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飛霞閱讀及參考答案
清遠飛霞(節選)
黃偉宗
我愛清遠是因為它有飛霞;我愛飛霞,是因為它在清遠之中。
清遠飛霞,是一個整體,是一個理想境界,又是一個現實的境界。
清遠古名中宿,顧名思義,是中間歇宿的意思。古時從中原進入嶺南,順北江乘船至廣州,清遠正好是中途投宿之地,中宿由此得名。而中宿何時,又為何易名清遠?有待考察。在我看來也是從中宿而來的,因為古時背井離鄉、遠遊旅行的人,大都是商賈之類的謀生者,或者是失意的文人騷客,坎坷曲折的旅程和人生歷程,使他們大都有一種飽經滄桑的遊子心態,與李白的“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感慨共鳴,從而在中宿之後,忙中偷閒,苦中作樂,動中尋靜,鬧中得雅。此地的良辰美景、山水風光正合精神需求,一如陶淵明所寫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真是又清又遠,從而謂之“清遠”。
飛霞風景區包括三個景點:飛來寺、藏霞洞、飛霞山。
歷史最悠久的是飛來寺。寺在與飛霞山遙遙相對的飛來山上。山腰樹林中有一巨石,呈獅子形狀,被稱為獅子石,又被稱為飛來石,因為它底部小,石面大,像是一塊飛來的石頭疊上去的樣子。相傳古時有位雲遊和尚路過此處,用線從大石與底石交疊的石縫中橫過,竟可暢通無阻,他驚歎是罕見的天外飛來之物,由此頓悟“佛意”,在此定居下來,建立寺廟,取名“飛來寺”。飛來寺紅牆綠瓦,周圍綠樹成蔭,同飛來石一樣從林海中冒出,上下對應地連成雙鷹飛臨青山的姿勢。更妙的是,飛來寺和飛來石所在的飛來山下,滔滔的北江繞過山腳,江面從寬轉窄,流過此山後即又江開水闊,形成了一道長峽,名曰“飛來峽”,使得整座飛來山連同其上的飛來石、飛來寺,像一條方舟一樣,在茫茫的水面上“浮動著”。形成了既是自然美景,又是其味無窮的人生意境。它昭示著:自然美景與人生世態,似乎是同境同理,都是“飛來”,都在激動;美在“飛來”中,也在浮動中。“飛來”是寄寓,浮動是變遷,但兩者都是生命,是永恆。
如果說飛來寺的勝景有佛家的氣韻,那麼,藏霞洞可以說是具有道家風采的一方天地。從登上北江碼頭開始,行人所走的登山路都是曲折的、斷斷續續的石階路,全是一番“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的景緻。尤其是沿途濃蔭覆蓋,清新陰涼,漫步而上,時轉時折,真乃曲徑通幽。更妙的`是沿途有條小溪,時有潺潺流水蜿蜒而下。有時陽光穿過林隙葉縫,像樂池奏出的美妙旋律,切切沙沙。伴之鶯鶯鳥語和沁人肺腑的縷縷花香,真是天下第一幽徑也。正是在這樣的一條幽徑中,人們觀賞到躲藏在綠林或白雲深處的美景:禺峽山亭、觀海亭、達觀亭、一片天、梅亭、知水仁山亭、桃源亭、錦霞禪院、藏霞牌坊等景點,真是名副其實的“藏霞善徑”!僅從這條山道和景點的名稱,人們便可品出其中道家文化的意味,但它不僅如此,而且具有更深更廣的哲理:人在霞中心境清,霞在人中意更遠;藏中有霞景更霞,霞在藏中藏更深。
穿過飛霞通津坊,即進入飛霞風景區第三個景區——飛霞山。個個景點,沿山而上,經登極橋、登峰橋,穿飛霞古洞進軒轅黃帝祠,再經寶徑亭、鳳凰樓、紀公亭,進入修行精舍,直到山頂摩天長天亭,真可謂九重風景九重天!這個景區的中心是飛霞古洞,這洞實際上是座寺廟。這寺廟的建築自成一格,是沿山而上的層層結構,每層既可獨立,又是互有連線貫通的,每層有不同的用途,祭奉不同的神佛。特別有趣的是,這裡所祭奉的神佛,為儒、道、佛三教之至尊。中國之寺廟,多是以教而立,此地三教共祭於一祠,實是罕見。其實,從上述飛霞山的景點名稱來看,也可見三教融合的意蘊。飛霞山以這種罕有的祭祀方式,顯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相容的文化意識。試問:飛霞山之飛霞在何處?應該說,在山上的每個景點每重天,又在每個遊人的人生旅程中。要真正無愧人生,就要有更多更大的飛霞似的人生追求,此生就不是過眼雲煙,而是永恆的人生。我想,這才是真正的理想的清遠飛霞的境界。
16.文章開頭為什麼要交代“清遠”一詞的來由?(4分)
17.作者以“清遠飛霞”的三個景點為中心,各個景點的特色是什麼,又揭示了怎樣的文化內涵?試簡析之。(5分)
18.文中有“人在霞中心境清,霞在人中意更遠;藏中有霞景更霞,霞在藏中藏更深”的七字句,請你用通俗的語言作簡析。(6分)
參考答案
16. (4分)既扣題(或照應“清遠飛霞是一個整體”句),又借地名道出“清新淡遠”的意境,為下文寫“飛霞”三景作了整體上的背景鋪墊。(意近即可)
17.(5分)⑴飛來寺的景點特色是“奇”,揭示的是“人生都在激動、美在浮動、寄寓和變遷是永恆”的哲理禪意;⑵藏霞洞的景點特色是“幽”(曲徑通幽、曲折、深幽等),揭示的是“心清意遠”的道家內涵;⑶飛霞山的景點特色是“神”(神秘、奇妙、高、重重層層等),揭示的是不斷追求、爭取永恆的人生價值理念。(答案靈活,意近即可)
18.(6分)人在勝景中才能心境得清,勝景要有人欣賞才能意境幽遠;人的心中本身要有美的質素才能欣賞出外界的景色之美,只有美景常投心上,你的心靈才能變得深遠雅緻。(意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