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與朱元思書的閱讀題及答案

與朱元思書的閱讀題及答案

與朱元思書的閱讀題及答案

與朱元思書的閱讀題及答案1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節選).完成下列各題。(共12分)

  (甲)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吳均《與朱元思書》)

  (乙)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石簣數為餘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餘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瀰漫二十餘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豔冶極矣。然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為清絕: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有刪節)

  注:①羅紈(wán):絲織品。②午未申:指午時、未時、申時三個時辰,相當於現在從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五時的這一段時間。③夕舂:夕陽。

  小題1:下面哪一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2分)

  小題2:下面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項?(2分) A.蟬則千轉不窮(《與朱元思書》)

  B.將軍身被堅執銳(《陳涉世家》)

  C.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岳陽樓記》)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說》)

  小題3: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①餘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

  譯文:

  ②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譯文:

  小題4:.甲、乙描寫的物件各不相同,但是兩位作者卻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請從對待風景和對待世俗社會兩個角度寫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B (2分)

  小題2:D(2分)

  小題3:①我當時被美麗的桃花所折服,竟捨不得離開湖上。(2分 “去”1分 )

  ②這種快樂(只能)留下來給山中的僧人和遊覽的客人享受,怎麼能夠對那些庸俗的人說呢?(2分 問句句式1分)

  小題4:寄情山水、熱愛山水,欣賞大自然之美,洗掉內心的塵垢,保持一份內心的清淨和獨立的人格、情操。(2分)但又流露出一種避世、避俗的心態。(2分)

  小題1:這裡考查一詞多義考點。其中A:好像/你 C:生長/使……生存D:從/如果,所以選B二者都是“上下或左右”

  小題2:這裡考查通假字現象。A中“轉”為通假字B中“被”為通假字C中“具”為通假字,所以選D。

  小題3:翻譯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閱讀必考題型之一。翻譯文句,應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翻譯文句時要做到字字落實,要特別注意對關鍵詞語的把握,著眼於表達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對譯法、替換法、調整法、保留法、增補法、刪削法等辦法進行翻譯。這裡應注意“竟”“道”等詞語的理解。

  小題4:這是考查對文言文中心主題理解和表達。學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在分析歸納原文有關內容的基礎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作者對待景物的主張和看法及態度。能結合文章做具體分析,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與朱元思書的閱讀題及答案2

  《與朱元思書》(共15分)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冷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的字(4分):

  (1)一百許裡 ( ) (2)猛浪若奔 ( )

  (3)互相軒邈 ( ) (4)窺谷忘反 ( )

  【小題2】翻譯下列句子(4分):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小題3】寫登舟縱目總體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寫江上放舟自由情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概括讚歎富春江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寫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4分)

  【小題4】鳶飛戾無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個句子寄託著作者怎樣的情感?你如何評價作者的這種思想?(3分)

  答案

  【小題1】大約;這裡指飛奔的馬;軒,高,邈,遠,這裡作動詞用;反通返,歸,返回。(4分)

  【小題2】(1)蟬鳴不斷,猿啼不絕。(2分) (2)山峰憑著高峻的形勢競相凌空,互相伸展。(2分)

  【小題3】(1)風煙俱淨,天山共色。(2)從流漂盪,任意東西。(3)奇山異水,天下獨絕。(4)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4分)

  【小題4】表達作者鄙棄功名利祿,追求一種淡泊人生態度。對這種思想評價可以從積極方面或消極方面來談,但只能圍繞一個方面來談,要求觀點要鮮明,言之成理即可,不要偏激。(3分)

與朱元思書的閱讀題及答案3

  與朱元思書閱讀原文及題目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下列句中沒有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

  A.游魚細石,直視無礙B.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C.從流飄蕩,任意東西D.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2.下列句中加點字詞不屬於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B.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C.疏條交映,有時見日D.風煙俱淨,天山共色

  3.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水皆縹碧( ) ②互相軒邈( )

  ③好鳥相鳴( ) ④經綸世務者( )

  4.簡答。

  ①描寫富春山全貌的句子是:

  ②用誇張手法寫水的清澈、透明的句子是:

  ③用比喻的手法寫水的動態美的句子是:

  ④含蓄表現作者鄙棄名利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5.下列說法有誤的項是( )

  A.本文生動簡潔地描寫了富陽、桐廬一帶富春江上優美的景色,抒發了作者嚮往自然、厭棄塵欲的心態。

  B.第①段是總寫,巧妙地融寫景、敘事,議論、抒情於一體,為全文奠定了寧靜淡泊的基調。

  C.第②段前後兩個層次形成了鮮明地對照,透過對照,反映了江水的動靜變化,補充了富春江的特色。

  D.第③段先描寫群山的靜態美,再鋪寫山中的各種聲音,這是以靜寫鬧,顯示春天山中熱鬧的景象。

  與朱元思書的閱讀答案

  1.A

  2.C

  3.①青白色②高;遠③美麗④籌劃、治理

  4.①奇山異,天下獨絕。②水皆縹碧,千丈見底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5.D

  與朱元思書閱讀譯文

  沒有一絲風,煙霧也都消散乾淨,天空和群山是一樣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漂盪,任憑船按照自己的意願,時而向東,時而向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獨異,天下獨一無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見底。一直看下去,水底遊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像飛奔的駿馬。

  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木,讓人心生寒意,高山憑依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群山競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形成無數山峰。山間泉水衝擊著岩石,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長久不斷地鳴叫,猿不停地啼叫著。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靜下來;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忙於治理社會事務的人,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間也昏暗如黃昏;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還能露出陽光。

  與朱元思書的翻譯重點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還快,迅猛的波浪像飛奔的馬。

  (2)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巒憑藉高峻的地勢都在爭著向上,彷彿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這些山)爭著伸得更高,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形成無數山峰。

  (3)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蟬長久不斷地叫著,猿猴也長久不停地啼著。

  (4)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

  (5)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那些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連忘返。

  (6)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我乘船)隨著江流飄蕩,時而向東,時而向西。

  (7)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還能見到陽光。

  (8)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奇峭的山和奇異的水,是天下獨一無二的美景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