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浣溪沙古詩閱讀答案

浣溪沙古詩閱讀答案

浣溪沙古詩閱讀答案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古詩吧,古詩準確地來說應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你知道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浣溪沙古詩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浣溪沙古詩閱讀答案1

  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22. 這首詞中將詞人對美麗春天,大好年華以及美好事物的無限依戀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的詞語是 ,作者感慨物是人非,時光易逝的詩句是 , 。(3分)

  23. 研讀全詞,品析“無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分)

  答案:

  22. 詞語是 徘徊 ,作者感慨物是人非,時光易逝的詩句是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3分)

  23. 研讀全詞,品析“無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所表達的思想感情。(3分)

  花開花落是自然規律,所以人是無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來尋舊巢,所以說似曾相似。這是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慨嘆。

浣溪沙古詩閱讀答案2

  浣溪沙①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②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③獨徘徊。

  [註釋]①選自《珠玉詞》。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浣,洗濯。②無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③香徑:花間小路。

  (1)這首詞多處用到對比的寫法,這樣寫有何表達作用?試作簡要分析。

  (2)“夕陽西下幾時回”一句寓情於景,抒發了什麼樣的感情?

  參考答案:

  1)詞上片“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兩句構成“新”與“舊”的對比,下片“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兩句構成“來”與“去”對比。表達作用:舊的亭臺和新的詞的對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悵情懷;“去”的是落花,“來”的是燕子,兩者對比,增加了對時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2)抒發了詞人惜春傷時的惆悵和寂寞,嘆惜年華將逝的情思

  語文閱讀理解答題公式

  1.明主旨

  文學作品往往透過故事反映社會生活的某一本質方面,這就是主題。議論文總有一箇中心論題,作者闡明自己的觀點並對此觀點加以論證,科普文章常指出某一個課題,透過例項或實驗給以科學的分析解釋,即使是新聞報道,也以某一事件作為報道的主要內容,將該事件的時間、地點、原因、過程及結果等幾方面交代清楚,從而引起讀者的普遍關心。因此,迅速把握文章的主題、中心、大意很關鍵。

  2.抓要點

  閱讀理解短文的資訊較為密集,考試時並不要求每句都透徹理解並瞬間強記所有資訊,在領會短文大意之後,可根據試題迅速抓住有關段落或句子核查與分析,然後作出合理判斷。

  3.理順序

  事件的前後因果關係、地點的大小、方向方位、物品的貴重好壞、課程的內容時間、人物的思想品質等,必須根據試題要求進行重點的比較和整理,然後作出判斷。

  4.破疑點

  快速閱讀中,必定會產生許多疑點,如對某些詞語和句子的理解不確切、人物事件的關係不清楚、作者的觀點態度不明朗等等,有時讀完一篇較難的短文,甚至有"如入雲裡霧中"的感覺。如何突破疑點從而改善閱讀的心態呢?第一,藉助試題破疑點;第二,比較用語的異同破疑點。

  文章某一句話的`作用

  對於這種題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對於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來說,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來說,是為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為後面某某內容的描寫埋下伏筆。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

浣溪沙古詩閱讀答案3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21~22題。(7分)

  浣溪沙

  【清】納蘭性德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注】①、被酒:醉酒。

  ②、賭書潑茶:用李清照、趙明誠典。形容伉儷(kànglì,指夫妻。)情深,志趣相投。

  21、上片寫“西風”“黃葉”“殘陽”有什麼作用?(2分)

  22、結合全詞,請簡要賞析“當時只道是尋常”。(5分)

  參考答案

  21.上片選用“西風”“黃葉”“殘陽”意象描寫了蕭瑟、悽清的秋景,烘托出人物淒涼、悲傷的情感。(2分)

  22.此句平淡如家常的話語道出了作者對早逝的妻子的無限思念和對往昔生活的深情懷想。(1分)詞的上片寫詩人在秋風拂面的夕陽下面對蕭蕭落葉獨守疏窗空室,不覺沉思往事;下片寫詩人回憶起往昔自己與妻子的生活如李清照與趙明誠的生活一樣簡單、樸實而充滿深情厚誼。這些日常生活情景在當時看來不以為意,僅當平常事看待。如今回想起來,往事的回憶彌足珍貴。(2分)詞句蘊含著作者無限的懷戀、追悔、悵惘、悲痛的傷心與無奈之情。(2分)

浣溪沙古詩閱讀答案4

  浣溪紗

  納蘭性德(清)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②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③,當時只道是尋常。

  【注】①本詞為納蘭懷念其早逝的妻子盧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賭書潑茶:用李清照、趙明誠典,形容伉儷情深,志趣相投。

  6.(1)詞的上闋刻畫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畫的?請簡要分析。(4分)

  答:

  (2)你認為“當時只道是尋常”一句有何深意?請簡要分析。(2分)

  答:

  參考答案:

  6.(1)一個形單影隻、陷入對亡妻無限哀思的詞人的形象。(2分)既有直接描寫,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先以“西風”中獨自悲傷奠定一種感傷的基調,繼而以蕭瑟的“黃葉”、緊閉的“疏窗”和即將墜落的“殘陽”與之呼應,渲染懷念之苦。(2分,意思對即可)

  (2)當時只是尋常情景,只有失去它之後才懂得珍惜。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卻再也無法挽回,表現了作者的傷心與無奈。(1分)這一句字字含淚,深刻表現了亡妻之痛。(1分)

浣溪沙古詩閱讀答案5

  浣溪沙

  姜 夔

  丙辰歲不盡五日,吳松作①

  雁怯重雲不肯啼,畫船愁過石塘西。打頭風浪惡禁持②。

  春浦漸生迎棹綠,小梅應長亞③門枝。一年燈火要人歸。

  【注】①丙辰歲不盡五日,意為丙辰年還有五日就結束了。吳松,今上海一帶,距詞人家杭州已近。②惡:猛烈,很;禁持:擺佈。③亞:接近。

  1.詞的首句雁怯重雲不肯啼,在上闋中起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5分)

  答:

  2.清代評家陳廷焯說: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飄零,皆可於一草一木發之。而發之又必若隱若現,欲露不露,反覆纏綿,終不許一語道破。(《白雨齋詞話》)請結合這首詞的下闋分析虛實結合的妙處。(6分)

  答:

  參考答案:

  1.(5分)首句起興,營造了壓抑的氣氛,寫出了歸雁無聲穿過重雲時的緊張情狀,(2分)引出了對自己回家路途艱難的描寫,(1分)作者以歸雁自比,委婉地寫出近鄉情更怯的心理。(2分)

  2.(6分)下闋先實寫春水展綠歡迎詞人歸來的盎然春意,從而寫出接近家鄉的喜悅;(2分)接著用虛筆寫想象中自家門前的小梅已然新枝生長,高與門齊,似有盼歸的殷切,寫自己歸鄉的心切;(2分)收尾句想象一年一度的除夕守歲之燈火催人還家團聚,更是表達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情。(2分)

浣溪沙古詩閱讀答案6

  浣溪沙

  周邦彥

  樓上晴天碧四垂,樓前芳草接天涯。勸君莫上最高梯。 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聽林表杜鵑啼。

  17.(1)詞中能反映時序變化的兩句是 (2分)

  (2)賞析“樓上晴天碧四垂”一句中“垂”字的妙處。(3分)

  (3)請結合“芳草”和“杜鵑”兩個意象賞析本詞所表達的感情。(5分)

  參考答案:

  17.(1)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2分)

  (2)“垂”,準確地描繪出詞人從樓上看四周,只見晴朗高曠的碧天,與四周的曠野渾然一體,難以區分的情景。(2分)著一“垂”字,一個廣闊的立體空間盡收眼底(構成人們自上而下的立體空間感),境界開闊。(1分)

  (3)以無邊無際的“芳草”,寫家鄉的遙遠;(2分)以“杜鵑”的悲啼,寫思鄉的悲切(2分)。全詞抒發了作者客居異鄉、欲歸不能的羈旅思鄉之情,詞中滲透著漂泊的疲倦感。(1分)

浣溪沙古詩閱讀答案7

  閱讀下面一首詞,完成8~9題。

  浣溪沙·秋柳

  蒲松齡

  舊向長堤纜畫橈①,秋來秋色倍蕭蕭,空垂煙雨拂橫橋。

  斜倚西風無限恨,懶將憔悴舞纖腰,離思別緒一條條。

  【注】①畫橈:指畫舫,油漆彩繪之舟。

  8.“舊向長堤纜畫橈”中“纜”字運用了什麼表達技巧?有何妙處?(4分)

  9.這首詞是怎樣寓情於景的?試結合詞作內容分析。(4分)

  參考答案

  8.①“纜”字可以是名詞也可是動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當初長堤上的垂柳如纜,彷彿要挽住遠行的畫舫,寫出了楊柳的柔美與多情。(2分)②呈現出了春天的生機與氣象,與下一句的秋色蕭蕭構成對比,畫面感強烈。(2分)

  9.秋色蕭蕭、煙雨迷濛、西風又起、楊柳低垂的景象共同渲染出一幅蕭瑟、悲涼的圖景,(2分)有力地表現出了離別後的惆悵之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