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徵文> 我與師德的徵文稿

我與師德的徵文稿

我與師德的徵文稿

  “三大法寶”——奏響親和教育的主旋律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以下簡稱《師德規範》),對我們廣大教師的教育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是教育工作者應該做到的信條。《師德規範》中的職業性、發展性和人本性等內涵的充實,明確反映了新時期對現代教師的素質要求。我們教師必須認真學習與實踐《師德規範》,全面提高自身的各個方面的能力,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樹立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的現代教育理念,用高尚的靈魂去淨化學生。我把自己學習與實踐《師德規範》的具體行為表現歸納為“三大法寶”,即為人師表要有“德”,教書育人要有“愛”,點化學生要有“術”。

  一、為人師表要有“德”

  師德,尤其是高尚的師德是教師的靈魂,是教師堅持原則、陶冶情操,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尚素質的建設者的致勝法寶。在學生眼裡,教師就是社會規範、行為的化身。學生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樂於模仿其態度、情操、品行,乃至衣著、髮式、修飾、打扮,坐、立、行的姿勢,以及表情、動作、行為、習慣等細節。教師就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其言行舉止和素質修養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工作態度,工作作風以及批改作業是否認真,上課是否準時,對每堂課的教學是否做了充分準備,教學專業知識是否紮實,教學用語是否得體、準確,對學生的要求是否嚴格公正等,學生都會觀察、體會與思考。同時教師個人的範例對學生人格的發展起到啟動、規範、調節、矯正的作用。

  為了使自己在“人師”和“經師”兩個方面,都能給學生起到積極示範作用。2007年,我積極報名參加第二屆“全國教師語言文字基本功大賽”,並獲一等獎。學生們聞訊後,紛紛向我祝賀。有幾位女生還過來與我擁抱,以此來表達她們對老師的尊敬與喜歡。師生間珍貴的親和力自然生成了。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不錯,教師的意義就在於用自己高尚的師德去影響學生,用淵博的知識去培育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去引導學生,促進學生形成外秀內慧的高尚人格。

  《師德規範》要求我們教師要“為人師表”,就是強調教師作為學生的表率,必須起到積極的示範作用。把一條條抽象的道德標準,化為教師的道德行為,進而在師生的和諧交融中使學生自覺地接受教育,使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內化為健康的心理品格,轉化為良好的行為規範,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共同得到發展和提高。

  教育家加里寧曾說:“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的影響著全體學生。”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從自身做起,做學生的表率,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真正實現其身教重於言教,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則,“雖令不從”。

  二、教書育人要有“愛”

  有人說,師愛無聲,她如同千年流淌的涓涓細流,雖不寬大,但卻影響深遠;她似蒼茫大海上的燈塔,雖滄海一粟,但明亮而溫暖;她彷彿是春夜裡的細雨,雖非風光無限,但潤物無聲。愛生愛教,愛校如家,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條永恆宗旨,也是教師個體道德水準的具體表現和外部標誌。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說:“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教師,應該對學生無私奉獻,關愛身邊的每一位學生,讓教師高尚純潔的愛,使學生如沐春風,感到快樂幸福。因此,師愛是教師必須具備的美德,也是教師職業道德情感的具體表現。無限的師愛,可以開啟一個個冰冷的心靈。

  我曾教過這樣一個學生,他學習成績差,上課不守紀律,還影響周圍同學。我經常和他談話,但都不見什麼效果。有一次上課,我發現這個學生不講空話了,只是全身上下不停抖動著,看上去很冷似的,感覺不對勁。於是,我趁學生做作業時,走到他旁邊,見他併攏的膝蓋上堆放著一件毛線外衣,兩手抱住膝蓋,前胸與那毛線外衣緊貼在一起,身子仍哆嗦著。我不經意的用手去摸了一下那毛衣,原來衣服是溼的,我明白了,他是用自己的體溫在焐那件溼衣服。下課後,我把那件溼的衣服拿到辦公室,在電熱板上幫他烘乾。在以後的日子裡,那位學生與我的感情距離一下子拉近了,上課再也不像先前不聽勸,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了。尤其難得的是校園裡相遇時,他會主動開口說:“老師好!”這樣的禮貌用語了。

  透過這件事,我深刻體會到,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塑造學生,培養學生。學生才會把老師當成可以信賴的人,師生間才能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橋樑,學生才肯接受教育。師愛,真正是教育者取得成功的法寶。

  三、點化學生要有“術”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個“四塊糖果”的故事。說的是陶先生充滿師愛、賞識的育人妙術。那是陶先生任育才小學校長時,有一天發現學生王友用泥塊砸自己的同學,他當即制止了王友,並讓他放學後到校長室。放學後陶先生來到校長室時,見王友已等在門口。陶先生立即掏出了一塊糖果送給他:獎他守約,不遲到。接著陶先生又掏出第二塊糖果放到王友的手裡:獎他聽老師勸,立即住手。緊接著,陶先生又拿出第三塊糖果塞進王友手裡:獎他打人理由充分,因那些人在欺負女同學。王友哭了,知道自己錯了。陶先生微笑著又掏出第四塊糖果遞過去:獎他知錯醒悟。

  陶先生的賞識教育讓我感觸頗深。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常常在想,我們應該怎樣與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進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交流呢?幾十年的教書匠當下來,就容易形成一個思維定勢。和學生談話,不自覺地總以教育者的身份,居高臨下,或批評,或教育,或指點人生迷津,或指出缺點和失誤。可是事與願違,往往學生並不領情,並且產生逆反的心理,拒絕老師的說教,走到事物的反面。因此,作為教師,要多反思自己的言行,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轉變自己的觀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面向全體”,用賞識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學生。對於一些學習困難、有個性或容易犯錯的學生,教師更應多一些尊重和諒解,多一些賞識和寬容,多一些讚美和鼓勵。

  1、尊重學生,學會傾聽

  尊重學生,就是尊重學生的價值與尊嚴,即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確認——把學生視為與自己在人格上完全平等並且有獨特個性的人來看待,在此基礎上努力理解他們,真正關心他們。學會傾聽,這是熱愛教育事業的具體體現,是實施教育成功的基礎和前提。作為一名教育者,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須尊重學生,傾聽學生的呼聲。因為只有在傾聽過程中,老師才能夠深入瞭解學生內心世界;因為只有在傾聽過程中,學生才能感受到老師的尊重和關懷,才願意把自己的想法、願望、要求、困惑告訴老師,以求得寬容和理解,求得釋放和幫助。這個時候所進行的交流,就是心與心的交流,就是靈魂和靈魂的激盪。所以,尊重學生,學會傾聽是實施教育成功的前提。

  2、學會賞識,點石成金

  在學會尊重、傾聽的基礎上,賞識學生,是實施有效教育的態度,是教育成功的重要途徑之一。賞識的本質是讓每個學生都找到“我是好學生”的感覺,賞識的目標是讓每個學生享受到自信的快樂。作為教育者,一定要知道怎樣去賞識你的學生。

  我班上曾有這樣一個學生,平時總喜歡調皮搗蛋,惹是生非,弄得班級整天不安寧,是全班同學心目中的“壞小子”。可是,在一次校田徑運動會上,他的表現令眾人刮目相看。當時,他參加了男子1500米的決賽,個子矮小瘦弱的他,還未跑到一半賽程時,早已臉色蒼白,被對手遠遠拋在了後面,圍觀者刺耳的嘲笑聲不絕於耳。我本以為他會中途“逃脫”,可他卻出乎我的意料,仍咬著牙,很努力地堅持著,一圈一圈,直至跑到終點。這是一種多麼難得的意志品質。對此我很欣賞,於是在上課時表揚了他。他聽後羞紅臉,壓根兒沒想到,平時自己總是給老師添麻煩,老師還會對他如此賞識。從此以後,他變得乖多了,每天告他“狀”的人少了,行為進步明顯,期末還被學生推薦為“行為進步生”呢。

  讓學生受到震撼,學會感動,這是教育者以德立教的外在行為,也是教育的最佳境界。

  羅丹曾經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每個學生身上各有特點,教師對學生印象如何,取決於哪個角度,用什麼眼光看待他們。作為教師應做有心人,善於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加以賞識,鼓勵成才。

  你可能會發現:上課調皮搗亂的學生,其實是個熱心腸;平時沉默寡言的學生,在運動場上卻另有一番英姿颯爽;英語成績不理想的男生,可以成為數學老師的得意門生;長相平平的小女生,卻有著讓人羨慕的歌喉……

  總之,我堅信,只要我們教師嚴格按照《師德規範》的要求來做,鞭策自己,鑄就高尚的師德。不但以淵博的知識潛心教書,更要以美好的師德悉心育人,定能奏響親和教育的主旋律。