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講道德的閱讀答案
①世界哲學大會期間媒體釋出的“中國民眾最關注的十大哲學問題”裡,有這樣一條:人為什麼要講道德?
②說來話長。我們生活在一個道德的世界裡。我們總是把生活中的人、事、物區分為“好的”或“壞的”,總是藉助“善”與“惡”的視角來評價和理解這個世界上發生的種種情形。道德的存在,幫助我們建立起較為穩定的人際關係、較為合理的倫理秩序,以及較為長遠的社會預期。這就是人類數千年甚至數萬年來的生活狀態。
③幾乎所有的倫理學家都曾直接或間接地回答過這個問題,幾乎每一位對生活有所經歷和思考的普通人也會給出自己的答案。然而,這個問題之所以引人入勝,是因為當我們如此提問的時候,內心其實已經生出了另一個與之相關的問題:“人可不可以不講道德?”
④提出後面這個問題並不會讓人感到愉快,但它卻必須得到嚴肅認真的對待。這不僅因為兩個問題其實“一體兩面”,更是因為它們共同向我們揭示了一個事實,即道德乃是生活在一定社會環境中的人們的反思和選擇的產物。人類並非天生完美,更談不上是一種始終向善的生物。資源的有限、利益的排他、人情的糾纏,往往會影響我們,使我們即便懂得了道德的知識和原則,也依然不能按照這些知識和原則所提出的道德要求來行動。所以,我們不是“天生地”或“必然地”就生活在一個道德的世界中。我們賴以存在的道德世界,以及我們具體實施的道德活動,實質上,全是我們在“講道德”與“不講道德”的兩可之間經過權衡、反思而選擇了前者的後果。這恰恰表明,人是具有能動性的自由存在者;道德是奠基於自由意志和自由選擇的產物。相應的,“講道德”成為人這種生靈不僅顯著而且引以為豪的標誌,也正是因為它構成了對人性本質的展示和呈現。
⑤為了表明“講道德”是人更願意(或至少是經過教育和勸說之後更願意)選擇的生活方式,倫理學家給出了許多論證方案。其中一種典型方案是,將“講道德”與個體的完善、集體的興旺以及人類生活的繁榮聯絡起來;透過描述和闡釋道德對人類的自我提升、自我成就、自我超越的關鍵作用而證明“講道德”的必要性。這就是所謂的“崇高性論證”。
⑥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會強調倫理美德與實踐智慧,為什麼孔子和孟子會強調“仁義禮智”或“心之四端”,為什麼康德會把“可普遍的道德立法”列為理性行為者的自由本質,為什麼宗教家往往設計一些經由道德實踐而獲得解救的修行之途。因為他們都試圖表明,在推動人類走向崇高、臻於卓越的過程中,道德發揮著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
⑦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論證方案可用於說明“人為什麼要講道德”。那就是“脆弱性論證”。與“崇高性論證”相比,後者的著眼之處不是個體的完善、集體的興旺或生活的繁榮,而是個人的.生存、集體的維繫或生活的延續。它的基本邏輯在於告誡人們,如果缺少道德,個體將無法繼續生存,集體將分崩離析,整個人類生活將退回到“叢林狀態”。原因在於,就其個體而言,人無論是在體力上還是在智力上都是極為有限和脆弱的。恰恰是這種有限性與脆弱性,使人必須透過某種方式聯合起來,建立互相幫扶和約束的秩序,結成擁有一定規則的集體和社會,從而確保每位成員的安全與發展。
⑧所以,功利主義者會強調道德對於趨利避害的基本人性的遵循與束縛,啟蒙思想家會強調各種社會契約的設計及其合理性,而那些受進化論影響的學者則試圖證明,我們這種“講道德”的人類的存活與繁榮,只不過是因為我們在生存競爭中勝過了那些“不講道德”的物種或人種罷了。
⑨兩種論證並非決然分隔。在回答“人為什麼要講道德”時,它們只是不同側重的回答方式。對於許多影響深遠的道德理論而言,其答案的內容往往兼而有之。在一個思想偏好日趨多元、文明互動日趨頻繁的現代世界裡,我們需要更多的、有價值的論證方案來回應這個問題,激發人們的思考,從而展現道德哲學的魅力。
(有刪改)
4. 第④段中“一體兩面”在文中具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④段是如何證明“道德是奠基於自由意志和自由選擇的產物”的?請結合具體內容加以分析。
6. 能依據文意做出的一項推斷是( )。
A. 如果我們講道德,那麼我們能建立起穩定的人際關係。
B. “人為什麼要講道德”是所有倫理學家都曾回答過的。
C. 相關論證方案並非只有“崇高性論證”和“脆弱性論證”。
D. 詮釋道德,受進化論影響的學者比功利主義者更加客觀。
7. 下列不符合本文關於“崇高性論證”闡述的一項是( )。
A. 能給行為影響所及的大多數人帶來最大利益的行為才是善的。
B. 真正的美德不可沒有實用的智慧,而實用的智慧也不可沒有美德。
C. 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
D. 只有當我們遵守道德法則時,我們才是自由的,因為我們遵守的是我們自己制定的道德準則。
8. 概括本文的論證思路。
【答案】
4. “人為什麼要講道德”和“人可不可以不講道德”看似問了兩個問題,其實問的是同一個內容,即人講道德的原因。
5. 以人類並非天生完美,會受利益、人情等影響的一般事實證明了人類不是“天生地”或“必然地”講道德的。據此推論,人類如果講道德,那一定是經過權衡、反思之後選擇的結果。從而證明,道德是奠基於自由意志和自由選擇的產物。
6. C A項,意思是說只要講道德,就能建立起穩定的人際關係。文中第二節只是說“道德的存在,幫助我們建立起較為穩定的人際關係、較為合理的倫理秩序”,並不代表只要講道德,就能建立起穩定的人際關係。B項,“是所有倫理學家都曾回答過的”說法太絕對。文中第三節是說“幾乎所有的倫理學家都曾直接或間接地回答過這個問題”,“幾乎所有”並不等於“全部”。C項,第9節“我們需要更多的、有價值的論證方案來回應這個問題”能推斷出“相關論證方案並非只有“崇高性論證”和“脆弱性論證”說法正確。D項,“受進化論影響的學者比功利主義者更加客觀”分析有誤。第8節“功利主義者會強調道德對於趨利避害的基本人性的遵循與束縛”表明受進化論影響的學者的觀點比較客觀。“而那些受進化論影響的學者則試圖證明,我們這種‘講道德’的人類的存活與繁榮,只不過是因為我們在生存競爭中勝過了那些‘不講道德’的物種或人種罷了”表明受進化論影響的學者的看法主觀性比較強。故選C項。
7. A A項,“能給行為影響所及的大多數人帶來最大利益的行為才是善的”,這是社會契約道德觀。不是道德的“崇高性論證”。故選A項。
8. 本文開篇直接丟擲論題——人為什麼要講道德;然後以數千數萬年來“講道德”在建立人際關係、倫理秩序、社會預期上有其作用的事實回答了論題;繼而透過反向追問“人可不可以不講道德”推論出人類延續多年的“講道德”是人反思和選擇的結果,而非“天生地”或“必然地”;最後以“崇高性論證”和“脆弱性論證”兩種論證方案表明人為什麼更願意選擇“講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