哭,惹得奔喪的親友天昏地暗地號啕。喪事辦完,主人家會拿出一個紅紙包住的利市袋子,裡面是給他的酬勞費,啞佬三抽出很少的一部分,把多數退還給主人家,博得一片感謝。
村子不大,中央地帶有一間小賣部,是村長的小舅子保良開的。鋪子也不大,但物什豐富,油鹽醬醋,鍋勺盆碗,應有盡有。再加上保良小買賣做的精明,生意十分地紅火。這一晚,啞佬三煲飯時發現銻煲穿了一個小眼,啞佬三就到保良店裡買銻煲,外加一瓶醬油,一包鹽,就在付錢兌乞時爭執發生了:啞佬三比劃說他給的是一百元鈔,銻煲醬油鹽一共是二十六元五角,應該補他七十三元五角。而保良說啞佬三給的是五十元鈔,補他二十三元五角就對了。啞佬三急得嗚哇嗚哇亂叫,用手指指天,又戳戳地,惹得在保良店裡打麻將的人都停了興致圍過來看,大家都沒有看見啞佬三給的什麼錢,只能聽兩家爭辯:啞佬三有理說不出,拼命地捶胸頓足,恨不得把心肝掏出來給大家看。保良說我做的是全村人的生意,講究的是信譽兩字。童叟無欺,我還能欺負你一啞巴不成?慢慢地理屈的便在啞佬三這一方,圍觀的人七嘴八舌都指責啞佬三不該倚仗殘弱,訛詐別人。但啞佬三卻賴在店鋪裡不走,好像不討個說法他就要暴躁至死一樣。人群中有一人說,去找坤爺來吧。大家說,對呀,找坤爺來準能治服這啞佬。坤爺是村中的土郎中,威信極高。啞佬三有一次生背癰,痛得死去活來,自己的手又夠不著,抹藥又抹不了,是坤爺採了山草藥,搗成醬狀給啞佬三敷上,救了啞佬三一命。啞佬三視坤爺為再生父母,他芭蕉園裡的芭蕉熟了,第一個孝敬的便是坤爺。
坤爺來了,他細聽兩方陳辭,啞佬三比劃:我真的是給了保良一百元鈔,這一張鈔還是村東頭火生家葬父時給我的,不信你們去問火生好了。保良拆了一包店裡最好的菸捲,遞一支給坤爺,他就什麼話也不說了,裝得很很矜持的樣子,意思是說我懶得跟一啞人爭辯。只是旁人在不停地議論啞佬三的不地道。坤爺把菸捲燒到一半的時候突然厲聲說:啞佬,你別鬧了,快回去。啞佬三一聽,臉倏地變得死白,黑黑的胸脯呼呼地起伏著。一會兒,他低頭撿起那個銻煲,一瓶醬油,一包鹽,還有二十三元五角,默默地走出保良店門,很快溶入黑暗。約有兩分鐘時間,在離保良店摸約一百米路程的地方,人們聽到一陣撕心裂肺的哭聲傳來,聲音沙啞而恐怖。
日子過了許久,晚飯後,人們依舊匯聚到保良的小賣部裡打麻將推天九談天說地,誰還能把啞佬三那件事情永久地放在心裡?直到一天不知誰報:村中的五保戶袁六娘過世了。人們這才想起啞佬三,兩個年青人急忙到啞佬三家一看,芭蕉園已經荒蕪得不成樣子,多日沒人拾掇了。小屋已經上鎖,園裡有一串芭蕉熟透了,一隻老鼠爬到芭蕉果上噬咬折騰,它昭示主人已經離家許多日子了。
啞佬三不知啥時離村走了,天啊,這可怎麼辦呢?
(選自《廣西文學》有刪改)
4、下列對這篇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小說第一段寫啞佬三連自己的正式名字都不知道,又啞又醜,鰥居生活,反映了他在村中低下的社會
地位。
B、啞佬三與保良起爭執,“惹得在保良店裡打麻將的人都停了興致圍過來看”,揭示了周圍看客幸災樂禍從骨子裡瞧不起啞佬三的`微妙心理。
C、小說結尾"啞佬三不知啥時離村走了,天啊,這可怎麼辦呢?”耐人尋味,這個現世“報應”寄託的是作者對冷漠人心的批判。
D、小說的敘述筆調凝重,語言典雅含蓄,善於營造氛圍,使讀者時時受到心靈的撞擊,進而思考小說中蘊含的深刻社會內涵。
5、坤爺的斷案公正嗎?小說選擇由他來斷案有何作用?(5分)
6、小說中啞佬三做仵作都不肯多要別人給的酬勞,卻為五十元錢與保良爭執不下,這樣寫是否合理?談談你的看法。(6分)
試題答案:
4.(3分)C 【解析】A項,“啞佬三連自己的正式名字都不知道”錯。原文“在村裡沒有名字”是指村裡人不知道或不屑知道他正式的名字。B項,過度解讀。此處尚不能說周圍人“幸災樂禍、從骨子裡瞧不起啞佬三”。D項,“敘述筆調凝重,語言典雅含蓄”錯誤。小說敘述筆調是輕鬆的,語言簡樸平實。
5.(5分)不公正。(1分)
作用:①決定了主人公的命運。坤爺是啞佬三的救命恩人,啞佬三視他為至聖,所以他的一句話就成了致命一擊,使啞佬三徹底絕望,從此消失。②凸顯社會環境。最有“公信力”的坤爺也不得不妥協退讓,反襯出這裡社會輿論的強大。③烘托人物形象。威信極高的坤爺卻世故、見風使舵,這與“低賤”的啞佬三執著追求公平與尊重的靈魂形成對比,豐富了人物形象。(每點2分,共4分,任答兩點即可,意思對即可)
6.(6分)合理。①不肯多要別人給的酬勞,表現的是啞佬三的質樸、憑良心辦事。但“博得一片感謝”也表現了一個處於社會最底層又被人忽視的人想以此得到村裡人對自己的認可。②與前文相互呼應,將情節推向高潮。為50元錢起“爭執”正是源於啞佬三一直以來對理解與尊重的渴求。他不能忍受“不白之冤”使矛盾衝突變得激烈,將小說情節推向高潮。③有利於揭示小說主題。村裡人明知啞佬三平時都不多要錢,在起“爭執”時卻無人為他說句公道話。揭示了人們應以公平公正之心尊重每一個生命,哪怕是世人眼裡“低賤”的生命的主題。(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答不合理的,酌情在4分以內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