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李後主用他的詞》閱讀理解及答案

《李後主用他的詞》閱讀理解及答案

《李後主用他的詞》閱讀理解及答案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題目。

  李後主用他的詞,向世人展示了他那深層的苦難,在這深層的苦難之中,飽含了一種極為濃厚的悲劇氛圍和懺悔意識。這一點,在中國的古代文化中是很少見的。

  中國古代文化往往缺乏一種因靈魂的折磨而帶來的情感的痛苦和懺悔意識。無論是宗教還是文學,往往被作為一種逃避現實人生的心靈避難所。中國古代的詩 人是較 早面對大自然的,那清淡閒適的田園生活、恬靜悠遠的自然風光、清江明月的宇宙之思,確實具有美感,常常令人流連忘返。然而,古代詩人面對大自然,卻往往是 因為仕途之路堵塞或時代正臨衰世,心中常常帶著一番無可奈何的委屈,在面對大自然時,詩人們淨化了自身的情感,也忘卻了痛苦,可同樣也失去了與社會抗爭的 勇氣,中國古代文人也喜歡吟詠前賢,在歷史的反思中尋找自己的人生位置,但往往只是藉此排遣自己心中的憤怒和不滿。“古來聖賢皆寂寞”,聖賢寂寞,“我” 也寂寞,於是心中的憂患與不滿也得到了慰藉。

  然而,在眾多的古代詩人之中,李煜是一個例外。由於他特殊的`經歷,由於他那赤子的心靈,由於他那大起大落的巨大的生活落差,他的詞,呈現出與眾不同 的面 目。亡國之後的反思之作《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中李煜不僅展示了後主亡國之時的悲苦情懷,而且追憶了自己當年的安逸生活,飽含著一種沉痛的悔恨之情; 《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則感慨人生,包含了對世事人生的自責和反省。

  李煜就是這樣,真誠地面對自己的靈魂,在展示自己的苦難的同時,對自己的靈魂進行了深層的反省,他沒有掩飾什麼,真誠地把自己心中的淚水、自責和那份深深的懺悔,毫無保留地袒露給世人看。這與宗教要求人們對自己的靈魂作深層的反省有何差異?

  (選自《淺談李煜詞的宗教色彩》,有刪改)

  26、根據文意,李後主有怎樣的可貴之處?(4分)

  27、如何理解“中國古代文化往往缺乏一種因靈魂的折磨而帶來的情感的痛苦和懺悔意識”?(5分)

  28、結合詞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的內容分析李煜詞中的懺悔意識。(6分)

  參考答案

  7、他的詞飽含一種濃厚的悲劇氛圍和懺悔意識;他能夠真誠地面對自己的靈魂,毫不掩飾、毫無保留地袒露給世人看。

  8、①中國古代宗教或文學,有被作為逃避現實人生的心靈避難所的傳統;

  ②文人們只為排遣委屈面對自然,為尋找安慰反省歷史;

  ③在這過程中,雖淨化了情感,但也同時忘卻了痛苦、失去了與社會抗爭的勇氣,對自己靈魂的折磨也無從談起。

  9、①家國淪亡的悲苦情懷:小樓東風,皓月當空,自己則身為囚徒,飽含對現實的悽婉情懷;

  ②對當年安逸生活的追恨:回憶往日的快樂生活,隱含對當年逸樂生活的悔恨;

  ③對世事人生的自責和反省:無限江山不堪回首,愁似江水滾滾東流,是對世事的透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