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新唐書·崔光遠傳》閱讀答案及翻譯

《新唐書·崔光遠傳》閱讀答案及翻譯

《新唐書·崔光遠傳》閱讀答案及翻譯

  崔光遠,系出博陵,後徙靈昌。勇決任氣,長六尺,瞳子白黑分明。開元末,為唐安令,與楊國忠善,累遷京兆少尹,為吐蕃弔祭使,還,會玄宗西狩,詔留光遠為京兆尹、西京留守。乘輿已出,都人亂,火左藏大盈庫,爭輦財珍,至乘驢入宮殿者。光遠乃募官攝府、縣,誰何宮闕,斬十數人,乃定。因偽使其子東見祿山,而祿山先署張休為京兆尹,由是追休,授光遠故官。俄而同羅背賊,以廄馬二千出奔,賊將孫孝哲、安神威招之不得,神威憂死,官吏驚走,獄囚皆逸。光遠以為賊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斬曳落河二人。孝哲馳白祿山,光遠懼,與長安令蘇震出開遠門,使人奔呼曰:“尹巡門!”門兵具器仗迎謁至皆斬之募得百餘人遂趨靈武。肅宗嘉之,擢拜御史大夫,復為京兆尹,遣到渭北募僑民。會賊黨剽涇陽,休祠房,椎牛呼飲。光遠刺知之,率兵夜趨其所,使百騎彀滿狙其前,命驍士合噪。賊醉,不能師,斬其徒二千,得馬千噭,俘一酋長以獻。自是,賊常避其鋒。扈帝還,改禮部尚書、鄴國公,封實戶三百。

  乾元元年,繇汴州刺史代蕭華為魏州節度使。初,郭子儀與賊戰汲郡,光遠裁率汴師千人援之,不甚力。及守魏,使將軍李處崟拒賊,子儀不救,戰不勝,奔還,賊因傅城下詭呼曰:“處崟召我而不出,何也?”光遠信之,斬處崟。處崟善戰,眾倚以為重,及死,人益危。魏城經袁知泰、能元皓等完築,牢甚,光遠不能守,夜潰圍出,奔京師。帝赦其罪,拜太子少保。

  會襄州將康楚元、張嘉延反,陷荊、襄諸州,因拜持節荊、襄招討,充山南東道兵馬都使。又徙鳳翔尹。先是,岐、隴賊郭愔等掠州縣,峙五堡,光遠至,遣官喻降之。既而沈飲不親事。愔等陰約党項及奴剌、突厥,敗韋倫於秦、隴,殺監軍使。帝怒光遠無狀,召還。復使節度劍南。會段子璋反東川,光遠進討平之。然不能禁士卒剽掠士女,至斷腕取金者,夷殺數千人。帝詔監軍按其罪,以憂卒。

  選自《新唐書·崔光遠傳》(有刪改)

  一、(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復為京兆尹,遣到渭北募僑民

  募:募捐

  B.自是,賊常避其鋒

  避:避開

  C.魏城經袁知泰、能元皓等完築,牢甚

  牢:堅固

  D.帝詔監軍按其罪,以憂卒

  按:審查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肅宗嘉之,擢拜御史大夫

  ②蚓無爪牙之利

  B.①得馬千噭,俘一酋長以獻

  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C.①帝赦其罪,拜太子少保

  ②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

  D.①陷荊、襄諸州,因拜持節荊、襄招討

  ②相如因持璧卻立

  3、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崔光遠“為國效力”的一組是

  ①光遠乃募官攝府、縣,誰何宮闕

  ②使人奔呼曰:“尹巡門!”

  ③使百騎彀滿狙其前,命驍士合噪

  ④光遠信之,斬處崟

  ⑤夜潰圍出,奔京師

  ⑥光遠至,遣官喻降之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4)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光遠以為賊/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斬曳落河/二人孝哲馳白祿山/光遠懼/與長安令蘇震出開遠門

  B.光遠以為賊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斬曳落河二人/孝哲馳白祿山/光遠懼/與長安令蘇震/出開遠門

  C.光遠以為賊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斬曳落河二人/孝哲馳白祿山/光遠懼/與長安令蘇震出開遠門

  D.光遠以為賊/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斬曳落河/二人孝哲馳白祿山/光遠懼與長安令蘇震/出開遠門

  (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擔任唐安令的時候,崔光遠憑藉和楊國忠的關係被重用,此時皇帝卻因安祿山叛亂出逃,京城局勢隨之而失控,連官府倉庫也被劫掠。

  B.崔光遠身處亂世卻能忍辱負重,他騙取了安祿山的信任,得以鎮守京城,可大好的局勢卻被同羅的擅自行動破壞,這讓崔光遠很被動。

  C.崔光遠鎮守魏州之時,派出了擅戰的李處崟抵禦賊兵,卻因郭子儀心懷舊怨拒絕援助而失利,他又被賊兵的欺詐所惑,做出錯誤決定。

  D.被認為是勇敢果斷的崔光遠也會居功自傲,沉迷享樂而荒廢軍務,導致韋倫戰敗。皇帝因為他的碌碌無為而把他召回京城,作為懲戒。

  (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會賊黨剽涇陽,休祠房,椎牛呼飲。

  (2)初,郭子儀與賊戰汲郡,光遠裁率汴師千人援之,不甚力。

  (3)然不能禁士卒剽掠士女,至斷腕取金者,夷殺數千人。

  【解析】

  (1)募:招募

  (2)代詞,他的。A項,①代詞,他;②定語後置的標誌。B項,①連詞,表修飾;②介詞,用。D項,①介詞,因此;②介詞,趁機。

  (3)②敘述的是崔光遠因恐懼而出逃;④敘述的是崔光遠未能明辨是非,錯殺良將;⑤敘述的是崔光遠棄城突圍。

  (4)原文為:光遠以為賊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斬曳落河二人。孝哲馳白祿山,光遠懼,與長安令蘇震出開遠門。

  (5)亂象中的崔光遠表現出來的是政治上的搖擺不定,而且同羅叛離安祿山,也不是擅自行動。

  【參考答案】

  (1)A

  (2)C

  (3)B

  (4)C

  (5)B

  (6)

  (1)正值賊黨搶掠涇陽,在佛寺中休息,殺牛飲酒狂呼。

  (2)當初,郭子儀與賊人在汲郡交戰,崔光遠僅率領汴兵一千人援助,很不得力。

  (3)但不能禁止士卒搶劫士女,甚至有人砍斷士女手腕奪取金鐲,殺戮了數千人。

  二:

  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3分 )

  A.休祠房,椎牛呼飲

  椎:椎打

  B.扈帝還,改禮部尚書

  扈:保護

  C.岐、隴賊郭愔等掠州縣,峙五堡

  峙:對立

  D.帝詔監軍按其罪,以憂卒

  按:審查

  5.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

  A.光遠以為賊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斬曳落河二人/孝哲馳白祿山/光遠懼/與長安令蘇震/出開遠門

  B.光遠以為賊/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斬曳落河/二人孝哲馳白祿山/光遠懼/與長安令蘇震出開遠門

  C.光遠以為賊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斬曳落河二人/孝哲馳白祿山/光遠懼/與長安令蘇震出開遠門

  D.光遠以為賊/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斬曳落河/二人孝哲馳白祿山/光遠懼與長安令蘇震/出開遠門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

  A.擔任唐安令的.時候,崔光遠憑藉和楊國忠的關係被重用,此時皇帝卻因安祿山叛亂出逃,京城局勢隨之而失控,連官府倉庫也被劫掠。

  B.崔光遠身處亂世卻能忍辱負重,他騙取了安祿山的信任,得以鎮守京城,可大好的局勢卻被同羅的擅自行動破壞,這讓崔光遠很被動。

  C.崔光遠鎮守魏州之時,派出了擅戰的李處崟抵禦賊兵,卻因郭子儀心懷舊怨拒絕援助而失利,他又被賊兵的欺詐所惑,做出錯誤決定。

  D.被認為是勇敢果斷的崔光遠也會居功自傲,沉迷享樂而荒廢軍務,導致韋倫戰敗。皇帝因為他的碌碌無為而把他召回京城,作為懲戒。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乘輿已出,都人亂,火左藏大盈庫,爭輦財珍,至乘驢入宮殿者。(5分)

  (2)初,郭子儀與賊戰汲郡,光遠裁率汴師千人援之,不甚力。(5分)

  參考答案

  4、D(A、隨從 B、椎:槌殺 C、建立)

  5、C

  6、B (“同羅背賊”這一行動不能在文中找出他與崔光遠事先有約定的依據)

  7、(1)皇帝出行以後,京都大亂,有人放火燒左藏大盈庫,人們爭著用車裝載財寶,甚至有人乘驢進入宮殿。( “火”“輦”“至”各1分,句意2分)

  (2)當初,郭子儀與賊人在汲郡交戰,崔光遠僅率領汴兵一千人援助,很不得力。(“戰汲郡”“裁”“力”各1分,句意2分)(5分

  參考譯文:

  崔光遠,世系出自博陵,後來來到靈昌。他勇敢果斷任性,身高六尺,瞳子黑白分明。開元末年,任唐安令,他與楊國忠友好,幾次升任京兆少尹,為吐蕃弔祭使,出使回來,正值玄宗西行,下詔留崔光遠為京兆尹、西京留守。皇帝出行以後,京都大亂,有人放火燒左藏大盈庫,人們爭著拉車裝載財寶,甚至有人乘驢進入宮殿。崔光遠便招募官吏代理府、系長官、稽察盤問進出宮門的人,斬殺了十多人,京城算安定下來。於是私自派兒子向東去見安祿山,而安祿山先以張休為京兆尹,於是追回張休,授任崔光遠舊職。不久同羅背叛安祿山,帶廄馬二千匹出逃,賊將孫孝哲、安神威不能招回他們,安神威憂鬱而死,官吏驚慌而逃,獄中囚徒都逃散了。崔光遠以為賊將逃走,派兵把守安神威、孫孝哲等人宅第,斬殺壯士二人。孫孝哲快馬報告安祿山,崔光遠恐懼,與長安令蘇震出了開遠門。派人奔呼道:“京兆尹巡視城門!”守門衙兵備辦具器仗迎接謁見,崔光遠到來後,將它們都斬殺了,招募到一百多人,便奔赴靈武。肅宗嘉獎他,升任他為御史大夫,又任京兆尹,派遣他到渭北招募僑居在那裡的移民。正值賊黨搶掠涇陽,在佛寺中休息,殺牛飲酒狂呼。崔光遠刺探得知情況,率兵夜裡趕到他們所在的地方,派一百騎兵拉開弓弦阻截在前,命令勇士一齊吶喊。賊人大醉,不能作戰,斬殺賊兵二千得到一千匹馬,俘虜一個酋長獻上。從此賊人常避開他的兵鋒。崔光遠隨從皇帝回到京城,改任禮部尚書、鄴國公,封實戶三百。

  乾元元年,崔光遠由汴州刺史取代蕭華任魏州節度使。當初,郭子儀與賊人在汲郡交戰,崔光遠僅率領汴兵一千人援助,很不得力。到他鎮守魏州時,派將軍李處崟抵禦賊兵,郭子儀不援救,交戰不勝,李處崟率軍逃回,賊兵便靠近城下欺詐呼喊說:“李處崟召我來卻不出來接應,為什麼呢?”崔光遠相信了這話,斬殺了李處崟。李處崟善於作戰,眾人依仗他作為靠山,等到他死了,人們更感到危急。魏州城經過袁知泰、能元皓等修築,十分牢固,崔光遠不能堅守,夜晚突圍衝出,逃奔到京城。皇帝赦免他的罪責,授任太子少保。

  正值襄州將領康楚元、張嘉延反叛,攻陷荊、襄各州,便授任崔光遠持荊、襄招討,充山南東道兵馬都使。又升任鳳翔尹。原先,岐、隴賊郭愔等搶掠州縣,設立五座城堡,崔光遠到來,派官員勸諭招降了他們。隨後他沉迷於飲酒而不親自處理政事,郭愔等暗中約定党項及奴刺、突厥,在秦、隴打敗韋倫,殺掉監軍使。皇帝氣憤崔光遠沒有成績,召回他。又任他為劍南節度使。正值段子璋在東川反叛,崔光遠進軍討伐平定了叛亂。但不能禁止士卒搶劫士女,甚至有人砍斷士女手腕奪取金鐲,殺戮了數千人。皇帝下詔監軍使審查他的罪行,崔光遠因憂慮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