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幼兒詩歌> 幼兒詩歌教案通用15篇

幼兒詩歌教案

幼兒詩歌教案通用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詩歌吧,不同的詩歌,其語言藝術所表現的語言風格、特點、技巧各不相同。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詩歌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詩歌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詩歌教案1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能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2、理解動詞;搖、張、拔,嘗試仿編詩歌,發散幼兒的想象能力。

  3、體驗和感受詩歌獨特的情趣和意境。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PPT;雨聲音樂一段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音樂,聽一聽,這是什麼聲音?(播放雨聲)提問:你們喜歡下雨天嗎?

  你知道小雨點落下來了,它們都落到哪裡去了嗎?今天老師帶來的這首好聽的詩歌,就能告訴你答案。

  二、引導幼兒學習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1、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兒歌提問:詩歌的名稱叫什麼?詩歌裡有誰?(小魚,小花,小苗)

  2、出示PPT圖片,請幼兒觀看圖片再次欣賞詩歌。

  提問:誰在魚池裡?魚兒怎樣了?(理解動詞:搖)誰能用剛剛詩歌裡的話來說說看?小魚是怎麼做的?誰來模仿一下?

  花園裡有誰?花兒怎樣了?(理解動詞:張)詩歌裡是怎麼說的呢?我們一起做做看。

  苗兒在哪裡?它在幹什麼?(理解動詞:拔)誰來說說看?小苗兒是怎麼往上拔的呢?

  3、學習詩歌。

  (1)引導幼兒完整跟讀詩歌,提示幼兒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誦。

  (2)分別以集體、小組形式背誦詩歌。並創編動作進行表演。

  三、學習創編詩歌。

  教師:除了小魚,小花,小苗兒,小雨點還會落在哪裡呢?引導幼兒大膽、合乎邏輯地想象。讓幼兒自由說

  1、引導幼兒觀察圖片1,提問:小雨點,沙沙沙,落在哪裡呀?誰會怎麼樣呢?(荷花,青蛙的引導。荷花樂的張嘴巴,青蛙樂的叫呱呱,笑哈哈)

  2、觀察森林圖片,提問:小雨點,沙沙沙,落在哪裡呀?誰會怎麼樣呢?引導幼兒用詩歌裡的句式說話。(小樹樂的往上拔,小鳥樂的叫喳喳)3、與幼兒一起將新編的詩句組成新的詩歌內容,並完整朗誦一次。

  附教材:小班詩歌《小雨點》

  小雨點,沙沙沙,落在魚池裡,樂得魚兒搖尾巴。

  小雨點,沙沙沙,落在花園裡,樂得花兒張嘴巴。

  小雨點,沙沙沙,落在稻田裡,樂得苗兒往上拔。

  小班:詩歌《小雨點》

  小雨點,沙沙沙,落在魚池裡,樂得魚兒搖尾巴。

  小雨點,沙沙沙,落在花園裡,樂得花兒張嘴巴。

  小雨點,沙沙沙,落在稻田裡,樂得苗兒往上拔。

  小雨點1

  活動目標:

  1、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能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2、理解動詞:張、搖、拔。

  3、激發幼兒觀察事物的興趣,發展幼兒思想力和初步的邏輯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1、有目的地引導幼兒觀察自然景象。

  2、錄音機、磁帶、可操作性圖片一幅。

  活動過程:

  1、猜謎語,激發幼兒興趣。教師說千條線、萬條線,掉在水裡看不見。(雨)

  2、請幼兒欣賞兒歌《小雨點》(放錄音)。

  提問:

  兒歌的名稱叫什麼?

  噢,小雨點落下來了,我們會聽到什麼呀?

  它們都落到哪裡了?

  3、出示可操作性圖片,請幼兒再次欣賞兒歌。提問:

  花園裡有誰?花兒怎樣了?(理解動詞:張)誰在魚池裡?魚兒怎樣了?(理解動詞:搖)苗兒在哪裡?它在幹什麼?(理解動詞:拔)

  4、學習兒歌。

  (1)引導幼兒完整跟讀兒歌,提示幼兒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誦。

  (2)分別以集體、小組形式背誦兒歌。

  5、仿編兒歌。

  教師:小雨點除了會落在花園、魚池和田野裡,它們還會落在哪裡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1)揭開公園圖片,提問:小雨點,沙沙沙,落在哪裡呀?誰會怎麼樣呢?

  2)揭開森林圖片,提問:小雨點,沙沙沙,落在哪裡呀?誰會怎麼樣呢?

  引導幼兒園用兒歌裡的句式說話。

  (3)請想想小雨點還會落在哪裡呢?誰會怎麼樣呢?

  引導幼兒大膽、合乎邏輯地想象。

  a讓幼兒自由說。

  b請幼兒個別說。

  (4)引導幼兒將新編的詩句組成新的詩歌內容。

  6、教師小結評價幼兒編詩歌的表現,鼓勵幼兒回家後繼續編。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簡單的詩歌,整節課幼兒在學習詩歌理解詩歌內容的過程中,能夠較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夠用簡單的動作表現小雨點以及花園裡的花兒、池塘裡的小魚、田野裡的麥苗的快樂心情,在快樂中我真切感受到他們對春天的喜愛。

  1、教師當的語言運用是語言活動的關鍵。

  語言活動的本生應該具有生動性、準確性、趣味性,這樣對於幼兒認知和情感態度方面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在本節課中開始的時候我先讓孩子聽了沙沙沙的春雨聲音,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經驗,然後用較為生動的語言,我邊做動作表達,這麼美的畫面,我講的仔細,孩子們也聽得認真。

  2、恰當的環境和材料,是目標達成的基準。

  本節課為了讓孩子在教師語言的表達過程中我還準備了豐富的教學圖片資料,幼兒透過觀察畫面探索問題,感知到春天的快樂。在準備圖片材料的時候,為了讓孩子有大膽不同的想法,我作畫準備的圖片沒有侷限於教學內容中,還加入了森林,果園等內容,為了讓孩子更好感知,還準備了“小雨點”。

  3、運用多中語言教學策略。

  在語言活動的認識方面,我進行的時候加入了遊戲“小雨點找朋友”,讓幼兒為小雨點找朋友,找到朋友後大膽鼓勵幼兒表達。

幼兒詩歌教案2

  目標:

  1)能隨著音樂的節奏大膽地用身體表演,體驗活動的快樂

  2)對身體各部位的名稱及功能有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

  準備:

  音樂

  過程:

  1)欣賞音樂

  師:聽完音樂,小朋友想幹什麼?有沒有想跳舞的感覺?

  2)和幼兒探討跳舞時我們的身體部位可以做那些動作

  如:腳可以踢、踏、跳等,手可以擺、舉等

  3)引導幼兒觀察、模仿各種跳舞的姿勢

  4)鼓勵幼兒隨音樂節奏用身體大膽表演

  (1)引導幼兒隨著音樂節奏用身體各部位做動作,如:頭部隨節奏上下左右搖擺,手臂模仿畫大小圓圈等

  (2)引導幼兒利用身體各部位配合節奏發出不同的聲音,如:手、踏腳

  (3)幼兒隨著音樂自由舞動身體,要求當音樂停止時立刻找一位幼兒合作,用身體的某一部位做一個動作,如:頭對頭,肩碰肩等

  (4)鼓勵幼兒隨音樂節奏用身體大膽表演各種姿勢

  5)播放柔和的音樂,帶領幼兒做舒展的四肢運動

幼兒詩歌教案3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並學會朗誦詩歌。

  2、引導幼兒仿編詩歌,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包含:藍藍的天空、密密的樹林、清清的河水、綠綠的草地、紅紅的花兒、幼兒園教室。

  2、列印圖片和背景:天空、樹林、河水、草地、紅花、教室;白雲、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

  3、白板或黑板、畫紙和記號筆(人手一份)。

  配套課件:大班語言詩歌課件《家》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熟悉詩歌內容。

  1、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欣賞一些美麗的地方,請小朋友仔細看看這些地方是哪裡(出示PPT),問:小朋友你覺得這些地方漂亮嗎?你知道這些是什麼地方嗎?(藍藍的天空、密密的樹林、綠綠的草地),小朋友說的真好,我們繼續往下看,(繼續出示PPT)這些地方又是哪裡呢?(清清的河水、紅紅的花兒、快樂的幼兒園)。小朋友你們喜歡這麼美麗的地方嗎?

  2、這裡的小主人知道小朋友們要來,早早的就出來歡迎了。(小朋友們好,你們好)。看看它們是誰?(白雲、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的圖片),並請小朋友一起模仿它們的動作、聲音等。

  3、師:小主人們都來歡迎小朋友了,可是他們遇到了一個困難,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想請小朋友們幫忙把它們送回家,你們願意嗎?(請個別幼兒分別把白雲、小鳥、小羊等貼到白板背景圖中,並說出完整的句子。比如:藍藍的天空是白雲的家)。

  4、小朋友們把小主人都送到了自己的家,小主人們為了表達對小朋友們的謝意準備了一首詩歌送給大家。

  大班語言詩歌公開課教案《家》含PPT課件

  二、仿編詩歌。

  1、師:藍藍的天空除了是白雲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太陽、星星、月亮),樹林、草地、河水、花兒、幼兒園還可以有其他小主人去住呢?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筆和紙,請你想一想、畫一畫,還有誰可以住在這些漂亮的地方?畫好後帶上你的畫回到座位上。(幼兒按照小組到座位上畫一畫)

  2、幼兒操作,老師巡視。

  3、(幼兒操作回座位),誰願意來介紹一下,你畫了什麼,什麼地方是它的家?(把幼兒的畫貼在相應的家裡)教師與幼兒、家長一起朗誦仿編的詩歌。如:藍藍的天空是太陽的家,密密的樹林是蘑菇的家。綠綠的草地是小兔的家,清清的河水是小蝌蚪的家。紅紅的花兒是蜜蜂的家,快樂的幼兒園是老師的家。

  三、教師小結:

  我們小朋友可真能幹,今天不但學會了朗誦詩歌,而且還學會了仿編詩歌。現在請小朋友帶上你的畫和爸爸媽媽一起編一編詩歌。

  附詩歌《家》

  藍藍的天空是白雲的家,

  密密的樹林是小鳥的家,

  綠綠的草地是小羊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小魚的家,

  紅紅的花兒是蝴蝶的家,

  快樂的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家。

  活動反思:

  詩歌《家》是一首結構簡單富有童趣的詩歌,它將白雲與天空、小鳥與樹林、小羊與草地、小魚與河水、蝴蝶與花兒等一對對依戀關係的事物,描繪出一幅幅生動、溫馨的畫面,讓從中到大自然的豐富多采和家的溫馨,從而引發他們認識世界,瞭解現實中各種客觀事物之間的一些簡單聯絡的。

幼兒詩歌教案4

  活動內容、名稱:欣賞詩歌:畢業詩

  活動目標:

  1、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激發幼兒對老師、幼兒園的留戀之情。

  2、培養幼兒的記憶力、口語表達能力

  4、 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初步學習朗誦。

  5、 豐富詞彙:畢業

  活動準備:

  物質——錄音機、自錄詩歌磁帶;幼兒園園景圖片,電腦、電視

  知識——回憶在園生活學習的情景

  活動方式:集體

  重難點分析:

  重點——引導幼兒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初步學習朗誦

  難點——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活動過程:

  一、匯入

  談話:你準備去哪個學校上學?

  二、展開

  1、 師:你在小學會做些什麼呢?請小朋友聽老師朗誦一首詩歌,名字叫《畢業詩》

  教師有表情地朗誦詩歌的第一段

  師:再過幾天,小朋友就要進小學,做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坐在明亮的教室裡,讀書、寫字多麼神氣!

  2、 回憶在幼兒園的三年中,能說一說對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嗎?打示幼兒園園景的圖片,小朋友遊戲的圖片等

  提示幼兒可以說一說A、在上幼兒園時不會做的事上幼兒園以後學會了;

  B、在幼兒園最快樂的事......

  3、 我們一起聽一聽詩歌中是怎麼說的?

  欣賞詩歌的第二段

  剛才詩歌中說的和你想的一樣嗎?

  師:小朋友剛來幼兒園的時候什麼也不會,現在呢學會了自己上廁所、洗手、吃飯、唱歌、畫畫、跳舞、講故事,有的小朋友還參加了美術比賽、故事大王比賽、跳舞。還榮獲到了各種獎勵

  4、 你們獲得的成績和幼兒園老師的教育是分不開的,那你想給老師說些什麼呢?

  引導幼兒大膽說自己的心裡話

  欣賞詩歌的第三段

  5、 我們一起完整地欣賞一遍詩歌《畢業詩》

  可讓幼兒和老師一起朗誦

  三、結束

  集體唱歌曲《老師再見了》

  《欣賞詩歌——畢業詩》

幼兒詩歌教案5

  一、活動目的:

  1、幼兒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發現顏色的奇妙變化,激發幼兒對調色的興趣。

  2、 在幼兒動手操作的基礎上,教幼兒學念兒歌,理解兒歌內容,並引導幼兒進行一定的創編。

  二、活動準備:

  1、在每張桌子上放紅、黃、藍三種顏料,並給每人準備一隻毛筆,一隻小碗,一張白紙。

  2、 老師準備各種顏色的東西(橘子、小草、茄子、輪子等)

  三、活動過程:

  1、 引起興趣

  教師:小朋友,魔術表演你們看過嗎?你們覺得魔術師的本領大不大?今天老師想讓我們班級的小朋友也來當一回魔術師,你們願意不願意?

  2、幼兒進行調色操作

  (1)教師簡單引導

  現在,我們每張桌子上都放了2種或3種顏色的顏料,你們看看都有些什麼顏色?接下來請小朋友來做魔術師,把桌子上的幾種顏色調在一起,看看能調出哪些漂亮的顏色來?

  (2)教師提出調色的要求

  調色的兩種顏料不要蘸的太多,放在自己的小碗裡調。調好後,把你變出來的新的顏色畫在自己的紙上,老師來看哪位魔術師的本領最大。

  (3)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調色操作

  (4)教師根據每個小組變出來的不同顏色,作簡單的提問:“你變出了什麼顏色?是用哪兩種顏料調出來的?我們可以用這種顏色來畫什麼?”然後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將事先準備的各種顏色的東西出示在黑板上。

  (5)教師小結

  我們小朋友的本領真大,一下子變出了這麼多好看的顏色。現在,老師把這些顏色是怎樣變出來的,編成一首兒歌,兒歌的名字叫《色彩謠》

  3、幼兒學習兒歌

  ( 1)教師完整地朗誦一遍

  (2)教師依次提問

  什麼顏色和什麼顏色手拉手,變出什麼顏色畫橘子(葉子、茄子、輪子)

  (3)幼兒跟著老師朗誦1—2遍

  (4)全體幼兒完整朗誦一遍

  4、詩歌創編

  引導:這些好看的`顏色除了能畫黑板上的這些東西以外,還能畫什麼?(幼兒自由發言)

  教師根據他們的發言,幫助他們進行詩歌的創編。

  5、結束部分

  這些顏色還能畫許多漂亮的東西,請小朋友回家後在想想,編出新兒歌,明天告訴老師,好不好?

  附兒歌:紅黃兩個手拉手,變出橙色畫橘子;

  黃藍兩個手拉手,變出綠色畫葉子;

  紅藍兩個手拉手,變出紫色畫茄子;

  紅黃藍色手拉手,變出黑色畫輪子。

  活動評析:

  紅、黃、藍幾種顏色是幼兒喜愛的顏色,平時幼兒就喜歡選擇這幾種顏色作畫。本節活動準備了這些顏色,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變化出另外的顏色,幼兒感知了顏色的變化,透過自己有趣的實驗,體驗了成功的喜悅。在動手的過程中輕鬆學習了詩歌,發展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實驗的環節幫助幼兒進一步瞭解了詩歌的內容。充分調動了幼兒視、聽、說等多種感官,使幼兒在一個情景交融的感覺世界裡,同時理解了詩歌中語言文字所表現的意境,極大地提高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發展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活動設計完整,環節緊扣主題,實用性強。

幼兒詩歌教案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學習和感受詩的意境,理解詩歌所展現的四季景觀特徵,增進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在幼兒理解感知詩歌“山”的結構的基礎上,學習仿編詩歌,用詩歌的語言表述個人經驗和想象內容。

  活動準備:

  詩歌配圖一張。

  活動過程:

  一、幫助幼兒理解感知幼兒作品。

  1、教師有表情的朗誦詩歌

  師:“小朋友,我們都知道我們周圍的很多石頭都是來自山上的。那你們都知道什麼樣的山呢?

  幼兒:“我們這邊有一座沙山,高高的,山上有很多的樹。”

  “我去過連雲港的花果山,那裡有很多很多的高山,山上

  還有水簾洞呢!”

  2、幼兒聽詩歌,欣賞詩歌中的優美語句,感受春夏秋冬自己的主要特徵及色彩的變化。師:“你剛才都聽道了什麼樣的山呢?”

  3、幼兒講述自己第一遍聽到的詩歌內容。

  二、教師再次朗誦詩歌,幼兒進一步熟悉詩歌體驗詩歌的意境。

  1、教師帶領孩子們一起朗誦這首詩歌。

  2、教師討論:

  (1)、為什麼說春天的山是花籃?

  (2)、為什麼說夏天的山是金籃?

  (3)、為什麼說秋天的山是果籃?

  (4)、為什麼說冬天的山是銀籃?

  (5)、而我們家鄉的山是“寶山”?(結合家鄉的龜山和沙山講述)

  透過討論讓幼兒知道:春天是鮮花開放的季節;夏天是金色的陽光灑滿大地;秋天是水果豐收的季節;冬天是漫天白雪鋪滿山林。

  (孩子們對這部分內經驗可能不夠,我們透過圖片讓幼兒進一不感知什麼是鮮花開放,什麼是金色陽光灑滿大地,什麼是漫天飛雪。)

  三、幫助幼兒感知,理解詩歌中象徵手法的運用。即:將春天的山比喻成花籃;夏天的山比喻成金籃;秋天的山比喻成果籃;冬天的山比喻成銀籃。

  四、引導幼兒按詩歌《山》的格式進行創編詩歌活動,要求幼兒先確定詩歌名字。用“春天×××——是××;夏天×× × ——是××;秋天××× ——是××;冬天××× ——是×× ”的格式進行能夠仿編詩歌活動。

  老師示範:花

  春天的花——是迎春花;

  夏天的花——是荷花;

  秋天的花——是菊花;

  冬天的花——是梅花。

  啊,我們的家鄉——一年四季盛開鮮花。

  附:詩歌:山

  春天的山——是花籃。

  夏天的山——是金籃。

  秋天的山——是果籃。

  冬天的山——是銀籃。

  “啊”,家鄉的山——是寶山。

幼兒詩歌教案7

  一、教案目標:

  1、傾聽,理解內容,發現小田鼠各種可笑的拖拉行為。

  2、結合生活經驗,想出各種幫助小田鼠改掉拖拉習慣的辦法。

  3、改變拖拉習慣,學會自我管理。

  二、教案准備:

  1、小田鼠、田鼠爸爸、田鼠媽媽手偶各一個。

  2、幼兒用書《快睡吧,小田鼠》。

  三、教案過程:

  1、演示手偶,減數《快睡吧,小田鼠》。

  教師:晚上,天黑了,爸爸,媽媽會讓小朋友做什麼呀?

  教師(出示小田鼠手偶):小朋友,看看這是誰呀?晚上,它會做什麼呢?

  2、教師邊操作手偶邊講述《快睡吧,小田鼠》。

  透過體溫,幫助幼兒初步瞭解內容。

  教師:裡有誰?晚上該睡覺了,可小田鼠不肯上床睡覺,它做了什麼?

  教師:你覺得小田鼠有個什麼壞習慣?小田鼠爸爸,媽媽開心嗎?

  3、引導幼兒看圖閱讀,並圍繞內容進行討論。

  教師帶領幼兒邊翻閱幼兒用書邊講述畫面內容。

  教師:睡覺前,小田鼠拖拖拉拉地不肯上床睡覺,都做了些什麼?

  教師:睡覺前,小田鼠還要吃東西,小田鼠真的肚子餓了嗎?小田鼠真的需要拍九下球,給仙人掌澆八滴水,跟灰鼠大媽道七聲晚安……嗎?

  教師:拖拖拉拉的小田鼠,惹得爸爸,媽媽生氣了。它應該怎樣做,爸爸,媽媽才不會生氣呢?請你想個好辦法幫幫小田鼠好嗎?

  4、透過談論“拖拉”引導幼兒談談自己的習慣。

  教師:小朋友,你有拖拉的習慣嗎?表現在什麼地方?今後你想怎樣做?

  教師:你還有什麼好習慣?

  鼓勵幼兒大膽地交流,相互學習。

幼兒詩歌教案8

  教案目標:

  1、在幼兒對詩歌有了初步印象的基礎上,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及畫面,知道泡泡與其他兩個事物的關係。

  2、幫助幼兒體驗詩歌明快且活潑有趣的情感基調,以便更好地把握詩的內涵。

  3、指導幼兒尋找、觀察“泡泡”,並模仿詩歌的句式,進行仿編。

  教案准備:

  1、與詩歌對應教具一套。(星星、月亮、雨點、烏雲、葡萄、藤兒、小朋友、音符、歡笑等圖片)

  2、幼兒操作教具若干份。(小草、小花、高山、大地、彩虹、蘋果、梨、果樹、蝌蚪、青蛙、雞蛋、母雞、海浪、大海等圖片)

  教案過程:

  一、吹泡泡。

  1、隨音樂自由唱唱跳跳吹泡泡的歌曲,體驗快樂情緒。

  2、老師:我們吹泡泡是怎樣的?(圓圓的,有大、有小)

  3、今天老師這裡還有許多泡泡,和你們吹的泡泡不一樣,我們來看看是什麼泡泡?

  二、出示圖片,欣賞詩歌。

  1、出示星星。老師提問:

  a、這是什麼泡泡?

  b、星星是誰吹出的泡泡?

  c、為什麼說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因為月亮和星星總是在夜晚一起出現,而月亮比星星大,就好像星星的媽媽,所以說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

  2、出示雨點。老師提問:

  a、這是什麼泡泡?

  b、雨點是誰吹出的泡泡?

  c、為什麼說雨點是烏雲吹出的泡泡?

  3、出示葡萄。老師提問:

  a、這是什麼泡泡?

  b、葡萄是誰吹出的泡泡?

  c、為什麼說葡萄是藤兒吹出的泡泡?

  d、藤兒還會吹出哪些泡泡?

  4、根據圖片,師生共同念上面三句。

  a、現在我們把“什麼是什麼吹出的泡泡”連起來講一講。教師接上最後一句:我吹出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謠,一串串歡笑。

  b、老師提問:我吹出的泡泡是什麼?

  為什麼我吹出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謠,一串串歡笑?(因為我吹泡泡是的心情和唱歌、歡笑是的心情一樣,都很開心,所以……)

  5、集體念詩歌兩遍。

  三、啟發仿編。

  1、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泡泡,現在請你們到後面去找一找,說說你找到的是什麼泡泡。(幼兒自由選擇“泡泡”,如:蝌蚪、海浪等)

  2、依次請三名幼兒示範仿編。並把第一個幼兒的圖片替換到黑板上。

  3、全體幼兒進行仿編。每三個一組把編出來的詩歌念給客人老師聽。

  四、結束部分。

  小朋友你們真棒,又編出了那麼好聽的詩歌。

  除了這些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泡泡呢?請小朋友回去再想一想、找一找,也把它編成好聽的詩歌好嗎?

  幼兒聽音樂走出活動室。

幼兒詩歌教案9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容。

  2、引導幼兒大膽表達,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3、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1.詩歌背景圖。

  2.活動教具:星寶寶、花寶寶、魚寶寶、蝴蝶、蜜蜂等。

  [活動過程]

  一、引入課題。

  出示小娃娃,問:她想睡覺了,怎麼樣才能使她很快的睡著呢?

  二、學習詩歌《搖籃》,理解詩歌內容。

  老師帶來了一首很好聽的詩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教師有感情的朗誦詩歌一遍。)

  1.第一遍欣賞,提問:

  (1)詩歌的題目是什麼?

  (2)詩歌裡有誰?

  2.第二遍欣賞,幼兒學習詩歌。

  第一段提問:藍天是搖籃,搖著誰?(教師一邊提問一邊出示圖片)白雲怎麼飄,星寶寶睡著了?

  第二段提問:大海是搖籃,搖著誰?(教師一邊提問一邊出示圖片)浪花怎麼翻,魚寶寶睡著了?

  第三段提問:花園是搖籃,搖著誰?(教師一邊提問一邊出示圖片)風兒怎麼吹,花寶寶睡著了?

  第四段提問:媽媽的手臂是搖籃,搖著誰?(教師一邊提問一邊出示圖片)手臂怎麼搖,小寶寶睡著了?

  3.發展想象力,仿編詩歌。

  三、活動延伸:今天,小朋友學得真棒,回家還可以找到更多的東西當搖籃,繼續模仿編詩歌。

幼兒詩歌教案10

  活動目標

  1、理解並學習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音律美及其所營造的意境美。

  2、學習詩歌中“×××,在……裡”的句式特點,初步嘗試仿編詩歌。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夏天的歌》詩歌插圖、詩歌音訊、詩歌圖譜,夏天自然景觀和人們活動場景相關圖片。

  活動過程

  談話匯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夏天。)

  ——在夏天裡,你聽到過什麼美妙的聲音嗎?

  播放插圖,引導幼兒觀察想象,鼓勵幼兒講述。

  ——圖片上都有什麼?

  播放詩歌《夏天的歌》,引導幼兒初步欣賞。

  ——詩歌裡說了些什麼?夏天的歌在哪裡?

  播放詩歌插圖及音訊,引導幼兒學習詩歌。

  1.分段出示詩歌插圖及音訊,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2.結合詩歌圖譜,用問答的形式熟悉詩歌。

  3.帶領幼兒朗誦詩歌2~3遍。

  播放圖片,引導幼兒根據詩歌的句式進行創編。

  1.引導幼兒瞭解、感受詩歌獨特的句式結構:“×××,在……裡”。

  2.出示夏天自然景觀和人們活動場景的圖片,請幼兒觀察並想象、仿編。

  3.組織幼兒展示、交流仿編結果,教師記錄並引導幼兒學習同伴仿編的詩歌。

  附【詩歌

  《夏天的歌》

  夏天的歌在哪裡?

  “蟈蟈蟈”“蟈蟈蟈”,在綠綠的草叢中。

  夏天的歌在哪裡?

  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樹上。

  夏天的歌在哪裡?

  “嘩啦”“嘩啦”,在清清的池塘裡。

  夏天的歌在哪裡?

  在太陽帽裡,在小花傘裡,在冰激凌裡。在小朋友樂呵呵的歌聲裡。

幼兒詩歌教案11

  一、活動目標

  1.感知、理解詩歌,學習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朗讀詩歌。

  2.嘗試根據詩歌的結構進行仿編,表現詩歌美好的意境。

  二、活動準備

  1.布娃娃和搖籃各一個。

  2.音樂磁帶(搖籃曲)、錄音機

  3.圖片:藍天、星星、大海、小魚、花園。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感知、理解詩歌優美的意境。

  2.活動難點:根據詩歌的結構進行仿編。

  3.指導要點:透過創設情境、配樂欣賞、輕柔的聲音朗讀、討論等手段幫助幼兒理解詩意和結構,感受詩歌的意境並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聯想、仿編。

  四、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

  (1)播放《搖籃曲》,感受曲子優美、寧靜、溫馨的意境。

  (2)讓幼兒說說:聽了這首樂曲,你想做什麼?

  (3)出示小搖籃,並請一位幼兒上來搖搖籃。鼓勵其他幼兒用自己的手臂當搖籃,隨音樂搖娃娃睡覺。

  小結:小床是搖籃,搖著布娃娃,小床輕輕推,布娃娃睡著了。

  2.初步感知詩歌

  (1)朗讀詩歌,提問:詩歌裡有哪些搖籃?搖籃裡有哪些小寶寶?(老師用輕柔的聲音進行朗讀示範)

  (2)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一邊出示相應的圖片,一邊朗讀。(鼓勵幼兒和老師一起朗讀)

  3.進一步感知、理解詩歌內容提問:

  (1)為什麼說藍天是搖籃?

  (2)為什麼說(大海、花園、媽媽的手)是搖籃?

  (3)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完整地朗讀詩歌。(在朗讀的過程中要求幼兒用舒緩、輕柔、優美的語氣語調,表達寧靜、抒情的情懷。)

  4.根據詩歌結構進行仿編

  (1)仿編詩歌第一段在藍天這個搖籃裡。除了搖著星寶寶,還搖著誰呢?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帶領幼兒根據詩歌原有的結構仿編。

  例如:藍天是搖籃,搖著月亮寶寶,白雲輕輕飄,月亮寶寶睡著了。以同樣的方式方法引導幼兒仿編詩歌第二、三段內容。

  (2)教師帶領幼兒完整的朗讀一遍仿編的詩歌。

  5.配樂朗讀詩歌《搖籃》

  再次播放《搖籃曲》音樂,引導幼兒一起隨著音樂用輕柔的聲音完整地朗讀詩歌原文和仿編的詩歌。

  五、評價要素是否理解搖籃的含義,感知、理解理解詩歌的意境。能否根據詩歌結構進行仿編。

  六、活動建議教師可根據本班幼兒的具體情況繼續仿編詩歌,可以擴充套件幼兒的想象,除了詩歌裡說的搖籃,還有什麼事物可以當做搖籃?

  搖籃藍天是搖籃,搖著星寶寶,白雲輕輕飄,星寶寶睡著了。

  大海是搖籃,搖著魚寶寶,浪花輕輕翻,魚寶寶睡著了。

  花園是搖籃,搖著花寶寶,風兒輕輕吹,花寶寶睡著了。

  媽媽的手是搖籃,搖著小寶寶,歌兒輕輕唱,小寶寶睡著了。

幼兒詩歌教案12

  教材分析

  中國人又稱中華兒女、炎黃子孫、龍的傳人。詩歌分為三段:第一段引導幼兒理解作為一箇中國人,黑頭髮黃皮膚值得我們驕傲。第二段引導幼兒說出祖國的名勝古蹟,第三段引導幼兒說出中國最令我們驕傲的事情與時刻有哪一些,體驗升國旗、奏國歌時的自豪感與驕傲感。本活動旨在引導幼兒理解詩歌三段分別表達的內容與含義,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幫助幼兒瞭解祖國與家鄉最值得驕傲的事物,感受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感。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三段分別表達的內容與含義,瞭解祖國與家鄉最值得驕傲的事。

  2.能自豪和驕傲的情感朗誦詩歌。

  3.感受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課件《我驕傲,我是中國娃》。

  經驗準備:和爸爸媽媽一起了解調查祖國,家鄉最值得驕傲的事物有哪些。

  活動過程:

  一、交流討論和父母一起蒐集調查的祖國、家鄉最值得驕傲的事物圖片或知識,瞭解值得我們驕傲的事情。

  引導幼兒從膚色、外形、中國名勝、中國成就等幾個方面回答。小結:我們的祖國真大,有這麼多值得驕傲的事情。

  二、欣賞詩歌內容,瞭解詩歌中值得驕傲的事情。

  師:詩歌名字叫什麼?詩歌裡都提到了哪些值得我們驕傲的地方?小結:我們的名勝古蹟和成就都是值得我們驕傲的地方。

  三、分段理解詩歌內容,進一步瞭解祖國的名勝古蹟與成就。

  1.觀看第一段掛圖,引導幼兒理解作為一箇中國人,黑頭髮黃皮膚值得我們驕傲。

  2.觀看第二段掛圖,引導幼兒說出祖國的名勝古蹟,並結合詩歌分析它們的特點。如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像我們挺直的脊樑;長城是古時候抵禦敵人的城牆,像伸展的手臂保護著我們等。

  3.觀看第三段掛圖,說說中國最令我們值得驕傲的事情與時刻有哪些,體驗升國旗、奏國歌時的自豪感和驕傲感。

  小結:我們的祖國真偉大,我驕傲,我是中國娃。

  四、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感受自豪、驕傲的中國娃情感。

  1.引導幼兒透過多種形式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師:為什麼說這些地方值得我們中國人驕傲?進一步激發幼兒作為一名中國娃的驕傲和自豪。

  小結:我們的祖國與眾不同,獨一無二。

  附詩歌:

  我驕傲我是中國娃

  我有一雙黑色的眼睛,我有烏黑濃密的頭髮,我有一身黃色的皮膚,我生長在東方華夏。我驕傲,我是中國娃!

  珠穆朗瑪像我挺直的脊樑,巍峨泰山像我堅實的臂膀。萬里長城像我伸展的手臂,黃河長江哺育我茁長成長。我驕傲,我是中國娃!

  當宇宙飛船發射成功,當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當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當嘹亮的國歌響徹四方。我驕傲,我是中國娃!

幼兒詩歌教案13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初步感受詩中優美的語言與意境。

  2、學習詞:綠綠的、紅紅的、圓圓的、甜甜的。

  3、發揮想象力,初步嘗試仿編詩歌。

  活動準備

  1、課前與幼兒交談、瞭解幼兒做夢的情況及內容。

  2、課件、搖籃曲音樂。

  3、詩歌的圖譜

  4、太陽、月亮、蘋果、皮球、星星、香蕉等圖片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師生談論夢

  師:小朋友,你做過夢嗎?你夢見了什麼?

  二、理解詩歌內容

  1、欣賞詩歌《夢》

  師:剛才小朋友都講了自己晚上做的夢,你們做的夢真美、真有趣。老師也帶來了一首好聽的詩歌,詩歌的名字就叫《夢》。我們一起來閉上眼睛靜靜地聽一聽詩歌裡有誰愛做夢?

  (播放音樂,教師完整朗誦)

  2、理解詩歌內容

  (1)播放課件,聽老師配樂朗誦詩歌。

  提問:剛剛老師唸的詩歌的名字叫什麼?你聽到詩歌裡有誰愛做夢?它們都做了什麼樣的夢?

  幼兒回答,說到哪句,老師就出示相應的圖譜,並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以下環節的順序依據幼兒的回答安排)

  (2)小草愛做夢,夢是怎麼樣的?(綠綠的)為什麼?(學習詞:綠綠的,因為小草的顏色是綠綠的,它喜歡穿綠綠的衣服,穿上綠色的衣服很漂亮,你們喜歡綠綠的小草嗎?綠綠的小草最美了。)

  (2)小花愛做夢,夢是怎麼樣的?為什麼?(學習詞:紅紅的,因為小花的顏色是紅紅的,小花穿上紅色衣服真漂亮。)

  (4)露珠愛做夢,夢是怎麼樣的?為什麼?(學習詞:圓圓的,因為露珠的形狀是圓圓的,露珠晚上睡著的時候做的夢都是圓圓的。)

  (5)小朋友愛做夢,夢是怎麼樣的?為什麼?(學習詞:甜甜的,因為小朋友在爸爸媽媽的關心愛護下幸福的生活,做的夢也就很美很甜。)

  3、幼兒看圖譜完整朗誦

  師:我們一起來試一試,能不能把詩歌《夢》完整朗誦。

  (引導幼兒根據圖譜完整朗誦詩歌。)

  4、配樂朗誦詩歌。

  師:這麼優美的詩歌《夢》配上動作一定很好看,讓我們一起來表演這首優美的詩歌。(帶領幼兒邊朗誦詩歌邊表演,加深幼兒對詩歌的記憶。)

  三、嘗試創編詩歌

  1、結合課件,啟發幼兒仿編(白雲、星星、月亮…)

  師:瞧!白雲也愛做夢,它的夢會是怎麼樣的呢?誰能把這句話連起來說?

  (啟發幼兒仿編,把幼兒仿編的詩歌串成一首新詩並完整朗誦。)

  2、讓幼兒自由選擇圖片,嘗試創編。

  師:我們知道了小草、小花、露珠、白雲的夢是什麼樣子的,還有誰會做夢?他的夢是怎麼樣的?

  師:老師這兒有很多圖片,你們可以選一張自己喜歡的圖片來編一句好聽的詩歌。 (創編時可以從顏色、形狀、味道等方面引導幼兒,拓展幼兒思維)

  3、詩歌展示

  師:有誰願意把編好的詩歌念給大家聽?小兔也很想聽了!

  (勵幼兒當眾展示仿編的詩歌。)

  四、結束

  教師:小朋友,你們編的詩歌太棒了。你們願意念給爸爸媽媽聽嗎?

幼兒詩歌教案14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感受並理解詩歌,並能用恰當的語言、動作表現自己的理解。

  2. 鼓勵幼兒模仿詩歌句型說一名話,大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象。

  3. 培養幼兒樂意傾聽別人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1.電腦課件《蹦蹦跳》

  課件說明:

  按“開始”按鈕進入主畫面,主畫面四個按鈕內容為:

  “蹦跳”鈕:結合兒歌內容的相關動畫。

  “兒歌”鈕:與兒歌相關的四個動物,藉此畫面幫助幼兒記憶兒歌。

  “動物”鈕:引導幼兒根據畫面提供的各種動物進行兒歌仿編。

  “游泳”鈕:以游泳為主要內容的動畫。這是開放性內容,讓幼兒模仿《蹦蹦跳》進行有關“遊”的仿編學習。

  2.青蛙、白兔、袋鼠、麻雀頭飾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入課題。讓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動物,並介紹它形象的動作特徵。

  師:“小朋友,聽說你們都很喜歡小動物,是嗎?那請你與好朋友交流交流,你都喜歡哪些小動物?它會做些什麼動作?”

  二、欣賞詩歌。結合播放課件,讓幼兒理解、感受詩歌。

  1.播放課件“蹦跳”中“青蛙捉蟲”的一段。

  (1)看!誰來了?在幹什麼?它是怎樣捉害蟲的?

  (2)啟發幼兒模仿青蛙蹦蹦跳動作,邊學說“小青蛙,蹦蹦跳,捉害蟲,吃個飽”。

  2.播放課件“蹦跳”中“小兔採蘑菇”的一段。

  (1)師:“小白兔,蹦蹦跳,在幹什麼呢?”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所觀察到的情景。

  (2)讓幼兒仔細觀察,小白兔跳到山前幹什麼,跳到山後幹什麼?

  (3)師幼一起學做小白兔,邊念邊跳“小白兔,蹦蹦跳,跳到山前採蘑菇,跳到山後吃青草。”

  3.師:“看,還有誰也在蹦蹦跳,它們蹦蹦跳在做什麼呀?”。播放課件“袋鼠、麻雀蹦蹦跳”的一段。

  (1) 唷,原來是誰在蹦蹦跳?

  (2) 教師模仿小袋鼠頭一伸一縮,讓幼兒說說大袋鼠袋袋裡的小寶寶在幹什麼?

  然後模仿練習“大袋鼠,蹦蹦跳,袋袋裡的小寶寶,探頭又探腦。”

  (3) 小麻雀,蹦蹦跳在幹嗎呢?請個別幼兒模仿練習“小麻雀,跳到枝頭唱個歌,跳到地上做做操”的動作,然後集體模仿練習。

  4 .播放“兒歌”鈕內容,借與兒歌相關的四個動物畫面,幫助幼兒記憶兒歌。

  引導幼兒邊看動畫邊同老師一起朗誦詩歌。

  三、兒歌表演。請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動物頭飾戴上,說到哪種動物,就請戴該頭飾的幼兒進行表演。根據幼兒興趣,可互換角色頭飾再繼續詩歌表演。

  四、仿編活動。

  1.會蹦蹦跳的動物還有好多好多,你知道還有誰也會蹦蹦跳呢?在幼兒討論後,播放“動物”鈕的內容,讓幼兒觀看。

  2.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以蹦蹦跳為線索,編一句與該動物有關的話。

  3.請幼兒自由組合四人合作,模仿所學《蹦蹦跳》仿編詩歌,並進行交流。

  四、開放活動。

  1.播放“游泳”鈕的內容,讓幼兒觀看這些動物在幹什麼,是否可用蹦蹦跳來講它們的動作,讓幼兒思考該用啥恰當的話來描述它們的活動內容。

  2.請幼兒大膽說說自己仿編的有關游泳的詩歌,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

  五、延伸活動。激發幼兒繼續進行仿編的熱情。

  大自然中的動物,它們有的會蹦蹦跳,有的會遊呀遊,有的會飛,有的會爬,小朋友們可要仔細觀察,我們可以根據它們的動作,為它們編出好聽的話,相信小朋友都是很能幹的。

  活動評價:

  本次活動,利用多媒體課件,把詩歌內容演釋成形象生動的動畫,使教學內容的聲、情、意、色直接作用於幼兒視聽器官,使兒歌內容變得直觀、具體。它既符合幼兒喜好鮮豔動態畫面的特點,吸引其注意,又符合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水平,便於幼兒理解和掌握了。整個活動中幼兒表現得輕鬆、愉快、積極,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表現得淋漓盡致。

  該活動既具有領域的特色又突破了領域的侷限,活動中“看看”、“說說”、“做做”自然相連,讓幼兒在多種感官的互動中獲取經驗、理解詩歌,並用恰當的語言、動作表現自己的理解,模仿詩歌句型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象。從遊戲化的趣味活動中,帶給孩子們活潑、美好的精神感受。

幼兒詩歌教案15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語言的趣味性和優美的意境。

  2、理解詩歌中的比喻手法並運用語言表達自己對春天的感受,擴充套件想象。

  3、豐富對春天特徵的感受和認識。

  活動準備:

  1、佈置春天的場景。

  2、配樂詩朗誦,音樂磁帶,錄音機

  3、音樂帶《春天在哪裡》

  4、幼兒多次觀察多春天的景色,初步瞭解春天的特徵。

  活動過程:

  1.播放音樂《春天在哪裡》,幼兒邊唱邊跳進創設的春天場景。

  仔細地想一想、找一找,你覺得春天是什麼樣的?

  2、欣賞配樂朗誦詩歌。

  (1)教師有表情地朗讀詩歌,幼兒第一次完整欣賞。

  提問:詩歌的題目是什麼?詩歌裡把春天說成了什麼?

  (2)第二遍完整欣賞,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教師透過體態語言、語氣的變化,重點突出彩色的書、會笑的書、會唱的書,引起幼兒對書的興趣。

  3、透過看看、聽聽、講講相結合的方式分段欣賞,引導幼兒理解春天是一本彩色的書、會笑的書、會唱的書。

  重點討論:

  (1)春天裡哪些東西是彩色的?哪些是綠色的?

  (2)小池塘為什麼笑了,小朋友為什麼笑了?

  (3)春天裡誰在唱著歌?

  引導能力強的幼兒理解詩歌中的比喻手法並運用語言表達自己對春天的感受,擴充套件想象。鼓勵能力弱的幼兒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

  4、完整欣賞,感受詩歌優美的意境,體驗春天的美。

  活動延伸:

  1、在熟練掌握詩歌后,引導幼兒仿編詩歌,互相學習、互相啟發。

  2、鼓勵幼兒用繪畫方式表達詩歌內容,並相互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